02.19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01

2010年的時候,有一次和張五常教授吃飯,他給我們講故事。

說是1969年一群大咖討論漁業經濟,一位後來獲諾獎的朋友提出,公海漁業如果私有化,只能有一個業主,所以就會壟斷漁產品價格,張五常立刻反駁,說“如果世界上的所有農地都是我的,就分租出去給無數農民使用,農民互相競爭,就不會再壟斷”。


他對自己的觀點很以為是,若干年後據此提出,“中國經濟令人驚異,主要是因為地方之間的激烈競爭,兩千多個縣,就是兩千多個公司”,這個觀點廣受關注,但追本溯源,縣域之間能有競爭,還源自於政策開放,像《春天的故事》說的,“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改革開放40年,深圳的標誌性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去年很多紀念活動,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機遇,這些解釋過去都對,但小老百姓關心的是,未來40年會怎麼樣?尤其是在遇各種負面消息纏繞、掙錢越來越難、焦慮越來越多的時候,機會在哪裡?

兩年前,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消息就已經傳出,聲動一時,事隔兩年,正式規劃出爐,中間各種情勢大變,內部承壓,外部糾紛不少,所以這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實承載的希望更大,全文11章、25000字,遠探2035年,信息量很大。

如果僅把它看作是一個針對5.6萬平方公里、7000萬人的地域規劃,那就真的小看了,有人說,投資就是賭國運,這個規劃藏的大趨勢,你應該看得更深遠一點。


02

之前40年,開放是主題詞,人年輕,肯吃苦,腦子活絡,給點政策就綻放。

1978年-1998年,主要是換腦子、打基礎,解決雙軌制、國企等問題,1998年之後有房地產、互聯網、全球化三大主題,支撐了20年的高增長。但是“easy”模式結束了,不管你願不願意,要面對的就是全球競爭,一方面,很多國家把中國當主要對手,這兩年的貿易爭端、華為問題就能看得很清楚,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國家在拷貝中國模式,迅速發展,比如越南,很多去過的人都說看到了20年前中國的影子。

資金、人才、技術的爭奪都很慘烈,單一主體勝出的概率都不高,所以流行組團。

大如歐盟,主流則是吸睛無數的三大灣區,實在是人類經濟發展的高亮點,粵港澳大灣區基礎很好,大灣區第四極是一定的,可先看下這個比較圖: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 舊金山灣區最為人稱道的是硅谷。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 紐約灣區的標識是華爾街。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 東京灣區走的則是典型的“產學研”模式,當然,這裡也有豐田、索尼這些大公司壓陣。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 那粵港澳大灣區拿什麼來競爭呢?看規劃也是組了最強陣容。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總量有11萬億GDP,去年全國GDP總量90萬億(不含港澳),佔比頗高,整體的戰略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期望不小。打個比方,這就像經濟奧運會的競技,這是中國選拔出來的種子選手。


03

關於這個規劃,全文25000字,各種解讀很多,信息量太大,項目太具體,估計看得都有點暈。

貓哥統計了下關鍵詞的詞頻,從這個角度帶大家解讀下,機會隱藏在規劃裡,這點你要信。出現最多的詞是這些: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有四個詞出現了百次以上,是關鍵點。最多的詞是合作,後面再說。

“創新”提了139次。

按著貓哥的看法,這大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立身之本了。如果說未來中國經濟勢必要走向創新驅動,那麼這裡目前的勢頭更好,規劃對具體的產業也寫的非常清楚,值得細看: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打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服務”提到了129次。

重點集中在金融、資本、信息、法律知識產權等等,描述及其詳細,力度很大,機會很多。核心要義,就是要實現區域內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讓要素資源更有效的配置,讓人流物流信息流更高效,這個投入巨大,涉及面極其廣泛,這幾項尤其要關注:

1)香港要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廣州要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還嘗試建立碳排放為首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2)要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建立世界級機場群和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3)要實現免費高速無線局域網在大灣區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全覆蓋。實現城市固定互聯網寬帶全部光纖接入。還要推動資費合理下降,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4)建立大灣區知識產權信息交換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


“國際”這個詞提到了128次。

這個詞看著有點老套,現在光做到家裡光鮮是不夠的,全球化帶來的分工優勢遲早會消失,唯一的辦法就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管你願不願意,都得被迫升級。不過這方面我們還是有點底的,創新服務之外,必須有戰鬥力的,就是中國製造。

組團的好處是功能互補,需要帶頭大哥,也需要一群小弟。

一個“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的城市群,每個城市都是方向明確、任務具體的。

具體看,“以佛山、珠海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支持東莞等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佛山深入開展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


“製造”這個老底不能丟,這裡有產值有就業,粵港澳也是最有基礎的地方,接下來要乾的就是“升級”。

科技創新、高效服務、製造升級,這是未來20年大趨勢,至於其他的高頻詞語,其實都是上述四個詞的路徑、辦法和目標。

▌倒是“合作”這個詞,為什麼提了那麼多回?

人民日報旗下的“俠客島”採訪鄭永年教授,回答了這個問題。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有了港珠澳大橋、赴港高鐵,但是證件會不會還是問題?粵港澳現在有三個獨立的關稅區,怎麼協調、省掉一遍遍通關的中間關節?在這裡註冊企業,能不能都視為“灣區企業”,而不再分內資、外資,一視同仁?

這些問題是真問題,這個大灣區的任督二脈能不能打通,關鍵就看怎麼合作。


04

四個核心城市,澳門實在太小,香港、深圳、廣州值得一說。

● 香港的定位是這樣的: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滿屏看到的都是“樞紐地位”、“中心”,深圳、廣州也都取消掉有關“金融中心”的表述,還包括支持香港“再工業化”,毫無疑問定位就是粵港澳的名片。

● 這個規劃出來後,很多深圳人是感覺有點失落的。這比他們的預期低了一些,很多廣州人是興奮的,這比他們的預期高了不少。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漢字博大精深。

● 香港是“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 廣州定位於“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 深圳是“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差幾個字,從資源到政策,差別還是有的。

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僅說一點,地理決定論有存在的道理,深圳得風氣之先,有地利之便,兩地人口差不多,但深圳面積不到廣州的三分之一,土地、房價都很昂貴,久居於此的華為都覺得貴,這幾年紛紛外遷,這些成本透明,是極大的障礙。相比之下,很多初到廣州的人覺得此地破敗,遠沒有想象中的好,房價的漲幅在一線城市中最為平緩,但這倒成了一個優勢。


05

說這麼多,跟小老百姓有關係嗎?

有的。

大灣區,地理意義上說的是海陸交匯之所,在經濟意義上,這裡更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匯之所,自然風雲際會。

索羅斯說,離錢近的人掙錢更多。

規劃裡的每個項目,都需要真金白銀來落實,都需要人來執行,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方除了長三角就是大灣區,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真的應該去試試。

不說創新型公司的機會,就拿很多人都能理解的買房這件事來說吧。

很多人在後臺每天問貓哥,哪裡的房子值得買。理性的看,買房就是買入城市和區域,中國最有前景的區域很清晰:北京,東邊的長三角、南邊的粵港澳、中西部的武漢、西安、成都、重慶等等,粵港澳是我們一直強烈、強烈、強烈推薦的。

買房要看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其實是個走廊,從港澳到廣州。


風從南方來,4個詞看清20年財富大趨勢


整個大灣區要建立一小時交通群,能使周邊城市獲益不少,廣東的人口流向明顯,全省向珠三角聚集的趨勢明顯,而珠三角的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趨勢明顯,像東莞,這兩年受深圳外溢效應的影響,人口的聚集效應很顯著了。

有錢有人有政策有制度,風險其實不高。

貓哥對這裡有信心,還因為這裡的人靠譜。前些日子,看朋友圈感覺大家都灰心喪氣,越聊越憂心忡忡,但是去廣州出差,感覺完全不同,上班開開心心談業務,下半開開心心吃宵夜,週末踏踏實實加班拿加班費,聰明勤奮又樂觀,擁有這種態度,就是幸福感也會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