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满清十大酷刑之一的“腰斩”是如何被雍正废除的?

BeYourGuy


满清十大酷刑并不都是满清所发明的,只是满清用的比较频繁。

而十大酷刑也只是一个名目,实际上所涉及的酷刑远远不止十种,比如有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宫刑、活埋、鸩毒、锯割、弹琵琶、骑木驴等等。

腰斩指的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为两截,因为人体的主要器官集中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腰斩后,还会保持神智清醒,得过好长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如果有人跟犯人有仇,想让他多受点罪,就会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部位动刀,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到了雍正时期就被废除了,这跟一个叫俞鸿图的文人有关。

俞鸿图,浙江海盐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及第,入选庶吉士。

雍正十年,俞鸿图被任命为河南学政,也就是负责河南的教育和文化学术之类的事情,俞鸿图为官清廉,办事小心谨慎。

俞鸿图抓科考作弊抓的很严,不过他的仆人贪图钱财,就和俞鸿图最宠爱的小妾林氏串通,收取考生贿赂,帮助考生作弊。


具体的手段是:在举行院试前夕,先由林氏偷偷把试卷贴在俞鸿图官服的后背里面,等俞鸿图来到学政衙门,仆人就伺候他脱下外褂,随后把试卷揭下来,再传递给考生。

简单来说,就是泄题。

因为泄题,就录取了不少一窍不通的考生。

久而久之,人们就发现了蹊跷,就说俞鸿图以权谋私,贩卖秀才。消息传到河南巡抚王士俊那里,就弹劾俞鸿图。

雍正得知后大怒,派人前去调查。

因为证据确凿,俞鸿图百口难辨,雍正当即下令腰斩俞鸿图。


前文也说过,腰斩是一种很残忍的刑罚,当时家属一般会给刽子手“规费”,有了“规费”,才可以砍利落点,让犯人迅速死去,少受点痛苦。

因为俞家涉事的人太多,家中一片混乱,加上事先又没有得到通知,自然就没有“规费”给刽子手。

行刑当日,刽子手毫不留情,俞鸿图被砍成两段后,神智依旧清醒,痛得在地上滚来滚去,随后他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实在令人目不忍睹。

雍正听闻他的惨状后,觉得此法过于残忍,于是下令废除此酷刑。


金兔历史


这其实是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满清十大酷刑”,这只是影视剧的作品。所以,雍正也就不可能去废除腰斩了。

早在清朝以前,腰斩就被废除了。

那么,为什么会传出雍正废除腰斩的谣言呢?

这还得归功于后人的演绎。例如,在通俗历史作家林涛撰写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中,煞有介事地提到雍正废除腰斩的经过——

据说是在雍正十二年(1734),河南学政俞鸿图被判腰斩。

在行刑的过程中,俞鸿图用手指蘸着自己流淌在地的血,并在地上写了七个“惨”字,随后痛苦死去。

消息传来,雍正觉得于心不忍,变决定废除这个酷刑。

然而,这只是个后人瞎编的故事。

林涛的灵感,来自于民国初年小横香室主人编写的《清朝野史大观》,书曰:

俞君(俞鸿图)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连书七惨字。其宛转未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历史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鉴别史料。

民国人写的野史大观,没有任何可信度,把它当成真事宣扬,完全是不专业的体现。

俞鸿图确实是被雍正判了死刑,但刑罚是斩立决。

什么是斩立决?就是砍头!

比砍头更重的酷刑,其实是凌迟。此外,没有“腰斩”这种介于砍头、凌迟的十大酷刑之一。

事实上,腰斩这种刑罚的最后一起案例是在唐朝,此后的几百年间,基本上没有再见过这种刑罚。因此,腰斩早在清朝入关前就被废除了。


HuiNanHistory


很多人对于“满清十大酷刑”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于这部电影:

但实际上所谓的“满清十大酷刑”是谣传,我们也可理解为是艺术加工,电影中所展现的“酷刑”,其实早在满清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绝大多数的酷刑并非满清独有。

早在秦朝时期,甚至是更为久远的殷商,就已经有腰斩这种惨绝人寰的酷刑出现,而且最初的腰斩酷刑是用“刀”,后来由于青铜所铸的刀太过柔软,不利于切削,因此才做成了“斧钺”。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图:商朝斧钺)

后来秦朝时沿用腰斩为五刑,著名的丞相李斯,正是被腰斩处死于咸阳,后又夷灭三族。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李)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至于问题中所问的“雍正废除腰斩”,据我查证后得知,这件事只是野史记载,尚未明确,说到最后一次腰斩,网上流传甚广的版本,正是雍正朝的官员俞鸿图,因营私纳贿而被雍正处以腰斩,据说雍正在亲眼见到腰斩的惨烈之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将腰斩废除。

然而真实的历史记载却直言俞鸿图是被“斩立决”,而非网上盛传的被处以腰斩。

《清世宗实录》里就有明确记载:

雍正十二年三月,丙申,刑部议奏,参革河南学臣俞鸿图,受贿营私,应斩立决。得旨,俞鸿图著即处斩。——《清世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一》

所以通过上段史料可知,俞鸿图所受的真正刑罚,其实是斩刑,即斩首之刑,而非坊间谣传的腰斩之刑。

至于腰斩何时被废除,目前尚不可考,而历史上最后一次出现有史可考的“腰斩”,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由于名为“辩机”的和尚与高阳公主私通,唐太宗发现二人的私情以后,大怒之下便将辩机处以腰斩。

《资治通鉴》: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

此后腰斩酷刑便未再见诸史料,据我推测,可能也是因为此刑太过惨绝人寰,于人理所不容,便在潜移默化中被逐渐废用。


钱品聚


腰斩并不是满清发明的,这种刑罚在周代已经出现,之所以被纳入满清十大酷刑之一,是因为在满清使用最为频繁。主要用于满清大屠杀,针对汗、蒙以及其他南方民族。

腰斩非常残忍,行刑者用斧头把犯人腰部砍成两半,因为人的主要器官在上半身,被砍成两半后,不会马上死去。人被斩完以后还会神志清醒,过一段时间才会气绝身亡。

从周代开始,受到腰斩名人有很多,一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据说跟一个叫俞鸿图的人有关。

俞鸿图,字麟一,浙江海盐人。雍正十年时被任命为河南学政,是负责一个省的学校教育和各种文化学术之事,举人考试也是他负责。按照现在来说,他的官职相当于教育厅长,还是很大的。俞鸿图在位时工作认真,很有责任感,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却被自己的仆人和小妾连累,导致丢了性命。

有一次科考时,俞鸿图嘱咐在考场外值班的仆人,务必防止有人偷送考试资料给考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仆人受到贿赂,和他的小妾串通好,帮助考生作弊。小妾把考试的资料贴在俞鸿图的官服里面,俞鸿图穿上进考场脱下后,仆人又把资料撕下来传给考生,以此收取贿赂金,可怜大老爷对这件事并不知情。

没多久,这件事被闹得满城风雨,民间都在传俞鸿图泄露考试资料。此事传到了其他官员耳中,直接对俞鸿图弹劾。雍正大怒,命人彻查此事。一开始俞鸿图否认自己受贿,直到小妾和仆人认罪后,他才知道自己被坑了,只能乖乖伏法。由于贿赂的金额有万余两,雍正决定用腰斩处死俞鸿图。

腰斩可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恐怖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刽子手执行腰斩时,犯人若想少受点折磨,死得痛快一点,就给刽子手一些银两。不然的话,刽子手在动手时,会刻意往腰下面一点砍,让犯人神志清醒疼痛至死。俞鸿图被绑到刑场时邹士恒才告诉他是腰斩,这时候已经来不及准备钱了,刽子手给了他慢死。俞鸿图的上半截身体在地上翻滚,痛不欲生,用手指蘸血连续写了七个“惨”字。

官员将俞鸿图的惨状上奏后,雍正帝觉得此刑太过残忍,于是下令废除。


南书历史


何为“腰斩”:顾名思义,就是刽子手用重斧在犯人腰上猛砍一刀,将犯人截成两半。

腰斩最早出现在周朝:周朝的死刑有三种,车裂、斩、杀。其中斩就是腰斩。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志在穷兵,以其国内少马,乃禁蓄私马,匿者腰斩。”《秦并六国平话》卷下:“李斯、李由虽无罪犯,枉受其罪,只得枉招……遂具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三:“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手笔,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

处于腰斩的历史名人:

1、李斯:始皇帝去世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迫使扶苏自杀。后与赵高争权,被诬告李斯与儿子谋反,被二世腰斩于咸阳闹市。

2、晁错:西汉时期,晁错提倡“重农抑商”政策,提议削藩损坏诸侯利益,诸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为尽快平乱,景帝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3、栾大:汉武帝时的方士,因汉武帝好神仙,栾大以能通神、且能令武帝长生不老为噱头取得武帝信任。后武帝发现栾大的方术大多不验,栾大并不能通神,皇帝的信任换来的是欺骗与失策,还因此耽误了长公主,愤怒的武帝将栾大腰斩。

4、辩机:唐代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助玄奘翻译经文,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与唐太宗之爱女高阳公主私通,后来高阳公主相赠之金宝神枕失窃,御史庭审之时发案上奏,发现高阳公主与辩机的奸情,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斩。

5、俞鸿图:雍正年间,科考时,他的仆人欲得举子贿赂,与他的妾林氏串通,收受金银帮助他们作弊。雍正十一年河南巡抚王士俊弹劾俞鸿图纳贿营私,雍正帝遣户部侍郎陈树萱查明属实。刽子手执行腰斩,犯人要想快死,必须给钱。但由于俞鸿图绑赴刑场时才得知自己被处以此种酷刑,所以没有准备银两。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俞鸿图被腰斩后,上半身还能在地上打滚,鲜血满地,他用手指蘸上自己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痛苦地死去。雍正帝也以此刑残酷至极而下令封刀,腰斩之刑自此废除。


林大陆杨


对民间压制最深的最深的雍正王朝怎么可能废除如此“酷刑。

关于雍正最早废除酷刑“腰斩”的消息来源于俞鸿图科举舞弊案,因为一名官员目睹了俞鸿图因为腰斩痛苦死去的画面于心不忍,向雍正建议废除残忍的酷刑腰斩,事后雍正正式废除了腰斩酷刑。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而且可以看到还有比腰斩更残酷的凌迟都没有被废除,腰斩怎么可能废除。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对待不听话的文人首犯都施以凌迟加以警告。到了满清末年,清政府更在镇压农民起义运动时,更是对俘虏的农民起义运动的首领施以凌迟。即使投降也不放过,其中著名的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在大渡河投降清军,遭到了当时清军将领骆秉章就地处以凌迟之刑。

而清朝真正废除酷刑还要等到1905年,法学家沈家本奏请清廷废除酷刑,这才得到朝廷响应从官方文件上废除酷刑,但是根据外国人拍摄的照片来看直到1920年这种凌迟酷刑还有施行。因该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彻底断绝了酷刑的施行。


陆弃


到了清代,刑罚种类更为繁多。为人熟知的满清十大酷刑并不是清代的专属,而是从古代承袭而来。满清十大酷刑其实是泛指,并不是单单的十种刑罚,而是代表满清的酷刑,它包含了: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弹琵琶、抽肠、骑木驴。满清十大酷刑中,腰斩赫然在列,但"腰斩"的废除也是在清朝。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用利器从腰部位置将犯人斩成两段。由于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处以腰斩后,常人是不会立刻死去的。那么这段时间,留给犯人的将是锥心之痛,那情景可想而知,简直惨不忍睹。腰斩起源于周朝,这种残忍的刑罚,在古代一直沿袭了千年之久。因而,很多人都死于此等酷刑之下。著名的有秦朝丞相李斯,汉景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晁错、唐太宗时期与高阳公主私通的和尚辩机、建文帝时期的名士方孝孺。这些名人志士,无一例外的死于"腰斩"之下。而最后一位死于腰斩之刑的人是谁呢,此人乃是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俞鸿图。


据史料《正说清朝三百年》记载,雍正朝的科举考试,防范极严,对于科场舞蔽者,雍正皇帝显然是绝不姑息的。俞鸿图此人,治学严谨,颇有官声。作为河南学政,他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员,相当于现如今的教育厅厅长级别,是一位响当当人物。可惜的是祸起萧墙,坏就坏在他有一个贪财的小妾。

俞鸿图的小妾与仆人串通起来,收受贿赂,大肆敛财。这一次,两人又盯上了科举考场。俞鸿图的仆人暗地得知考题后,将试题资料贴在了俞鸿图的官服后。等俞鸿图穿着衣服出去后,仆人再轻轻撕下资料,送给应试者。这一出暗度陈仓可害死了俞鸿图。



此次科场舞蔽大案,不久就东窗事发了。雍正皇帝得知后大怒,不由分说,将俞鸿图判处"腰斩"极刑。由于此案的判决执行神速,俞鸿图还没打典好一切,就被推上了刑场。本来,俞鸿图可以托人给刽子手送上一点小费,这样"腰斩"时,刽子手就会将施刑位置稍往上一点,俞鸿图也就分分钟撒手归天了。事出有因,俞鸿图和他的家人并未来得及布置,刽子手也就没有格外开恩。俞鸿图被处腰斩,不得咽气,一直在地上写了七个惨字,方才归天。


雍正皇帝听闻后,大感"腰斩"之刑太过残忍,于是便下令将"腰斩"废除了。虽然腰斩被废除了,其他酷刑却依然留存于世,而且一直延续至清王朝覆灭之时。满清十大酷刑,是封建社会残忍与落后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历史读起来,不得不令人感触良多阿。

欢迎分享吐槽关注


风雪梦不逝


腰斩这个酷刑自古就有,据史料记载,出现于周代,至雍正年间废除。腰斩,就是从腰部将犯人的身体斩为两截。最初的腰斩是用斧或钺行刑,后来铁器出现,刀逐渐成为腰斩的主角。古代的“斩”主要是指腰斩,“杀”才是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杀头。


腰斩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因俞鸿图案被废除的,雍正十年,俞鸿图出任河南学政一职。俞鸿图并不是胆大包天之人,一直是谨小慎微的。但是俞鸿图有个爱财的小妾,偷走了俞鸿图主管的考题,高价卖给了考生。最终东窗事发,河南巡抚王士俊就此事弹劾俞鸿图。第二年,雍正派户部侍郎陈树萱和河东总督调查此案,其小妾林氏和仆人认罪后,俞鸿图不得不为此事承担责任,愤怒的雍正下令判俞鸿图腰斩。


行刑的时候,俞鸿图被刽子手斩为两截,并没有立刻死去,而且依然神志清醒,痛苦万分,他蘸着自己的血写下了七个“惨”字,最终痛苦的死去。监斩官将这一切禀告雍正,雍正十分震惊,认为腰斩太过残忍,于是下令废除腰斩。自此,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这一酷刑,被彻底废除。


乐基盈语


“腰斩”被雍正废除是个谣言,之所以晚清没有腰斩的记载,是因为这种酷刑太过于“鸡肋”了。

咱们先说说这个谣言吧,民间传的很火。

话说雍正年间,有位福建学政名叫俞鸿图,教育科考之类的事情,都是他负责。这个差事确实还不错,名利双收。不过俞鸿图的运气不好,他做主考官的时候,小妾竟然和仆人合伙,偷窃试题材料,贩卖出去。而这一切,俞鸿图都被蒙在鼓里。

时间一长,福建科场舞弊的事情,就传了出去,直接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大怒,派邹升恒前去督办行刑。这个邹升恒和俞鸿图是儿女亲家关系,所以不敢透露任何消息。

于是,可怜的俞鸿图稀里糊涂的就被问罪,押往刑场腰斩。据说行刑之前,刽子手向俞鸿图索要银两,可以让他死的快一点,但是俞鸿图没有给他。于是刽子手让他缓死,被腰斩后的俞鸿图并没有马上死去,挣扎了很长时间,用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气绝身亡。

雍正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觉得腰斩确实过于残忍,于是下令废除了。


民间传说确实很精彩,但是漏洞太多了。

首先,俞鸿图这人并非福建学政,而是河南学政。小妾泄露试题的事情确实有,俞鸿图也因此被查。但是雍正派出去的是户部侍郎陈树萱,会同当地官员审查此案。俞鸿图并不是毫不知情,相反,一开始极力否认的他,后来也承认了收受贿赂。

正因为如此,雍正批准了俞鸿图的死刑。

但是,正史所记载的,俞鸿图是“斩立决”,不是腰斩,所以也根本不存在在地上写“惨”这件事。

对了,还有刽子手索贿这件事,更是不合常理。腰斩的残忍之处,就是把人拦腰斩断,犯人还可以挣扎一段时间才死去。不管给不给钱,都不可能死得“很快”。再说了,押往刑场执行死刑的犯人,身上不可能有银两的,要索贿,也应该是找犯人的亲属。


实际上,正史当中从没有雍正废除腰斩的记载。

我们之所以觉得清朝腰斩的记载并不多,主要还是太鸡肋了。历来酷刑的目的,主要就是给犯人带来痛苦,震慑百姓。

虽然腰斩相对于砍头残忍一些,但是和凌迟相比,又差得远了。既然要折磨人,那不如选择更具“观赏性”、更残忍的凌迟了。

所以不要觉得雍正很仁慈,他要是仁慈的话,应该废除的是凌迟。

怎么说呢,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腰斩不解气,凌迟才过瘾。


七追风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届王朝,不管是奴隶时代,还是封建时代,作为统治者都花费了大量心思思考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一大批国家的暴力机关应运而生,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一些残酷刑罚的诞生,这些刑罚让人不寒而栗,恐怖至极,就比如题目所说的“腰斩”。



腰斩作为一项酷刑,实际上他的历史非常悠远,就是将犯人从腰部将人斩为两段。在《史记-尚君列传》中就有记载: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史记上在周代以前,对于犯人的死刑是没有采取腰斩的一说,如殷商时代的死刑多带有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如醢,将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把人进行烤炙,镬烹把人煮成肉羹等等。而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了殷商的“烹饪式”死刑,成为死刑的主流,而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等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是斩首。



而对于实施腰斩的工具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最初的腰斩行刑时用的是斧或钺,但材质都是铜质,但是铜毕竟没有铁质的锋利,待铁器普及后,刀逐渐成为斩刑的主角,但是面对的毕竟是人体,其中包括骨骼,对于用刀斩给行刑者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也给受刑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最终随着发展,腰斩的行刑工具最终发展到用铡刀,至此行刑的工具才一直没有改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被处以了腰斩,比如秦国的李斯、西汉的晁错、唐朝的辩机、明朝的方孝孺等等,他们或者被对手陷害而死,或者是被反对派杀死,或者不听从新君的旨意而被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他们都遭到了对方最深恶的痛恨。



而至于题目所问,腰斩之刑最终是在雍正帝的时候被废止的,实际上在正史的记录中是没有的,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就在于林涛的《正说清朝三百年》,里面提到河南学政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实施腰斩刑罚的人。因为他的小妾与仆人私通,将考试材料贴在了俞鸿图官服背后补褂之上,俞鸿图出去,仆人轻轻地揭去给应试者,而他一点也没察觉到。事发后,雍正帝判处俞鸿图腰斩,刽子手对腰斩的犯人一向是索取好处费的,得了前下手快点死的快没有痛苦,没有钱的就缓缓下刀使其慢慢的死。俞鸿图当然不知道此事,也就没有给刽子手钱财,所以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铡刀往上身那边挪了挪,这样犯人被铡后一般会死不了,因为人的器官大多数在上半身。

所以俞鸿图被腰斩后仍然没有死,他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方才死去。雍正帝看到此刑如此惨不忍睹,最终下旨废除腰斩之刑。

实际上腰斩之刑究竟什么时候废除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俞鸿图这个故事成分过高,俞鸿图被处死不是因为科考,而是因为纳贿营私,而且判的是斩立决,而不是腰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