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我見到的都用“闔家歡樂”,不寫成“閤家歡樂”?

小小米格


看了這麼多有關“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的區別,大多都是認為前者是莊重場合的書面表達,後者是一般場合較隨意的寫法,實在是一知半解的回答。

“闔”字從門,造字法起始意義“關門”。有關關門意的字是“丣”,最上一橫是貫通橫,表示封閉義,作時辰解時與“酉”同義。與“丣”字字形相近的一個字“戼”是“開門”義,與“丣”意義正好相反,是“卯”的初文。“丣”字重點意義在象形和指事,表名詞時與“卯”相對,“闔”字是形聲字,重點意義側重於“關門”的動作或形容“全”意,與“開”的意義正好相反,“開闔”在古代絕對不會寫成“開合”。讀者讀到這裡可能就明白了:“闔家歡樂”才是正確的寫法。

“合”字是象形字,是一種量糧食的容器。最初的讀音也不讀“he”而是讀“ge”。是古代最小的容量單位。古代容量單位“石、鬥、升、合”全是象形文字,其中“石”在字形上與“石頭的石”完全相同,但讀音卻讀“dan”。“鬥”作容量單位時就是“鬥”字,非簡化字,而“鬥、鬦、鬭、鬬”簡化後全寫作“鬥”,屬於歸併簡化字。“石、鬥、升、合”在換算方面基本上都是按十進制。“合”外形成方形(口形)上面有凸起的提樑(亼形),筆者小時候曾見過“合”,讀音也讀“ge”。容量也僅僅比現在的大海碗大不了多少。可能(我是說可能,沒有考證過)合的容量太小,為了增加量糧食的效率,古人就兩“合”並用。於是“合”有“合併”之意,筆者小時候見過“二合半”,“二合半”因容量為“二合半”而得名。量四次“二合半”就是一升。筆者小時候隔壁十一奶主管伺候生產隊的毛驢,毛驢的主要工作就是磨面,為了核定毛驢的工作量,一頭毛驢每天只能拉兩套磨,每套磨最多隻能磨一升二合半,十一奶要親自用二合半量糧食,量夠五下二合半,剩餘的糧食這次就不能磨,否則毛驢受不了。讀者讀到此,可能也明白了,“合”與“關門”沒有任何關係。

“闔家歡樂”什麼時候寫成“閤家歡樂”的,應該是漢字簡化後的寫法,但是任何一批簡化字都沒有明確說明“闔”可以簡化成“合”,倒是“闔”有一個“遠房親戚”(與“闔”的意義只在“關門”的意義上有交叉)“閤”簡化成“合”,在古代也有正體與俗體之分,“閤”字十分罕用。古代留下的典籍與書法作品也都寫作“闔家歡樂”。於是知識淺薄的人就誤認為“闔家歡樂”是裝逼的寫法。而“閤家歡樂”是正確的寫法,實則大謬不然。


沙洲孤鴻24331826


為什麼現在我見到的都用“闔家歡樂”,不寫成“閤家歡樂”?


看見這個題目,我覺得這個朋友,之所以有此困惑,主要是還不清楚這兩個詞通用,以及它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首先,我們來看看“闔”和“合”字的意思:


“闔”字從門部,,音hé,造字起初含有“關門”的意思,本義是門扇、門板,引申義為閉合,全、總共。


“闔”具有即能開又能關的意思,它指的多人,“闔家歡樂”有眾人團結、和睦歡樂的意思。“闔”字是形聲字。



“合”有兩種讀音。


音hé,本義是閉;結合;全。


“合”,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合,合口也'。即把嘴巴合上,有合攏的意思。在漢語中表示閉合、結合。“閤家歡樂”是指一家人結合起來才有歡樂。




音 gě,本義是:

1. 容量單位,10勺等於1合,10合等於1升。

2、.量糧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圓筒形,多用木頭或竹筒製成。

3、小過卦。





“合”字是象形字,是古代最小的容量單位。古代容量單位“石、鬥、升、合”全是象形文字。

其次,我們來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闔”的繁體為“闔”;“合”的繁體為“閤”,都是形聲兼會意。“闔”和“合”是異體字。這種古代漢語一字多形的現象,在漢字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異體字,音同義同而形體不同的字。又稱又體,《說文解字》中稱為重文,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




但是,正式的場合一定有規範的要求,什麼詞適合什麼場合使用,有約定俗成的要求。


“閤家”一詞是中性,“闔家”帶有敬詞的意味。


“闔家歡樂”這個詞,一般是出現在春聯上、開業、酒會等正式場合或請帖、賀卡、信函、詩文上,顯得莊重、嚴謹,有文采;


“閤家歡樂”這個詞,多用於日常祝福的口頭表達,不顯得那麼嚴肅,場合可以比較隨意。


所以,正式的書面表達時,用敬語“闔家歡樂”,不可以用“閤家歡樂”,“閤家歡樂”是平常表達。


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祝福短信“謹代表公司全體員工祝您及您的家人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現在人們口頭,一般區分不嚴格,用“闔”或者“合”來表達,聽著也都是“閤家歡樂”,只要是表達了一方對另一方的美好心願就可以。



但是,“闔家歡樂”,如果用文字呈現出來,不僅是一種美好心願的表達,而且,也給人比較正規的感覺。


所以,“闔家歡樂”多用於正式場合,書面表達,是尊敬對方的一種表達。


綜上所述,現在我們通過探討,已經知道這兩個詞的區別所在,相信提問的這位朋友,也已經知道為什麼現在所見到的,都是寫“闔家歡樂”,而不是寫成“閤家歡樂”的原因了,因為見到的都是書面形式。


我是有書幸運馨,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您繼續關注!如果您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討論。


有書幸運馨


闔字本不念合音。在古代,“闔家”、“闔戶”的闔字就不可能以同義不同音的“合”字而替代。承傳下來,“闔家歡樂”、“闔府統請”等詞的“闔”字已成固定用字,不可用“合”字取代。

漢字在歷史演化中,因闔和合兩字同義,漸漸地就把闔念成合音了。

闔,從門從盍,為形聲字。字義有四。

一,門扇。為名詞。《說文》清楚注為“闔,門扇也”。

二,關合。為動詞。如明朝《項脊軒志》所述“以手闔門”。闔字擴展有拉攏聚合之意。戰國時期就以“縱橫捭闔”來形容多方位實施分化拉攏之策略。

三,全部。為形容詞。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息時闔門全家在。故闔字引伸為全家之意,故有了所有、全部之義。

四,為何。為副詞。與盍同音同義。如《管子·小稱》有“闔不起為寡人壽乎?”

那麼,闔字的本音是什麼?闔字的本音在現時的普通話裡已不存在了,只有粵語沿用至今。所以只能用廣州話來細說。

闔字的本音念冚。現時廣州話裡的慣常用語有“闔家富貴”、“闔家慘”、“閂闔度門”、“左右兩闔門”、“闔唪唥加埋”等等。但很多人寫方言時把闔寫成了冚。包括魯迅的《三閒集·在鐘樓上》也寫為“冚唪唥”而不是“闔唪唥”(魯迅在廣州時學到很多廣州話)。這是因為所有字典(包括粵語字典)都把“闔”字注為“合”音,所以人們便只有以冚字代替了。其實闔字才是其之本字。

由於漢字讀音歷史上都是約定俗成,所以闔字念為合音已成了固定化了。包括廣州人,在說“闔家歡樂”和“闔府統請”時,闔字也都念合音了。但除此之外,闔字一概念冚音。

漢語語音容易因南腔北調影響改變讀音而約定俗成,但固化的文字用詞卻不易改變。所以,雖然闔字已演變成合音,但“闔家歡樂”始終不能以“閤家歡樂”來替代。


一戈話事


因為“闔”比“合”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人們都喜歡。

“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一樣,因為“闔”與“合”除了長得不是一個模樣,發音、意思完全一致,這在古代漢語中被稱為“異體字”,也就是同音同義而字形不同,完全可以互相替代的兩個字。

為什麼現在人們都喜歡用“闔家歡樂”,而很少寫“閤家歡樂”呢?就是為了高大上。

有人發明了一個奇怪的理論說,“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的適用場合不同,“闔家歡樂”多用於正式場合,如晚會致辭;“閤家歡樂”多用於一般場合,如日常祝福。

這種解釋更證明了我的觀點,就是有人覺得筆畫多“高大上”,因為這種祝福語基本都是口頭表達,而“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發音完全相同,聽眾根本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只有發言者本人的稿子上寫著或者心裡知道,滿足一下“高大上”的虛榮心而已。

只有用在書面賀卡上,“闔家歡樂”的逼格才能略微彰顯一下。

常見的異體字還有“德”與“徳”(差一橫)、“明”與“眀”(差一橫),完全可以通用,但有些人就喜歡在書法中用不常用的那個字,顯得高大上一些。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關於“合”和“闔”,首先要說明的是,“闔”並不是“合”的繁體字。

上面兩個字,是書聖王羲之在《普覺國師碑》中的寫法。

“闔”和“合”都有全部的意思,日常使用中,有用“闔家歡樂”的,也有用“閤家歡樂”的,但其實,二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1、“闔家歡樂”更顯書面,常用於信函、詩文等,比較高大上。

2、“閤家”一詞是中性,“闔家”帶有敬詞的意味,祝人家“闔家歡樂”以示恭敬、尊敬,但若是春節時祝自己“闔家歡樂”則要鬧笑話。

不由想起多年前一件真實的事。某次開會,與會人員三十多人,圓桌會議,因大多初次見面,主持人讓大家輪流起身自我介紹一下。輪到某人時,她站起來第一句話是:我免貴姓徐。哈哈,鬨笑一片。

有時覺得,中國話講究太多。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樓主提的這個問題的總的意思其實就是“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有什麼不同。

其實樓主之所以提出來這個問題,是因為不知道兩個詞語的意思,在漢語中“闔家”是指一家,全家,所以“闔家歡樂”是說這一家子都歡樂。

再說“閤家歡樂”中的合,在漢語中表示閉合,結合。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看出來有什麼不同了。如果用“闔家歡樂”就是說這一個家庭,或者是這一家子都歡樂。如果用“閤家歡樂”中的這個“合”就是說,這一家合上門來,或者是這一家結合起來就歡樂,那麼如果在這個家庭的人到外面的時候,或者這家人不是全都回來的時候就不歡樂了嗎。

所以說“闔家歡樂”的意思就是這家人在哪裡都歡樂,而不是隻有在關上門來就歡樂,也不是隻有這家的人都回來的時候才歡樂。

這就是“闔家歡樂”和“閤家歡樂”的不同。也是為什麼用“闔家歡樂”而不是用“閤家歡樂”的原因。


初來乍到197180235


又到了春節給親朋好友發拜年短信或微信的時候了,很多 人又會遇到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我見到的都用“闔家歡樂”,不寫成“閤家歡樂”?

(一)“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意思,可以通用

查閱百度《說文解字》,“闔”在古代是門扇的意思,引申為關門。也就是關起門來是一家,“闔家”就是一家人的意思;“合”原意是四肢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的恰到好處,引申為全面、全部之意,“閤家”就是家庭成員的全部,一個也不能少。由此可見,無論是“闔家歡樂”,還是“閤家歡樂”都能夠表達一家團圓、共享歡樂的意思,過年過節給親朋發祝福信息,這兩個字都可以用。

(二)“闔家歡樂”比“閤家歡樂”更正規一些,用它更顯文化味

“闔”不能算是繁體字,但它卻有繁體字的高古之氣,用這個字好像顯得更有文化意味。而“合”字似乎太簡單、太平常了一些,寫起來感覺沒有多少難度。在這樣一個古老而傳統的文化節日裡,如果不用點文言文或繁體字就顯得太“小兒科”了。

另外“闔”在本意上比“合”字意境好,也更接近“家”的語境,所以一般的正規場合、莊重一些的文字交流還是用“闔家歡樂”比較好。


方圓居文化


本人暴躁的草莓,私募基金從業者,咖啡師,茶藝師,愛好文學。很榮幸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個人認為“闔家歡樂”比“閤家歡樂”更加嚴謹,所以書面上一般都用“闔家歡樂”。口頭上“闔”“合”讀音相同,所以並沒有什麼區別。

要區分這二者的不同,我們還是應該從這個成語的意思上理解,只有完全理解了這個成語的含義,那我們自然而然就能看出區別。

無論是“闔家歡樂”還是“閤家歡樂”所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全家都歡樂,語境一般也是用於祝福。

問題其實就出在這,在過節的時候祝福別人全家都歡樂,那要是這個時候對方家人都天各一方呢?這個時候更多的感情是思念家人,遺憾不能共聚天倫,其實是不太開心起來的。


“闔”這個字用於這個成語就避免了這個問題。

因為“闔”有一層含義是門扇,理解為動詞時,解釋為關閉。所以“闔家”就不僅僅是全家,而是“把家人都關起來”,即關起門來家人團聚在一起。“闔家歡樂”也就可以理解為是關起門來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歡樂的時光,言辭上更加嚴謹。


反觀“合”這個字,用於“閤家歡樂”時,僅僅可以表達為“全”的意思,即全家歡樂。並不能引申出這個全家是否團聚在一起的情況,所以言辭上相對來講就沒有那麼嚴謹。

所以我認為闔家歡樂”比“閤家歡樂”更加嚴謹,書面上一般都用更加嚴謹的“闔家歡樂”。

當然了,此為我一家之言。



暴躁的草莓


您見到的都寫成“闔家歡樂”而不寫成“閤家歡樂”,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個問題,究竟該寫哪一個對呢?對此,我查閱了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辭源》。

闔:(1)門扇。(2)關閉,閉合。(3)符合。(4)總,全。《漢書·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意思是,如今有的甚至於全郡卻沒有推薦一個人。(5)草苫。(6)何不,何為。通“盍”。

合:(1)閉,收攏。(2)和同,融洽。《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3)聚會。《論語·憲問》:“桓公九合諸侯。”(4)全,滿。《舊唐書·陸德明傳》:“合朝賞歡。”(5)配。(6)比擬。(7)符合。(8)回答。(9)交戰。(10)應當,應該。(11)與,和。



我們將這兩個字的釋義進行比較發現:1,這兩個字都有“全”這個義項。從這一點上來說,“闔家歡樂”、“閤家歡樂”,寫哪一個都可以。2,考慮到“合”還有“融洽”、“聚會”等義項,用“閤家歡樂”比“闔家歡樂”更好。

那為什麼人們都喜歡用“闔家歡樂”呢?這可能有三個原因:

第一,約定俗成。見別人這樣用,也就跟著用,就習慣成自然了。譬如,美侖美奐,這個詞本來指建築物的高大宏偉。可是電視上卻用它去形容酒,去形容戲劇表演。以訛傳訛,都是這樣用,習慣了。

第二,有的人覺得用這個“闔”字顯得莊重、正規。

第三,由於這個“闔”字相對不常見,用“闔家歡樂”顯得自己有學問,不乏有顯擺的心理作怪。



無論從含義,還是書寫方便、易於理解,高考語文齋認為,還是寫“閤家歡樂”好!

您說呢?


高考語文齋


在一些祝詞、感謝信之類的口語表述中我們聽到的只是“闔家歡樂”(“閤家歡樂”),一旦是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卻是“闔家歡樂”而並非是“閤家歡樂”。這就納悶了,只有一字之差,發音、意思完全一致。記得當年自修大專《古代漢語》課程時,將這種同音同義而字形不同的字叫“異體字”。其特點是兩者之間可以相互替代。

“闔”字是門部,造字起初含有“關門”之意。去掉“門”部的“盍”讀he(二聲),有“聚合”之意。後來“闔”字引申之意為“全部”、“所有”。“闔家歡樂”也就有隻要聚在一起都有歡樂或者說一家人在哪裡都有歡樂的意思。





“合”字《說文解字》釋為“合,合口也”。即把嘴巴合上,有合攏的意思。在漢語中表示閉合、結合。“閤家歡樂”是指一家人結合起來才有歡樂。


由此看出,“闔家歡樂”一般用於開業、酒會等正式場合或請帖、賀卡、信函、詩文上,顯得莊重,有舞文弄墨的色彩;“閤家歡樂”多用於日常祝福的口頭表達,也沒那麼嚴肅。這也就是現在都用“闔家歡樂”而不用“閤家歡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