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有什么特色?

手机用户61410141201


作为重要地标,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与吉林市博物馆(陨石博物馆)、吉林市文庙博物馆、水师营博物馆、明清船厂陈列馆并称为吉林市五大博物馆,从不同角度解读着吉林市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是的,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与您的想象和理解一样,它解读的是:吉林市满族发展史,耐读指数一流,现将重点处归纳圈划出来,以资后来者借鉴,带着问题更好地看懂陈列展示。

一、看点之一: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建于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百川旧居内,拥有双重文物保护意义。

王百川系清末民初吉林市巨富,其故居始建于1932年,现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是目前吉林市唯一尚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年间吉林典型的四合院民居。从结构上看,王百川大院为封闭式四合院,原为二进院落,坐北朝南,系南北中轴线布局,前后左右共有正房、厢房30间。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吉林四合院室内炕灶布局及门窗上的花纹图案都带有满族地方风俗特色,因此,王百川居宅旧址对研究昔日吉林民居特点拥有重要实物价值。

1999年,王百川大院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吉林市政府决定在此故居基础上筹建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并于2009年建成开馆,这种建在民居之内的满族博物馆在国内尚属首例。


二、看点之二:静态陈列展示,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脉络架构以满族历史为经、以吉林乌拉地方历史为纬,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向观众讲述满族溯源、满族民俗、龙兴之地、皇家贡地、艺华体萃、萨满文化和锡克特里萨满神堂等等吉林乌拉历史文化传承过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①满根溯源馆:主要讲述吉林乌拉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如何在满族从秦朝(公元前221年)至今2040余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南北朝时的勿吉,到靺鞨、再到女真,直到满清,民国 ,满族先民在吉林乌拉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历史沿革。

精彩看点:A、“吉林设治”--可以了解吉林是如何成为清王朝统辖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的;B、通过“乌拉部”相关资料展示,重点了解吉林乌拉部落的兴衰直至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②满族民俗馆:重点讲述内容包括,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吉林满族及其先民,世居白山松水,广袤的山林为他们狩猎、采集提供了无穷的资源,松花江是他们渔猎生产的无尽宝库。吉林冬季气候严寒,其服饰多长袍紧裤,喜尚毛皮。饮食风俗简单而古朴,多食猪肉,喜粘食,饮米儿酒。交通工具独特,以马、爬犁、车为主。民间居住建筑的历史发展样式由地窨子到马架子、泥草房、口袋房、四合院。

走进满族人家您会看到满族三大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再现了满族过大年的情景,了解到满族八大碗的特色菜肴!

  吉林乌拉满族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其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礼俗、婚俗中仍可看见与其狩猎民族相关的古老遗风,生动反映了吉林满族的民俗风情特征。

精彩看点:A“靰鞡草”--如何成为东北三宝的;B、“满族婚俗”:新娘子迈火盆、坐床等等;C、现在吃的“沙琪玛”其实是满族食品--萨其马。


③龙兴之地:吉林乌拉,作为满族发祥圣地,被清王朝尊为“龙兴之地”,康熙和乾隆两位帝王曾先后三次东巡吉林,在吉林大地留下了诸多胜迹和传说。为抗击沙俄入侵,清王朝在吉林设立水师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检阅吉林八旗水师,泛舟松花江上,留下了以《松花江放船歌》为代表的千古诗篇。

  座落于“天河”松花江畔的小白山系长白山之余脉,清廷认为“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于是小白山成为清朝祭祀长白山神的唯一场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东巡吉林乌拉,亲临小白山望祭殿遥祭长白山神。吉林这里还曾走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太宗皇太极继妃(后为福晋)乌拉那拉氏、雍正帝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多棋木里、乾隆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这凤出吉林的美誉不仅象征着吉林人杰地灵,更谱写出吉林历史的灿烂与辉煌。


④皇家贡地:打牲乌拉,满语为布特哈乌拉,汉译:江河渔猎之地。位于现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是与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齐名的清代四大朝贡衙门之一,为四衙门之首。打牲乌拉总管府系清朝内务府直属机构,主要负责清皇室贡品如:人参、鹿茸、海东青、东珠、紫貂、鲟鳇、蜂蜜等等的采捕、储藏、运送及呈进等事项。自成立到裁撤,几乎延续清朝始终,在清朝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精彩看点:人参是如何被称为“棒槌”的?


⑤艺华体萃馆:此部分重点陈列展示完颜希尹创立的女真文字如何通行了400年的丰功伟绩以及满族表演艺术打连厢、单弦八角鼓、民间音乐舞蹈、秧歌、萨满乐舞、传统体育竞技、满族医药、民间工艺美术、乌拉谱牒文化、满族说部等等……如何共同构成了吉林乌拉满族文化的绚丽奇葩。

⑥吉林乌拉萨满文化馆:这部分重点讲述,萨满教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祭礼文化,包含了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诸多文化成就。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包融性、综合性、广博性等特质。曾为东北亚、北美、北欧等地区多民族世代信仰,全民信奉。吉林乌拉满族及其先民自古崇信传承萨满祭礼文化,保留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的祭祀礼仪活动。这些是满族文化和民族形态的母源,是残留于现代文明世界少有的原始文化遗存,堪称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⑦锡克特里萨满神堂:这部分主要讲述,锡克特里萨满祭祀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总共传承了十二代。以动、植物图腾崇拜、祖先英雄神崇拜为主要内容的萨满祭祀活动,集歌、舞、乐、为一体,是原始文化的活态再现和重要遗存,堪称世界萨满文化的“活化石”。

看点之三:活态传承演示

①满族说部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传袭古老的一种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满语称“乌勒本”(ulabun),汉译为传或传记之意。多由族中长者嗽口焚香讲述,常配以铃鼓扎板,夹叙夹唱,听者谦躬有序,倍加肃穆。

  满族说部早期多用满语说唱,清中叶后,改用汉语讲唱,其中夹杂一些满语。其风格凝重,气势恢弘,内容丰富,被称为北方民族的百科全书。是民族史、疆域史、民族关系史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如今,满族说部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说部充分展示出吉林及东北文化的原生态性和非物质性的与众不同。但讲说与传承者多系特殊群体,现已人数不多,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依托展馆为载体,收集、整理、编辑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萨达人传》《皇权之争》等满族说部段子,进行活态保护传承。


②吉林满族石氏祭祖习俗源远流长,有文字史料(家谱、神本)记载,已有380余年的历史,一直延续保留至今,具有历史价值、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

  石氏家祭和大神祭(野祭),是满族萨满祭祀礼仪最具代表性,传至今日已是该家族第十二代了,其萨满祭祀传承人石光华是当下最年轻的大萨满。

  吉林市文化局为了更好地活态保护传承满族萨满文化,将其家族萨满祭祀神堂完整地异地复原到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基地,将石氏家族萨满祭祀礼仪文化作为一种常态化活态保护传承进行展示展演,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③2019年正在进行的满族过年习俗活态展示。

表演日期包括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农历二月二,表演时间为每日9:30~1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