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姑娘,15年前,我帶著夢想和逃離原生家庭的放飛自由,來到這個陌生、燥熱的城市,那一年我19歲。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說起廣州,不得不提到我的高考,一個復讀生,模擬考的成績忽上忽下不是很穩定,在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無論是班主任老師還是家長都極力推薦我選擇老家的一所師範學校,我也無奈的按照他們的意願,動筆填寫了這樣的志願。

但就在志願報表上交的最後一刻,不知道是和同學的一場對話帶給我勇氣和力量,還是本能的身體裡流淌著的就是那股不想將就的倔強血液,我含淚打電話給母親,向她哭訴我要改志願的決心,在求得她的同意後,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選擇了廣州的一所高校為第一志願。

填報志願後的我,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哪怕要承受二次復讀的命運,我對自己的決定是堅定的、絕不後悔。

最終,命運沒有讓我這個寧願背井離鄉飛出安全區域、也要出去看看的少年失望,這一年的高考,我如願以償考取了自己的第一志願,來到了這個陌生卻親切的城市---廣州。

~ 1 ~

2004,記憶廣州

2004年,我孤身一個人,揹著行囊來到了這座被我看成是逃離後避難所的城市。

坦白說,這個城市是什麼,我心裡沒有太多的概念。只是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說,走出去的概念,要麼是北京、要麼是上海、而那時候的我只想去一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最好的選擇是廣州。

而且還有一個可以支撐我實現這個理想的現實,就是我的遠房表姐和表姐夫兩人早在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這座南方大城闖蕩,雖然那時候他們暫居中山市,但在我看來,我還是可以有所依靠的。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還記得開學季的那個夏天,真的很熱很熱。我乘坐了早班的飛機,下午1點左右就到達了廣州白雲機場,那一年姐姐剛剛生了寶寶,不能出來接我,姐夫早早的已在機場出口等候我。我們也是多年未見,我只依稀的記得他的樣子,不過還是在推著行李車出來的一刻認出了他。我以為,有了一個大人照顧,我此行的擔驚受怕就應該告一段落了,誰知,苦難才剛剛開始。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在這裡必須吐槽一下我的母校,一個985高校,居然搞錯了別人的入學通知書。因為當時我們學校有天河校區和大學城校區兩個校區,而我的通知書上寫的是大學城校區。於是我們從白雲機場見面後,就開始跋山涉水,從白雲趕往番禺。

姐夫是個好人,但是他久居中山,對廣州其實不太瞭解。這個在今天看來交通十分發達便利的城市,在2004年的時候,還沒有幾條地鐵開通,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多的是靠巴士和公交車,甚至那時候市區裡也還有摩托車。我們跋山涉水坐著機場大巴來到了番禺區,但並非直達大學城,換乘了幾條公交車,拖著幾個行李箱,在那炎熱的天氣裡,我疲憊不堪。來到大學城的時候,已經歷時4個小時,是傍晚時分,可是到了報到處,老師看了我的名字和入學通知,再查查系統,最後我們被告知,要去天河校區報道,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第二天居然還中暑嘔吐過,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狼狽,我真的此生難忘。

於是那天晚上,我們又跋山涉水,倒來倒去的坐公交,從番禺去到了天河校區。當時已經是晚上9點。等確認了宿舍在哪裡,一切都安頓好之後,我已經要累到趴下了,還記得那時候的校巴是沒有空調的,宿舍是民國時期的舊房子,我是幾乎全班第二個來到學校報道的,當晚,只有一個比我早到一點到的女同學陪我在宿舍,那一晚,我幾乎沒有睡著,因為沒有買蚊帳和風扇。

一個東北人,第一次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入睡的夜晚就是與蚊子進行大作戰,還有整晚的悶熱。

~ 2 ~

2008,融入廣州

轉眼來到2008年,四年的大學生活,我見證著廣州這座城市的變遷,這座城市也記錄著我的成長。

在沒有空調、上下鋪的床鋪,度過了4年的寒窗苦讀,我經歷了地鐵三號線五山站的開通,學校門口的地鐵,讓我們的出行一下子便利了很多;那時候想和同學們去買點經濟實惠的衣服,我們都會選擇節假日坐上學校門口的22路公交車,去上下九、北京路逛街。

大學入學半年不到,同年級的同學已經不滿足MP3聽聽音樂,紛紛都開始買自己的臺式電腦。我也求著高年級的師兄,和他們一起去天河電腦城,逛一個下午,買了自己想要的配置的電腦,從此和網絡世界建立了交集。

2008年一畢業,我又像被放飛的小鳥一樣,迫切的期望著去天空自由翱翔。還沒正式畢業前,同學們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在找一些機會,嘗試做一些工作。外語系出身的我們,去過琶洲展館,在一年一度的展會上,嘗試過做翻譯、也做過展位的工作人員;還去過中大的編輯排版公司,拿過私活回來做;但最終我選擇了一所位於西門口地鐵站附近的復讀學校,做教務老師,因為那是我能想到的和學校有點關聯,剛好又不計較我應屆身份的工作。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西門口的工作,一做3個月。我住在學校租下的民宅二樓的小閣樓宿舍裡,晚上要去看著復讀的孩子們晚自習,早上6點多起床,管理早自習的秩序,那時候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的人生,和復讀這件事總是這麼接近,連第一份實習都是和復讀相關的工作。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實習工作的那段時間裡,為了祈禱自己畢業後能在這個城市立足,還和朋友一起去了西門口的光孝寺燒香拜佛,但不得不承認,23歲那個年紀,還太懵懂。

3個月的實習期結束了,在轉正的前一刻,我後知後覺的選擇了離開,因為那樣一份工作實在讓我找不到自己作為外語系畢業生的存在感,住在一個晚上會有老鼠跑到床底下咬肥皂的閣樓宿舍,也讓我心生恐懼。再回頭看的時候才明白,這是老城區的宿命,沒有老鼠和小強的居民區,是沒有煙火氣的地方。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雖然剛剛畢業,但工資的高低,始終不是我最在意的東西。離開那裡後,我忙碌著畢業典禮,然後馬上要搬出宿舍,離開校園。在網絡上拼命的搜索合適的房源,我先租一個房子,穩定下來。憑著一半的想象、一半的感覺,選擇了一套在2008年,位於東山口的月租1200元/月的房子。如今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奢侈。那是一棟私人別墅翻新後,隔成了若干個小閣樓的民居。而我僅僅憑著網上看到的圖片,就那麼下定租下來了。當時的考慮僅僅是,這個地段距離地鐵口很近,在附近上班也很方便。

但實際居住下來,才意識到,一個沒有窗戶、陰暗潮溼的閣樓,實在不是我能長期接受的可以居住的地方。在那裡,我住了3個月後選擇了毀約搬遷。然後,兜兜轉轉,來到了海珠區,一棟單位居民樓,為了節省房租,選擇在樓梯樓的高層---八樓居住。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那個時候,我的工作已經換到了天河。每天從住處走10分鐘的路程,來到公交站,然後不需要轉車,一路直達單位所在地。

還記得那時候租住的居民樓大約60平,在2008年的房價大概1萬一平方,但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沒有什麼公積金貸款這些政策的完善,60萬是個天文數字。

~ 3 ~

2009,廣州與我

在天河區大約工作了1年時間,慢慢的經歷了一些事情,心智也變得稍稍成熟,冥冥中總有一種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於是我辭職北上,去了一家大型的外資工廠。這家工廠位於廣州最北的一個區,花都區。

完全靠自己打拼的人,成長的軌跡和社會公共資源的發展程度是息息相關的。畢業後,我的每一個工作,都是通過網上投簡歷尋得。而這份工作,我一開始是十分抗拒和猶豫的,因為花都,雖然也是廣州的一個區,但是距離廣州市區隔著一個白雲機場,且沒有通地鐵,這意味著我要離開自己已經熟悉的地方,去一個相對落後偏僻的地方工作。

然而這份工作對我人生的意義,如今回憶起來是不可替代的。正是那5年的磨練,才開啟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花都是個空港城,隨著東風日產的進駐,也形成了汽車產業鏈。而我所在的公司正是這個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2009年,我來到花都的時候,公司對面的新宿舍已經搭建好。那時候花都已經開始規劃地鐵9號線,當時的說法是預計2012年通車運行。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入職後,我住進了公司的宿舍。這次的宿舍環境,比起當年在西門口的民居要好的多的多。不僅有空調,還有自己獨立的洗手間和沖涼房,還有陽臺。每天工作、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雖單調,也讓我度過了人生中成長最快的幾年。通過那一段時間工作經驗積累,讓我對職場有了新的認識,也掌握和磨練了作為一個職場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質。

2009年,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起點之年,這之後的積累,讓我順利的跨入了人生的另一階段,從一個大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買房、結婚、生子,人生跨入了一個真正成年人的角色。

~ 4 ~

2008-2018,十年廣州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18年的年初,心心念唸的廣州地鐵9號線已經開通,從花都已經可以乘坐地鐵進城了。而這個時候的我,已經離開花都3年,回到了天河,那個曾經讓我失落地方,開始了自己的新徵程。

有時候人和地域之間的緣分是很奇妙的,兜兜轉轉,我在10年後又回到了當初的起點,但卻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這座城市。10年對一座城市來說,是褪去青澀、沉澱、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廣州以它獨特的城市魅力承載了年輕人的夢想。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還清晰的記得,2008年的那一場大雪,無數的南下打工者被滯留在南方,無法回家過年,不知道那一年的寒假,我是幸運還是不幸。剛剛來廣州讀書的幾年,只要寒暑假,我們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是否能夠買到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幸運如我,那一年,我買到了臥鋪票,而且是我第一次帶著男友回老家過年。

在經歷了火車站長達6小時的候車之後,終於我們登上了回家的列車。誰知,一路來到湖南的郴州,我們又在火車上經歷了長達8小時的等待,幾乎帶在身上的泡麵等乾糧已經全部吃光,但最終列車還是開動了,我們成為那一撥從南方回家人中,最後到家的人,再晚於我們出發的列車,都大面積滯留,旅客讀沒能回家過年。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廣州火車站,成了學生時代每年必然去報道的地方。而時間來到2009年,我迎來了畢業1年後,家人的探望,那時候的火車站廣場,人群也格外的密集,但我卻分明感受到的是一種熟悉的、親切的家的味道。我看到了1年沒見到的母親,從出站大廳張望著張望著,在看到那個穿著深粉紅色短袖的身影,雖然比記憶中要瘦弱了很多,但是我第一眼就認出了她,十分的想念、同時那種可以讓母親從家鄉的小縣城來這座大城市看一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還記得那時候因為租房住在海珠區,我們在吃過晚飯後,一起去遊覽了珠江。走在濱江路上,兩岸的燈火通明,河道上有遊船在行駛著,船上的人看我們,我們看著他們,彼此互為背景。很多夜跑的年輕人、遛狗的老人、還有吹拉彈唱的人們,在濱江路邊的小公園裡悠閒自得。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我們一路散步來到了中山大學的牌坊處,期間在江邊留下了一張難得的全家合影。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09年竣工的廣州塔,無疑成為廣州最大的標誌和亮點。還記得有一次日本的審計部門來公司出差,應公司副總的要求,我們在廣州塔的旋轉餐廳招待了客人。吃的是什麼我已經不太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旋轉餐廳在微妙轉動,透過玻璃窗,廣州這座城市的中軸線和整個天河的地貌一覽無遺。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10年,廣州舉辦了亞運會,珠江新城的海心沙儼然成了一個聖地。當時公司的董事長因為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關係,拿到了一張亞運會開幕式的入場券。後來在聚餐的時候,他告訴我們,開幕式當天他很早就讓司機把他送到了會場外圍,因為開幕式,安保戒備森嚴,車輛禁止入內,他穿過擁擠的人群,很久才來到自己的座位。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11年的春節,我作為公司的行政,為這個第一年在中國過年的董事長預訂了在白天鵝賓館觀看新年煙花的入場券。他雖然年近70但是對生活的熱愛不減,長隆的馬戲曾經是他的最愛,只要公司有外國客人來訪,馬戲表演是他必推薦的節目。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到了2012年,我還清楚的記得,因為公司要召開一屆全球據點的大會,來自英國、巴西、美國、泰國、印度、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兄弟公司的高層齊聚廣州花園酒店,在那裡我和公司的同事一起策劃了這場盛大的會議。除了接機、會場佈置、宴會的組織,還有會議結束後的娛樂活動的銜接,都召集了當時公司預算所能承受範圍內的最好的資源,最終這次盛會也成了公司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中國企業實力,在總部及各國分公司得到了認可。此後多年,公司一直佔據著業績排頭兵的位置。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13年,工作原因到鄭州出差,那是我多年未回到北方的記憶。工作了一天後來到酒店,卻對那種北方的乾燥十分的不適應,整個晚上起來喝水4、5次之多。出差後再回到廣州,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恐怕一半已經是南方體質了。從大學開始,早已習慣了清淡的飯菜,有了家以後習慣了廣州的老火靚湯,即使梅雨季節牆壁都冒著水珠的天氣讓人叫苦連天,但一回到北方的乾燥,依然讓我想念廣州。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2015年本已在花都買房的我,為了回廣州市區工作,又開始了長達2年的租房生活。那一段時間,我住在五號線的終點站文衝。

黃埔文衝的發展正是廣州這十年變遷的一個縮影。眼見著高樓大廈平地起,那些原來的村民,把自家自建的民房面積統計出來告訴政府,然後政府建好回遷房後,按照村民持有的房產面積,分到一到三套不等的房子。

回遷房,正是我租住的地方。32層的高層住宅,雖然大部分是出租給別人住的,但管理特別規範。進出都需要在管理處憑租房合同登記身份證,滴卡進入,快遞或者送米的商鋪來,都需要在樓下按門鈴。

在回到市中心,居住在一個如此便捷、又規範的社區後,那一刻,我才有了真正迴歸到這座我熱愛的城市的感覺。期間多次,我們乘坐地鐵,五號線轉三號線,回到探訪母校。

而家人從東北過來我這裡過年的時候,只需要在廣州火車站乘坐五號線直達終點站。一度,我曾經深深的喜歡上了文衝這個不起眼的地方,那裡有聚集著菜市場、水果市場的大型批發中心,生活所用物品一應具有,開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從住的地方到達市場,採購什麼都很方便,幾乎每週都要光顧。

然而那附近的房價,在我還未搬離之前已經上漲到了3萬/平元,那是我一時間難以承受的價格。而我所居住的回遷房,房主是沒有資格售賣,只能租出去收些房租。

記得我的房東曾多次跟我聊天,她有一兒一女,自從文衝這裡的老房子拆遷改造,她就和家人搬去了大沙地居住,漸漸的在回遷之前的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了大沙地的生活,所以就沒有再搬回來住的打算,於是才將回遷房拿來房租。

在文衝,這些地道的老廣州們,手上幾乎都有2-3套回遷房在手,但他們秉承了廣州人一貫樸素的生活習慣,夏天穿著人字拖,偶爾來我們這邊拜訪一下,看看自己的房子,也順便聊聊家常。他們的善良和樸素還在於,即使是拿出來租的房子,空調、窗簾、衣架都為租戶置辦齊全,但當你問他們,是否可以在牆上掛一個掛鐘的時候,他們拒絕了。這就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們滿口的粵語,樸素、有些固執,但是十分的務實。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還記得2017年經歷的那次超強颱風天鴿,自從氣象臺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發佈了颱風的消息,幾乎一夜之間各大商鋪、超市的菜品、乾糧類等被搶購一空,颱風來臨的那天,所有的商鋪大門緊閉,外面的街道空無一人。

不過政府實時的根據預報,通知企事業單位、學校、停工停課,市民的安全,成為第一重要的事情,我們深刻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現代化、發達、和人文關懷。

~ 5 ~

2019,紮根廣州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網絡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選擇留在家裡。而廣州這座城市就是這麼熱情,它包容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他們生活方式,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廣州。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春節到來時的花市,是這個南國最讓人驕傲的風景。在我的老家東北,早已冰雪滿天,看不到一點綠色,而廣州的新年花市卻滿眼都是幸福的顏色。蘭花的嬌俏、菊花的芬芳、丁香的迷人,每一年的花市都給人帶來好運,不去走一走,這年好像沒有真正過過一樣。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不過每每到了春節,這個由各地彙集而來的外來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城市,瞬間會變成一座空城,原本擁堵的街道變得一路暢通,公園裡、餐館裡也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臨近春節才放假的打工仔,留在廣州過年,去外面吃飯、買早餐都變成了“節後再見”。不過,超市裡照樣的熱火朝天,買什麼都很方便。

2017,最終我選擇了在番禺買房。留在番禺,與天河的工作遙遙相望,我曾經一度懷疑自己能否接受得了每天單程1個小時的通勤時間的奔波。但事實證明,這並沒有我想想的那麼難。地鐵四號線從家中通過,轉五號線到了珠江新城再轉三號線去到體育西路,只需要早上出門的時間比別人早一點,整個過程非常順暢,地鐵從來保證不會晚點。

廣州,我的第二故鄉|十年變遷伴隨個人成長,我已安家

住在番禺之後,最大的方便,莫過於從蓮花山港坐船去香港。只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抵達香港。如果是出國從香港乘機,去香港機場也同樣十分便利,在蓮花山港登船之前,就可以辦理行李託運。

兜兜轉轉,第一站來到廣州,我去了番禺的大學城,結果被拒,我回到了天河,經歷10年的奮鬥,我又再次回到番禺,在這裡安家紮根。在戶口登記處辦理完戶口遷移後,我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廣州人。

這個過程,我和先生白手起家,但是一切的奮鬥最終都是值得的,我們最終贏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和廣州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二故鄉這個詞,在5年前我還不敢這樣說,如今在我30幾年的生命裡,有接近一半的時間已經屬於這個城市,這裡有我成長的過往、有我奮鬥的足跡、這個城市也見證著我的幸福,我願繼續以一個開放的心態,接受南國文化的薰陶,為了讓自己和我的下一代成為更優秀的廣州人,繼續奮鬥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