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

解读历史人物


蓝玉是个大老粗出身,但他参军后作战勇猛,屡建奇功,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跃成为让人瞩目的大将军,可见蓝玉本身的实力觑,多次受到朱元璋的恩赏,颁给他免死铁券,又与朱元璋结成儿女亲家,朱元璋还把蓝玉当作辅佐太子朱标的武将培养,一时间皇恩浩荡、好不荣幸,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为何要杀死他呢?


蓝玉因军功显赫,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受封之后他变得非常的嚣张跋扈,屡次逾越犯上,公元1388年蓝玉统兵15万北伐,彻底打败北元之后,还肆无忌惮的性侵了北元的皇妃,敌国的皇亲国戚本来是要由朱元璋来处置的,但蓝玉丝毫不顾虑朱元璋的感受,先下手为强,作为臣子不尊重皇权就是犯了大忌。

凯旋归来时,因为城门开迟了,蓝玉竟下令攻破了自家的城池,他还把部下当私兵养,所有的军事变动都不经过朝廷,直接自己决定,以至于这些士兵只认命令不认圣旨。

这些过分的事情,朱元璋真的杀他几百回都不为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对蓝玉只是做了降职处分,这也是为了朱标考虑,蓝玉对朱标是忠心耿耿的,朱元璋要给朱标留一个靠得住的武将,所以才对蓝玉如此忍让。


蓝玉不仅性格上极其嚣张,他还公开收养义子,而且一度曾达到千人,门下势力日趋强大,并且只听命于蓝玉一人,这简直就是在培养党羽、心腹,即使是朱元璋有了疑心之后,蓝玉依旧还在继续做这件事,这无疑就是表示他已经有了乱心,这也是在赤裸裸的挑战朱元璋的皇权。
蓝玉的结局是注定的,因为他的性格最后导致了这一切,明朝建立以后,蓝玉才崭露头角,并且迅速的成长起来,特别是在蓝玉率军将北元彻底的消灭之后,,他在朝中的地位就更加的显赫了,因为经过胡惟庸案之后,很多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杀掉了,蓝玉可以说是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功臣了,如果蓝玉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他也就不会死的那么惨了。

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被处以谋反的罪名并灭族,蓝玉真的是因为谋反才被朱元璋杀害的吗?


纵观历史,蓝玉显然不是死于谋反,首先,他的死和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当朱元璋封蓝玉为太子太傅的官职的时候,蓝玉脑袋犯抽的说了一句“以我的功劳难道不应该封我为太师吗?”

朱元璋虽然不想忍,但还是任住了,众所周知,常遇春是朱标的舅父,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铁,对朱标也非常的忠心耿耿,也只有朱标能镇得住蓝玉。

有一天,蓝玉找到朱标说,朱棣不是一般的人,我找人给他看过相,他具有天子之相,并且早晚有一天他也会造反的,你一定要小心啊。

朱标听了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朱标与朱棣在闲聊中谈到了此事,朱标将蓝玉的话告诉了朱棣,心中有鬼的朱棣就在朱元璋面前告了蓝玉一状,本来就特别讨厌蓝玉的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借口,认为蓝玉离间朱标和朱棣之间的感情,并且你一个位高权重的将领却干预皇家私事。

忍无可忍的朱元璋终于对蓝玉下手了,蓝玉虽然比较狂妄,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朱元璋却将一顶谋反的大帽子扣在了蓝玉的头上,蓝玉虽然是武将,但他并没有什么造反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朝中也没有一呼百应的根基,所以蓝玉的死,并不是因为谋反罪。


其次,朱元璋杀死蓝玉的另一个原因是朱元璋为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扫清障碍,蓝玉这个人虽然狂妄,但谁要能驾驭得了他,那蓝玉就是一个良才猛将,如若驾驭不了他,那蓝玉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是个非常危险的人。

年少的朱允炆既没有朱标那样历经磨难,也没有朱标那样在蓝玉心中的地位,自然是驾驭不了蓝玉这个狂徒。

朱元璋当初之所以容忍蓝玉,就是希望将来朱标继位后,蓝玉能为朱标所用,是为朱标储备的一个得力武将,现在朱标以死,就没有人能管得了他,留下他就是一个祸患。

所以为了保护年幼的朱允炆,朱元璋不得不将这个狂妄的钉子户拔掉以绝后患。


在朱标去世的第二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案爆发,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在内的文武百官被杀者约两万人,念及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儿子蜀献王朱椿,朱元璋将蓝玉由凌迟处死改为剥皮实草,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并抄没蓝玉家产,诛灭三族。

一代名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遗产君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屠夫,从为了生存造反杀敌再到为了加强君权杀臣,他一辈子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乞讨为生,极为落魄。后半生‘与血为伴’,时常掀起血案,胡惟庸案是一大典型,蓝玉案也是一大典型,胡惟庸案一结束,蓝玉案就开始了。

说到蓝玉案的发生这还和太子朱标有关系,太子朱标不像朱元璋满脸戾气,动不动就要砍人脑袋。这和他的生长环境有关,朱标生下来就衣食无忧了,保守礼义仁智信的教诲,有钱有势还不纨绔,非常上进好学,放在当代评个五好青年那还是委屈了他。

朱元璋生性暴躁动不动就杀人,朝中上下惊慌不已,朱标不一样温文儒雅,饱受儒学熏陶,他的施政理念是“宽通平易之政”,这对十分对朝中大臣胃口,所以朱标很受拥戴。

这个时候蓝玉就该出场了,他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好,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也很喜欢,像蓝玉这种大将用来辅佐君王如虎添翼。

朱元璋一开始是打算将蓝玉留着让他作为朱标的军事统帅,再加上朱标自己做了多年储君,朝中大臣少有不服者,就算各地藩王想起兵造反那也是分分钟镇压的事。

最可惜的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年纪轻轻的竟然死了!这就完全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啊!如果朱标没死,那等他继承皇位后无论是武将蓝玉还是藩王燕王或者朝中大臣都能镇压的住,可惜朱标一死,后续即位的就只能是皇太孙朱允炆。那个时候皇太孙还年级很小啊,朱元璋看着自己幼小的孙儿心中一声长叹。为了江山能稳定传序,也只好将原本自己给朱标准备的一些武将等杀了。

再加之蓝玉性格居功自傲,有点成绩就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朱元璋就是怕朱允炆震慑不住反而会被蓝玉欺负,所以只好找个借口把蓝玉给收拾掉了。所以蓝玉也死的冤枉,从某个方面而言,他算的上是朱标的陪葬人。

因为对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想将蓝玉作为辅政大臣内助皇帝、外慑敌患,而并不是举着屠刀挥向蓝玉。

最终因蓝玉一案被杀之人不计其数,成为朱元璋手中著名的‘四大案’之一。


道中道道而道


蓝玉被杀于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在蓝玉案中,朱元璋不仅以谋反罪诛杀了蓝玉九族,而且连同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1.5万人一并灭族,可谓心狠手辣。经此一案,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几乎被一扫而空。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等人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根本原因,但是定罪时却不能放到明面上说。朱元璋悉心培养朱标30多年,对这个长子非常喜爱,他坚信朱标会成为自己的优秀继承人,并且给朱标预备了以蓝玉为首的一个超强的武将集团,用来震慑四方,特别是防止蒙古人再次南下祸害中华。以朱标的威望,绝对能驾驭这个武将集团。然而朱标于1392年突然死去,这令朱元璋非常痛苦。出于对这个儿子的爱且考虑到朱允炆和朱标性格相似,他决定将大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然而朱允炆年幼,没有任何经验。朱元璋深知自己死后,朱允炆肯定镇不住朝廷里这帮骄兵悍将,说不定朱家江山还会不保。为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能够永固,他只有忍痛割爱,对这班功臣旧部痛下杀手了。接下来,朱元璋只需要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就是以下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了。


第二个原因是明面上说的,也就是谋反。那么蓝玉真的谋反了吗?这个还没有定论。但综合各种史料推断,蓝玉的问题至少有两点:骄横跋扈和目无法纪。蓝玉于1388年彻底击败北元后,居功自傲,玷污被俘的元妃,可谓色胆包天。在回师至长城关隘喜峰口时,因为天色已晚,守城的明朝将领因为看不清来者何人,暂时不予开门。蓝玉大怒,居然命令大军攻城,强行冲关。最要命的是,蓝玉还跟人埋怨朱元璋给自己的封赏太低了。另外,蓝玉义子多达数百人,大部分是他手下的将领,一呼百应。在蓝玉的纵容下,这些义子们时常强抢民田,滥杀无辜。这些给了朱元璋绝好的口实。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指使皇家鹰犬锦衣卫迅速结案问斩。大明开国皇帝真实雷厉风行啊。


为什么说朱标之死才是真正的原因呢?

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蓝玉攻打喜峰口、玷污元妃、居功自傲等罪行其实早就有了,那朱元璋为什么要等到1393年才杀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太子是前一年即1392年突然死亡的。太子死后,蓝玉等悍将们对大明朝不再有用,反而成了威胁和累赘。


哈达博士


向敬之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秉承圣意,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朱元璋下旨,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蓝玉不肯认罪,朱元璋为其罗织罪名。案件审理结束后,诛灭蓝玉三族,并株连枝蔓,“彻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俾将卒,坐党谋死者可二万人”(查继佐《明书·蓝玉传》,《明史》本传称朱元璋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

徐达死后,傅友德和冯胜被论罪惩罚,蓝玉很快成为了大将军,新的军事统帅。尤其在捕鱼儿海一战,蓝玉追亡逐北,追逐得新元主、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数十骑望风而逃。他蓝玉不但抓住了元主次子地保奴、公主、亲王、平章等官民八万人,还收获了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多,以完全摧毁北元官职体系而名震天下。“奏捷京师,帝大喜,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明史·蓝玉传》)。后来,蓝玉西征,不断深入,“复请籍民为兵,讨朵甘、百夷”,若非朱元璋下诏,蓝玉也不会班师。

朱元璋对大将军蓝玉很是看重,但蓝玉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这一点,朱元璋是再熟悉不过,他当初起兵时,就是广收义子和幕僚,利用他们为自己血拼抢天下。就连他的亲外甥也被他改为养子。如今蓝玉效仿当初的朱元璋,难道是在培育自己造反的力量。此为一忌。

蓝玉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大将军恃功放纵,无视国家王法律令,明摆是藐视皇帝。此为二忌。

他俘获元主妃子后,入帐强奸,致使元妃羞愧自杀。元妃虽是俘虏,但也是皇帝的女人,你作为大将军不请示,反而占为己有,也是僭越。此为三忌。

班师回朝,朱元璋宴请,蓝玉或坐或立,“动止傲悖,无人臣礼”(《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五,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乙酉)。同时,蓝玉统兵在外,擅自“升降将校,黥刺军士,甚至违诏出师,恣作威福,以胁制其下”,任意行使奖罚权力,还附逆旨意进止自专,这让权力控朱元璋很是恼火。此为四忌。

蓝玉西征归来,朱元璋为新册封的皇太孙朱允炆重置东宫官属,授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为太子太师,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蓝玉放言:“我不堪太师耶!”这是公开恃功骄纵,争权夺利,指责皇帝奖赏不明。而朱元璋的论功行赏,山头为其次,主要还看谁顺心。此为五忌。

蓝军统兵,手下自有一帮铁杆将校兄弟簇拥,这个是帝王最大的忌讳。查继佐在《明书·蓝玉传》中说:“初,玉之出讨越巂也,与部将十余陛辞。上方留玉与议,呼众将去,三呼无应者,玉举袖一挥尽起。”此事发生在洪武二十五年。蓝玉率众将到金銮殿向朱元璋辞行,然而朱元璋狠狠的三声喝退,竟然比不了蓝玉的轻轻一挥手。

大将眼里只有大将军的赫赫虎威,却充耳不闻真龙天子的雷霆震怒。

高级将领利用上下级之间忠诚与信任,将他与下属的关系拉近,组建一个团结的利益集团。这是元末诸多地方性武装领导者不断做大做强的一杆利器,同时也成为了最高领导人顾忌手下高级将领拥兵自立的最大心病。

至于他同已死的胡惟庸、李善长都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插手朱元璋处置不忠嫔妃事务,只是加深了朱元璋对他的恼怒和忌恨。


以礼观书


苍茫大地来带您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

蓝玉是常遇春的舅子,他可谓成也姐夫,败也姐夫。不得不从蓝玉姐夫常遇春说起。常遇春跟朱元璋的时间并不长,他是为战争而生的狂人,至正十年,朱重八攻克和州时才入伙,一入伙就毛遂自荐,对朱重八说:我到这里是当先锋的,请给我挂上先锋印吧!朱重八大怒:我队伍中难民多着哩!我管你吃饱饭就已照顾你啦,怎么可能挂先锋印?可常遇春很快崭露头角,在攻打采石战役中,元军在岸边列阵,朱重八的水军无法靠近,正巧常遇春乘船经过,重八两眼放光:小子,你不是要当先锋吗?快上啊!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矛,常遇春一个撑杆跳,连杀元军数人开辟了滩头阵地,朱元璋亲授他先锋官职位。常遇春善长骑兵突破,采点精确,能冷静判断战场形势,武艺精通,评书巜明英烈》中把他说成武状元,常遇春屡立战功,他是重八璀璨的名将长廊中排名仅次于排名老大徐达的骠悍角色。他性格上劫有严重缺陷:无组织、无纪律,酷爱杀俘。至正十九年(1359年),常遇春攻克池州,陈友谅派兵来夺,徐达常遇春在九华山设伏,俘敌三千人。先锋愣爷常遇春对元帅徐达说我要杀掉他们,徐达不允,并表示要上报朱重八,没想到常横爷竟私自将三千人活埋了,仅放了几个去找陈友谅报信!这样放肆直接招来了陈友谅这只恶狼的疯狂报复,大军直逼应天,使得朱元璋在没有准备好拳击套就和陈友谅上了擂台!蓝玉是跟着这位师父兼姐夫成长起来的,在灭元战役中立下不世之功,作战风格、性格极像常遇春!这成就了蓝玉的盖世之功,也最终丧送了蓝玉的性命!

洪武五年,朱皇帝召集十五万大军,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五万人分三路出兵。朱皇帝与三个元帅面授机宜:徐达主攻;李文忠辅攻,率右路大军,出居庸关经应昌接近和林,在徐达主攻时,合击元军;冯胜佯攻。徐达选蓝玉为先锋,冯胜选傅友德为先锋。结果元朝名将王保保诱敌深入,与元将贺宗哲在岭北山区伏击徐达,徐达死伤万人,王保保想乘势围歼徐达,但徐达大将风度,将军队从容撤出,修建堡垒,挡住敌军数十次进攻,先锋蓝玉骠悍至极,多次成功掩护大军撤退,尽显名将潜质。李文忠在追击过程中,也遇到元将哈喇章伏击,文忠尽显名将风流,在劣势情况下打垮元军,歼敌万余,明军也死伤惨重,文忠没完没了,一路追击,元军布决战阵,文忠没有冒然进攻,后因缺粮班师。西路先锋傅友德率五千人,屡立战功,在二胜后,冯胜将主力交付傅友德,老傅连胜七仗,打得元军屁滚尿流。但大明第一代名将未能歼灭北元。

元璋在1380年、1381年两次讨元,虽胜仍未能全歼,元军转入游击战,明初的名将们也凋零得差不多了。洪武二十年,蓝玉任右副将军、傅友德为左副将军随主帅宋国公冯胜出征大元,第一个对手是拥兵二十万的元太尉纳哈出。蓝玉连夜奔袭,乘敌军城门大开、埋锅做饭时,袭占庆州、杀平章果来。冯胜与蓝玉合兵,后招降纳哈出。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蓝玉率十五万大军讨元,元璋送行,下令: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明军深入荒漠,想完成对北元致命一击,当大军到过捕鱼儿海时,猎物出现了。北元老脱古思帖木儿正和大臣们欢宴。他认为此地处茫茫大漠,蓝玉军乏水草,不能深入,暂且在此养精蓄锐,等蓝玉大军粮尽水绝时,再反守为攻。蓝玉完成了对元军的全面包围,短兵突击,脱古思帖木儿只带走长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门,捕鱼儿海战役完胜,彻底歼灭北元武装力量,俘次王子地保奴、太子妃并公主内眷一百余人、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七万余人、牛羊十余万头,玉玺一枚。朱元璋对满朝文武赞蓝玉:蓝玉是我的仲卿、药师啊!(仲卿、药师分别是汉、唐名将卫青、李靖!)

蓝王功高盖世,飞扬跋扈,却不知道像汤和一样低调做人。

汤和是元璋的造反介绍人,元璋刚当兵时,汤和已是千总(上校团长),可他总是让元璋走在前面,自己跟从像个马弁。大明开国后,汤和立马交出兵权,尾巴夹紧得不要不要,他是洪武朝侥幸逃脱重八魔掌的个位数开国功臣之一。

蓝玉在扫元班师时,严重违反朱老大的民族政策,“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蓝玉打了胜仗,自以为没有哪顶磨子能治他啦,胆子忒大了,未经朱老大的允许(估计朱老大也不会允许),私自品尝了元主老婆的味道,元妃是个刚烈女子,感觉对不起元主,自杀啦。你再对照一下唐大将李靖率三千人突袭灭了突厥,将已做了王妃的前隋皇帝杨广皇后萧娘娘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李世民,后李老大见萧娘娘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资源不浪费,浪费是犯罪,何况世民和杨广本是亲戚,肥水不流外人田,收入宫中,品尝数年。你看李大将军多有组织纪律性,你蓝玉竟敢私睡元主妃,破坏民族政策不说,想当皇上不成?

蓝玉回到喜峰关口,已是黑夜,守关将领休息了,听到蓝大将军来了立刻叫开门,蓝玉竟命令士卒攻击关卡,打破城墙强行闯入!尽管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决不能忘形啊!

朱元璋农民出身,虽然现在成了明朝最大的地主,但他从不忘本,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的小农意识是从娘胎里带出的,看自己家的长工蓝玉居然蹬鼻子上脸,立马把拟封蓝玉的梁国公改封为凉国公,你小子敢和我老大耍横,一边凉快去吧!

蓝玉这小子和姐夫一个德性,下定决心将”浑“字进行到底,手伸得太长,竟然不经朱老大允许,在军队中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员,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是嫌自己命长的节奏啊!

朱元璋破例给了他太子太保(从一品)的官衔,要知道扪门的朱老八对蓝玉已相当大方啦,可这个浑小子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喊:我不堪太师耶?敢去捋朱老大的虎须,不怕死吗?

蓝玉和太子朱标是亲戚,朱标的丈人是常遇春,明白了吗?蓝玉把对恩师大姐夫的爱转移到朱标身上,蓝玉在讨平纳哈出班师后,对太子朱标说:燕王朱棣迟早要反,他有天子气象,你要小心。朱标闲聊时告诉四弟,朱棣恨之入骨,找父亲告御状。客观地说,太子朱标如不死,向朱元璋求情,可能朱元璋会为朱标留一大将,先把蓝玉晾一晾,再由朱标登基后启复,如对方孝孺的处置。朱元璋在空印案中杀了乃父方克勤,方孝孺的老师是宋濂,老师在朝为官,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地方官两次向老大举荐孝孺,但未得到任用。朱元璋临死前把方孝孺推荐给了太孙朱允炆。可惜镇得住文武百官的朱标死啦!蓝玉的救星没了!

朱元璋在朱标死后,被迫选定年青的太孙朱允炆,怕开国元勋们凭着文韬武略,夺走了朱老八一生辛勤耕耘换来的朱家一亩三分地!朱元璋曾和太子朱标有段著名的对话,一次老大又要杀大批功臣,朱标谏道: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朱老大叫人找来遍布荆棘的木棒让儿子去捡,儿子未动。朱地主冷眼相向: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刺。

于是蓝玉被诬造反,被灭族,借蓝玉案一共杀一万五千人,一个公爵、两个伯爵,各级官员……把洪武年间幸存的功臣宿将几乎杀光。

到朱棣造反时,几无大将去统兵。蓝玉若在,借朱棣十个胆子也不敢造次!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朱元璋杀蓝玉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明王朝的根本统治。在当时的现实中,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标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朱元璋心中最主要的担心是: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威严还能够镇住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们,他去世以后,他就担心那些人谋反。

他之所以这样想与他从小的经历有关,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赤贫出身,所有的亲人都是贫病交加而死,这也是最悲惨最耻辱的死法。从一个赤贫的农民当上皇帝,经历了多少千辛万苦、历经了多少艰辛磨难,这只有朱元璋自己心里最清楚。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特别珍惜这个位置,特别希望明朝的江山永葆万年,所以非常忌讳别人谋反篡位。这也是朱元璋即位后嗜好杀功臣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蓝玉被杀的根本原因,其他的具体原因都是这个根本原因的导火索。

朱元璋在杀掉第一波老臣之后,本想重点培养蓝玉,留给朱标,辅佐朱标的,但是蓝玉在很多事情上表现不谨慎,最后还是惹来了杀身之祸。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一、调戏元朝王妃。蓝玉北征的时候,打败元朝大军,公开调戏宫廷王妃,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以后很生气,因为朱元璋对这件事专门有规定,王妃是要优先供应明朝朝廷的。此事后,朱元璋把蓝玉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一字之变,涵义巨大,但是蓝玉没有在意,更没有放在心上。

  • 二、狂妄自大,公开要官。蓝玉自以为做了大贡献,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但是蓝玉还不满意,公开想做“太师”,这明显是公开要官,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讳。

  • 三、蓄养家奴,惹是生非。随着蓝玉权势越来越大,于是就蓄养了很多家奴,他们横行霸道,给蓝玉惹了很多祸,这些事情自然就传到朱元璋那儿去了,久而久之,朱元璋都害怕他利用这么多家奴造反。

以上三件事对于蓝玉来说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每一件都是犯了忌讳的大事,最后朱元璋忍无可忍,以谋反罪处死了蓝玉。其实早在胡惟庸谋反的时候,有人就说蓝玉和胡惟庸共同谋反,我想这也算是一大罪状吧,尽管是莫须有。


你喜欢的那些事


朱元璋杀的不仅仅是蓝玉一个人,杀的是以蓝玉为代表的原太子(太子妃)一系的军功贵族以及诸亲王背后的军功贵族。朱元璋清洗的就是有可能谋朝篡位的拥有巨大军功的开国功臣一系。

明初四大案,是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朝廷有威胁的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事件。而“蓝玉案”是四大案的最后一案,也是朱元璋清洗开国功臣的重大政治案件。

首先,我们来看“蓝玉案”发生的时间。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而在1393年附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要知道再过五年朱元璋就要死了,如果朱元璋想要清洗功臣,为什么不早点清洗,偏偏选在自己风烛残年的时候进行呢?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

原来在“蓝玉案”发生的前一年,太子朱标死了!

为什么太子死了,朱元璋就急急忙忙的清洗功臣呢?

那是因为朱元璋既没有立文武双全的朱棣为太子,也没有立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为太子,反而立了一个母族毫无背景、母亲是太子继妃的朱允炆为太子。

要知道朱元璋是想和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一起共享荣华富贵的。太子朱标娶的是鄂国公常遇春之女,二子秦王朱樉娶的是卫国公邓愈之女,三子晋王朱棡娶的是永平侯谢成之女,晋王的世子妃是颖国公傅友德之女,四子燕王朱棣娶的是魏国公徐达长女,十三子代王朱桂娶的是魏国公徐达次女,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娶的是魏国公徐达幼女,五子周王朱橚娶的是宋国公冯胜之女,六子楚王朱桢娶的是定远侯王弼之女。

蓝玉是继徐达、常遇春等之后的第二代军功贵族的领头人物,自恃功高,为人骄横跋扈,他也是太子党朱标一系的中坚人物,而朱元璋又十分喜爱朱标,不可能杀自己儿子的嫡系。结果,朱标早逝,那前账后账一起算,蓝玉就倒霉了。

如果,朱标没死,那么朱标一系(鄂国公常遇春,凉国公蓝玉等)的势力是远远大于诸王和其余开国功臣的实力的。但是,朱标一死,而朱元璋又立了与蓝、常一系功臣毫无血缘关系的朱允炆,这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失衡。清理了蓝、常系功臣,与其它藩王有姻亲关系的功臣的存在同样会造成政治失衡,所以也必须一并铲除。

所以,朱标一死,坑死了一大批开国功臣。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朱元璋确有滥杀功臣甚至滥杀无辜的行为,但我认为杀蓝玉是一点都不过分,蓝玉是非杀不可的。

大明王朝建立后,很多的功勋权贵要么被贬,要么隐退,要么被杀,朝中有能力的军事将领并不是太多,蓝玉能够迅速的上位既得益于那些悍将的过世,也因为蓝玉自身能力强,战争经验丰富,而且年纪轻。

徐达死后,主导北伐的军事行动就落到了蓝玉的头上,蓝玉不负众望,几次北伐都能够大胜而归,特别是捕鱼儿海一役,打破北元,直接把北元给灭了,这样的功劳是明朝许多名将都没有做到。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朱元璋罗列罪状杀了,而且牵连了一万五千多人,这就是明朝著名的“蓝玉案”,但我觉得蓝玉被杀是朱元璋最为英明的决策,其中有一下几个原因:

骄兵悍将

蓝玉打仗有本事,越有本事的人,脾气也打,蓝玉的性格更骄横,出征北元期间,不但抢夺了北元皇室的财物,更是把王妃就强占了,这对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有极大的破坏,后来在蓝玉班师回朝的过程中,嚣张跋扈的可以攻打来不及开门的喜峰口关。

这就让朱元璋很反感了,能够因为一点小事情,蓝玉立马刀兵相见,他的这种嚣张态度未来一定是明朝军队的隐患,所以朱元璋改封蓝玉梁国公为凉国公。

私养死士

蓝玉在军中刻意培养了忠于自己的势力,认养了很多的养子,据说又一千多人,这些人既是蓝玉的养子,更是绝对忠于他的私人势力。

其实朱元璋也有养子,他也曾经做过郭子兴的养子,但是那是在创业期间,需要这样的一种人为亲戚关系来稳定势力,团结力量,但是在已经开国立朝后,蓝玉的这种做法,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僭越的行为,都会让皇帝很不放心,更何况蓝玉此时已然成为了大明朝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一个军事将领既权掌大部分兵权,有私养死士,这在任何朝代都是犯大忌的。此时的朱元璋就对蓝玉起了杀心。

确保皇权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最为信任和喜爱的太子朱标死了,这就打破了朱元璋的部署了,原来的一切关于权力交接的安排都归为零,朱标的死让朱元璋重新考虑大王王朝的稳定以及接班人的问题。

朱元璋经过多方权衡,没有选择其他儿子当太子,而是直接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但是朱允炆太过年轻,远远不及他爹朱标的威望和能力,特别是针对蓝玉这种淮西勋贵,朱允炆是绝对压不住的。

如果未来朱允炆登基当了皇帝,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蓝玉,这一点朱元璋非常清楚,而朱允炆对蓝玉既无法威慑,又无法打压,最后蓝玉反不反不清楚,但是对皇权的威胁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通过锦衣卫举报,下狱蓝玉,再收罗众多罪状,并以此为借口,株连了很多朱元璋认为可能威胁朱允炆皇权的人。

综上来看,蓝玉的被杀,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有当时政治环境的需要,任何一个当权者对于皇权的捍卫都是无情和残酷的!


沉墨I方之城


都说历朝历代将军大多都战死沙场,但也有将军是死于自己主子之手的,蓝玉就不例外。说到朱元璋,想必许多人都直到这位皇帝的趣闻轶事,“狡兔死,走狗烹”这种谋杀开国功臣的行为,在朱元璋身上体现得最为严重。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疑心很重、暴虐的帝王,一些开国功臣难逃杀害也是必然。

先说朱元璋杀害蓝玉从根本上是为了什么吧,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朱元璋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蓝玉并不是某个个例,朱元璋要杀也不会只杀蓝玉一人,更何况从实情来说,蓝玉的确带领军队北伐,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于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其实是朱元璋唯恐“功高盖主”情况的发生。功高盖主四个字就是字面意思,虽说一些功臣随着朱元璋一路打下了江山,但是在之后必定仗势邀功。这是人心必然所致,朱元璋仅凭个人是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屠了之。这些开国功臣虽说立下大功,也会因为功高自满,特别是掌握兵权的大将领,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或者名利,就会私下反对皇帝统治,不利于皇帝政权的巩固。

像其他朝代,同朱元璋有一样的做法的皇帝也有很多,比如说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很好的例子。只不过朱元璋的做法比较极端,那就是非杀不可。但是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总不能给这些危险分子随便下个莫须有的罪名就算了,所以在当时,朱元璋也是经过一番漫长艰辛的斗争,才一个一个把这些将领搞垮。

但蓝玉确实不是什么难搞的对象,比起刘伯温之辈还算把欲望表现得比较露骨的人。具体还是因为蓝玉飘得太厉害了,身上有功名在,就开始对皇帝肆无忌惮、不重秩序。

具体表现在攻掉了自家的城门、调戏蒙古王妃、逼问朱元璋邀功这些事情上。攻掉自家城门的事是当时蓝玉带兵回关,到了喜峰关的那时候正值夜晚,蓝玉一行想要进城休息,但是开门的手续比较繁杂,城门过了很久才有点缓缓敞开的迹象。蓝玉便觉得,是自己这个立功无数的将军受到了轻视,在一气之下率军把城门攻破,径直进了城。

还有霸占蒙古王妃这个事,按理说所有的俘虏,特别是敌国的王公贵族,于情于理都应该先交由朱元璋处置,但是蓝玉擅自将蒙古王妃霸占,也不管朱元璋如何。蓝玉最后死于谋反罪,其实最大原因还是因为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让朱元璋觉得他目中无人、开始自大,在将来极有可能成为威胁皇权的一份子。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蓝玉居功自傲,不知收敛,屡屡挑战朱元璋底线

蓝玉在明朝开国功勋中属于后起之辈。本来朱元璋是非常器重蓝玉的,蓝玉本人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朱元璋对蓝玉的好感迅速降温。



首先,蓝玉强占了俘虏的北元皇妃;其次,在一次班师凯旋中,喜峰关守将依例夜晚关闭城门,蓝玉居然在恼怒之下率兵强行攻关;再者,蓝玉曾经因为嫌弃自己封的官小而旁敲侧击的向朱元璋要官;最后,蓝玉收养了众多的义子和数以千计的奴仆。朱元璋是何许人也?蓝玉一次次的挑战朱元璋的底线,朱元璋虽然一忍再忍,但是却早已动过杀心!

二.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

蓝玉被杀最终的原因,跟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有很大关系。朱元璋之所以对蓝玉一忍再忍,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蓝玉是忠心支持太子朱标的,太子妃正是蓝玉的亲外甥女。而太子朱标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为政经验和朱元璋的言传身教,完全有能力镇得住蓝玉。

但是随着太子朱标早于朱元璋去世,新的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年幼而且和蓝玉又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朱元璋终于痛下决心杀掉蓝玉这个骄兵悍将,蓝玉之案前后被杀掉的有三万多人。这背后实则是朱元璋在为新的继承人铺平道路,平日里不知道收敛的蓝玉自然难逃被杀的命运!



综上所述,蓝玉自己作死是直接原因,而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的稳定才是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