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红尘中的救赎、看破和自在

红尘中的救赎、看破和自在

豆豆的三部小说,《背叛》讲的是救赎,《遥远的救世主》讲的是看破,《天幕红尘》则是自在。

宋一坤实现了救赎,丁元英看破人生,叶子龙活得自在。

最高的境界是叶子农,活得毫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不焦虑,不妄想。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果报,他还是要受他该受的。无论得道与否,因果都存在。

宋一坤

《背叛》中方子云自杀,是对诗歌的救赎。夏英杰出于对宋一坤的爱,所以借钱还债,这是对爱情的救赎,也是对宋一坤的救赎。当然这是他救,而不是自救。宋一坤最后在黑手党老大放过他时,却主动选择承担结果,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自我救赎。

在滚滚红尘之中,有人为了一己之私利,置民众利益于不顾,巧取豪夺,坑蒙拐骗,损人害人,罪行累累,成功了有人弹冠相庆,但也有人却因此而背负沉重的包袱,如宋一坤。

在《背叛》里,宋一坤和宋宝英出生相同,但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秉性上的差异,宋宝英选择了留在家乡,教育贫苦地区的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寻找一条出路。而宋一坤追寻的是财富和地位,他智力超卓,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只有金钱和成为人上人的想法。但最终在爱情的启迪下,他完成了自我救赎。

宋一坤还留恋着红尘,他还在为金钱忙碌,所以他的层次最低,从宋一坤到丁元英,再到叶子龙,是境界不断拔高的过程,是摆脱对物质的依恋,是寻得自由的过程。

在豆豆看来,物质不可或缺,但却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丁元英有了钱之后,仍然能过隐居的生活,方便面能成为主食,叶子农更是如此,蜗居在柏林一个小公寓里,连多余的椅子都没有一张。

丁元英

因为他看破了股市的残酷,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因为他看破了公司的权力游戏,所以他建议好朋友后退一步。他看破了传统家庭养儿防老的交易规则,于是他离开了家庭,躲到陌生的古城。他看破了婚姻,所以他选择了独处。他看破了传统文化的弊病,所以指出弱势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弊端所在。他看破了人性之中的自私自利,所以他根本不给叶晓明等人解释自己的行为。他看破了刘冰,所以他给了他一份假文件。

丁元英看破了很多东西,但唯一没有看破的是芮小丹对他的爱情。所以他接受了芮小丹的许愿,在王庙村创造一个奇迹。是这个奇迹让他再次走进了公众的视线,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丁元英虽然看破了,但最终还是没能放下。所以他还得受他该受的。自在,是很难得到的。人都有自己的因,也有自己的果。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受的。要承担责任,要承担果报。

因果这个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所说的鬼神之事。而是你做了什么,就会产生什么结果。受你该受的。

叶子农

真正自在的还是叶子农,虽然,他行动并不是很自由,还是要受种种果报。但在他内心,在他的思想上,他是自由的。因为知道因果,他坦然接受,所以他就得了自由。

他因为和罗家明的一段关系,在罗家明自杀之后,成为了罗家明妻子的追债对象。他没躲,主动设法帮助罗家还清了债务。

老九找上他之后,他拒绝了,在红川的时候就躲着老九。但最后还是没躲过,好在,这段因果让他多了一个朋友。因为老九他不贪求,懂得分利和授权。不逾矩,懂规矩。和罗家明相比,真正明白了见路不走。

因为还债,明星戴梦岩认识了他,倒追他。叶子农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他没躲。他接受戴梦岩的安排,他要了结这段因果。只有让戴梦岩更加接近他,才能消除他身上的神秘感,让戴梦岩知道两人不合适,从而自愿分开。

叶子农反驳了乔治总裁的话,没有给他上位者的尊崇。结果就被奥布莱恩摆了一道,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失去了自由。但他并没有按照奥布莱恩的设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而是坦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世人看不到前因后果,也不会去看前因后果。只看表象,只看结果,认为结果就是一切。这种错误的想法,就形成了愚民,或者说乌合之众。这正是一些组织和政府所乐见的,这让他们很轻易地就能操纵人心和舆论。

因果律无处不在。我们怎样才能摆脱不想要的因果呢?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不去种因,自然不会有果。

救赎、看破、自在。三本书,三个主题。这可能也是一个人的修行过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