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為什麼有些老人退休工資5000多?關鍵在於“視同繳費年限”

同樣是退休金,為什麼有的老人的退休金每月7000多,而我的養老金每月只有2000多?想要搞懂這個問題,需要先明白一個名詞“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裡有一個“視同繳費年限”。

有些老人有著高退休金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視同繳費年限”很大!

為什麼有些老人退休工資5000多?關鍵在於“視同繳費年限”

過渡性養老金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過度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視同繳費年限x1.3

我們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是從1992年開始才建立的,所以說只有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企業單位人員才會有過度性養老金。因為過渡性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比較高,在上述公式裡我將平均繳費指數設定為1.3,其實有的地區的平均繳費指數能達到1.4。而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基礎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法律上規定的是在0.6-3之間,不過實際在參保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可能很多企業單位都按照一個最低標準60%來繳納員工的一個養老保險的待遇,所以說自己的實際繳費年限,往往沒有這個視同繳費年限所獲得的養老金待遇高。也就是說,如果養老金有差距,很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們有過渡性養老金。

為什麼有些老人退休工資5000多?關鍵在於“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因為我們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是從1992年開始才建立的,所以說只有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企業單位人員才會擁有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自身視同繳費年限的主要依據就是通過自己的個人檔案來認定,社保局在計算你的視同繳費年限時,可能會查找你的個人檔案中,像什麼招工表,工資變更表等,通過這些資料來認定你的視同繳費年限。

如果張三在1962年參加工作,2002年退休,那麼從1962年到1992年這30年期間就是張三的視同繳費年限,而1992年到2002年這10年是實際繳費年限。也就是在計算張三的過渡性養老金時,繳費年限按30年來算;在計算張三的過渡性養老金時,繳費年限按10年來算。所以目前年紀越大的人,他們的養老金通常很高,就是因為他們的視同繳費年限相對較大,過渡性養老金更多導致的。

為什麼有些老人退休工資5000多?關鍵在於“視同繳費年限”

感謝閱讀,我是勿爭,致力於用通俗的語言講解生活粒裡的經濟學,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