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中學語文課本里的《樑生寶在此買稻種》,地方就在眉縣的斜峪關村

唐代大詩人李白,望著巍峨的秦嶺感嘆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歷史上的蜀道,主要有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其中,開闢年代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是褒斜道。褒斜道南起漢中留壩的褒谷,北至寶雞眉縣的斜谷,數千年間,成為中國中西部南北交通大動脈,為巴蜀地區和關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往來起到了重要作用。

斜谷北口所在的村子,就是眉縣橫渠鎮斜峪關村。雖然地處秦嶺北麓,但斜峪關村更像是一個嶺南村落,例如,村裡上了年紀的村民互相交流,都會說一種類似四川話的方言,他們稱其為“鄉親話”。最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斜峪關村一直種植水稻,村民每天三頓都吃米飯,這與關中地區普遍種植小麥、關中群眾長期以麵食為主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梁生寶在此買稻種

斜峪關村的水稻自古有名,根據《眉縣誌》記載,當地稻田多為淹淤型黃泥田,加之山口風力較強、晝夜溫差較大,利於水稻生長髮育。所產的大米米粒較長、米質較硬,顏色潔白、清亮,蛋白質含量高,曾被定為貢米運送朝廷。

史料記載,隋唐兩朝,斜峪關的大米作為貢品運送皇室,朝廷在此設置專門的機構和官員,負責將大米由陸路轉水路運至長安。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朝廷又開闢斜谷水道,方便漕運大米。當地還有傳說,清末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途經陝西,眉縣籍戶部主事王步瀛調運家鄉斜峪關的大米為其膳用。慈禧吃後大加讚賞,便將此地的大米定為貢米。正因為此,關中百姓紛紛以小麥、玉米、豆類來斜峪關換大米,還有的百姓直接用錢買大米或稻種。

提到買稻種,很多人會聯想到中學語文課本里《梁生寶買稻種》這篇課文。文章中,梁生寶為互助組買稻種,乘坐潼關到寶雞的列車,在寶雞郭縣車站下車。為了省錢,他不住旅館,就睡在火車站,心想:“在這裡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過渭河,到太白山下的產稻區買稻種。”一些人曾猜測,郭縣的“郭”字與虢鎮的“虢”諧音,作者柳青或許是將虢鎮化名為郭縣,而當時虢鎮一些地方確實種植水稻,所以推斷梁生寶買稻種的地方是虢鎮。

其實不然。眉縣文化館退休幹部李正身認為,小說中梁生寶買稻種的地方應該是眉縣斜峪關村。他解釋說:“一方面,斜峪關村是關中著名的水稻產區,關中地區的人都知道去斜峪關村買稻種,柳青筆下的郭縣車站,其實就是距離斜峪關村最近的眉縣車站。另一方面,小說裡描述的郭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與上世紀50年代的眉縣人非常相似,這更印證了梁生寶買稻種的地方不是別處,而正是斜峪關村。”網友“不棄寒枝”也表示,眉縣火車站位於渭河北岸,白天能聽到水聲,晚上聽得更清楚,車站外有渡口,渡船白天開行晚上不開,這些事實與小說中的描述都相符,加之眉縣斜峪關村的大米遠近聞名,所以,梁生寶應該是去眉縣斜峪關村買稻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