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梁生宝在此买稻种》,地方就在眉县的斜峪关村

唐代大诗人李白,望着巍峨的秦岭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的蜀道,主要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其中,开辟年代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是褒斜道。褒斜道南起汉中留坝的褒谷,北至宝鸡眉县的斜谷,数千年间,成为中国中西部南北交通大动脉,为巴蜀地区和关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斜谷北口所在的村子,就是眉县横渠镇斜峪关村。虽然地处秦岭北麓,但斜峪关村更像是一个岭南村落,例如,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互相交流,都会说一种类似四川话的方言,他们称其为“乡亲话”。最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斜峪关村一直种植水稻,村民每天三顿都吃米饭,这与关中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关中群众长期以面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梁生宝在此买稻种

斜峪关村的水稻自古有名,根据《眉县志》记载,当地稻田多为淹淤型黄泥田,加之山口风力较强、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水稻生长发育。所产的大米米粒较长、米质较硬,颜色洁白、清亮,蛋白质含量高,曾被定为贡米运送朝廷。

史料记载,隋唐两朝,斜峪关的大米作为贡品运送皇室,朝廷在此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负责将大米由陆路转水路运至长安。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朝廷又开辟斜谷水道,方便漕运大米。当地还有传说,清末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途经陕西,眉县籍户部主事王步瀛调运家乡斜峪关的大米为其膳用。慈禧吃后大加赞赏,便将此地的大米定为贡米。正因为此,关中百姓纷纷以小麦、玉米、豆类来斜峪关换大米,还有的百姓直接用钱买大米或稻种。

提到买稻种,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学语文课本里《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文章中,梁生宝为互助组买稻种,乘坐潼关到宝鸡的列车,在宝鸡郭县车站下车。为了省钱,他不住旅馆,就睡在火车站,心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一些人曾猜测,郭县的“郭”字与虢镇的“虢”谐音,作者柳青或许是将虢镇化名为郭县,而当时虢镇一些地方确实种植水稻,所以推断梁生宝买稻种的地方是虢镇。

其实不然。眉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李正身认为,小说中梁生宝买稻种的地方应该是眉县斜峪关村。他解释说:“一方面,斜峪关村是关中著名的水稻产区,关中地区的人都知道去斜峪关村买稻种,柳青笔下的郭县车站,其实就是距离斜峪关村最近的眉县车站。另一方面,小说里描述的郭县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上世纪50年代的眉县人非常相似,这更印证了梁生宝买稻种的地方不是别处,而正是斜峪关村。”网友“不弃寒枝”也表示,眉县火车站位于渭河北岸,白天能听到水声,晚上听得更清楚,车站外有渡口,渡船白天开行晚上不开,这些事实与小说中的描述都相符,加之眉县斜峪关村的大米远近闻名,所以,梁生宝应该是去眉县斜峪关村买稻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