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民以食為天”,我們何以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食物也!”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論食物,可以在生活中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首先當然是先解決了我們最基本的需求:溫飽問題;其次,還能幫我們解決人情問題,每天遇見很多人,陌生人,認識的人,一句“你吃了嗎?”幫我們打開了話匣子。

最後,食物還能主控我們的情緒,吃點甜可以幫我們緩解緊張和憂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情緒,一頓色香俱全的佳餚能讓我們忘記不開心,一頓不行那就兩頓!

“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跟家人再怎麼生氣鬧彆扭,吃飯時間一到,自然要出現。

在李安導演的作品《飲食男女》中,一個老廚子一生積累一手好廚藝,卻仍然勉不了家裡三個兒女各懷心事,並不和睦,都不太賣老爸的帳。

閃電結婚,投資失敗,未婚先孕,續絃娶妻,這些看起來過不去的坎,都隨著飯桌上不經意的溝通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一家人又走向了和睦。

“口味配對”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選擇談戀愛對象可以看衣品,爸爸選女婿先看酒品,選擇共度餘生的伴侶要先看吃品,兩個人的食物口味搭不搭,是不是吃貨,畢竟脾胃好的人身體不會太差。

一家人的契合度看互相對食物的追求,家常菜、追求美食,都是生活情趣。

“情緒-食物對對碰”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劉德華和鄭秀文合作的電影《瘦身男女》完美詮釋了情緒和食物之間的聯繫,女主Mini Mo因初戀情人的離開,本是九頭美人身的她在十年之間情緒失控,暴飲暴食變成260斤的肥婆,在分手時和初戀情人有個約定:十年後見面。

Mini Mo越胖越自卑,越自卑越吃得多,劉德華飾演的300斤肥佬同情Mini Mo的遭遇,決心幫助她重拾信心,成為260斤Mini Mo的減肥教練,在這中間的相處卻愛上了Mini Mo,故事的結尾是瘦版Mini Mo與瘦版的肥佬重遇並發展成愛情。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僅為解決飢餓問題而吃,吃的都是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吃相也是在觀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給些小建議:

①避免情緒性進食

心寬體胖,心情愉快、無所牽掛,自然也就胃口大開;為伊消得人憔悴,情緒的波動導致坐立不安、廢枕忘餐。

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情緒性進食”,在這類情況下的進食,食物被當做填補某種情感需求的工具,很容易讓情緒隨著食物進到身體堆積。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②順應自己吃的感受

“媽媽”是世上最艱辛的職業,“先孩子之憂而憂,後孩子之吃而吃”,看著準媽媽忙裡忙外的,顧不上吃,並不是她不餓,而是沒關注到自己需要吃,媽媽可以為了孩子忘記自己的情緒。

身體才是最誠實的,知道我們餓不餓,要吃什麼,不想吃什麼,為了不再情緒進食,應該關注自己的食慾,跟自己的身體有個良性溝通。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因不良情緒想要暴飲暴食,先問問自己是不是餓了,不餓就不應該這樣任憑情緒在操控你的身體。

③細嚼慢嚥,不急不躁

在飯桌上玩手機忙工作,已經可以惹毛和你一起吃飯的人了,自己不尊重眼前的美食,也是不尊重對方。暫停快節奏的工作,enjoy美食,一旦在飯桌上談工作,整個美食都變了味。

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吃”上時,才能更好地接受到身體的信號,及時收到胃傳出的吃飽信號。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最佳情緒應該是“活在當下”,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該工作工作,順應自己的身體也就在梳理自己的情緒。

希望你用餐愉快!

[Hot・TABS]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