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每天,都昌站都要接待很多来来往往的旅客,他们可能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探亲,可能是出去玩两天又回都昌生活的市民,也可能是来一寻芳踪的外地游客。

都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有南宋丞相江万里,为保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对都昌赞叹有加,不仅留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还带着小妾一起游玩,并有了“东坡醉鱼”这道名产。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时间流逝,古往今来,今天的都昌依然人才辈出。著名作家许文华《鄱湖恋》陪几代年轻人长大;李华旺,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总设计师,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进行科研工作。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是个农业大县,很多人走出了这片土地,奔向全国各地,但无论是离家的人还是在都昌生活的人们,关于都昌的美食一直在心中念念不忘,但未必就很了解。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我,一个地道的都昌人,在外漂泊多年,这次回来跑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就为了一口吃的。在这里一一跟大家分享,快跟随我一起来吧。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拌粉


每每和先生一起回来,都要去街心花园吃碗拌粉。上次回来是五一,我们自然还是要去老地方嗦一盒拌粉才算来到了都昌。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不过繁荣了十几年的美食街,因为城管的严打而消失了,就连高档一些的东街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气。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我们辗转去了南山那边的广场,那里摊多。那个养着两个大学生的中年老板熟练地将粗粉烫好、捞起,加上酱油、香油、辣椒粉、花生各种调料一起拌均匀,装盒即是人间美味。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记忆中她特忙的时候是春节,从外地回乡的人们去县城都要争着去吃拌粉。她两个孩子也都放寒假,三个人分工协作,拌一盒粉条超快。但即便如此,她的摊位还是挤满了人在排队。

没有在都昌县城生活过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一盒拌粉的满足感。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十五年前,学校食堂的饭菜起码要3元,作为穷学生的我,每天只能吃1元的拌粉。民以食为天,我的高中就是以拌粉为天。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一碗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粉条,当它与各种好吃的调料特别是当地自制的桔子皮混合在一起,一入口也就记住了一辈子,并影响着下一代。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前同事C,上海本土人,她竟然也会做拌粉!深入聊过才知道,她妈妈是上海知青,年轻时在江西都昌插队,回上海后还时不时给家人做拌粉吃。如今C已三十好几,仍然会怀念她妈妈做的都昌拌粉。

对比美食街的不再繁荣,拌粉在异地生根也算是一种欣慰吧。

都昌煎粑


不过,西街的煎粑我是再也吃不到了。因为——西街拆了。

解放前兴起的西街,两边是横亘了天井的老式房子,沧桑破旧却依然不能阻止现代的人们在其中流连忘返。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光是西街的煎粑就能让人驻足好久。西街的煎粑用的是大口的平底锅,一个个做好的煎粑有序的排列在放好了油的锅底,盖上锅盖煎几分钟,然后再翻一面,盖好,煎几分钟就熟了。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当地古法压榨的菜籽油,在锅内遇到高温,发出呲啦啦的响声。这种声音,让当地的吃货感觉到很幸福。

那时,5毛钱能买到2个煎粑,一元钱吃4个,还能免费喝两碗粥。所以,知道我为什么能在生活费少的情况下吃饱喝好了吧?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只是,在城市规划下,西街这一大片已被全部拆除,就连老的教育局也被铲平了。

曾尝过麦德龙商场的煎粑,太柴没料不说,连面粉都像是用了太多的膨松剂一样。果断没再买过。

东坡醉鱼

若要说名菜,跟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东坡醉鱼Jue对算一味。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东坡醉鱼是鄱阳湖有名的特产,因中国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携爱妾碧桃路过都昌时,教授渔夫在鱼干中拌以谷酒,辣酱,并与渔夫同舱醉饮而得名。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为了这道千古江南名菜得以承传,专门有公司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设备技术实行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保质期达二年而风味不变。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东坡醉鱼特点:原料鱼来自鄱阳湖tian 然渔场,15道天然香料调味,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有香辣型、酒香型二种口味。低盐、低脂、低糖。开袋香味四溢,食后齿舌留香,下酒下饭下稀饭老少皆宜,饭店茶楼可做精美冷盘。

东坡醉鱼连续三年被江西省政府评为江西精品特产,代表江西在北京农展馆参加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中央电视台一台在《新闻联播》中对东坡醉鱼进行了专题报道。

藜蒿炒腊肉

开始听到东坡醉鱼这个名字是在高二的地理课上,不过到现在也没有吃过。但平民级的藜蒿炒腊肉我还是能说上一二的。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道藜蒿炒腊肉悄然流行,特别是过年那会。不管是亲戚家的酒桌上,还是婚宴酒店的菜单中,这道菜那是必须要有的。也正是这样,一斤藜蒿才能卖到十几二十块钱一斤呢。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与其说这是一道都昌特产,倒不如说,这是上天赏给鄱阳湖流域人们的一道恩赐。因为走出都昌才知道,景德镇和上饶的人们在过年时,也必须要有这道菜。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上饶的同事还引以为豪地说,藜蒿是一种长在鄱阳湖里面的草,其他地方没有的。割几片腊肠放锅里翻炒片刻,倒入择洗好的藜蒿一起炒,无需其他调料,腊肠的咸香与新鲜爽口的藜蒿混搭,既能吃出年味,又不失食物的本真味道。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随着藜蒿人工种植的出现,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藜蒿炒腊肉了。

秦氏挂面没出名之前

从《舌尖》走出去的,是秦氏挂面,礼盒似的一大箱包装,通过家乡人的传播已走向广东、福建、广西、南京、上海等各地。但我从没买过。在我心里,就算是它通过央视改头换面了,也还是我外婆家邻村的挂面。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南方人很少吃面,但冬天除外,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冷天吃面不容易感冒。

小时候的冬天,我家都要用自己家种的麦子去那个村子换一谷箩面,然后隔三差五地煮面条吃。我们也真的很少感冒。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同样的面条,也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因为今天里面可以放糯米小团,明天可以放年糕,甚至还能和饭一起煮,叫杂饭,每人能吃两大碗。

豆参不和鲶鱼煮的另一种吃法

南锋豆参也是出了名的。中国的豆制品太丰富,但豆参还真的只有都昌有。九江在哪都能看到豆参,那是因为,在九江生活的都昌人很多。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豆参优选上好大豆,精炼植物油,进口配料,经传统工艺加工,味鲜独特,被评为2000年中国九江jing品奖。

都昌加工豆参有几百年历史,是地方传统特产。豆参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一珍。

都昌人爱吃的豆参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豆参以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壳,加水浸盖3-4个钟头。豆瓣浸发胀大即上磨,加水细磨成浆,然后冲入开水泡浆,并用棍在浆桶里将浆"打"匀,接着倒进布袋滤渣。

滤出的浆汁再下锅烧开,烧开的浆汁又一次倒进浆桶。加入石膏浆"打"匀,就成了豆腐花,随即上轧筋,轧成豆干。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下油锅煎炸。所用油无论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猪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为好。豆条下锅后,不停地用铁瓢翻动,此时要特别注意火候。火大了,锅里的油就会起泡,使豆条爆开。这时,可用一碗冷水沿锅边慢慢淋下,使热油降到合适的温度。"淋水"是项绝活,只有多年实践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适时适度。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圆身",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酷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这样煎炸的豆参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每逢年节,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不但供应本县,且畅销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跟豆参有关的名菜是鲶鱼煮豆参,但我还是更喜欢把它放在红烧肉里。我对红烧肉有很深的执念,会尝试里面放土豆、毛豆、干豆角、梅干菜,等等。豆参能很好地吸收红烧肉的汤汁,咬一口,汤汁迸溅的感觉真爽。

银鱼搅粉,从小吃到大

怀儿子的那年中秋节,堂哥去姑妈家吃饭,晒了一桌的美食,我唯独想那碗薯粉想的不行,不用说,里面肯定放了鲜美的银鱼。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产银鱼历史悠久,明朝时列为地方贡品,曾荣获过农业博览会金奖。鄱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1个,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鄱湖银鱼肉美味鲜,营养丰富,有益脾、润肺、补肾、去虚、增阳、滋阴等功效,属上好滋养补品。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关于银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有点长,意思凡是善良的人们打捞起来,不论烹、炒、煮、烧,其味都鲜美无比;要是恶人打捞起来,它就无滋无味,扎口刺喉。

记忆中的味道

如果要问什么是到现在还回味无穷的,肯定小时候的味道了。它可以是姑父家的红鱼,婶婶剁的辣椒酱,同学奶奶做的清明饺子,妈妈做的菜,还有西街的煎粑和街心花园的拌粉。

对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好了,这次的美食就讲到这里。关于都昌美食,你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