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古代流经冀州入衡水湖的六条大河

《冀州志》记载古代有六条河流通过古冀州入衡水湖,其中有三个现已迁徙改道一去不复返,剩下还有三个现在仍然通过冀州境内。六条河流中迁徙改道的是黄河,漳河,滹沱河。仍然存在的是滏阳河,索泸河,老盐河。

衡水故事 | 古代流经冀州入衡水湖的六条大河

一、现已改道的三条古代大河。

1.黄河——从前通过新庄,在魏屯,王口一带入衡水湖。1127年向南改道,远离冀州一去不复返。

2,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的泰戏山,通过平山县、正定县、藁城入宁晋泊,有时汇入古漳河,有时不入宁晋泊独自流。古代滹沱河河道变迁无常,仅明代前后就改变六次河道发洪水损害冀州古城。有时古漳河与滹沱河合并后发洪水损害冀州古城。滹沱河有一段时间通过冀州西王镇、门庄乡、官道李镇一带。清代时期也屡次改道。 滹沱河于清代1868年在藁城改道北迁,从此远离冀州一去不复返。

3,古漳河,古称漳水。古漳河与今天冀州,衡水市,桃城区(古桃县)都有根由。发源于太行山山西省昔阳县和和顺县两条河汇于涉县漳村后向北入宁晋泊、通过南宫、新河县之间地区的入冀州境。

前史上古漳河从前屡次改道,有一段时间过漳淮村村边,淄村村东,堤里王村东,大漳村东,大齐村西,西元头村西入海子西部(衡水湖西库),过前赵村西,后赵村北在冀州古城北门也就是今天北关村北村口入古海子(今天衡水湖东库),入湖口就在紫薇山竹林寺的西侧。然后向北流经桃县(今天桃城区,衡水市)一带,后由天津入海。1697年古漳河迁至今天邯郸,从此一去不复返。《冀州志》记载 古漳河在前史上从前屡次发洪水损害冀州古城。冀州现在有些地名与漳河有关;如漳淮村,大漳村等。堤里王村的‘堤'指的是漳河长堤。

史书记载冀州古城西八里的汉魏时期的前史奇迹消暑堂遗址与漳河有关。袁绍时期冀州知州为袁绍在漳河西侧建筑消暑堂。

下面相片是在大漳村北的消暑堂大桥上拍的古漳河。古代漳河在此很宽,达几百米宽。

衡水故事 | 古代流经冀州入衡水湖的六条大河

冀州古漳河上的消暑堂大桥

二、现在没有改道的三个古河流:

1,滏阳河,发源于河北省峰峰矿区西侧 ,从前是古漳河支流,在新河汇入古漳河。清代1697年古漳河改道后滏阳河成为独立大河,现在通过冀州西北部一带,由东兴村入衡水,古代入衡水湖。

2.索芦河,现在通过冀州东侧从前入衡水湖。

3.盐河。现在通过冀州东侧从前入衡水湖。

下面这是明代冀州古城图。漳河没有改道。

衡水故事 | 古代流经冀州入衡水湖的六条大河

下面这是清代冀州古城图。漳河现已改道。

衡水故事 | 古代流经冀州入衡水湖的六条大河

(图为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