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密宗的神秘——近于神人之间的龙树

 密宗的历史渊源,已如上文所说,有“东密”与“藏密”两种不同的传述。但都是 

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笃信现实资料的学者,对此“莫须有”之说,益加不
信,甚至讥笑它为愚妄的迷信。虔诚信仰密教的人,对此神秘而难明其所以然的说法,
则更加肃然起敬,视为神奇尊贵。其实,两是两非都非定论。密宗之密,经过智慧的透
视,究源溯本,也并非完全不能使之明朗化。总之,从现代学术的立场来研究密宗,首
先要把握它的关键,从早期的东密传述中开出南天铁塔的龙树菩萨说起。(菩萨,是梵
文“菩提萨(土垂 ”译音的简称,意义即是得道的觉者,但又留情入世而广度众生的慈
悲大士。)
龙树,迟于释迦牟尼五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幼时聪敏过人,而且喜爱神秘的学术。
在少年时代,与同学二人,曾经遍学印度的神秘学。据说,已经练成隐身的法术,便与
他的同学,行为不轨,夜入王宫,戏弄宫女,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震惊了整个宫廷。
国王用尽种种方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但都无可奈何。后来接受大臣的建议,认为
如非鬼怪,必是人为。就连夜在宫中布防,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随意向空握戈刺

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入。结果,他的两个同学都被杀死,失去了法术的
灵效,而显现人身。只有龙树,屏闭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祷告,许下忏悔
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方免于死。
龙村出家以后,潜心佛法,不久,即遍习大小乘的佛经,而且融会贯通,毫无疑义。
于是就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释迦既然能够创教,当然他也可以独创一格。据说因此而
感动了龙王现身,欢迎他到龙宫的藏经处参观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他在龙宫的“图书
馆”中,骑着白马,走马看佛经的题目,三个月还没有全部看完。因此,大为折服,放
弃他的傲慢思想,便向龙王商量,取来人世尚未流传的《华严经》一部。据说,龙树自
龙宫取出的《华严经》,一共有十万偈(印度上古原始的佛学,喜欢用长短句的诗歌方
式记述,后来翻成中文,经文之外,又有长短句的韵语,便称它为偈语)。中国佛经中,
由梵文翻译出来的三种《华严经》,最完备的一部,也只有八十卷。据说,龙树仅只取

出原经的万分之一而已。后来龙树登台说法,也时常显现神通,使听众们只见座上有一
圆满的光轮,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云云。
关于龙树菩萨个人的历史故事,在佛教《大藏经》中,另有他传记的专著资料,译
文虽然不大典雅,但大体可读,足资参考。而龙树所著的《中论》,以及与《般若经》
有关《大智度论》等的佛教要典,确是佛学的重镇,思精义深,绝不可以轻视。后来传
入中国的佛教,经过四五百年的吸收融会,到唐代为止,建立了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
而龙树菩萨,却成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
严、三论、成实、净土等。可以说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药,方方有份,实在不大简单,也
并非偶然的事。
知道了这些比较简要的龙树菩萨的历史资料,如果也用考证的方法来求证,实在无
此必要。例如龙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事实。
(一)因为上古到中古的印度文化,已经没有文献可徽。过去的印度人,自己并不

注重历史。后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才由欧洲的
学者们开始搜集中古以后的残余资料,并以推测为考证,处心积虑地建立起它的体系,
此须再加小心地求证于中国佛经所保存的资料。因为大乘佛教在印度,当中国的宋朝中
叶,早已销声绝迹,完全从南北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佛教了。
(二)世界上的神秘之学,如果都可—一考证得出来,它就失去了神秘的价值而不
神秘了。
但中国近世和现代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稍微注重考证,重新估价,认为佛教史上
所称开启“南天铁塔”、传承密宗的大师,不是龙树,而另有其人,名为龙猛。于是龙
猛与龙树,又二即为一,一又为二的迷离两可之说,更无定论了!然而无论如何,密宗
与唯识学一样,大体说来,都是释迦牟尼涅槃(灭度)以后五百年间开始,到八百年间
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后期佛学,应无疑问。
把握住以龙树菩萨为密宗中心的关键,暂时撇开佛教,再来研究印度文化发展史的

另一关键,就应当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思想向来就偏重于宗教和神秘的学术。尤其南印度
方面,是古代世界上神秘学术的发祥地,它与埃及、中国、希腊、大西洋文化系统等神
秘学,都有一脉相通的关联之处。至于印度的宗教学方面,强调一点来说,它与中古以
来,流传各地所创的宗教,都有亲切和秘密的关联,犹如古印度的香料一样,东西双方,
都从那里输入。如果说,在这方面,就说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光荣,当可受之而无愧。除
此之外,又须另当别论了!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前,印度原有存在的宗教,便有婆罗门教,而且他的教士们,
还是印度历史上第一等阶级的人物。与婆罗门同时存在,先后流传,甚至与释迦创立佛
教时,也同时盛行,比较庞大而有力量的,还有瑜伽士派等许多派别,也就是佛经上常
常提到的外道六师门。他们都与婆罗门教一样,在佛教以前,就有出家修行、吃素苦行
的制度和习惯。中国佛学翻译梵文的“沙门”这个名词,在古代的印度便是一切出家修

行人的通称。自释迦创建佛教的理论与行证以后,虽然他毕生说法四十九年,弘扬正理,
驳斥盛行于当时印度的许多宗派和哲学理论——包括有唯物思想的,有放任主义的,有
以苦行为道的,以及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主张“神我”独尊的观念。但真正服膺释迦
佛教,笃信“缘生性空”、“性空缘起”的“般若”正观的,为数并不太多。而且他当
时教化所及的地区,多在中印度和邻近北印度一带,并未完全到达南印度的区域。
释迦涅槃以后,他的弟子,又因戒律(制度)和所闻心得的见地不同,逐渐分成二
十多个派别,而且多半属于小乘的佛学思想,互相争论见解,达四五百年之久。至于奠
定大乘佛学的根基,实由马呜菩萨开其先河。但使释迦尚未完成的传教大业得以完成
“般若空观”与“非空非有”的“中观”体系,实自释迦过后四五百年之间,由于龙树
的兴起,确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龙村曾经遍学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
他们的习惯方法,揉集而成为另一系统。但将佛学的中心见地与思想,灌注其中,并不

违反人们固有信仰的习惯,而乐于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开,厥功甚伟。因此可知,密
宗,实在便是印度各宗派神秘学术的总集成,而它的中心见地与思想,却皆归于佛的大
教。至于显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开张推广的,却是后来印度名王,笃信佛教的阿育工
之力。但这种演播,只是限于原始的东密而言。有关后来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学完整体系
的理论,使释迦与龙树尚未尽臻美满的教理,完成“唯识”心学的体系和程序,则归功
于距释迦八百年后,弘扬“弥勒”法统的无著、世亲两兄弟。因此而使后来的藏密学理,
贯串显密的学术而成为通途的条贯。融通“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
有”为一体两用,使佛学的奥义,更上一层楼而目极霄汉,诚有莫大的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