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廈門首富參股的瑞松科技衝刺科創板,收入確認合理性屢被質疑

記者 | 趙陽戈

經歷四輪問詢後,專注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智能製造的瑞松科技即將上會。

在這家公司的股東名單中,閃現多次問鼎廈門首富的柯希平身影。資料顯示,柯希平間接直接持股約20%,為瑞松科技第二大股東。

此前,本身並不從事機器人本體或其關鍵零部件業務的瑞松科技多次被關注,重點集中在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情形,公司初驗收測算收入、利潤金額與完工百分比法測算收入、利潤金額為何存在較大差異等。

本身從事機器人本體或其核心零部件製造

瑞松科技成立於2012年8月8日,註冊資本5052.04萬元,實控人孫志強。公司成立以來,專注於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智能製造領域的研發、設計、製造、應用、銷售和服務,產品及服務除主要應用於汽車行業外,同時擴展到汽車零部件、3C、機械、電梯、摩托車、船舶等行業。據瑞松科技描述,其在國內汽車焊裝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截至2019年6月30日,瑞松科技及控股子公司合計取得216項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4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8項,在申請中專利權109項(其中發明專利73項)。

至於客戶群,瑞松科技長期服務豐田、本田、三菱、馬自達、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比亞迪、德賽電池、日立電梯、五羊本田、中集集團、中船黃埔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瑞松科技雖然身處機器人產業鏈,但其本身不從事機器人本體或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業務。據悉,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部分企業已有能力生產部分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如上市公司埃斯頓(002747.SZ)、匯川技術(300124.SZ)生產機器人伺服產品,雙環傳動(002472.SZ)、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機器人精密減速器等,但瑞松科技並不在其列。

此番募資,瑞松科技計劃投入到“工業機器人及只能裝備生產基地”等項目中,擬投入募資金額約3.75億元。

新股分析 | 厦门首富参股的瑞松科技冲刺科创板,收入确认合理性屡被质疑

收入確認方式合理性被多次問詢

瑞松科技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5億元、7.05億元、7.36億元、3.1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2583.72萬元、5035.61萬元、5707.98萬元、1629.13萬元,相對穩定。

新股分析 | 厦门首富参股的瑞松科技冲刺科创板,收入确认合理性屡被质疑

不過據瑞松科技描述,其主要收入來源為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業務,具有根據客戶需求高度定製化、單個項目規模大、項目週期長等業務特點。報告期內,公司對於合同金額大於或等於300萬元且超過一年或跨年度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業務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其中,完工百分比按照期末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佔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計算確定。瑞松科技期末完工百分比的計算依賴合同預計總成本和公司成本核算的準確性,為此公司制定了較為完善的《項目預算管理制度》、《製造成本核算管理辦法》等項目預算與成本核算內控管理制度。報告期內,公司的生產活動和成本歸集嚴格依據《項目預算管理制度》、《製造成本核算管理辦法》等規定執行。

這一做法引起了監管層注意,這也成為問詢函中的焦點之一。在四輪問詢中,針對收入確認一事,監管層都發出了對合理性的質疑聲音。比如在第四輪問詢中,監管層就曾要求公司說明各環節發行人工作量的比例,未採用工作量法(如工時比例)計算完工百分比的原因,工作量法和成本比例法計算的完工百分比是否存在重大差異,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情形;比如在第三輪問詢中,監管層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初驗收測算收入、利潤金額與完工百分比法測算收入、利潤金額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並要求結合業務特點、各階段耗時等,進一步說明不採用項目現場初驗收作為收入確認時點的原因和依據。

實際上,該行業公司中收入確認方式本身就有兩大派。機器人、天奇股份、科大智能、哈工智能釆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而華昌達、天永智能、克萊機電、三豐智能均在終驗收後確認收入。瑞松科技的合理性只有留給監管層做判斷。不過採用完工百分比法也有主要依賴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風險,瑞松科技曾直截了當表示,由於瑞松科技期末完工百分比的計算依賴合同預計總成本和公司成本核算的準確性以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特此提醒投資者注意公司收入確認金額的準確性主要依賴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