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1600多家納米技術相關企業亮出"黑科技"

昨天,第十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在金雞湖畔開幕。1場主報告、16場專業論壇,4個專題展、500餘場行業報告,22名國內外院士、200名知名企業高管,8個企業與國家展團、27個國家1600多家納米技術相關企業參展參會……沉甸甸的數字背後,宣告了已經“十歲”的納博會成為國內最具權威性、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領域國際性展會之一。在本屆納博會上,除了展示各自的“黑科技”,更多企業將重心放在了上游技術、材料的交流上,希望通過分享技術創新,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1600多家納米技術相關企業亮出

參會頂尖專家數量攀升

諾獎獲得者開講石墨烯

歷史學家根據人類使用的材料,將人類歷史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信息時代等階段。石墨烯作為碳的一種特殊形態,或許能為人類打開邁向“碳時代”的大門。納博會上,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海姆帶來的《石墨烯、二維材料及其他》主報告,對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科研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分享。

“納米技術可以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小到手機聽筒、鏡頭,大到飛機、火箭,所以,納米技術應用不是隻要做出可以用的產品,而是從現在到未來的創新投資。只有做好學術研究,才能夯實上游核心環節,支撐起各種新興產業。”報告中,安德烈·海姆提出了自己對納米技術的看法,表達了對石墨烯科研和應用前景的樂觀態度。而包括安德烈·海姆在內的22名國內外院士組成的“學術天團”,此次將學界、業界的目光牢牢聚焦在金雞湖畔。

與往屆相比,本屆納博會頂尖專家的數量有所攀升。22名國內外院士中,國外院士有10名,國內院士有12名。16個專業論壇邀請了267名學術界嘉賓、124名企業高管,多場專業報告圍繞行業最新研究和應用情況展開,一場場“頭腦風暴”為傳統行業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1600多家納米技術相關企業亮出

柔性電池能纏繞在瓶子上

手電筒一照點亮6個數碼管

每平方米電池僅重169克,可彎曲、可摺疊又不易碎……在昨天的展會上,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高效柔性多結太陽電池備受關注。為了展現這一納米材料的柔韌性,工作人員把一張薄如蟬翼的電池粘到了礦泉水瓶子表面,並用導線將其與6個能通電發光的數碼管連在了一起。“將電池粘在瓶子上是為了展示它的柔性。”說話間,研發團隊成員龍軍華用一個小小的手電筒照向電池,幾秒鐘後,6個數碼管同時亮了。

“我們對現有剛性太陽電池進行了改造,改掉了它質地脆、不易運輸的缺點。”龍軍華說,這款柔性太陽電池採用簡易、低成本的襯底剝離技術,將剛性太陽電池的有源區轉移到超薄柔性襯底材料上,實現太陽電池的柔性化,使重量輕了數十倍。目前學界柔性太陽電池只能做到1平方釐米的面積,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太陽電池規格有了很大的提升,昨天展出的圓形柔性電池直徑達到10釐米。“市面上商用產品的光電轉換效率只有20%,我們達到了33%。未來,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6%。”龍軍華告訴記者,這一產品未來在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將大顯身手。

一張納米溼巾擦擦擋風玻璃,玻璃上的水光溜溜地往下滑,一顆水珠都掛不住,無論雨雪天、大霧大風天,視線都毫無阻礙。展會上,由深圳一家企業帶來的納米防雨/防霧溼巾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這款溼巾的納米分子破壞了水珠的粘力,使其無法附著在玻璃上。

前9月園區新增98個納米項目

四大研究機構整合創新資源

今年1至9月,園區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實現產值564億元,自主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2%;新增納米技術項目98個,涵蓋微納製造、第三代半導體、納米功能材料與器件、納米健康等4個細分領域,投資額近50億元。與前些年相比,園區今年的納米技術應用呈現出產業規模高速發展、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國際交流合作頻繁等特點。“華興源創”成為科創板第一股,旭創、感芯微、東微半導體等一大批納米企業躋身國家和省、市相關行業重點企業。

在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位於園區的先進微球研究所實現微球材料的國產化;漢天下自主開發的微納製造濾波器打破了國外市場壟斷;納維科技、晶湛半導體、星爍納米等一批企業打破技術壁壘,填補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本屆納博會開幕式上,園區特邀院士團隊、國家傑出青年等14個項目代表簽約落戶,集中展示“園區創新”的力量。

昨天,江蘇省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伊比利亞(蘇州)創新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納米應用技術研究院和蘇州納微先進微球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所同時揭牌。作為園區積極創新產業合作模式的最新成果,這四大研究創新機構的揭牌,將高效整合各方納米技術集成創新資源,聚焦微納製造、第三代半導體、納米新材料、納米大健康四個領域,突破上游技術核心,與園區的先進製造業形成融合互動。

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

《蘇州日報》2019年10月24日A0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