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15個攻勢戰報”系列報道 ①〡還是那片海,投資猛漲三成多

“15個攻勢戰報”系列報道 ①〡還是那片海,投資猛漲三成多

2019年11月29日 青島日報1版截圖

開欄的話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對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指示要求,2月21日,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青島市委關於貫徹落實省委開展“工作落實年”部署的實施方案》,聚焦城市發展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制定作戰圖、施工表,組織“爆破手”“小分隊”“尖刀班”,發起了15個攻勢,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積極承接國家戰略,勇擔時代使命,搶抓重大機遇,奮力蹚出一條開放創新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15個攻勢,就是15個山頭,就是15場戰役。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發起一個又一個攻勢,拿下一個又一個“山頭”,炸掉一個又一個“碉堡”,打好一場又一場硬仗……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這座城,奮力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青島日報11月29日起推出“15個攻勢戰報”欄目,逐一報道各條戰線攻勢的進展情況。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站在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全面打響“海洋攻勢”六場硬仗,海洋經濟提質增效——

還是那片海,投資猛漲三成多

青島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親海近海、向海發展的過程。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加持,更是對青島的“海洋命題”賦予新的期許。

4月14日晚,作為15個攻勢的首場答辯——海洋攻勢作戰方案公開答辯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拉開大幕。頗具創新意義的“頭腦風暴”,在全市達成了放大青島海洋優勢的高度共識,大項目、大訂單,搭平臺、引人才,圍繞海洋產業轉型跨越、海洋科技創新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海洋港口提質增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滋養海洋文化根脈六場硬仗展開的海洋攻勢,以攻城拔寨之勢全面打響。

在全市發起的海洋攻勢中,我市全力推進總投資4434億元的180個涉海重點建設項目,交出了亮麗成績單:前三季度全市海洋領域新籤項目62個,總投資約1208億元,海洋產業投資額增長31%,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5.7個百分點。

一個新區的縮影——

活力四射的“未來之城”被激活

總投資1000億元!今年2月,位於西海岸新區的青島海洋活力區在開工奠基伊始就成為焦點。8月,山東自貿試驗區獲批,青島片區建設全部位於西海岸新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成為重要功能定位之一。

掛圖作戰,倒逼機制。西海岸新區在海洋經濟中的活躍度,是青島海洋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不僅僅是西海岸,幾乎在各個區市都有海洋大項目重磅落地。在田橫島旅遊度假區內,總投資150億元的國家航海產業園項目進展順利,園內青島造船廠已完成重組開始正常生產,訂單排產到2021年;由青島國信集團所屬海洋產業基金、中船工業集團、藍糧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規劃建設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可以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範,預計達產後年產能約3200噸,營業收入約2.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62個,涉及海洋科技產業園區或孵化器建設、海洋設備製造、海洋生物製品、漁業及水產品加工、航運物流、新能源新材料、涉海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約1208億元,海洋產業投資額增長31%,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5.7個百分點。這些全力推進的大項目中,34個新簽約項目已註冊,9個新簽約項目已開工。

“為了精準對接服務企業需求,我們實地調研走訪93家企業,召開50多場座談會。”市海洋發展局局長苟團年表示,海洋攻勢的重點是要聚力大項目建設、聚焦產業鏈再造、聚合專業化平臺。圍繞海洋生物製品、海洋醫藥、海洋裝備製造、海洋電子信息、海水綜合利用、現代海洋漁業等6大產業集群,我市相繼組建產業聯盟,整合聚鏈發展,全力推進總投資4434億元的180個涉海重點建設項目。

一個港口的胸襟——

青島“海洋朋友圈”不斷擴大

城以港興,城市與港口的相伴相生,在青島演繹得格外生動。

11月28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再次被世界矚目。38臺高速軌道吊在660米長的岸線上一字排開,巨大的集裝箱被自動抓起又放下,45臺自動導引車來回穿梭……集合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全球首創5G+自動化技術等6項頂尖“黑科技”的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投產運營。這個定義了港口未來的高科技碼頭,是青島與世界聯通的一個新窗口。

站在全球看青島,更加彰顯青島的歷史擔當。未來的青島,將發揮處於“一帶一路”海上和陸地十字交匯點的優勢,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全力建設好上合示範區,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海向,40萬噸級的Valemax大礦船、18000TEU以上的集裝箱大船頻繁進出;陸向,班列載著貨物穿梭來往,構築著海鐵聯運大通道。膠州灣畔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盛景,70多條航線直達“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編織著“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新畫卷。

以海為媒,青島的“海洋朋友圈”不斷擴大。10月底,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召開,來自10餘個國家的400餘家投融資機構、企業進行了600餘組“一對一”洽談。11月初,第十九屆“藍洽會”再度開張,經過18年的精心培育,“藍洽會”已成為中國北方集聚海內外人才智力和技術交流合作的知名平臺,為青島吸引了800多名高層次人才“留下來”創新創業。 10月25日,以中國海洋大學校友為主體的“海洋·發展”大會在青召開,召喚著國內外的海洋高端人才與青島攜手續寫華章。今年以來,類似的海洋高端展會就有10餘場,以會招商、以商招商,迄今已有60多個國家與青島開展合作交流,站在開放新風口的青島,與世界展開深度對話。

一個實驗室的引領——

青島海洋科研創新平臺達到132個

海洋科技創新,是青島最引以為傲的資源稟賦。站上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正在打造更多的高端平臺,要從海洋創新的策源地進階成為現代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新戰場”。

今年11月,由中國海洋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綠谷製藥聯合開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獲批上市,在全球引發轟動。從青島起步的中國“藍色藥庫”,正在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的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平臺。同樣在11月,由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牽頭,關於“藍色藥庫”開發計劃的全國專家評審會在青島召開。十幾個從國內外創新資源當中篩選出來的抗腫瘤、抗病毒、治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新藥項目進入首批重點開發的評審序列,將依託青島研究院的創新機制,走上產業化之路。“這意味著,中國‘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正式付諸實施。”管華詩院士說,最先有可能進入臨床階段的,是一款名為BG136的抗腫瘤藥物,BG136將成為GV971之後的下一個“爆款”。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共建海外研發中心,匯聚全球的高端創新要素;青島科海生物公司與高校院所合作,對海洋微藻深加工,年產1000噸膠原蛋白肽項目剛落成達產就接到了北京姿美堂的一份1.6億元訂單;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牽手,匯聚青島和深圳的資源,圍繞海洋、芯片、創新藥等重要戰略目標,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展開多方位合作;被譽為“海洋科創大腦”的藍谷已經初步形成了從海洋研發到成果孵化,再到技術交易的海洋科技創新生態圈……

在青島發起的海洋攻勢中,從科研院所、企業、高校到功能區,都明確追趕方向,找準戰役路徑,積極搭建高端創新平臺,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發揮了強大的虹吸效應。據統計,全市海洋科研創新平臺達到132個。1至10月完成涉海技術交易557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4億元,同比上漲98%。

一個郵輪母港的影響——

800公里海岸線煥發迷人風采

“維多利亞號”“幸運號”“新浪漫號”,這些自帶浪漫氣息的大型郵輪選擇常駐青島,為這座時尚之都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9月10日,11.45萬噸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從青島母港全新起航,滿載著3300餘名乘客前往日本長崎,度過了一段浪漫的海上中秋之旅。歌詩達郵輪隸屬於全球最大的休閒旅遊公司嘉年華集團,“賽琳娜號”將在今年運營16趟航程,首次實現國際知名郵輪公司在青島的常態化運營。今年1-9月,我市共接待郵輪70個航次,旅客約9萬人次,在全國13個郵輪母港11個業績下滑的情況下,逆勢增長28%,增幅全國第一。

發起海洋攻勢,打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硬仗,關鍵要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我市通過開展“藍色海灣”岸線整治、“退養還海”養殖清理、“南紅北柳”溼地修復、“生態島礁”海島保護四大工程,把最好的岸線還給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給市民,定格一幅“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麗”的美麗畫卷。 青島800多公里的海岸線,正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風采。

全市建設生態型海洋牧場20處,10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近海放流魚蝦15.6億單位,創歷年新高。“南魚北養+燈光誘餌”接力養殖項目,在休漁期新增海產品26萬公斤。良好的護海、用海方略,讓“海上糧倉”豐富了市民的餐桌。

經略海洋,築夢深藍。海洋攻勢的集結號已經吹響,青島正以凌雲之志向海洋謀發展,擔當作為,奮力爭先,堅決扛起“搞活一座城”的使命擔當,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譜寫壯美的藍色樂章。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