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用感恩之心 回饋世間之愛

回顧新疆瑪納斯縣法院李雪紅法官最後一次在醫院治療的那些日子,醫護人員記憶猶新。

10月10日下午,李雪紅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瑪納斯縣中醫院接受治療。與其說來這裡接受“治療”,不如說是來這裡維持人體生存最基本的電解質。長久的胃腸道不蠕動已經讓她不能進食任何東西,哪怕是最基本的喝水,對她來說,也成了一種奢望。

楊金芬作為骨傷科的護士長,對前來住院的李雪紅印象很深刻,因為基層醫院,沒有收治過這樣危重的病人,她回憶說:“我第一眼看到她,說實話,除了看起來很瘦弱,我沒覺得她表現出來的有多痛苦,因為她整個人精神狀態很好。她總給我的感覺是自己得的不是什麼大病。”

入院後的檢查,需要去樓裡好幾個地方,為了提高效率,減輕李雪紅的病痛,醫護人員為她準備了輪椅,但很意外的是,她拒絕了,說自己能走,但每走一段,她就蹲下了,捂著肚子,之後接著起身繼續走。

李雪紅的頑強、隱忍深深感染了骨傷科的這些醫護人員。“癌症到這個階段,身體上的疼痛我們正常人是沒法感受到的,但作為醫護人員我們都知道,那種鑽心的疼痛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但從李雪紅來這裡,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她喊疼,或因疼痛難忍而情緒失控,最多也只是皺皺眉頭。”

入院沒幾天,李雪紅就提出了捐獻器官的要求,但遭到了家人的堅決反對,她插著鼻管,用虛弱的聲音,反覆給哥哥和姐姐做工作,直到做通為止。女兒李思宇卻一直很支持媽媽的任何決定,因為她和媽媽生活了十八個年頭,她清楚的知道媽媽是什麼樣的人。

挺過手術、抗過化療,一直到這個階段所忍受得難以想象的疼痛折磨,讓這個女強人把對生的渴望體現的淋漓盡致。醫生們都驚訝於她的樂觀與頑強。

骨傷科醫生董慶森說:“說實話,她這個年齡的人,能做出捐獻器官這個決定真的不容易,但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奉獻精神體現出的是一種大愛無私,把自己對共產黨的信仰真正融入了血液。”

由於病重,科室準備把她安排在單獨的病房,卻被她拒絕了,始終堅持說:“沒事,我在這兒住就挺好,你們別麻煩了,把病房留給更需要的人。”李雪紅屬於一級護理,醫生護士會對她24小時輪班進行巡視,夜晚值班醫生會定時過去看看,但李雪紅說:“你們好好休息,不用老來看我,我有家人陪護,沒事兒。”醫生堅持定期巡視,有一天,李雪紅對醫生劉文德說:“你們這樣來巡視,打擾到我休息了。”可醫生和家人心裡很明白,疼痛的折磨,讓她每天也就只能睡2—3小時,大多時候,她都是清醒著與疼痛抗爭,讓醫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其他患者。

護士趙家兒照顧這個特殊病人很上心,李雪紅出院之前,特意囑咐護士長楊金芬要好好表揚這個小姑娘。起初,洗頭、上衛生間這樣的事,李雪紅從來不找護士們幫忙,怕的是麻煩了別人,所以都是靠家人。後來,才慢慢同意趙家兒她們幫幫忙,還是在她們不太忙的時候。提起李雪紅,趙家兒說:“她住院期間,一直都非常配合治療,由於一直靠營養液維持生命,所以她的血管真的很難扎針。說實話,大家都很害怕給她扎針,怕一次扎不好再來一次,她卻鼓勵我們,說‘沒事、放心扎。’”

10月22日,是李雪紅決定出院的日子。她深知,這次離開醫院將會是自己生命真的要走到盡頭。她想回到熟悉的家裡,想陪陪自己的女兒,想拔掉鼻管,用女人愛美的天性,保留最美的自己,像個正常人一樣,體體面面的走。

出院以後,她安排自己的哥哥為骨傷科的醫護人員送上了一面錦旗,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錦旗上寫著“醫者仁心”。

李雪紅用這短暫的一生,用盡全力書寫著的,不僅僅是忠誠、乾淨、擔當、奉獻,還有那份常懷不忘的感恩之心。

法槌起落,案卷紛飛,沒有掌聲,沒有鮮花,無人喝彩,卻被銘記,一心幹事,一生乾淨。一心奉獻,一生感恩。(張欣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