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就是我們企業家,除了我們本身是賺錢,是贏利,是擔當,我們應該有信心。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普遍的信仰缺失。要談我們美麗的商業,如果我們缺少了信仰,把信仰當作GDP,把信仰當作為了賺錢,一切為了賺錢和GDP,把一切犧牲了,這是很糟糕的。但今天是企業家來談論信仰,不進行國家的批判,而是進行自我的批判,就是改革開放35年,包括我在內5位企業家,時間最長的20多年,我們如何過來的,從野蠻成長走到現在,我們的影響力、財富也相當了,我們更應該從我們自己檢討,如何從野蠻成長到賺錢贏利承擔責任,培養我們信用的價值體系。我們過去存在的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信用危機,從我們自己、從我們的企業做起,我們的社會變革一定會到來,所以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2013年綠公司年會王石發言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然而,現在的狀況是,很多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信仰。

非但平常人如此,很多創業者也在這個時代迷失了自己。很多創業者心中沒有信仰,沒有敬畏,沒有價值標準,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他們為所欲為。因為沒有信仰,或者是把金錢當作自己人生的信仰,這些人的內心失去了行為準則的禁區。

他們不能掌控自己,而是任憑慾望和外部力量驅使。這些創業者們為了達到個人的私慾,開始不擇手段地破壞或損毀社會及他人的利益。也許很多創業者在開始的時候也抱持著純粹的信仰,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這種信仰就會在利益的誘惑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企業家來說,要守住自己的信仰,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線,而要守住底線,也許就不得不承受當前的利益上的損失。許多創業者為了不損失利益,或者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就突破自己的底線,拋棄自己的信仰,鋌而走險。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王石是一個守得住底線的人,也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所以萬科在成長之後仍然是一家有底線的企業。王石把萬科打造成專業做房地產的公司是他守得住底線的開始,他一直以打造高質量的房子作為自己的信仰,而不是為了追求高額利潤而盲目地追求速度。

“冠生園”是中國的名牌老字號,它一向把質量上乘、誠信經營作為自己的信仰,因此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就是頂著這樣響噹噹名號的一家企業——南京冠生園食品企業,竟然在新聞媒體關於“陳餡事件”的曝光中破產倒閉。

把過期的食品用料“陳餡”翻炒後,再製成月餅出售,這種行為在冠生園人看來,並不是很嚴重,他們沒有想到企業會因這樣的“小事”而倒閉。在“陳餡事件”被媒體曝光後,企業的第一反應是“媒體害了企業”。即使在企業破產倒閉後,企業依舊對媒體耿耿於懷:“好端端一個企業要不是媒體曝光,怎麼會倒?”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一直到企業破產倒閉,冠生園公司的經理仍然將企業破產的原因歸咎於媒體曝光,絲毫沒有意識到社會責任的缺失才是企業倒閉的最根本原因。責任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如果企業缺失了對於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基本的責任,就缺失了企業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信仰。那麼,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就會毫不留情地拋棄企業。

企業管理者要讓企業贏利,但更要守住自己的底線,雖然這樣做,企業壯大需要更長的時間,但這無疑是最保險、最穩健的發展方式。

當前,更多的企業家關注的是資本的回報率,關注的是企業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至於企業能不能長期有效地經營,則基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王石:我們對中國的美麗商業,持謹慎的樂觀

在這種思想的控制下,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企業家的道德開始淪喪,誠信經營之類的信仰開始缺失,違法亂紀的生產經營開始出現,這些企業管理者們卻樂此不疲,直到最終企業分崩離析,才知道後悔,才知道信仰的缺失是多麼的可怕。

企業管理者需要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要把社會責任當成自己的信仰,在生產的過程中要牢牢守住自己的底線。即使前方是金山銀山,也不能丟掉自己的底線。只有守得住底線的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雖然發展的道路緩慢,但至少是穩健的,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