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惠州:以改革開放新姿態邁向國內一流城市

當前,深圳正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毗鄰深圳的惠州如何發揮交通優勢,主動對接深圳,為產業發展打好基礎?11月27日,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科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州正在規劃深圳至惠城高速公路,擬打通深圳和惠州機場之間的快速通道,更好地發揮惠州機場的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惠州:以改革開放新姿態邁向國內一流城市

改革開發以來,惠州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惠州幹線機場側重發展國內航線和航空物流

2017年,惠州機場被《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定位為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東部、東莞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從粵港澳大灣區機場格局來看,珠三角東部(深圳東部、東莞東部、惠州、河源、汕尾等)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約1800萬人,年航空出行需求在3000萬人次以上,需要建設一個雙跑道的幹線機場提供保障。深圳機場定位國際航空樞紐,但受限設施能力,終端容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出行需求,外溢需求亟需第二機場承接,惠州機場在科學性以及可實施性上皆是深圳組合機場的最優選擇。

“惠州機場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要內容,深惠機場融合發展對實現深惠一體化、惠州一流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該負責人說,深惠兩市共同發展壯大惠州機場,與深圳寶安機場形成功能互補,深圳寶安機場側重發展國際航線,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惠州幹線機場側重發展國內航線和航空物流,兩個機場高效協同,有利於搶佔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建設先機,加快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據介紹,為更好實現兩個機場融合發展,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市交通運輸局正在會同市港口航空鐵路事務中心等部門開展惠州機場設施規劃、空域規劃、綜合交通集疏運體系規劃等方面的詳細研究,同時開展了空港經濟區規劃工作,旨在充分利用機場戰略節點意義,對接深圳相關產業需求,帶動區域產業聯動發展。通過規劃深惠城際軌道、機場高快速路,融入區域綜合交通系統,真正實現腹地範圍與機場“多方式”快速連通,服務灣區東部片深莞惠、河源、汕尾都市圈,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全面提升航空出行品質。目前,相關規劃研究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後續將加快惠州幹線機場建設前期工作。

近期擬先行啟動建設深汕第二高速

今年年底,深圳蓮塘口岸將投入使用,該口岸位於羅湖區蓮塘街道西南角,北臨羅沙路,南至深圳河,是位於深圳東部的綜合性客貨口岸,是深圳市規劃建設的第七座跨境陸路口岸,為貨檢和旅檢綜合性陸路口岸,承擔香港與深圳東部、惠州以及粵東、贛南、閩南之間的跨界貨運兼顧客運,是實現深港跨界交通的東部重要口岸。

該負責人說,為推進惠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推動深港惠交通一體化,未來我市將加快推進深圳至惠城高速公路規劃研究,擬規劃新增深圳至惠城高速公路。根據目前初步規劃方案,該項目起於惠城區三棟鎮接河惠莞高速惠州段,機場支線起於平潭機場,向西南經惠陽區秋長進入深圳市境內,終點接深圳東部過境高速或鹽壩高速,直接連通至蓮塘口岸。“項目建成後將大大促進深港惠交通聯繫,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進特區內外一體化。”

記者瞭解到,經過反覆多輪溝通協調,深汕第二高速經過大亞灣路段已達成初步意見,主要利用惠深沿海高速路段及擴建後的深汕西高速。近期擬先行啟動建設深汕第二高速坪山及大亞灣段約14.5公里,以及合作區深東大道至深汕西高速段約3公里。此外,我市正在加快推進深汕高速改擴建、惠河高速改擴建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東西交通軸線規劃建設,構建深惠“一小時生活圈”

最近,惠州市先後公示《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佈局規劃(草案)》和《惠州市1號公路(南北軸線)詳細規劃(草案)》。結合惠州區位,我市將打造一豎三橫“豐”字交通主框架,力爭實現惠州與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間1小時快速通達。

該負責人說,惠州正立足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立足惠州十年發展之計,高標準研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交通網絡規劃。其中,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為本次規劃研究與深圳密切相關的快速通道。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規劃起於深圳市坪山新區,終於白盆珠水庫附近規劃河惠汕高速及省道243線。主線總里程約99公里,快速通道主線擬與惠鹽高速、深圳東部過境高速銜接。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規劃設置兩條支線,支線總里程約31公里,向西設置龍崗支線與深圳市規劃龍崗區龍坪鹽快速通道銜接,向東利用新惠深快速預留通道(龍山一路)設置大亞灣支線與規劃深汕第二高速銜接。

該負責人說,惠州既是聯通海西經濟區與長江經濟帶的區域樞紐,又是承接大灣區、輻射粵東北的門戶,但目前惠州與深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快速路相銜接,兩市之間通勤時間較長,導致惠州與深圳交通不便,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建成後,將促進兩市交通無縫銜接,構建深惠“一小時生活圈”。

記者:戴建

通訊員:鍾慧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