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韶关翁源:实施“青苗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阿伯,你家的破旧泥砖房真要拆了,你看看,周围的人都拆了,大家齐心协力,整靓我们的村子来,你就不要犹豫了……”看到王金龙娴熟地开展群众工作,你可能想象不到,他从珠三角返乡担任韶关市翁源县新江镇油溪村党支部委员才两个多月。

“当初决定回来发展,家里朋友都是不理解、反对的。”今年33岁的王金龙,此前一直在深圳前海某公司任区域经理。春节期间,他参加当地党委举办的外出青年党员返乡座谈会,在该镇党委书记的动员下,毅然辞去一线城市的高新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今年6月,他成功当选为油溪村党支部委员。“我要将外面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村里,带领乡亲们走好致富路。而且农村是个大有可为的舞台,值得回来施展才能。”对于未来,王金龙充满自信地说道。

韶关翁源:实施“青苗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三个制度,强化“墩苗壮骨”

“我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农村工作技巧,完成局外人到行内人的角色转变,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在镇里的跟班以及驻村干部对我的帮助。”王金龙认真地说到。

据悉,翁源县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方面,积极实行到镇跟班见习“压担子”、到村设岗锻炼“转角色”、结对帮带培养“有人带”的三个制度,墩实后备干部“小青苗”。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各类村务活动、列席各种会议,提升后备干部对村内事务的熟悉度,尽早进入角色。同时,按1名后备干部由1名党员干部进行培养,支记、主任后备人选由镇“双113”挂钩领导联系指导的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的联系培养。

该县坝仔镇组织委员李智介绍,“辉岭村的钟爱兵也是一个好例子,他从一个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成长为村里的得力好手,在防汛救灾、拆除破旧泥砖房等工作中都率先带头,现在做起群众工作来有板有眼,群众对他也越来越认可。”

韶关翁源:实施“青苗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三个优先,搭建“绿色平台”

去年以来,翁源县高质量实施村级后备干部“育苗工程”,为村“两委”班子换届培养更多可用的“好苗子”。通过驻村干部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县镇村三级审核考察,村公示的的“三荐三审一公示”,已构建562人的村级后备干部库,建立跟踪式个人档案989份。

为补齐“备而不用”的短板,翁源县切实做到村“两委”调整时优先使用、班子中出现空缺职位时优先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的鲜明用人导向。截至目前,从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库增补到村党支部委员岗位达118人次,这一导向有效激励了后备村级干部的工作热情。

“近年来,我们县逐年提高村干部的基本补贴。到2020年,支书、主任‘一肩挑’将提高至每月3150元,一般村干部每月3000元,并为他们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让更多村干部定下心来专心干工作。”该县组织部副部长朱培洪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借助春节、国庆等青年返乡的重要节点,举办多场次返乡青年(党员)座谈会,由驻村双“113”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引导,鼓励更多有意愿、有抱负的外出青年党员回乡发展。

记者/唐音

通讯员/何晓红 陈神龙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