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長江經濟帶11省市科研競爭力哪家強?

馬越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論文數量的全球份額從2009年的15.6%增加到2018年的22.7%,在全球的科研地位越來越重要;2009—2018年期間,西亞和東歐地區的高被引論文量最多,分別達到了12493篇和12067篇……

研究結果顯示,長江經濟帶整體發文全國佔比由2009年的48.84%增長至2018年的52.12%,總被引次數及影響因子複合佔比由2009年的48.57%增長至2018年的53.67%,國際科研合作、重要成果發文佔比與影響也持續提升;從具體省市學科來看,江蘇所有學科規模與影響均位居全國前列……

11月29日,在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主辦、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承辦的“NSTL支撐國家發展戰略信息服務成果發佈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競爭力》及《長江經濟帶11省市科研論文計量監測分析》發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竞争力哪家强?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會洲介紹,自2015年起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組織開展了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信息服務,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這兩份報告均是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信息服務項目圍繞“三大戰略”重點內容深入開展情報研究的重要成果。

2009—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5國合作科技論文16.7萬篇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諮詢服務部副主任閆亞飛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競爭力報告》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撰寫。報告通過計量分析方法,利用Incites數據庫、Incopat數據庫,統計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的科研論文產出規模、學術影響力、學科佈局、國際合作以及技術產出規模、技術來源國的分佈、優勢技術方向等方面,挖掘“一帶一路”國家科研產出、國際合作以及技術分佈等特徵,勾勒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實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竞争力哪家强?

報告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能力、科研水平、規模差異性較大,呈現不均衡的狀態。2009—2013年期間科技論文數量發表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是印度、俄羅斯、土耳其、波蘭和伊朗,科技論文數量均在10萬篇以上。2014—2018年期間科技論文數量超過10萬篇的國家分別是印度、俄羅斯、土耳其、波蘭、伊朗、捷克、以色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地區科技論文學科優勢各有側重,東南亞地區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環境/生態學、空間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微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等;西亞地區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數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藥理和毒理學等;南亞地區優勢學科集中在農業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中亞地區優勢學科集中在數學和地球科學等;東歐地區優勢學科集中在物理、空間科學、數學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竞争力哪家强?

2009—2018年期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5國合作科技論文16.7萬篇,其中與東歐、東南亞和西亞地區的科技論文合作數量較多。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5國合作的科技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31次。其中與東歐地區合作的科技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最高,達到41.05次,其次是南亞地區篇均被引頻次為39.3次,中國與中亞地區合作的科技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最低,為20.74次。

江蘇、上海所有學科規模與影響均位居全國前列,在長江經濟帶處於第一梯隊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馬廷燦介紹,《長江經濟帶11省市科研論文計量監測分析》由項目成員單位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撰寫。報告採用文獻計量方法,基於2009年至2018年十年間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索引收錄的科學論文,從整體研究、國際科研合作、重要成果和學科的規模與影響及其變化趨勢等方面,揭示了長江經濟帶及其各省市在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版圖中的地位與影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竞争力哪家强?

研究結果顯示,近十年來,空間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免疫學研究規模與影響力均較高,是長江經濟帶的優勢學科;地球科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表現相對較差,全國佔比偏低,是長江經濟帶的相對弱勢學科。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整體發文量與影響均得到了較大提升。江蘇與上海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處於第一梯隊,湖北、浙江、四川三省處於第二梯隊,湖南、安徽、重慶、江西、雲南、貴州六省市處於第三梯隊。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競爭激烈,在發文量與/或影響上,江蘇超越了上海,湖北超越了浙江,湖南超越了安徽,江西超越了雲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竞争力哪家强?

從具體省市學科來看,江蘇所有學科規模與影響均位居全國前列。省內對比來看,空間科學、農業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等為優勢學科;精神病學/心理學、經濟學與商學、一般社會科學等為相對弱勢學科。

上海所有學科規模與影響也位居全國前列。市內對比來看,經濟學與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臨床醫學、免疫學等為優勢學科;農業科學、地球科學以及動植物科學等相對弱勢學科。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審核:管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