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昔日鹽鹼地 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 久久為功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溼地面積逐年增加、野生動物種類254種、溼地野生植物216種,昔日鹽鹼地變成今天的“自然保護區”,這一切變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近日,渭南市人大常委會“40年·深情回眸再出發”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大荔縣,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大荔朝邑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縣城以東5公里處,東西長8.7公里,南北寬1~1.6公里,涉及大荔縣境內的東城、許莊、朝邑、安仁1個街道辦3個鎮的12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185.3公頃。公園富含鹽、鹼、硝等礦物質,遍地鹽鹼,不易耕作。2010年之前,這片區域鹽鹼化嚴重,加之管理不到位,生長出來的植被被牛、羊等動物肆意踐踏,導致植被稀少,生態嚴重破壞。大荔縣朝邑鎮民主村村民 劉富好:“這溼地原先是荒灘,鳥類都很少,羊啊牛啊都跑到這溼地亂吃草,從這幾年保護起來,鳥類也多了,環境也好了,牛啊羊啊都不來了,草也長起來了,環境各方面都好了。”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在瞭解到實際情況後,大荔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溼地保護與利用,經過多次調研、協調,督促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就溼地保護管理建設工作積極行動,解決溼地保護中出現的問題。截止目前,大荔累計投入1.35億元,對朝邑溼地公園進行了生態修復。在2018年12月,經過國家林業局驗收,正式命名為“陝西大荔朝邑國家溼地公園”。

大荔縣溼地保護中心 副主任 路華強:“渭南市溼地保護條例頒佈實施以來,通過縣人大視察、調研和多方協調,2019年建立植物淨化池1300餘畝,有效解決了朝邑湖水質淨化,鳥類由以前的38種,增加到67種,水域面積由2015年700餘畝擴大到目前的12000餘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大荔縣人大常委會農環資委主任楊龍告訴記者,大荔縣對溼地保護不僅僅只是體現在修復溼地這些硬件上,《渭南溼地保護條例》頒佈後,大荔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便認真學習了《渭南溼地保護條例》及溼地保護知識,通過學習使委員們瞭解了什麼是溼地?溼地的功能?如何保護溼地等相關知識,提高了常委會組成人員依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組織人大代表深入朝邑湖溼地、黃河溼地進行實地視察,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了代表意見建議,有力促進了大荔縣溼地保護工作的開展。今年6月大荔縣人大還對水汙染防治“一法一條例”進行了執法檢查,要求縣政府對排鹼渠沿線“散亂汙”企業進行治理,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徹底解決排鹼渠沿線汙水直排問題,確保溼地不被汙染。

大荔縣人大常委會 農環資委主任楊龍:“自《渭南市溼地保護條例》頒佈以來,大荔縣人大非常重視,始終堅持以溼地保護工作為中心,以溼地管理和恢復為重點,狠抓依法落實,通過視察調研和依法檢查,使溼地得到充分保護,目前溼地面積已達到17300公頃。”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據瞭解,大荔縣共有縣級人大代表251名,市級人大代表54名,省級人大代表5名,近年來,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在市人大的精心指導下,堅持“圍繞中心,依法履職,實事求是,服務人民”的工作思路,緊盯“縣委工作的重點,政府工作的難點,群眾關注的熱點”的監督主線,緊扣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積極組織代表認真履職,紮實工作,為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應有的努力。溼地保護是工作重點之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堅持以溼地管理和恢復為重點,嚴肅查處各類破壞溼地資源案件,確保溼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渭南臺記者鄭林華)


昔日鹽鹼地今日“自然保護區”大荔縣人大常委會對溼地保護不斷髮力久久為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