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大多數企業都願意上市呢?自己靠技術好好發展不行嗎?

縹緲雨or流漓觴


大多數企業願意上市是因為股票上市之後可以得到溢價,相對的公司的市值也會增加,這其中會有很多好處。一般亟待上市的公司資金面相對來說都緊張一點,尤其是需要快速發展的公司。

公司上市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上市是為了直接融資,公司把自己的部分股權分拆之後(一般為10%到30%之間),拿到二級市場讓投資者申購,這就完成了股份發行。

投資者拿到象徵股權的股票,上市公司拿到了資金,而上市公司拿到資金後就可以用於擴大生產,和日常公司經營了。

其次,公司股票上市之後,股價會被炒作,相應的上市公司的總估值也會增加,這也是公司實力的體現。

公司在以後的日常經營中也會得到很多無形的好處,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上市成功是可以拿到所在地相應補助的,一般都在1000萬以上。

最後,發行的股票是給予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但是很大一部分股票其實還在大股東手裡面。這部分股票短期是不能在市場交易的,也被稱為“限售股”,一般到了3年之後,這部分股份就會進入流通股,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了。

這也是很多大股東急於上市的原因,畢竟減持能夠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所以在投資當地我們如果發現某個公司近期有限售股解禁,就要儘量避開。

相比於上市之後的種種利好,大部分企業選擇了上市,但是也有很多公司選擇不上市,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目前A股是同股同權的模式,誰的股份多,誰說了算。但是很多沒有上市的公司實行的是同股不同勸,所以實際控制人的股份非常少,而上市之後則會改變公司的管理結構。

第二,有些優質的公司,本身資金量寬裕,不存在需要上市融資的需求,另外短期也沒有大幅擴大生產的預期,而且很多公司習慣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發展。

如果上市就會導致很多投資決策,年報,各項投資的束縛,所以很多企業只想好好做公司,無心上市,比如:老乾媽。

綜合來說:每個公司的基本面不一樣,選擇自然也不一樣,但是無論怎麼做決定都是為了自身的發展所著眼的。


關注點贊,腰纏萬貫,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盤手梁勇


自己好好發展?這世界上誰讓您好好發展了?

同樣的產品,同樣有本事的老闆。一個打死 不上市,另一個上市融了10個億。

於是,這10個億可以怎麼花?

  1. 1個億請100個博士,建立研發中心,研發新產品,新產品效果比對手好,成本比對手低。
  2. 3個億更新現有的生產線,降低使用工人的比例,良品率變高,成本變低。
  3. 5個億償還過去的高息銀行貸款,負債率從70%掉到了30%,然後因為公司上市名聲好,負債率改善,銀行利息從10%降到4.5%,一年利息節約將近一個億。

孫正義:小夥子,想要我的錢嗎


剩下的錢改善改善員工待遇,淘汰一部分跟不上的員工,再聘請一些新員工。公司上市後還能用股權激勵,牢牢綁定。

然後這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質量,更高效的生產線,都變成了競爭戰場中的一顆顆炮彈,轟隆隆的往對方頭上打去。

怎麼,今年沒把你打出市場?那我明年繼續募資一輪,繼續打你。機關槍給我上

太多行業出現過這種事情了,搶先上市的企業用上資金優勢,活生生把落後半步的企業打出市場。

好幾年前的快遞,除了四通一達、順豐以外,還有國通、全峰、速爾、如風達、安能等等二線快遞公司。現在呢?上了市的快遞公司,用募集的大幾十億資金,買大卡車,買自動化設備,買飛機,搞研發,降本增效,大快遞公司的平均收入比小快遞公司的成本還低,直接把二線快遞公司打到崩盤。

還有來伊份,本來是零食市場中的王者。但由於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上市失敗,拖延多4年才能上市。再次期間恰恰食品、好像你等等公司迎頭追上,大好局面就此錯失。

這種局面,有進取心的老闆,怎麼能不去上市?矇頭做技術,那也要有錢啊,不是每家企業都和華為一樣的。


財經多知道


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不是光靠技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上市則可以為公司帶來的非常多的好處,等下細說。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企業總是打破頭的往上市去做。具體有什麼好處值得大部分企業都想上市呢?看看以下各大好處你就明白了。

  1. 第一個好處是,企業上市後為了達到監管的規範性,需要引進科學的管理體系,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和公開透明的財務制度,對於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做得好和做得不好,都會引起市場的聯動反應。這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是有好處的。

  2. 企業上市的時候,一級市場就能大規模的融到資金,快速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大大降低資產負債率,在銀行的信用評級也會提高,受銀行政策變動的影響也會降低,不再懼怕資金短缺。

  3. 企業上市後就算出現資金短缺,也可以再融資,由此帶來資金的乘數效應。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後又增發再融資。股市通過增發再融資的規模每年都非常大。

  4. 上市可增大公司治理的彈性,家族企業上市可從封閉的家庭體制邁向開放式。此外,上市公司有獨立董事,都是各個行業的專家,相當於低價請了個身邊的專家。

  5. 第五個好處是有免費的諮詢和廣告效應。企業上市後,成為一家公眾企業,對於提升公司品牌有一定的作用。正式的廣告費用價格不菲,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一句話也要幾百萬元。上市後,各大媒體每天都要提無數遍。證券分析師們,總是來調研,寫報告,關注公司的發展潛力,這些都是免費宣傳。廣告效應倍增。

  6. 提高企業形象及知名度,便於招攬人才開拓業務及策略聯盟之運作。促進內部健全管理,增加經營績效。易獲國內外各界支持,提升信用。另配合現金增資或發行公司債等金融商品之運用,可降低營運資金成本。

  7. 投資安全可靠--公司財務資料公開並受主管機關監督,買賣股票及股東權益均獲法令保障。有助股東個人理財,享受長期經營成果,增加資金調度管道,分散個人投資風險。股票易於流通及變現並獲相當之投資利益。透過各方資料提供,廣泛瞭解市場動態。

  8. 公司可以用股票而非現金進行兼併收購與資產重組,增加公司的併購機會,可以使公司獲得巨大的發展和擴張能力。非上市公司換股併購對被併購企業及股東的吸引力則弱得多。

  9. 無論對於投資人還是創始人來說,股票上市後,企業估值提升,股東憑藉手中的股份都實現了手中資產迅速增值。並且上市後,股票的流動性從以往較低的狀態迅速轉換成無限制性的快速流通,直白的說,通過上市可以簡單地將手中的股票折現,對於創始人來說,實現個人財富的巨大增長,對於投資人來說,套現的巨大收益再轉向下一個投資目標,這就是槓桿賺錢,普通人口中所謂的錢生錢。

  10. 享受獎勵優惠: (1)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 (2)減輕股權移轉的租稅負擔 (3)獲取資本利得。

  11. 對員工之利益:公司經營健全,提高員工之工作保障。可分紅入股,分享公司經營成果。提升員工社會地位。

各位股民朋友們還想到了什麼好處呢?尤其是在我們A股市場,大家可以留言討論!


一起玩股票


為什麼大多數企業都願意上市呢?自己靠技術好好發展不行嗎?

自己靠技術好好發展的企業是好企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上市有上市的好處,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上市的好處:

一,最直接的好處是上市,開闢了一個直接融資的渠道,我們知道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如果沒有上市企業,只能自籌資金,大多通過借款和貸款,有融資成本,比如需要付利息,還有借款和貸款都有期限。而上市可以發行股份,是直接融資,不需要償還,這對企業來說是減輕了一個非常大的負擔。而且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需要資金,只要企業經營的還算不錯的話,都可以通過配股,增發新股,或者發行可轉債來進行融資,所以從資金方面來說,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二,從公司形象來說,企業一旦上市,就等於做了一次免費廣告,中國有那麼多股民,企業有了展現的機會,很多企業如果不是消費品企業的話,只有行業內的人士知道,而企業上市以後,成為公眾公司,有利於企業的形象。而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自我介紹是上市公司,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同,間接的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

三,在企業進行股份制準備上市的時候,必須按照,建立規範的管理體制和現代財務制度,這從另一方面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使公司一切按照規章制度形式,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發展。

四,公眾的監督作用和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用。公司上市以後,大股東和廣大股民的利益是相同的,這就需要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培養公眾的信任感,監管使公司的效率提高,能使企業相比於依靠自身技術發展的更快,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強。

五,對於公司原始股東來說,上市以後,手裡的股份便於流通變現,公司沒有上市,以前手裡的股份只能協議轉讓,而上市以後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換回真金白銀的鈔票。

企業上市有這麼多好處,所以很多公司都已上市為目的,但是希望這些公司不要以上市為中點,變現股份以後走人,而是繼續把企業做大做強才是真正合格的管理人。


大海侃股


大多數企業都願意上市,當然是因為上市有很多好處。

第一,融資,這是公司上市後最大的好處。

上市後市值會翻倍,大量地吸收社會上的閒散資金,能迅速擴大企業規模。上市能提高公司自身信用狀況,享受低成本的融資便利,擁有更豐富的融資、再融資、快速擴張融資渠道。

第二,提升公司形象,提高知名度。

上市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盈利能力的有力證明,能提高企業知名度,提升企業形象,擴大市場影響力。上市與否對品牌的溢價有深刻的影響,上市公司通常在商務合作中更佔優勢,不管是公司實力、公司口碑、發展前景都比非上市公司優越很多。

第三,改善資本結構,提高抗風險度。

企業建立直接融資平臺,有利於提高企業自有資本比例,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同時,上市後提高國內外知名度,有利於引入戰略伙伴,併購手段也是得到拓寬。

第四,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

對於業績優良、成長性好、講誠信的公司,其股價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不僅能夠以較低的成持續籌集大量資本,不斷擴大經營規模,而且可以將股票作為工具進行併購重組,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實力,增強公司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後勁,進入持續快速發展的通道。

第五,提高員工積極性,吸引人才。

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計劃或其他員工認股方案,對員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留住優秀人才,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企業的創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市對於一個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可以促使企業更好更快的進步,同時也等於是給企業買了一個長期保險。但是,上市也有弊端,其中最大的兩項,一是信息披露要求嚴格。公司上市後,需要及時披露大量有關公司的信息,包括公佈與公司業績相關的確定信息和部分預測信息,公司的董監高行為也會被嚴格監控。一旦上市,企業就要在一個透明的環境下運營,接受投資者的監督,很多公司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

二是股權被稀釋,減低控股權。股票意味著產權和控制權,它賦予投資者投票的權利,從而讓投資者影響公司決策。上市後,一些重大的經營決策,需要大部分股東通過才能執行,而這時候股東可能比較分散,決策起來比較困難。所以,上市後,董事會在做戰略決策時就不能只按自己的意願,而是要首先獲得大股東的許可。這意味著在上市後老闆對企業控制力大大減弱。

綜上所述,上市有利有弊,上市與否取決於上市後對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當然,像華為這樣不用被上市後的弊端束縛就能融到資的硬核企業實在是屈指可數,所以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能上市仍然是最好的出路。


50計劃


太白觀點:上市與自己靠技術發展是沒有衝突的,甚至於上市還有助於自己靠技術更好的發展。

上市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意味著走向了新的發展階段。能夠獨立堅持不上市的公司可謂是屈指可數。就目前我國情況來說,在知名公司中能夠堅持不上市的,也僅有華為、娃哈哈、老乾媽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當然不包括國企)。

為什麼大多數企業都願意上市,是因為上市的優點非常顯著,這裡有以下幾點:

第一,抗風險能力。

IPO上市能夠融入更多資金,使公司抵抗更多風險。具體分為擴充資本與擴充債務。

1、擴充資本。

①首發上市。

首發上市本身就意味著融資。許多公司在上市多年之後,還能夠保存有首發募集資金。且不說公司資金募集投向用途,光是銀行利息方面,就是一筆不小收入,而這些資金的權益都是屬於上市公司。例如,以上市公司貝因美為例,在2011年首發上市募集17.14億元募集資金,僅收取的手續費就為7656.85萬元。而目前的貨幣資金儲備僅為7.225億元,佔比超過了10%。

②定增。

定增也屬於增資擴股類型。甚至於這方面比首發上市的募集資金規模更大,經常用途以購買資產為主,借殼重組等都為此。例如,在2015年,曾名為金豐投資的上市公司併購綠地控股議案,以6億總股本,增發116.4983億股實現了蛇吞象的收購案,為此類經典案例。

③配股。

配股屬於企業直接募集資金一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與其他不同募資形式相比,配股是以全體股東為基數來配售,一般配售價格遠低於市價。所以在配股實行之際,如不計劃參加配股者,需要及時賣出,待配股完成後在買入,可以規避不必要的損失。

2、擴充債務。

在公司上市後,在擴充債務方面,與未上市時候,有了明顯的改善。具體分為,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可轉債。

①銀行借款。

銀行借款為常見借款方式,上市本身就意味著公司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公司上市後,銀行對公司的授信額度也會有大幅提升。

②發行債券。

公司上市後,可以依靠市場來發行公司債券。主要依靠企業自身資質來向市場發行,也屬於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

③可轉債。

可轉債作為介於公司債券與股本之間的一種募集資金方式。利率比債券相對要低,並且可以在具備一定條件之下轉為公司股本,也收到公司的熱捧。


總之,能夠增加資金儲備,獲取更多資金來源為上市公司最大的優點。這也是許多公司為了上市一直在不斷努力的根源所在。

第二,提高知名度與競爭力。

公司上市能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與競爭力。有許多公司往往在公司介紹時,特別在醒目位置介紹公司的股票代碼就是為了這一點。這裡以浙商銀行為例,距離A股上市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在其官網醒目位置標明股票代碼。

為浙商銀行首頁數據

第三,增加經濟利益。

公司上市後最直觀的就是能夠增加經濟利益。無論是公司股東還是公司管理層,經濟利息的增加是最為顯著的一點。

①公司股東。

對於公司股東來說,公司上市後不僅僅意味著股權溢價,同時在變現途徑上變的更為便利,股份可以直接變現。例如,在每年的解禁大潮中,絕大部分股東都會在解禁後選擇變現一部分用來增加經濟收入。

②公司管理層。

公司管理層在股票上市後,能夠採取以股權激勵等方式在已有的薪酬方面,增加另一部分收入。一般股權激勵的價格較為市場價折扣相當低,等於一種變相福利。這裡就以伊利集團為例,在2019年8月6日對公司的管理層及員工等474人進行股權激勵,授予價格15.46元為市價的將近5折,其經濟利益不言而喻。

小結:從公司抗風險,增加公司知名度與競爭力及對於公司經濟利益方面,上市具備有極大的優勢,這也是使的眾多公司為了上市不斷努力的根源。

為什麼自己靠技術發展可行性不高?

第一,週期問題。

週期影響對於企業的影響極其重要。在企業的發展階段中,光依靠技術發展可能在上行週期時候差別不大,但是如果在下行週期的時候,依靠技術發展的弊端就出現了,一個不慎很容易導致企業破產。例如,在房地產近二年發展進入下行週期後,光今年就有近400家房企宣佈破產,但是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卻是非常有限。

第二,效益太低。

要想自己靠技術發展,就必須大量投入研發實力。作為一個公司來說,始終需要追求效益的,如果光想自己靠技術發展,卻不能給股東及技術人員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公司發展模式很難維繫,畢竟華為這類型公司畢竟不多見。

第三,概率太低。

從企業選擇上看,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上市已經就說明了光靠技術發展的成功的概率太低。光靠技術發展,缺乏資本推動的情況下,公司成功的概率相當低,甚至有部分優質企業,都由於沒有資本推動導致企業夭折。就以三鹿奶粉為例,在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後直接影響公司破產就是由於沒有資本支持;反觀酒鬼酒的白酒塑化劑事件,在事件發生後雖然短期對公司的衝擊非常大,但是公司依然能夠在市場上繼續存活發展。

小結:光靠自身技術發展的公司,在遭遇行業下行週期很難存活,並且由於效益太低,不能夠給與股東與技術人員的經濟效益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綜合以前歷史來看,光靠技術發展的成功概率還是過低。這也是光靠自己技術發展可靠性不高的原因。

三鹿奶粉破產財產拍賣會

總結,由於公司上市優點非常顯著,使的眾多公司為了上市不斷努力。光靠自己技術發展的公司,相對來說成功率太低,所以真正能夠堅持不上市者少之又少。大部分來說,公司上市後經濟效益的提高更有利於自身技術發展,畢竟華為之類的為少數案例。


章太白


上市未必就一定了發展更長遠、自己靠技術發展也不是不行,之所以大多數企業選擇上市,是存在著主客觀多方面考慮的。

融資功能&錢的誘惑

企業生存和發展快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資金,而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有借貸的,傳統的是通過銀行貸款,這種純粹的是國家宏觀調控,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還是要有自我調節,股市的建立就給了企業在貸款之外又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從而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企業的發展良好同樣也會給到股東豐厚的回報,這是股東投資這家企業的初衷,另外,從一些公司的大股東、高管人員來講,公司股票上市後過了限售期,還可以減持套現。

所以,從融資和錢的誘惑力上來講,就會有企業為了融資需求去上市,股東因為金錢誘惑而不惜一切的上市。

市場競爭倒逼

正所謂你不上有人上,在上市這個事情上就是這樣,看著同行業的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後發展越來越好,難免就會有危機意識。


拼資金的話就目前來講,除了少數的傳統知名品牌企業,大多數在別人通過上市融資之後就沒什麼可比性了。

說到像華為、老乾媽這樣的企業,品牌知名度也是很重要的,而對於普通企業而言,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就會有著“名牌”的標籤,在市場拓展各方面也會產生優劣勢。

所以,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講,也會倒逼著一些企業選擇去上市。

綜合而言,現在企業上市是形成了一種趨勢,上市與不上市各有利弊,只是作為企業的老闆戰略定位和主客觀因素影響的問題。


抄底狂人松果


大多數企業都願意是上市,大寶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圈錢

A股在2019年已經上市的公司有3757只股票,而在2018年的時候才有3500只左右,一年時間發行了接近300只股票,基本上可以說平均一天發行一隻新股,這種發行速度下,還是有一大批公司在排隊等待上市,為什麼這麼多的公司想上市嗎?因為通過A股IPO可以圈到大把的錢,而且有大把錢等著拿。如果一個公司一年只能賺5000萬,但是通過上市可以拿到50億,市值可以估值到100億。那如果不上市,這麼多錢,最少要100年才能賺回來。如果你能夠明白這層關係,那就能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公司想上市了。


擴大產能

公司想上市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擴大產能,擴大產能的原因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雖然這些大部分都是假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所處行業真能賺錢,擴大產能之後,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特別是現在有一些民營企業的融資途徑相對較少,如果要擴大產能,只能通過上市的途徑,其他的融資途徑的資金成本太高了,如果融資成本太高,很容易讓企業的資金流出現問題。所以大部分都是公司希望通過上市的途徑來融資。

減持套現

股份公司的股東是沒有辦法通過退股的方式來實現前期投入的退出的,可以通過股東之間轉讓,也可以通過公司上市之後,二級市場轉讓。大部分公司的原始股東都是通過上市之後公司上市之後進行退出的,這樣子可以實現投資的最大化,大家都知道現有的機制下,通過公司上市之後,股價基本上能翻好幾倍,由於原始股東的成本都很低,那麼上市之後,股價基本都挺高的,他們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從容的減持股份。

據統計2019年是A股這麼多年以來的減持大年,平均每個月就有接近100多家公司發佈重要股東減持計劃,市場平均每天發佈了10份以上的減持公告,這麼多公司上市就是為了減持套現。

總結

大多數企業都願意是上市的核心原因就是圈錢,套現。因為韭菜太多了,割了一批還有一大批等著被收割,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想去收割,這個錢太容易賺了,都是明白人。


如果您有不同想法,歡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進行交流!


大寶的股事


為什麼這麼多企業要上市

企業要發展,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來支持,比如擴大流水線,新裝車間,跨國開公司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等自身發展來自籌資金也不是不可以,但這速度太慢了啊,尤其是某些行業,慢一步就是淘汰的下場。

這就需要融資了,通俗點說就是借錢來發展。融資有跟銀行貸款,企業自己發行債券,還有就是企業間互相借貸。最後一條就是上市發行股票來融資。

上述幾條都是借款,有期限,到了時間要還本付息的,這就是融資成本。大家都知道,有時候個人借款是很難的,企業也是這樣。

但發行股票就不一樣了。首先所有人參股的錢,在公司沒有倒閉的情況下,公司是不需要償還的,股東想要抽回資金,只有跟其他人轉讓。這就讓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顯得成本極為低廉。

第二,公司若是經營的好,回報股東紅利豐厚,再次融資就很方便了,再次融資的方法有向不公開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配股,可轉換債券等。

另外說下中國特色,在A股發行股票,溢價都比較高的,一上市,股東的資產很容易以倍數膨脹,這才是我大a股最讓各位董事長心動的地方了。



上善若水ccj


企業不上市可以保留股權,不受外界影響,發展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是上市的好處更多。


簡單羅列一下上市的好處:

1、可以融(quan)到一大筆錢,這筆錢既可以用於擴大規模,又可以買房買車炒房炒股,提高管理層福利,還不用考慮還。

2、管理層可以高位套現,輕鬆賺到遠超公司數十年盈利的錢;

3、擴大規模,佔領更多市場;

4、增加知名度,在本地獲得更多便利,比如貸款和地方政府扶持;

5、有實力招募更多人才,也能吸引更多人才;


別的都不重要,對於企業和管理層來說,前面兩點才是核心。


靠技術好好發展當然可以,速度慢,融資難融資貴。加上市場環境千變萬化,競爭又那麼激烈,上市顯然是最快捷的發展路徑。


經濟是有周期的,企業是有壽命的。國內利潤豐厚的領域往往都存在天然壁壘,普通民營企業難以進入,或者只能進入當地基。科技含量較高的領域還好,多數行業利潤相對微薄,競爭非常激烈。


設想一下,一家企業開創之初很難直接盈利,往往需要一兩年的成長期,隨著規模擴大,經營面臨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多。利潤好的時候往往會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這時候就會出現不進則退的結果。


對於企業股東們來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把當下看起來還值點錢的股份,在合適的時間賣出一個很高的價格,顯然是非常合適的。上市,就是變現的最佳途徑。


我們不妨看看匯源果汁的發展路徑,從179億港幣協議出售給可口可樂到上市公司瀕臨退市,創始人朱新禮從體制內官員下海創業成功登上富豪榜,再一步步淪為“老賴”,只需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如果當時直接賣掉股權,還會有今天的悲慘結局嗎?


最後說句公道話,市場環境就是這樣,努力踏實做一輩子企業並不容易,企業壽命有限,創辦者在合適的時間變現離場,不能說不是很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