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11月券商數據:多家券商現淨利同、環比雙降,中信、華泰跌幅居前

11月券商數據:多家券商現淨利同、環比雙降,中信、華泰跌幅居前

相比10月,11月A股市場的表現顯得並不十分理想,五大指數全線下跌,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95%,中小板指累計下跌0.86%,創業板指累計下跌0.38%,上證50指數累計下跌2.03%,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1.49%,券商指數走勢更是明顯弱於大盤,據數據統計,整個11月,券商板塊指數下跌2.8%。且二級市場成交量依舊環比有所增長,但依舊處低迷行情,大環境走弱看似也有波及部分券商月度業績表現。

11月券商數據:多家券商現淨利同、環比雙降,中信、華泰跌幅居前

截至最新數據,已有近30家上市券商公佈11月當月及前11月經營業績數據,從整體上看,業績表現分化明顯,多數券商11月利潤現同比、環比增速雙雙下降,不過也有不少券商表現出了強勁增速,具體來看。

從營收金額方面來看,這30家上市券商11月營收全部超1億元,中信證券(06030.HK)、國泰君安(02611.HK)、廣發證券(000776.SZ)暫獲11月營收榜前三名,11月營收均超10億元,分別為14.71億元、13.5億元、12.62億元,中信證券延續上月排名,依舊穩居第一,而上月位於第二的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則讓出了“前三交椅”。

營收增速方面,截至目前披露的數據28家券商中,11月同比下滑的有15家,數目過半,下滑幅度最多的三家券商分別為國元證券(000728.SZ)、東北證券(000686.SZ)、中信證券,對應同比下滑了-54.47%、-38.46%、-32.94;11月環比下滑的有11家,下滑幅度最多的三家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601688.SH)、東興證券(601198.SH),對應同比下滑了-59.63%、-58.63%、-37.05。

11月券商數據:多家券商現淨利同、環比雙降,中信、華泰跌幅居前

從淨利潤方面來看,僅10家上市券商11月淨利潤超1億元;其中,廣發證券以5.92億元暫居淨利潤榜首;其次分別為招商證券、國泰君安,對應淨利潤5.51億元、4.45億元,另外,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國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在11月淨利潤也均超3億元。

淨利潤同比變化方面,11家券商在11月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5家券商淨利同比翻倍,

西南證券以2189.74%的增速排名第一,財通證券、華西證券表現亦不俗,財通證券同比增速達289.61%,華西證券對應同比增速195.12%。

淨利潤環比變化方面,16家上市券商環比實現上漲,3家券商淨利環比實現翻倍,8家券商環比增速超50%,其中,天風證券漲幅最為顯著,環比上漲1843.45%;浙商證券、紅塔證券緊隨其後,環比分別上漲205.57%、100.70%。

而另一方面,14家券商本月業績環比下滑,多家券商環比大幅下滑,跌幅超50%,國元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更是跌超70%。此外,同、環比雙降的也有11家之多。

11月券商數據:多家券商現淨利同、環比雙降,中信、華泰跌幅居前

整體而言,從11月度數據可以看到,中信、華泰等頭部券商在11月業績大幅下滑,同比、環比雙降,天風、浙商、第一創業等中小券商反表現亮眼。

但“老大哥”依舊是“大哥”,頭部券商一直以來的盈利能力和市佔率,仍是當前中小券商無可匹敵的,通過券商前11月數據,基本可以看出上市券商全年業績水平。1-11月數據,中信證券以215.87億元的營收、102.44億元的淨利潤遙遙領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分別以171.62億元的營收、79.75億元的淨利潤、127.58億元的營收、59.27億元的淨利潤位居三甲。中信證券淨利潤超排名第三的海通證券72.84%,則後續排名更甚。華泰證券排在第五,前11月共計完成119.13億元的營收,51.34億元的淨利潤,頭部地位同樣不可撼動。

至於券商股後續走向,分析師多呈看好態度,政策面成很重要的支撐利好。

今年9月,證監會座談會上提及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12條”,其中,第四條重要任務提及,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完善差異化監管舉措,支持優質券商創新提質,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

短短兩月,政策走勢便逐漸明晰化,11月29日,證監會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稱,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並提出了六項舉措和工作重點。監管層首次明確提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

國泰君安2020年度策略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繼續推進,2020年A股市場盈利與估值均有一定修復空間。看好保險、券商板塊。其中證券行業受益於“深化資本市場改革12條”逐步落地,資本市場監管適度放鬆,及A股市場有望表現穩健。

天風證券2020年策略表示,證券行業將迎來政策利好與業績改善,龍頭券商將直接受益。資本市場改革政策對於券商估值的提升有著較長時間的積極影響,長期看好證券板塊的投資機遇。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雖消息面上利好頻傳,但對業務的切實影響還有待不斷釋放,或尚需時日,且今年以來經歷2、3月熱炒,券商股估值也並不算地位,投資者們還需理性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