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郵儲銀行股東揭祕,馬雲馬化騰在列。棄購股份的人會是什麼心情?

野馬和尚


郵儲銀行沒有上市就已經紅火了,或者說已經是爭議不斷了,爭議郵儲銀行關鍵在於會不會破發。

郵儲銀行可謂是生不逢時,從主板來說,渝農商和浙商銀行紛紛出現破發走勢,就是科創板上市公司也已經出現10%的破發率,更有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就盤中破發,主要原因是二級市場走勢低迷,另一個是IPO價格偏高估值不便宜,銀行IPO主要是不能低於淨資產,科創板破發主要是市場基於炒新預期的高溢價發行,

郵儲銀行也是這樣,不能低於淨資產發行,所以發行價比較高,市盈率要高於銀行板塊市盈率,但是郵儲銀行有郵儲銀行的優點,與其他銀行不同。

一個是郵儲銀行網點多,高達40000餘家,覆蓋全國99%以上的縣市,有縣域零售大王的特徵,結果就是負債成本很低,帶來淨息差很高。是大型銀行中最高的。

另一個公司業績增速屬於中高水平,2019年前三季度,浙商銀行淨利潤114.08億元,同比增長15.29%。

三是郵儲銀行的資產質量非常優異,擁有乾淨的資產負債表,不良貸款率僅0.82%,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

四是盈利能力較高,最新一期ROA是0.68。

郵儲銀行雖然估值偏高,但優勢明顯,吸引了很多知名機構參與,公募基金方面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及南方基金;另外兩家戰略投資者為全國社保基金——三組合及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知名私募基金也參與其中,還有強大股東整容,螞蟻金服和騰訊、中國電信,李嘉誠、李澤鉅及旗下3個慈善基金通過認購股票掛鉤票據購買郵儲銀行股份。

實際上郵儲銀行還引進了綠鞋機制,為穩定走勢保駕護航。我不認為郵儲銀行就會破發,儘管估值偏高,但特點鮮明,成長性很好。棄購是得不償失的,

這只是個人觀點,不夠成投資建議。


杜坤維


郵儲銀行,資產規模位列國內商業銀行第5位,將於12月10日,即下週二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十大股東中“二馬”在列,陣容豪華,中籤者棄購股份會是什麼心情?咱們來理性分析一下這個現象。


1、郵儲銀行十大股東

控股股東中郵集團,位列第二的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三四位是中國人壽和中國電信,清一色國字號。馬雲的螞蟻金服持股0.91%居第五,馬化騰的深圳騰訊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持股0.16%排在第六。但二馬持股均屬於限售股,並非如散戶在二級打新中籤所獲股份馬雲賣出限制,二馬屬於戰略投資,這和散戶棄購有本質區別。

2、馬雲和馬化騰一直都想進軍銀行業,本次參與郵儲銀行了卻心願,甚至不排除還有進一步的動作,大佬投資往往是中小投資拋棄之時,這樣的例子很多。目前馬化騰有微眾銀行,但是實力和知名度郵儲摔其幾條街。馬雲那句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其實凸顯了馬雲想進入銀行業的野心。支付寶龐大的資金體系和淘寶、天貓的龐大現金流,馬雲理所當然想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生意人的正常邏輯。

3、二馬參與郵儲,體現大佬和老百姓不同的格局,這種格局是是從更更更宏觀的層面考慮,咱們不討論,也無法理解層級。

4、二馬參與郵儲,不代表郵儲銀行就很好優秀,不少中籤者棄購也不代表郵儲很糟糕,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人的正常選擇。每一個人都會評估自身的條件,做最優選擇。

5、中籤者棄購,只能證明這些中籤者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但更多的是被當前市場破發現狀和媒體的鼓譟所感染,其實動動腳指頭都知道,綠鞋制度發行下,不可能、永遠不可能出現破發,說不定還會有超預期收益,咱們拭目以待!


總之:溯源認為棄購這12月10日或會捶胸頓足的懊悔!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郵政儲蓄銀行上市,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里程碑,中籤的人很多,放棄認購的人更多。

一個朋友打新郵政儲蓄銀行,中了兩千股,結果放棄了,賬戶裡只有12元,買了兩股權作紀念。

另一個朋友也中了2000股,問我要不要把賬戶裡的錢轉出來,免得被扣款。我說郵政儲蓄銀行是我國六大國有銀行之一,雖然有可能破發,但是,新股破發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現在市場低迷,如果你本著價值投資的理念,那就不差這1.1萬元,如果破發了,低到一定程度再補點倉,將來早晚會賺錢的。

股市投資分為投資和投機兩種心態,但是無論基於哪一種心態,都必須有價值投資的理念做基礎,如果你想搏垃圾股,早晚有一天會深受其害,如果你堅持投資績優藍籌股,早晚有一天會完美收官。

有人可能會舉出中國石油的例子來反駁,確實,中國石油也是一個里程碑,它上市的時候,A股正處在歷史高位,因此很多投資者被深套,甚至有人到現在也還處於浮虧狀態。

現在的郵儲銀行會不會重蹈中石油的覆轍呢?我認為不會,因為兩者發行的市場背景不同,投資者的成熟度也不一樣。


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郵儲銀行發行其實給了很多民營資本一個機會,相較於中國聯通6.83元的混改參股價格,5.5元/股的郵政儲蓄銀行貴嗎?馬雲和馬化騰知道答案。

市場可能不會像人一樣的理性,但是,市場早晚有一天會迴歸理性,堅持價值投資才是方向。


互金直通車


郵儲股東有馬雲,馬化騰,對於棄購的人,有什麼影響?應該說幾乎沒有影響!馬雲馬化騰持股成本多少,打新認購成本多少?他們投資時間週期多久?打新者中籤的話,持股週期多久?完全沒有可比性。

對於郵儲來說,以高於淨資產價格發行,本身就毫無道理,而發行募集資金兩百多億,在前有浙商銀行破發,又有人保解禁,對於郵儲來說,認購價值本身就不大,是否破發和是否因為“綠鞋機制”而不破發,都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的重點是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以郵儲的資質來看,應該排在交行之後,而交行目前破淨,郵儲有什麼理由按淨資產發行?再以中廣核來看,戰略配售基金,以及一大堆的基金重倉持有,依舊不能拍拖持續下跌陰跌的走勢,其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基金屬於被動配置。而郵儲上市後是否破發,按照基金和指數基金的契約約定,都會配置——也屬於跟隨指數權重的被動配置,對於銀行股價值來說,至少中期三五年內,郵儲沒有配置價值。

從目前的銀行股投資角度來看郵儲,隨著經濟增速明年破“6”在即,隨著未來降息中“貸款利率降幅大於存款利率”大概率會出現,銀行的盈利基礎——息差收益必然走低。而郵儲的盈利水平,大家應該有目共睹。其社會名聲,更是廣受詬病。

因此,拿股東名單去對比馬雲馬化騰,沒有意義——投資郵儲,藥業具備銀行行業的優秀投資價值,要麼打新具備打新無風險收益,目前看,兩者都未必具備,即使馬雲馬化騰持股在股東名單中,也改變不了這些基本因素。


屠龍刀fei0598


郵儲銀行的股東陣容相當豪華,明星股東眾多。

根據招股書,螞蟻金服、騰訊、中國人壽、中國電信等均為大股東。

另據媒體稱,在郵儲銀行港股上市之際,李嘉誠、李澤鉅及旗下3個慈善基金通過認購股票掛鉤票據購買郵儲銀行股份。

可以說馬化騰,馬雲,李嘉誠的名字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所以才會得到市場的關注!

我的觀點:

但是拿郵儲銀行股東揭秘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對於馬化騰,馬雲,李嘉誠他們來說,就算持有著郵儲銀行也是一個原始股的狀態,成本非常低。

其次,對於郵儲銀行來說,更多的會是一種長線的投資策略,就好比5年,10年等,是一種戰略性地佈局,而不是短線的投機,畢竟對於原始股持有者都是有一個長期的解禁期。

最後,就是從棄購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更是沒有太多的遺憾!

為什麼呢?

第一,打新中籤多的朋友都知道,銀行股的體量非常大,其實上市以後中籤的盈利並不高,再加上近一段時間其實打新的情緒低迷,破發率較高,所以即使棄購了,也沒損失,只是少賺了一丟丟;

第二,對於目前的銀行股來說,大量破發,破淨 ,所以如果真要投資的話,其實選擇性也是非常多的,沒有必要盯著郵儲銀行。再說,對於長線投資,上市以後也不會出現買不到好價格的說法,因為對於銀行股來說,投資的時間都是以3-5年,5-10年為單位的,所以上市後的小幅波動影響不了長線投資者買入的信心。

因此,綜合來看,馬化騰,馬雲,李嘉誠的持股,更多的揭示了大佬們對於銀行股未來權重,走勢,地位的判斷。也恰恰說明了銀行股大量破淨背後的長線投資價值。

而這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參考的意義並不大。說白了,即使有這些大佬的持股,郵儲銀行的中籤也達不到一簽上萬的盈利,畢竟中籤人數太多,盤子太大,沒什麼可惜,更不會有糟糕的心情!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馬雲、馬化騰認購郵儲,是一種正常的“雞蛋不放一個籃子”的投資操作手段,並不是說馬雲、馬化騰投資了就會一飛沖天。並且大佬認購國企股份,本身就是一種戰略投資支持……

所以,郵儲買不買,還是要看基本情況。

1、郵儲中籤後棄購的根本原因還是前段時間的浙商銀行開盤破發帶來的“恐慌”所導致的。但是浙商那是騷操作玩兒脫了……
浙商和郵儲能是一個概念麼?


2、很多人怕郵儲成了第二個中石油,這就不看實際情況了,畢竟中石油上市時,是A股的巔峰時期。而看看現在的A股,看看郵儲的發行價。就中籤這點兒股票數量,和這發行價,破發又能套多少錢?


3、郵儲作為6大行之一,其本身可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其上市的目的是混改,為了企業改革,這種銀行大盤股,本身股價波動就這樣,漲不到哪兒去,但是也不會跌成狗。


4、郵儲銀行5塊多的發行價,相對於其他幾個銀行,價格在投資者嚴重略微高了點兒,況且最近破發的股票著實多了點兒,投資者信心不足也是情有可原。


總的來說

就中籤這點兒金額的股票,賺不到哪兒去,虧也虧不到什麼。但是股市長期下行,股民只見真金進去,銅板出來,對股市沒信心,對個股也沒信心。這都是值得原諒的,畢竟,真金是自己血汗錢,真金變銅板意味著血汗白流了……


海哥說險


無論馬化騰認購郵政銀行與否,郵政銀行遭遇棄購都是必然的。有浙商銀行們破發在前,很多散戶根本就不願意打新這樣的銀行股,即使不破發,也賺不到錢,誰願意呢?,就是搞什麼“綠鞋”,破發也是必然的事情,即使能暫時維持住發行價,甚至漲一點,那也是要套人的事情。看看這幾年上市的中大盤銀行股就一目瞭然了。我中過兩個1000股籤,一個是上海銀行,一個是常熟銀行。常熟銀行是小銀行,發行價低,11元多買了,賺了7000多元,即使現在賣,也有一倍的收益。上海銀行持有了很長一段時間,持續下跌,最後買了,賺了大約4000元,近18元的發行價,現在復權,大概也就18元左右。我在那時還買了杭州銀行,結果還是早早割肉走了,它現在大約是破發價吧,我留了30股作為試驗田在觀看著。上海銀行,杭州銀行效益不錯,送股派息也不錯,為什麼還會跌到發行價呢?秘密就在於,它們的解禁股太多了,解禁股裡有大量的原始股,成本都是幾塊錢,解禁時,這些原始股東不賣才怪呢,套現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有幾家是真正要當大股東的?我年初6元多點買了紫金銀行,均價10元多賣出了 ,留了100股觀望 ,跌到6.9元還是賣了。8元多買了長沙銀行 ,均價也是10元多賣了。這兩個銀行股解禁之後,現在都跌破了我那時的買入價。我的操作經歷告訴我,這剛上市的銀行股,散戶確實不能買,買了必套牢,何況中籤的銀行股會破發呢?只有那些長期給股民高回報的銀行股才能買 ,而這樣的銀行股,大概也這有深發展招商銀行倆家,它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本質上在於,它們是靠自身的盈利模式,即內生式的成長來回報投資者,做大做強自己的。而很多銀行,則是靠不斷的增髮圈錢來做大自己。每當我看到上市公司不斷高價增發時,我就想起了如今社會上的啃老族,不寒而慄,這樣的股票,我是躲得遠遠的,絕不敢碰!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最近的幾隻銀行股我沒有去申購,其它高價新股也同樣放棄打新,小盤低價科技股偶爾打打新。為什麼?怕破發。


巢湖半島


2019年12月3日,中國郵儲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公告》,結果顯示網上網下投資者合計機構超過1.18億股,對應金額為6.53億元,棄購金額創A股歷史新高。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放棄打新郵政銀行,我覺得大家有可能是對當前的銀行股不太樂觀,對郵儲銀行的股價也不太有信心。

不過在眾多股民放棄郵儲銀行新股之後,大家才發現郵儲銀行裡面有不少股東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截止2018年12月31日,郵儲銀行前10大股東當中就包括了螞蟻金服,騰訊,中國人壽,中國電信等等知名企業,此外,李嘉誠、李澤鉅目前也是有主銀行的股東。

看到這那些放棄打新郵儲銀行的股民估計會稍稍有點不安,連螞蟻金服這樣的明星投資企業都持股郵儲銀行,那說明他們還是比較看好郵儲銀行未來的發展空間的。對於那些放棄郵儲銀行新股的股民來說,他們會不會後悔呢?他們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我覺得對於那些放棄郵儲銀行新股的人來說,此刻他們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雖然郵儲銀行是一個大企業,但從目前A股行情以及郵儲銀行本身的一些情況來看,放棄認購郵儲新股未必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理由如下。

第一、郵儲銀行的發行價偏高。

郵儲銀行A股的發行價定在5.5元人民幣,對應的2018年攤薄後市盈率為9.58倍,這個市盈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靜態市盈率,也高於中證指數發佈的貨幣金融服務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7.1倍。

另外根據2018年郵儲銀行的淨資產來看,郵儲銀行目前每股淨資產是5.49元,而郵儲銀行A股發行價是5.5元,市淨率達到一倍,目前場內大量銀行,而市淨率只有0.6%左右,相當於郵儲銀行的市淨率要比銀行平均水平高出0.4左右。

正因為定價過高,所以很多人都擔心,一旦郵儲銀行正式上市的時候,有可能跌破發行價,到時錢沒有賺到,反而有可能出現損失了。雖然2019年12月10日郵儲銀行正式上市之後並沒有破發,但是我們也看到目前郵儲銀行的股價是呈現緩慢下跌的趨勢。

第二、最近發行的一些銀行新股表現不太理想。

最近A股總體行情表現並不太理想,銀行股表現也不太理想,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發行的兩隻銀行新股浙江銀行和重慶農商行的表現更是讓眾多股民有所顧慮。

比如2019年10月29日,重慶農商行正式登陸A股,開盤當天渝農商行很快就漲停,但是令大家尷尬的是上市第十日也就是11月11日,重慶農商行的股價就跌破了發行價,最終當日以7.14元每股收盤。而截至目前,渝農商行的股價已經跌到6.54元,較發行價7.36元下跌了11%以上。

再比如2019年11月26日,浙商銀行在A股正式上市,發行價為4.94元每股。上市首日股價開盤上漲0.2%,之後短暫下挫,但後市強勢漲停,復牌後股價繼續調整,最終報收4.97元每股,漲幅0.61%。但是到了27日,浙商銀行小幅上漲之後再度走低,最終以4.74元每股收盤,跌幅4.63%,市淨率跌到0.917倍,跌破發行價。

隨後浙商銀行的股價一直基本上處於下跌的狀態,截止目前浙商銀行的股價已經下跌到4.54元,較發行價已經跌了8%以上。

從渝農商行和浙江銀行的表現來看,剛上市的當天表現都比較理想,如果大家能夠及時出手還能夠賺到錢,但是如果大家沒有及時出手,而是持有到現在,那基本上是處於虧損的。

第三、郵儲銀行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在當前銀行股總體表現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郵儲銀行還敢以高於淨資產的價格發行,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如果考慮郵儲銀行本身存在的一些情況,這種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雖然郵儲銀行是目前我國網點數量最多的一個銀行,截止目前郵儲的銀行網點超過4萬個,但是從郵儲銀行經營質量以及資產質量來看,他們表現得並不是很優秀。

比如目前郵儲銀行有4萬多個網點,但是2019年的營業收入預計也只不過是2800億左右,預計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大概是在590億左右,這個利潤空間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相比差距是比較大的,甚至跟招商銀行和交通都比不了。比如2018年招商銀行的利潤是806億,交通銀行的利潤是736億,而郵儲銀行的利潤只有524億。

從郵儲銀行的網點規模和它對應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來看,郵儲銀行單個網點的利潤空間其實並不是很理想。

除此之外,目前郵儲銀行還經常出現一些違規的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的,比如2018年郵儲銀行因違規被處罰超過1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郵儲銀行就收到46張罰單,累計金額超過864萬元。

從郵儲銀行本身的經營情況來看,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因此未來股價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誰也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定論,在這種情下,放棄打新郵儲銀行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貸款教授


郵儲銀行被棄夠1億多股,為什麼會被棄夠,大家看下浙商銀行就知道了,上市2天破發行價,這是我們國家開啟IPO加速以來的第一次,從側面反映出新股發行對於資金抽血的一個情況,那麼在它之後IPO的郵儲銀行大面積棄夠就是一個正常的反應,A股打新都知道小市值的新股無論什麼行業都會被熱炒,但是新股發行過多對應的是退市常態化,才能達到對資金的平衡,現在並沒有達到,所以後面除了郵儲銀行還會有很多大市值的股票棄夠,那麼棄夠的人看到2馬都在裡面會有什麼心情呢?

不會有什麼心情上的波動,大家做股票都是來賺錢的,有幾個人想成為股東?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郵儲上市會不會破發,沒有人會關心裡面的股東是誰,2馬在出名,有國資委出名嗎,有證金,匯金錢多嗎?大家做股票要明白,錢是自己的,打個比方就算郵儲破發了,2馬投資的錢虧了一半,對於他們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嗎?人家一樣一年賺幾十億,但是我們普通人如果虧了一半,會不會影響家庭生活?2馬有股份的上市公司在A股加在一起有十幾家了,有幾家是大牛股,做股票要有自己的邏輯,看股東做股票不是不可以,但是郵儲這種財政部做為大老闆的公司,在有實力的個人都不會影響股票的走勢,如果我們想當股東,國有4個上市大銀行,哪個不比郵儲厲害,為什麼要選擇一個不確定性的郵儲,有很多人說郵儲上市後,不會破發,這與我們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不破發,大盤也不會跌到哪裡,那麼個股的機會都會很多,如果破發了,我們沒有申購的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就算虧損了,你的持股肯定比郵儲回本快,這裡面還有個隱患,目前郵儲銀行棄購了1億股,去讓券商包銷,券商套了1次的話,對於後面的新股發行會有影響,如果後面被套很多的話,甚至棄夠很多的話,那麼影響有多大應該大家都會明白。

所有做股票的人都應該知道,你買入一支股票可以看好這家公司的經營者或者大股東,這也是一種投資策略,但是不要去買參股者,經營者可以幫你清晰公司未來的路線,大股東可給你更多的資源,但是個人投資者無論多麼厲害都不要把他考慮成投資要素,因為他們也是投資者,是和你一樣的人,投資就是有贏有輸,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


投資新勢力


一點也不用太過覺得惋惜或可惜,因為郵儲銀行上市後的長期表現還不知道如何呢。他們倆人做股東,對於上市後的短期表現沒有任何影響。

這兩個國內最富裕的兩馬算是飈上了?啥大事都要摻和一把。確實郵儲銀行迴歸上市,是最後一家國內大銀行上市了,之後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銀行了。但是郵儲銀行能表現好嗎?能像其他銀行一樣那麼盈利嗎?德先生打上一個深深的問號!

馬雲的螞蟻金服和馬化騰的騰訊,確實是郵儲銀行的十大股東,但早在郵儲銀行上市前最後一輪定增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而且在招股的時候,也將此作為一個亮點給全世界人說了。所以投資人在看招股說明書的時候,他們已經在裡面顯示出來了。這並不是個秘密,但是他們二人入股郵儲銀行與普通投資人認購郵儲銀行投資的目的和意義完全不同,所以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馬雲和馬化騰入股郵儲銀行,其實做的是戰略投資,也就是股票短期內的波動與他們的投資決策沒有任何關係,更重要的追求長遠未來合作,和做長期投資分享利潤。同時因為他們是上市前的入股,所以將受到上市後禁售股票的時間限制。也就是說他們在三年內是賣不了任何股票的。

但是針對散戶投資者來說,新股發行的投資只是賺取波段性差價,並不是做長期持有。如果真的想謀求長期持有的話,等郵儲銀行上市表現穩定之後再參與也不遲。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是郵儲銀行的10大股東,沒有任何意義。還是要從郵儲銀行本身的內在價值、發行價以及同行業銀行股的市盈率水平來進行比較,才能知道是否能賺取上市初期的資本溢價。

此次郵儲銀行因為引進了“綠鞋”機制,從以往其他上市公司引入類似機制的表現來看,確實是個大利好。因為其他上市公司在引入“綠鞋”機制之後,在上市30日之內一般表現全部良好,平均股價漲幅都超過了10%。這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光大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因為是六大行中經營能力最弱的銀行,所以也引入此綠鞋機制,有利於保證其上市後的股價平穩,不要出現跌破發行價的現象。據估計只要郵儲銀行上市後跌破5.5元的發行價,那散戶都可以去搶奪籌碼,等待綠鞋機制發揮作用時,再賣出獲利,可以實現,基本無風險套利。

記住,炒股千萬不要炒成股東。馬雲馬化騰做股東,人家是有其他長遠的想法。為普通投資者,打新股炒新股,就是想快快的掙一筆小錢。是否做長遠投資,等未來再評估再定。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