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近期傳媒行業持續上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回望2019年市場的結構性行情,科技無疑是最大的看點。隨著市場行情的演進和相關板塊技術的發展,科技板塊熱點正在出現擴散,從5G基礎設施、通信、芯片等,向傳媒、消費電子、遊戲等行業傳導。進入12月份以來,跌了近4年的傳媒指數出現反彈,中證傳媒指數近1個月以來的漲幅達到13.10%,並持續保持強勁的上漲勢頭。

  在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看來,傳媒指數自2016年年初起連續下跌,目前估值處於歷史地位,安全邊際較高;近期來看,在業績反轉、政策改善的刺激下,傳媒板塊強勢反彈;中期來看,科技板塊的行情正在按照相關產業的傳導邏輯實現熱點擴散,受益於5G、芯片、集成電路等技術的發展,傳媒板塊的投資機遇值得期待。

  問:近期傳媒行業持續上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羅國慶:近期傳媒行業持續上漲除了受到“雲遊戲”概念的推動外,其內在邏輯是業績反轉對低估值的修復,以及政策上的邊際改善。

  以申萬傳媒指數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從-23.88%收窄到了-7.25%。從盈利能力來看,傳媒板塊前三季度的營收同比都保持著正增長,表明整體行業狀況並沒有出現之前市場所判斷的大幅惡化,造成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在2018年年底開始計提的商譽減值。大部分企業已於2018年一次性釋放了商譽風險,2019年傳媒板塊淨利潤預計同比增加200億元。但是,整個傳媒板塊的估值卻持續處於低估狀態,在八月份傳媒指數位於年內底部區域時,其動態市盈率PE不到30倍,處於近十年分位數10%之下。因此,在行業業績已經出現反轉跡象的情形下,整體板塊的估值有一定的修復需求。

  另一方面,傳媒板塊的政策監管力度也在邊際放鬆,使得傳媒行業的預期利潤增加。近日,司法部公佈了《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送審稿)》並公開徵求意見,相對於6月份的草案徵求意見稿,此次送審稿增加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企業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創新基金投資模式,發揮引導和槓桿作用”一項,顯示了政府層面扶持文化產業的信號。此外,從北京市政府發佈《關於推動北京遊戲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全球電子競技聯合會的成立,都反映了對傳媒板塊政策監管的邊際放鬆,因此也推動了傳媒行業的上漲。

  問:為什麼繼續看好2020年傳媒板塊?

  羅國慶:我們認為傳媒行業在2020年將大概率保持良好的上漲勢頭。除了此前討論的業績反轉與政策邊際放鬆的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5G浪潮開始嚮應用端落地將利好一大批傳媒子行業。從4G的發展歷史以及韓國5G的發展歷程來看,新一代通訊技術對產業的推動將於正式商用化後的一年左右時間從上游設備端轉向下游應用端,最先受益的將是傳媒板塊內的遊戲、高清視頻、AR/VR等子行業。根據預測,2020年傳媒板塊的淨利潤平均值將達到617億元,同比增加近700億元淨利潤。這也是繼續看好傳媒板塊在2020年表現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傳媒板塊目前的估值水平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截至12月19日收盤,申萬傳媒行業的動態市盈率為41.92倍,處於近二十年來25.42%估值分位數,在當前市場普遍預期2020年傳媒板塊淨利潤大增的背景下,估值水平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從行業對比來看,傳媒行業近三年每年跌幅都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前列。2016年年初至2019年12月19日,申萬一級傳媒板塊累計下跌幅度達到61.6%,在所有行業中跌幅排名前列,指數已實現深度回調,目前投資安全墊較高。

  問:既然如此看好傳媒板塊,投資者該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呢?

  羅國慶:在市場“強者恆強”局面將持續的情形下,選擇行業龍頭股票進行投資是最好的方式,行業龍頭企業由於其品牌效應以及技術壁壘,能夠享受行業景氣度上升帶來的利潤。

  問:這麼多可投資標的,有沒有簡單快捷的方法可以投資這些股票?

  羅國慶:有,投資指數就是把握整體行業上漲的最好方法。目前市場上的中證傳媒指數就包含了傳媒板塊各子行業龍頭企業,備受關注的互聯網服務、遊戲、以及電影娛樂行業是中證傳媒指數佔比前三的行業,其前十大成份股裡就包括了三七互娛、完美世界、芒果超媒等各個子行業的龍頭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還有追蹤中證傳媒指數的傳媒ETF(512980),可以在更低的費用下使投資指數與購買股票一樣簡單方便。

  問:作為目前市場上僅有的一隻傳媒ETF,在管理上有什麼獨到之處?它的市場流動性如何?

  羅國慶:自2017年年底成立以來,廣發傳媒ETF(512980)日均跟蹤偏離度低至0.005%,年化跟蹤誤差僅為1.32%,近一年以來的跟蹤誤差在全市場所有被動管理基金中排名前15%。傳媒ETF能做到如此好的跟蹤效果主要是由於嚴格遵循基金合同的規定進行精細化和流程化管理,同時利用“打新”等收益增強方法獲取一定的超額收益以彌補交易產生的費用,多措並舉力爭做到跟蹤誤差最小化。

  就流動性而言,為了保障傳媒ETF的場內流動性,基金管理人較早就引入流動性服務商機制,產品交投較為活躍。2019年以來,傳媒ETF日均成交金額超過1200萬元,而12月份交投進一步放大,日均成交額達到3200萬元。(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近期傳媒行業持續上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