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退伍老兵分享軍旅感悟:新兵下連,“過關”其實沒那麼難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為了幫助新兵順利度過“第二適應期”,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4名服役期滿的四級軍士長在離隊之前,與新兵分享了自己的軍旅感悟,並希望通過《讀者之友》這個橋樑,對更多新戰友的成長有所啟發和幫助。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退伍老兵分享军旅感悟: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新兵下連,“過關”其實沒那麼難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4名退伍老兵與新兵分享軍旅感悟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訓練,今年入伍的新兵已順利度過“第一適應期”——初步完成了從一名地方青年向一名革命軍人的轉變。新兵即將分配到連隊,這意味著他們的軍旅生活又開始新階段。他們將在部隊第一次過元旦、過春節,並或多或少都會面對訓練強度大、專業學習難、想家情緒濃等“關口”。為了幫助新兵順利度過“第二適應期”,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4名服役期滿的四級軍士長在離隊之前,與新兵分享了自己的軍旅感悟,並希望通過《讀者之友》這個橋樑,對更多新戰友的成長有所啟發和幫助。

【過好思鄉關】

有戰友陪伴,也是幸福

■胡斌華

新兵下連,不久就趕上元旦、春節兩個節日,思鄉之情會油然而生。此時,又告別了剛熟悉的班長和戰友,來到新連隊、新集體,面對全新的環境,如何儘快融入,成了新戰友必然面對的挑戰。

我剛下連時和很多新戰友一樣,感覺自己就像局外人,和班長、老兵們幾乎沒有共同話題,覺得幹什麼事都力不從心,我一度想回到新兵連,找新兵班長訴訴苦。後來兵當久了,帶過的新兵也多了,我也總結出幾個融入的辦法。

融入一個新連隊,首先要了解這個集體。新戰友下連,到一個全新的連隊,要主動學習連隊的歷史,瞭解其發展歷程,無論是從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紅軍連隊,還是在改革強軍中調整組建的新連隊,都承載著一茬茬官兵的精神底色。我們要切實把自己當成連隊一員,以連為家,把戰友當成兄弟姐妹,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陌生感。連隊的戰友來自五湖四海,都會經歷從陌生到熟悉,慢慢適應、逐漸融入的過程,我們要從內心接受這個過程,並給它時間去完成。

敞開心扉,適時交流,主動溝通。連隊一日生活相對充實緊張,新戰友可以採取“以點破面,逐漸深入”的方式融入其中。先和自己班裡的老兵打交道,也可以和自己同批戰友多交流,利用一同站崗執勤、一起出公差、一起練專業等時機,適時尋找話題深入交談,增進感情。

抓住機遇,發揮特長,展示自己。節假日期間,各單位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新戰友可以發揮特長、展示自己,讓大家互相熟悉。同時,節假日期間自由支配時間相對較多,還可以自主安排讀書、打遊戲、和同學聊天、與家人視頻等,豐富自己的生活,緩解思鄉之情。

真心換真心,真情換真情。戰友戰友,親如兄弟,上了戰場我們是可以把後背放心交給對方的人,平時生活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把連隊當家,不把戰友當兄弟呢?在連隊這個家裡,有戰友陪伴,無疑也是一種幸福和快樂。

【過好苦累關】

軍人,沒有吃不了的苦

■魏 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應該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下連後,隨著天氣漸冷,冬訓、專業訓練等逐步展開,訓練量增大,崗哨執勤等任務逐漸增多,部分新戰友一時間難以適應,有的人往往選擇抱怨或逃避。

3個月的新兵訓練,完成的只是軍旅生涯的第一步,距離成為一名能打仗、打勝仗的合格軍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6年的軍旅生活讓我認識到,軍人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受不了的累,更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和完不成的任務,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練就過硬本領。

努力到竭盡全力,拼搏到感動自己。軍運會上,潘玉程打破軍事五項男子500米障礙跑世界紀錄,這個成績僅比他保持了6年的世界紀錄快1秒。他在朋友圈寫道:“1秒時間,一跑就是6年!”比賽距離雖然只有500米,但潘玉程日常訓練中每次要負重奔跑四五千米。相比之下,我們的訓練強度、難度又有多大?選擇放棄之前,是否應該問問自己:“你竭盡全力了嗎?”

2007年參加集訓時,武裝越野課目讓我對苦累有了新的定義。集訓隊每天早操跑輕裝5公里越野,下午跑武裝6.25公里。我當時體重只有48公斤,武裝越野要求個人背囊重量不得低於23公斤,每次裝完被褥後,還需要裝5塊磚才能達到要求。為了防止有人偷懶,連長在終點處放一個檯秤,檢查每個人的背囊重量是否達標。從第一次摸底時的38分鐘到後來集訓隊的前幾名,每一次訓練我都用盡全力,哪怕跑的速度再慢,步子再沉,我從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攀登訓練,對於個子不高的我來說十分吃力,成績一直在十幾秒徘徊。為此,每次訓練我都穿著15公斤的沙背心,每天2趟負重、5趟輕裝訓練,雷打不動,平均10天磨壞1副護腕,手心的繭子起了一層磨掉一層,磨掉一層又起一層,憑藉刻苦訓練,我成功突破了10秒大關。

每當回想這些經歷,我感到,我們努力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新戰友們,風雨之後見彩虹,相信每一份付出都會有收穫,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你會發現,所有的苦累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過好專業關】

準備好,機遇就是你的

■李鐵峰

入伍16年,我和推土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打了十幾年交道。工兵專業幹久了,我對“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有著更深的理解。

下連後,新兵即將開始專業訓練。很多新兵都是零起步,可能會在專業訓練上感到吃力。新戰友一定要調整好心態,過好專業關。

專業技能學習,需要從點滴細節著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入伍第二年,我參加了推土機操作培訓。在訓練基地,當時教練裝備少,參訓學員多,每天訓練大部分時間是在一邊看教練班長如何操作,有時一天也輪不到上教練車。很多人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學習心不在焉,結果上車後因為不熟悉操作順序而被批評。慢慢地,同一批學員中的差距逐漸顯現。

學成回連,不到半年就趕上裝備更新。連隊很快就接到整修跑道任務,恰逢老班長休假,連長就問我:“李鐵峰,你行不行?”參加培訓時我纏著教練班長教過新裝備操作,還利用課餘時間上去練過幾次,所以我拍著胸脯保證:“沒問題!”就這樣,憑藉著在培訓時多學的一點技能,邊摸索邊實踐,我成為了新裝備的第一代操作手。

很多施工任務都需要多種工程機械配合完成,因此多種裝備一同出任務的機會比較多。在輪番作業或者是集體休息時,我們幾個操作手就會在一起交流不同裝備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有時還相互到駕駛室裡現場教學。慢慢地,我們常出任務的幾個人,對彼此的裝備都有了一定了解。一次執行任務時正趕上下雨,連隊組織原地休息,雨勢漸小,現場指揮要求繼續施工。這時,挖掘機操作手臨時出公差未歸。我根據平時交流的經驗,進入挖掘機駕駛室,仔細回憶印象中的操作流程,一步一動開始作業。經過幾分鐘的熟悉,我慢慢地能夠操作了,就這樣兩臺裝備輪番操作,保證了施工進度。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能“書到用時方恨少”,要保持“學無止境”的心態。如今,部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對人員“一專多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平時多看、多問、多學,機會擺在面前時才能把握住。

【過好得失關】

選擇從軍,就不言得失

■劉 洪

新兵下連後,在分班級、選專業、學技術等方面不可能百分之百順遂心願,有人可能會出現失落、沮喪等情緒,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

得與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等科學家放棄優厚待遇、放棄優渥生活,毅然回國,為新中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就是如何處理個人得失與大局利益關係的典範。

下連前,我曾滿懷期待地希望新兵班長把我選走,結果班長選了另一位戰友。我當時很沮喪,覺得班長是嫌我的訓練成績不好、不夠懂事而不選我。後來班長告訴我,他不選我是因為知道我有特長,不適合到他班裡學專業,不如發揮好自己的特長。班長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打開心結,開始認真琢磨自己的專業。第二年,因為專業成績突出,我當上了副班長。

前段時間,電影《烈火英雄》讓很多人感動不已,這是消防員的真實寫照。大家可能在新聞中看過不少的火災現場,但現實比電影更殘酷,消防員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甘願犧牲奉獻付出得更多。當火情突發時,沒有一個消防員會計較自己該不該第一個上,大家想的都是怎樣完成好任務,哪怕明知道有危險,有可能會犧牲,也會毫不猶豫地往前衝。

得失關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考驗,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都如同一面鏡子照出真實的自己。只有不計眼前得失,胸懷大目標,才能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去追求成功。將來,我們是要上戰場的,戰場上時刻都是生與死的考驗,但無畏衝鋒,就是我們每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無論戰爭形態如何變化,作為軍人都會有生與死的考驗,必須要有甘於奉獻、不怕犧牲的思想準備。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我們無論在什麼崗位、擔負什麼任務,都要一切行動聽指揮,用實際行動詮釋軍人本色。

王立軍、廉 政整理

退伍老兵分享军旅感悟: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