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退伍老兵分享军旅感悟: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为了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4名服役期满的四级军士长在离队之前,与新兵分享了自己的军旅感悟,并希望通过《读者之友》这个桥梁,对更多新战友的成长有所启发和帮助。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退伍老兵分享军旅感悟: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4名退伍老兵与新兵分享军旅感悟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训练,今年入伍的新兵已顺利度过“第一适应期”——初步完成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向一名革命军人的转变。新兵即将分配到连队,这意味着他们的军旅生活又开始新阶段。他们将在部队第一次过元旦、过春节,并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训练强度大、专业学习难、想家情绪浓等“关口”。为了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4名服役期满的四级军士长在离队之前,与新兵分享了自己的军旅感悟,并希望通过《读者之友》这个桥梁,对更多新战友的成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过好思乡关】

有战友陪伴,也是幸福

■胡斌华

新兵下连,不久就赶上元旦、春节两个节日,思乡之情会油然而生。此时,又告别了刚熟悉的班长和战友,来到新连队、新集体,面对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融入,成了新战友必然面对的挑战。

我刚下连时和很多新战友一样,感觉自己就像局外人,和班长、老兵们几乎没有共同话题,觉得干什么事都力不从心,我一度想回到新兵连,找新兵班长诉诉苦。后来兵当久了,带过的新兵也多了,我也总结出几个融入的办法。

融入一个新连队,首先要了解这个集体。新战友下连,到一个全新的连队,要主动学习连队的历史,了解其发展历程,无论是从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红军连队,还是在改革强军中调整组建的新连队,都承载着一茬茬官兵的精神底色。我们要切实把自己当成连队一员,以连为家,把战友当成兄弟姐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陌生感。连队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都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慢慢适应、逐渐融入的过程,我们要从内心接受这个过程,并给它时间去完成。

敞开心扉,适时交流,主动沟通。连队一日生活相对充实紧张,新战友可以采取“以点破面,逐渐深入”的方式融入其中。先和自己班里的老兵打交道,也可以和自己同批战友多交流,利用一同站岗执勤、一起出公差、一起练专业等时机,适时寻找话题深入交谈,增进感情。

抓住机遇,发挥特长,展示自己。节假日期间,各单位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新战友可以发挥特长、展示自己,让大家互相熟悉。同时,节假日期间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还可以自主安排读书、打游戏、和同学聊天、与家人视频等,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思乡之情。

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上了战场我们是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给对方的人,平时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连队当家,不把战友当兄弟呢?在连队这个家里,有战友陪伴,无疑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过好苦累关】

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

■魏 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应该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下连后,随着天气渐冷,冬训、专业训练等逐步展开,训练量增大,岗哨执勤等任务逐渐增多,部分新战友一时间难以适应,有的人往往选择抱怨或逃避。

3个月的新兵训练,完成的只是军旅生涯的第一步,距离成为一名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6年的军旅生活让我认识到,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累,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练就过硬本领。

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军运会上,潘玉程打破军事五项男子5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这个成绩仅比他保持了6年的世界纪录快1秒。他在朋友圈写道:“1秒时间,一跑就是6年!”比赛距离虽然只有500米,但潘玉程日常训练中每次要负重奔跑四五千米。相比之下,我们的训练强度、难度又有多大?选择放弃之前,是否应该问问自己:“你竭尽全力了吗?”

2007年参加集训时,武装越野课目让我对苦累有了新的定义。集训队每天早操跑轻装5公里越野,下午跑武装6.25公里。我当时体重只有48公斤,武装越野要求个人背囊重量不得低于23公斤,每次装完被褥后,还需要装5块砖才能达到要求。为了防止有人偷懒,连长在终点处放一个台秤,检查每个人的背囊重量是否达标。从第一次摸底时的38分钟到后来集训队的前几名,每一次训练我都用尽全力,哪怕跑的速度再慢,步子再沉,我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攀登训练,对于个子不高的我来说十分吃力,成绩一直在十几秒徘徊。为此,每次训练我都穿着15公斤的沙背心,每天2趟负重、5趟轻装训练,雷打不动,平均10天磨坏1副护腕,手心的茧子起了一层磨掉一层,磨掉一层又起一层,凭借刻苦训练,我成功突破了10秒大关。

每当回想这些经历,我感到,我们努力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新战友们,风雨之后见彩虹,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会发现,所有的苦累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过好专业关】

准备好,机遇就是你的

■李铁峰

入伍16年,我和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打了十几年交道。工兵专业干久了,我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有着更深的理解。

下连后,新兵即将开始专业训练。很多新兵都是零起步,可能会在专业训练上感到吃力。新战友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过好专业关。

专业技能学习,需要从点滴细节着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入伍第二年,我参加了推土机操作培训。在训练基地,当时教练装备少,参训学员多,每天训练大部分时间是在一边看教练班长如何操作,有时一天也轮不到上教练车。很多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心不在焉,结果上车后因为不熟悉操作顺序而被批评。慢慢地,同一批学员中的差距逐渐显现。

学成回连,不到半年就赶上装备更新。连队很快就接到整修跑道任务,恰逢老班长休假,连长就问我:“李铁峰,你行不行?”参加培训时我缠着教练班长教过新装备操作,还利用课余时间上去练过几次,所以我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就这样,凭借着在培训时多学的一点技能,边摸索边实践,我成为了新装备的第一代操作手。

很多施工任务都需要多种工程机械配合完成,因此多种装备一同出任务的机会比较多。在轮番作业或者是集体休息时,我们几个操作手就会在一起交流不同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有时还相互到驾驶室里现场教学。慢慢地,我们常出任务的几个人,对彼此的装备都有了一定了解。一次执行任务时正赶上下雨,连队组织原地休息,雨势渐小,现场指挥要求继续施工。这时,挖掘机操作手临时出公差未归。我根据平时交流的经验,进入挖掘机驾驶室,仔细回忆印象中的操作流程,一步一动开始作业。经过几分钟的熟悉,我慢慢地能够操作了,就这样两台装备轮番操作,保证了施工进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如今,部队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对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平时多看、多问、多学,机会摆在面前时才能把握住。

【过好得失关】

选择从军,就不言得失

■刘 洪

新兵下连后,在分班级、选专业、学技术等方面不可能百分之百顺遂心愿,有人可能会出现失落、沮丧等情绪,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得与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科学家放弃优厚待遇、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得失与大局利益关系的典范。

下连前,我曾满怀期待地希望新兵班长把我选走,结果班长选了另一位战友。我当时很沮丧,觉得班长是嫌我的训练成绩不好、不够懂事而不选我。后来班长告诉我,他不选我是因为知道我有特长,不适合到他班里学专业,不如发挥好自己的特长。班长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打开心结,开始认真琢磨自己的专业。第二年,因为专业成绩突出,我当上了副班长。

前段时间,电影《烈火英雄》让很多人感动不已,这是消防员的真实写照。大家可能在新闻中看过不少的火灾现场,但现实比电影更残酷,消防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甘愿牺牲奉献付出得更多。当火情突发时,没有一个消防员会计较自己该不该第一个上,大家想的都是怎样完成好任务,哪怕明知道有危险,有可能会牺牲,也会毫不犹豫地往前冲。

得失关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考验,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己。只有不计眼前得失,胸怀大目标,才能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去追求成功。将来,我们是要上战场的,战场上时刻都是生与死的考验,但无畏冲锋,就是我们每个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作为军人都会有生与死的考验,必须要有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思想准备。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担负什么任务,都要一切行动听指挥,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本色。

王立军、廉 政整理

退伍老兵分享军旅感悟: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