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做智是什么意思?

藏嬌


听经闻法明心见性后,我们的“知见”会发生彻底的转变,也叫转识成智,具体说:

1、转前五识(也叫俱生意识,一念直觉识,即眼识、鼻识、耳识、舌识、身识,对应《心经》里“受”阴)为成所作智。

2、转第六识(也叫意识,对应《心经》里“想”阴)为妙观察智。

3、转第七识(也叫未那识,也叫七转识,七转识是不体息的,主要任务是把第八识的种子搬到前六识使用,同时也把前六识的信息转到第八识,对行《心经》里的“行”阴)为平等性智。

4、转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方便说为大虚空,所有的天人鬼畜共一个第八识,即共一个大虚空,一个大仓库)为大圆球镜智。

以上都是方便说,是为了引导后来学佛人领悟真理。从第一义谛真实法上说 : 前五识,第六、七、八识,都是一颗心,一个念,没有谁是谁,也没有谁不是谁,都是“真心”的本来面目。

不从修得,不因生有,不随死灭。非因缘非自然,非有为非无为,即因缘即自,即有为即无为。因为一切都是无生法忍,法尔如是。




今令我见


鄙人上师对如来五智的开示:「『智慧』之『五智』,是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成『五智』。说明如下: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如尘沙一般,有差别境。而法界体性即是六大。大日如来居於六大法界之三昧,名为法界体性智,主方便及究竟之德。二、大圆镜智——是转阿赖耶识所得。显现了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智一般。三、平等性智——是转末那识所得。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四、妙观察智——是转意识之所得。分别好妙诸法而观察众机说法断疑之智。五、成所作智——是转眼等之五识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也。五智五佛:法界体性智——中央大日如来——方便及究竟之德。大圆镜智——东方阿閦如来——发菩提心之德——大曼荼罗身。平等性智——南方宝生如来——修行之德——三昧耶身。妙观察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菩提之德——法曼荼罗身。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入涅盘之德——羯摩曼荼罗身。由『五智』而生『三身』:一、法界体性智——身业毘卢遮那佛——口业普贤菩萨——意业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身业阿閦佛——口业文殊师利菩萨——意业降三世金刚。三、平等性智——身业宝生佛——口业虚空藏菩萨——意业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身业阿弥陀怫——口业观自在菩萨——意业大威德金刚。五、成所作智——身业不空成就佛——口业金刚业善萨——意业药叉金刚。各位同修,有了『智慧』才能在三世之中通达圆明,在一切佛法中说法度众生,并且明白一切众生本具法性,能事理融通而不互相障碍。行者能以『智印』,广大而起妙用,周遍了一切法界,普照一切世间。行者住持世间,有大神力,有大摄化力,明白众生一切善恶因缘,能施一切方便教化。……入智相三昧,见到了一切诸三昧,智光能照破无明之暗,智印入实相之理,圆明的智慧是身业,明白理界曼荼罗(胎藏界),智界曼荼罗(金刚界),智慧广大无比,用智能见事物,破生灭相,破无明相,破迷妄相,以真智与真理冥合而一致,立智慧之宝幢。这是:智藏广大如海。灵慧智证圆通。 」


用户101244632131


知见立知(立我知),即第六意识;知见无见(破我知),即妙观察智,也即明心。当妙观察智不断的熏修第七识我执到一定的程度时,没有我执的本性就会相应显现一定的程度,而这个破我执的过程也就是破无明的过程,当能察觉、或觉受到这个本性时,同时能以妙观察智所得的明心之理默契之时,也即见性。

而当我执无明不断的去除之时,第八识就会相应的转化为大圆镜智,也就是你已经能察觉、或觉受到的这个大圆镜智的体性,其体性就是明空不二。如果你能把无明完全破除干净,这个大圆镜智的明性就能达到完全的极致,你就可以完全了知十方三世的一切事物,但同时也一如真空,因为其明性无任何障碍,是故明性同时也就是空性,而完全圆满的空性也正同时印证了完全圆满的明性,这就是大圆镜智的本性,也就是你的真心本性。

而当妙观察智引起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转化到不同程度时,带来前五识在进行利生事业时的不同变化,也就是成所作智!


万法辉舞现心照


转八识成四智,这在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里面,被称为“转依”,这是瑜伽行派一切教义的最终目的,对他们来讲,修行就等于“转依”,修行的过程就是“转依”的过程,也就是成佛的过程,“转依”成功了,也就成佛了。

我们先来说说“转依”,“转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转舍”,一个是“转得”,“转”就是转动,就和地球自转的道理一模一样,“转舍”就是转去黑暗,“转得”就是转来光明,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

下面就要涉及一系列的专业术语了,我尽量把它们通俗化,但我水平有限,如果转术成俗不理想,没能让朋友们满意,还请大家多多包含,先行施礼!!!

黑暗,就相当于是我们阿赖耶识里的二障种子,二障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其实这二障的产生,都是来自“无明”,所谓“无明”当然就是暗了,不过是指我们智慧上的暗昧,就象身处黑暗,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即使看到一点点,也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所以只能半看半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无明”。

由于“无明”的干扰,我们半知半猜,把很多事情搞错了,所以先从黑暗中捏造出一个“我”,然后紧紧抓住不松,就成了“我执”,然后又从黑暗中捏造出“我”之外的很多“法”,也是同样抓住不放,变成了“法执”,然后再由这二执,就形成了二障,由“我执”导致了“烦恼障”,由“法执”导致了“所知障”,这样二障就出现了。

瑜伽行派认为,一切的法,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正在起作用的,叫现行法,一种是潜藏的,还没有起作用,叫种子,也叫习气,这两个虽然指同一个东西,但因为角度不同,什么时候叫种子不能叫习气,什么时候叫习气而不能叫种子,这还是有区别的,篇幅所限,今天就不岔太远了。

我们得赶快拐到四智上了,要不然只围着这些术语转,就到不了头了,上面讲的现行法和种子,他们的转换,都是在阿赖耶识里完成的,因为一切万法的种子,统统都储藏在阿赖耶识里,所以阿赖耶识也叫“藏识”。

所谓的“转舍”,就是把阿识里面的二障种子给转舍掉,转舍,是连根铲掉的意思,然后呢,按照圣人的教化,把圣人传下的清净法种子给种进来,这个过程叫转得,术语叫做“熏习”,或者叫“熏种”,熏习清净种子,而这个转舍二障,转得清净的过程,就叫转依。

转依的过程,是先转第六、七识,然后再转前五识和第八识,总之瑜伽行派把心识分为八,这个以前都谈到过,第八、第七、第六,这是三类,然后前五识归到一块,算是一类,总共是四类,先转第六、第七,这二识在因位上转,等到它们圆满了,前五和第八才跟着转,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明确的讲道“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

第六和第七是同时转的,第六转为妙观察智的同时,第七同时也转为平等性智,但这里有个区别,二障种子,又分为两类,分别执和俱生执,分别执转的快,悟道的当下就转了,但俱生执就慢多了,要悟道后慢慢转,所以禅宗才有“悟后起修”的传承,五祖弘忍大师讲“不见本性,修法无益。”讲的就是这个。

平等性智就是如实见到万法皆空,此时看一切众生皆平等,看一切万法也平等,把以前的错误都纠正过来了,妙观察智就是观察缘起的,虽然万法皆空,但在空性中有种种缘起的幻相,所以平等性智见万法皆空,而妙观察智则观一切如幻,这时不会再去执着了。

等这两个智过程走完了,圆满了,第八识自然也就转成了大圆镜智了,大圆镜,想也能想得出来什么意思,象个大镜子一样,光可照物,纤毫毕现,而前五识呢?理通了,事也到了,前五识是帮我们做事的,只懂道理不行,还要把道理给实现了,所以“成所作智”,就是实实在在的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这个威力就很大了。

比如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给众生变化各种各样的佛国土、清净地等等,然后再现出千亿般的变化身,根据教化的需要,不管是变东西也好,变六道众生也好,都是由前五识来完成的,这就是“成所作智”的功能范围。

因为水平有限,只能啰嗦这么多了,不一定令每个人满意,但只是想说,佛法不是概念,而是境界,实实在在的境界,如果把佛法仅当成知识,那不是佛的损失,而是我们自己的损失,转八识成四智,这是修习佛法的最高追求,也应该是每个学佛者引导自己所走的方向,最后祝愿每一位看到此文的朋友,学理有得,境界有成!!!


澡雪堂主谈国学


天就是圆形他就是镜智 是人的生活虚拟假镜和真实的无形显示着人的一面 而平等无分别心是性智 妙观自己是察智 用生活实践他是成智 六识分别无法圆以自己 无平等六尘无法让自己的性智化 这些做不到是无法妙观自己 更别提成智 第八赖耶识我不知道说不出来[流泪] 不过我的理解第八阿赖耶识 是觉知觉识是人的本来具有超越的六识六尘的第八赖耶识 而这第八阿赖耶识也是从六识六尘脱颖而出第七识转入第八识 就是空有空无 无有以无 而无分别 即在当下也在未来 我也是说说真不真不知道


镜花水月128063329


雪漠:那什么叫五智?五智指的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我们可以安住在真心状态下,对五智进行不一定符合学者话语体系的一种理解:大圆镜智指的是,你的真心像一面镜子似的,能明明白白地照出世界上的一切,但无论映照出的是什么事情,有多么惹人讨厌、生气,有多大的诱惑力,镜子都不为所动;平等性智指的是,你去除了对“我”的执著,消解了“我”与“外部世界”的分别与隔阂,于是实现了一种内心的平等与圆融;妙观察智指的是,你的心时时保持警觉,没有一丝一毫的散漫与昏沉,对眼前的一切,都具有清醒而敏锐的觉知;成所作智指的是,虽然你没有任何机心与算计,心如朗然晴空,但是一旦面对世上的一切时,仍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抉择,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法界体性智指的是,你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不被其他的诸般显现所影响,因为你明白,所有一切都随着因缘的流转而不断改变,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无法执著,也无须执著。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你别管是不是符合经典,你只管是不是能让自己得到一点小小的启发。我们学经典的目的,不是为了谈弄玄虚,镇住别人,而是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以证得明空之心后的开车为喻:你手握方向盘,心融于空性,明白这个世界都是虚幻的,不要去执著它。明白它是没有自性的,是因缘聚合的,是瞬息万变的,这是法界体性智的妙用;你守住明空之心开车时,心如明镜,所有的景物都朗然映于心中,心却如如不动,这是大圆境智的妙用;同时,你明白世界是平等的,没有你和我的区别,没有二元对立,这是平等性智的妙用;虽然不离明空,心无旁骛,但你仍然会成功地将车开到目的地,这便是成所作智的妙用;你的心时时警觉,时刻注意往来的车辆,避免发生车祸,这便是妙观察智的妙用。但是,要明白,明空之心是坦然放松的,不要高度紧张。警觉还要放松。朗然空寂之中,不乏光明的警觉,仿佛有一种光明照耀你的心一样。那放松,就像躺在野外,面朝虚空,无念无想,身体消失了一样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走路、吃饭、看书、写作,等等。在应对万事万物的时候,你都可以用那份警觉去观察和体会。什么是观察呢?观察就是看看自己心中的那份警觉是否如法,是否能够应对外物而不为它牵引,这就叫观察。体会则是让自己的生命融入这份觉悟,品味它,不要丢掉这份觉悟。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丢,但因为有了那份警觉,你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在状态。这时候,你就要重新提起正念,安住于随缘任运的安然之中。这便是不怕念起,但怕觉迟。只要你及时地警觉,你便能忆持那觉性,保任那觉性,终而融入那觉性。你要少说话,一直专注地品味和体会。这样,久而久之,你就没有执著了。做任何事情,你都能保任住觉性;你可以做任何事,你都不会执著于它。你吃了几十年饭,却没咬一粒米;你写了几百万字,却没有动一笔;你行了千万里路,却没有走一步;你经历了许多的红尘历练,心灵却仍然没离开那种朗然空寂的光明。明白了这一点,你便自然明白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你就这样进入空寂和妙察,警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行、住、坐、卧都融入这觉性光明,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这觉性光明,你就离苦得乐了。


spades13


楼主好!这是佛教常识,自查在线的佛学词典,就能了解表面意思,不必问谁。下面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1“四智”的出处】

佛经多处提到过该词,讲的较详细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最好直接参学佛的原话,那是从一切众生本觉的“体、相、用”三角度,开示圆满智慧的妙德,最利于实修,而单看头条的口水文靠不住。

【2,参考佛家各宗的法解】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从自性佛角度,对“四智”做过精彩解说。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唯识宗的祖师们也都从本门心要出发,对之做过大量特色开示。学人根据实修法门的需要,将各家阐释的教理对比领悟,比简单知道些“四智”的佛学知识,更有益处。

【3,修证“四智”的最好方法】

佛在《本生心地观经》和惠能大师在《坛经》对“四智”讲的一样,都是“顿开佛性、随缘妙用”的无相生心修法,而末法根基的众生多于此门无缘,必须专持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才能齐修“四智”,一生成就。为何?至心念一句佛号,此心即入弥陀性海,自然大悲于法界,圆镜智起用,妙观智放光,成作智圆满,平等智无边,在凡夫地也与十方佛菩萨的愿行相应,何等的殊胜?历代净土宗祖师对此做过精彩讲解,绝对别错过。否则,“四智”仅是佛学知识,百无一用。

【4,“四智”的实修解】

现依惠能大师开示,用最通俗话略说觉者实用“本心四智”的方法为:(1)观空随缘,心无所住,彻照了了,即显“大圆镜智”。(2)观法如如,行方自在,无相无见,即显“平等性智”。(3)慈悲一切,六度为怀,普愿无尽,即显“成所作智”。(4)返闻佛性,入众生心,触幻生便,即显“妙观察智”。换言之,真修行人时刻都能追随佛菩萨,普施“四智”,念念在修,并无神秘和不能。

【5,对“四智”的常见误解】

主要有两类:(1)认为“四智”是佛独有,众生无份。这由不懂“佛即众生”的实相义导致,也是未入佛教大乘门者的普遍错误。(2)认为“四智”必须渐修才能得到。这由不懂“众生本具的佛性,即四智性”的实相义导致,也是未能实修大乘门者的普遍错误。

总之,别把“四智”当做神通和知识,也别看做高不可攀,而要明白都是众生的真心本能,如同天然宝藏,全靠“一念觉性”去开采。但能真念佛,何愁无“四智”?


本然堂讲席


谈谈平等性智:选择种子后,和据选择该种子的众生都享有平等的向种子读取和写入的权力。叫平等性智。


方法研究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佛有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什么叫大圆镜智呢?它是由第八识所转的,所谓转识成智。你不会用时就是识,当你返本还原即转第八识而成大圆镜智,故其本性清净没有染污,故说‘大圆镜智性清净’。


医仙圣手


“众生即因无明,所以长劫沈沦在三界的生死苦海中,不能出

离。要断除无明,就要闻熏正法正知见,如理思维。众生闻

思修般若正知见(即闻法),如理思惟推求(参禅),在触

证能所二空、离见闻觉知的第一义心(如来藏)时(见法──

于法如实知),意识心转依如来藏的无分别性,即出生无分

别智,得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得法眼净),三缚结尽

(得法──即远尘离垢)。了知如来藏就是一切有情生命的实

相,万法的根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任一有情皆有(即

见法决定)。”

正枝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