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十六國名將——慕容垂

慕容垂的一生,經歷了燕國的崛起與中落。又以六十歲的高齡重新起兵復興燕國,再現昔日輝煌。但可惜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慕容垂去世後不久,這個政權就又一次以自由落體的速度滑向衰落,並於十一年後正式滅亡。

到慕容垂去世時,慕容氏的傳奇其實即已終結。雖然之後慕容氏又在歷史的舞臺上持續了十多年,但那也不過只是華章的尾聲,雖有餘韻,卻近謝幕。

慕容垂是燕國一朝傳奇的見證,也是鮮卑慕容氏最後輝煌的象徵。雖然鮮卑一族在北魏時依然會出現慕容紹宗這樣的名將,但終究已是“雕欄玉砌應猶在,不堪回首故國裡

”。

為了自己一生未敗的尊嚴,為了鮮卑族一統江山的王圖霸業,已然抱病在身且有七十高齡的慕容垂毅然決然地率兵擊敗拓跋珪,在途徑兒子慕容寶兵敗受辱的參合陂,看到土色如新,白骨累累,一時憂憤過度,噴血入病,不治身亡。我們已無法得知這個征戰一生,從無敗績的老人,在彌留之際,腦海裡回顧自己戎馬一生時,是驕傲還是不甘?是無悔還愧疚?是恍然如夢還是如釋重負?

然而,作為一個歷史看客,每每讀到這段波瀾壯闊、熱血沸騰的歷史時,我都會由衷地為慕容垂感到悲催。不是慕容垂不夠優秀,一個一生不敗的戰神、一個救國於危難的良將、一個復國於崩蹋的帝王,我們無法說他不夠優秀。但是,細細展開其史詩般的人生,在命運的捉弄下,在性格的驅使下,在時勢的擺佈下,在現實的擠壓下,各方面的合力終究讓慕容垂這個世之梟雄,從沒有活出真正的自我,難逃悲催的結局。

01、一戰亡國的參合陂之戰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參合陂之戰時的版圖

公元386年正月,六十歲的慕容垂稱帝后燕。這是慕容垂最後的人生巔峰,也是他最快意人生的時候

後燕帝國建立初期,“國際”局勢很不穩定。當時,主要有四股勢力威脅著這個新生的政權:盤踞在河南浚縣附近的丁零敕勒;以山西長子為根據地的西燕;以山西雁門為根據地的劉顯;以及盤踞江東的東晉。此外,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一帶還盤踞著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由於北魏建國初期國內局勢動盪,叛亂不斷,國主拓跋珪不得不屢次嚮慕容垂求援,自顧尚且不暇,根本無力對外擴張,所以北魏對後燕帝國的威脅幾乎略等於零。不過,後來消滅後燕帝國以及統一北方的居然就是這個當初最為弱小的國家。

稱帝之後,慕容垂親自率軍南下,攻佔了一些原屬於前秦但是在淝水之戰過後被東晉佔領的地區,把勢力推展到了淮北。

387年,也就是登基稱帝的第二年,慕容垂與北魏聯手夾擊劉顯,劉顯敗逃西燕。391年後,慕容垂擊敗丁零敕勒,其殘餘勢力也逃到了西燕。394年後,慕容垂出擊西燕,把他們來了個一鍋端。至此,後燕帝國基本恢復了前燕帝國的疆域,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強國。接下來,慕容垂的目光落到了北魏。

如前所言,北魏開國初期國內動盪,拓跋珪無力彈壓敵對勢力,屢次向後燕帝國求援,作為北魏宗主國的後燕,甚至有為北魏選置君主的權力。然而,天道輪迴,就像慕容垂當年背棄苻堅大帝一樣,拓跋珪的地位穩固之後,“陰有圖燕之志”。391年,拓跋珪的老弟出使後燕,慕容垂察覺到北魏動向可疑,扣留了拓跋珪的老弟,之後又向北魏索要名馬,拓跋珪斷然拒絕,宣佈脫離後燕,轉而選擇與西燕聯手。所以,慕容垂在394年消滅了西燕,實際上也就是在為討伐北魏做準備。

消滅西燕的第二年,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寶為統帥,率軍十萬進攻北魏。拓跋珪先遷徙部眾後撤,避敵鋒芒,誘使慕容寶深入北魏國境,進駐五原;然後向後秦帝國求援,派人掐斷五原與後燕帝國國都中山之間的通道,截獲了後燕派往前線的信使,使慕容寶無法接到後方消息。

當時,慕容垂已患重病,拓跋珪把截獲的信使押到陣前,命令他們向後燕大軍喊話,稱慕容垂已死。後燕大軍人心震恐,一部分將領密謀脅迫慕容寶下位,另立新帝。慕容寶惶恐不安,急忙在10月末渡過黃河撤退,渡河之後,他認為已經撤退到安全地帶,且北魏軍隊又沒有渡河的船隻,於是疏於戒備。11月,氣溫驟降,黃河結冰,尾隨而至的拓跋珪率領2萬鐵騎踏冰渡河,在參合陂發動碾壓式的突襲,後燕大軍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部分被殲滅,一部分投降。戰後,拓跋珪把所有的降軍就地活埋。經此一役,後燕受到重創,北魏的觸角開始伸入中原。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金庸小說裡念念不忘復國的慕容後代慕容復

命不久矣的慕容垂知道這次失敗意味著什麼:一旦自己撒手人寰,輕視慕容寶的北魏必定會趁機南下。為了給慕容寶立威,參合陂之戰的第二年(396),後燕帝國兵分三路發動報復性的滅國攻擊,慕容垂抱病出徵,親自率領中路軍突襲北魏,拓跋珪戰敗,倉惶遁走。

慕容垂雖然大勝,但是也無法徹底將北魏殘部剿滅,外加病情漸重,他只好班師回朝。回國途中,經過參合陂,看到萬人坑上土色如新,遍地屍骨,慕容垂悲從中來,命令設壇憑弔。三軍當中失去父子兄弟的士兵紛紛慟哭,慕容垂慚恨交加,終於一病不起,在撤退途中去世,時為396年4月。

同年8月,拓跋珪率軍反撲,大舉南下,勢如破竹。次年,後燕國都淪陷,名存實亡。半世浮沉的慕容垂苦心經營的後燕帝國,在他去世一年之後,終成夢幻泡影。

雖然慕容垂沒有經歷國破家亡的那一畫面,但是參合陂之敗後,自感時日不多的慕容垂會不會有“時不我待”的無奈和“後繼無人”的不甘呢?

02、“時不我待”和“後繼無人”的無奈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也曾意氣風發的慕容垂

一代梟雄,縱橫天下,到了彌留之際又為何會生出“時不我待”和“後繼無人”的感慨呢?

慕容垂的一生,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一定是“糾結”。

他被陷在各種各樣的不公平對待當中,難以逃脫。在兄長慕容儁在位時如是,到慕容評執政時如是,逃奔前秦遇到王猛依然如是。

回看他的一生事蹟,行事作為大抵對得起“光明磊落”這四個字,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坦坦蕩蕩的君子。但他也正是被這種“道德”和“良知”限制得太多,他被自己的正直所累,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做給自己看:

頭上三尺有神明。

當初,二哥和二嫂迫害他心愛的妻子時,他選擇了隱忍,在他心目中,“大家”重於“小家”

當他從鄴城逃離,面對兒子慕容令勸他在城內動亂的建議,他選擇了拒絕,覺得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事就讓闔城百姓士卒遭災。

苻堅在淝水之戰後大敗,慕容垂終於等到了機會,但他還是放棄,因為他過不了自己內心的那一關。

鄴城外,面對符丕使者的痛斥,慕容垂於心有愧,放過了使者。

風燭殘年之際,面對累累白骨,他依然深感羞愧,以至於不治。

剛則易折,方正君子固然是人格的追求,但這卻也讓慕容垂不為他人所容的地方,更是他自身悲劇的起點。

慕容垂從小便被認為有軍事天賦,但他一生能上戰場的時間卻屈指可數,而且還很難有自己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

慕容儁在位時,慕容垂被髮配到遼東鎮守邊疆。到前秦十幾年,卻又被王猛死死地摁在地方官的任上,不得染指軍事。

直到59歲起兵自立,慕容垂才終於能真正自己做主。此後,他南征北討,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兵鋒所指處群雄束手,萬軍辟易。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這或許是慕容垂臨終前的感慨吧

但這又能如何,他已經老了。從59歲起兵,到71歲病逝,留給他的時間,只有十年,這遠遠撐不起他想要創造一個大帝國的夢想。

固然有天縱之才,但等到他真的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時,時代卻已經不再是他的時代。這頭蒼老的雄獅早年被陷於各種困局之中,浪費了太多光陰,等到他終於掙脫羈絆,可以放手一搏,最好的機會卻已經過去。

而他那個原本最有能力繼承自己的衣缽、發揚自己的夢想的兒子慕容令卻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一個比自己更長於政治、更工於算計的王猛用自己的家傳金刀騙得“自尋死路”而屍骨無存了。

03、前燕時期的憋屈和隱忍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縱橫四方,所向披靡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前燕國王慕容皝的第五子。少有英才,深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說他“闊遠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他名字裡的“霸”字,就是慕容皝對他的期望和讚賞。

13歲的慕容垂(當時還叫慕容霸),便跟著四哥慕容恪討伐高句麗國和段氏鮮卑,勇冠三軍而一戰成名。隨後幾年,慕容垂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頗有軍功。但是勝仗打得越多,他在二哥慕容儁心目中的形象越變得面目可憎。

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儁繼位。即位初期就開了一個有報復意味和嘲諷意味的玩笑——慕容霸少年時代有一次從馬背上摔下來,撞折了幾顆牙齒,的外貌缺陷給他改名為慕容que。後來,因為“ que”字犯讖,慕容儁又給他更名為慕容垂。

349年,後趙帝國皇帝石虎去世,國內發生動亂,慕容垂認為這是南下中原的好時機,奏請慕容儁討伐後趙帝國。慕容儁畏懼後趙帝國的餘威,以慕容皝屍骨未寒、不宜發兵為由,拒絕了他的建議,他親自從錦州趕回國都朝陽(當時叫龍城),面見慕容儁,好不容易才說服他派兵南下。

350年2月,慕容儁派遣慕容垂率領兩萬人為前鋒,另派三路後軍跟進。駐守在河北樂亭的後趙軍隊不戰而退,據守北京(當時叫薊城)。3月,慕容垂與後軍會師,攻佔北京。

從進入北京到352年年底,慕容垂一直在中原活動。353年年初,慕容儁稱帝,封他為吳王,讓他在前方作戰,眼見他在軍中聲望日隆,又調他脫離前線,回駐大本營遼寧朝陽。慕容垂衝鋒陷陣不落人後,治理政務也是手到擒來,在後方搞得有聲有色,慕容儁“愈惡之,復召還”。

在隨後的幾年裡,對於慕容垂,慕容儁一直用的都是邊用邊打的方式。有時候派他駐外,有時候又把他調回來,有時候讓他當武將,有時候又讓他幹文職......慕容垂逆來順受,來者不拒,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管幹什麼都風生水起......估計,抓不住他把柄的慕容儁的心裡也是崩潰的。

好在四哥慕容恪一直是關愛和賞識他的。但是四哥的賞識根本抵消不了二哥的打壓。畢竟二哥慕容儁才是皇上。

357年,慕容儁遷都河北臨漳(當時叫鄴城),把前燕帝國的戰略中心轉移到中原,厲兵秣馬,打算南下消滅東晉。同年,為了穩定中原地區,慕容垂率軍出征塞北,擊潰了騷擾中原的丁零敕勒,“

斬俘十餘萬,獲馬十三萬匹,牛羊億萬餘”。然而,當慕容垂凱旋迴國的時候,等待他的卻是一場無妄之災。皇后可足渾誣陷他的妻子段氏用蠱,把她關進大牢,嚴刑拷打,慕容儁袖手旁觀,似乎還想以此為由頭製造一起謀反事件。

最終,段氏被拷打致死,慕容垂也再次離開國都,出鎮遼東,與他一起遠行的,還有他的新妻——段氏的妹妹。可足渾皇后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廢黜小段,強行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慕容垂。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一個英雄的忍與恨

359年冬天,慕容儁病危,可能是怕慕容垂趁機自立,他又把33歲的慕容垂召回國都。次年正月,慕容儁去世,他10歲的兒子慕容暐繼位,朝政由慕容恪打理。

慕容恪前後主政七年(360—367),這七年是前燕帝國的一個小黃金時代,也是慕容垂一生中難得的順風順水的歲月。

期間,在四哥慕容恪的支持下,慕容垂也曾攻克過東都洛陽,也曾總督過十州軍事。但是遺憾的是四哥慕容恪英年早逝。雖然慕容恪去世,臨終時極力推薦過慕容垂。然而,可足渾太后和年輕的皇帝慕容暐並沒有把他的話當一回事,接替他職位的並不是慕容垂,而是慕容評。

很快,慕容評、可足渾太后和慕容暐很快就把曾經大有前途的前燕帝國搞得雞飛狗跳,“政以賄成,官非才舉,群下切齒”。而慕容垂的災難也隨之而來了。

369年4月,東晉的桓溫率軍北上,水陸並進,討伐前燕,並開闢石門水道,引黃河入汴水,以便於運輸軍糧。桓溫也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當之無愧的梟雄,行兵打仗自有獨到光華,在他的指揮下,東晉軍隊猛攻力克,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把戰線推進到了枋頭(現在的河南浚縣)。

前燕朝廷勉力抵抗,同時向關中的苻堅求救,許諾:如果前秦出兵協助抵抗桓溫,前燕願意割據虎牢關以西的土地。前秦的援軍還沒有抵達,躊躇滿志的桓溫就到達了枋頭。前燕朝野震恐,慕容暐和慕容評無力退敵,打算拋棄新都鄴城,撤回舊都龍城。這時候,43歲的慕容垂站出來了,說別急著撤退,先讓我出去打一仗,就算我打敗了再撤也不遲。

這一戰就是大名鼎鼎的枋頭之戰,以桓溫失敗告終,慕容垂名震三國,成為前燕帝國的大英雄。然而,這也是前燕帝國落幕之前的絕響,對於慕容垂本人,這也是他在前燕時代最後的輝煌。

枋頭之戰過後,慕容評對挽救帝國於危亡的慕容垂

“深忌之”。本來就看不上慕容垂的可足渾太后也捲入其中,密謀誅殺慕容垂

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得知這個消息,急忙告訴慕容垂,建議他發動政變。而慕容垂擔心政變一起,國家動盪,敵國會趁虛而入,拒絕了慕容楷的提議,而是採納了兒子慕容令的建議。選擇出逃到故都龍城,靜觀時變。並期待慕容暐能夠幡然醒悟,與朝廷握手言和。

然而,在出逃的過程中,慕容垂在到達邯鄲的時候,被平時不受他寵愛的另一個兒子慕容麟忽然返回鄴城告密,追兵隨後趕來。割據龍城的計劃也泡了湯。這時候,慕容令再次提議,或者出其不意地殺回鄴城,誅殺慕容評,發動政變,或者投奔前秦。幾經衡量,慕容垂決定投奔前秦,因為他認為殺回鄴城太危險,不如投奔前秦萬無一失。曾經救國於危難的大英雄,就此成為叛國之賊。

04、前秦時期的潛伏和掙扎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前秦的隊伍總不是歸宿

枋頭之戰過後,苻堅要求前燕帝國兌現承諾,割讓虎牢關以西的土地,慕容暐和慕容評一口回絕,說當初提出割地並不是我們的意思,是使者自作主張,口無遮攔,不能算數的。苻堅大怒,打算教訓言而無信的前燕帝國,只是礙於慕容垂的聲名不敢草率出兵。現在,慕容垂來投。苻堅再無顧慮。

就在慕容垂來到前秦帝國當月,苻堅就發動了攻勢猛烈的滅燕之戰,並派遣慕容垂為先導。王猛認為慕容垂志向遠大,他日必然為禍,早在慕容垂抵達前秦帝國初期,就勸說苻堅痛下殺手,苻堅以為王猛多慮,況且消滅前燕還得用到慕容垂,所以並不把王猛之言放在心上。勸諫無效,王猛於是在滅燕的過程中,用金刀計除掉了慕容垂最為看重的長子慕容令。

370年11月,前燕帝國滅亡。慕容垂回到了鄴城,這一次他的身份不是當初拯救前燕帝國於危亡的英雄,不是狼狽出走的叛逃者,而是消滅故國的征服者。重回故土,又見故人,想起當年在前燕帝國受到的種種不公,慕容垂難以釋懷,與他們見面的時候一臉厭惡。一個隨從察覺到了他的心意,勸他應該為了未來的大計,冰釋前嫌。隨從的這番話透露了一個清晰的信息,也印證了王猛的判斷——慕容垂有自己的想法,不會永遠為苻堅效力。

慕容垂有復國的抱負,但是在故國滅亡之後的許多年裡,他一直對宏大而危險的志向閉口不提,在前秦與東晉的戰爭中,還屢次為苻堅鞍前馬後地奔走,“所在征伐,皆有大功”。苻堅是個以寬容聞名的帝王。然而,想要慕容垂命的人依然大有人在。據記載,除了王猛,苻堅至少還接到過兩次誅殺慕容垂的請求。這兩次奏請的幕後主使是不是王猛,我們難以斷定,但可以想象到的是,慕容垂當時的處境應該是如履薄冰的。況且,他最看重的兒子慕容令已經在這種政治算計中丟了性命。他必須要忍,出不得半點差錯。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慕容垂一直在靜待時機

375年,最讓慕容忌憚垂的王猛去世了。前燕帝國的遺老遺少建議慕容垂趁機脫離苻堅,光復前燕,垂笑曰:“天下事非爾所及

”。他不想光復前燕帝國嗎?當然想,只是時機不成熟,還需要等。

王猛去世之後,慕容垂依然對苻堅言聽計從,用史官的說法,慕容垂對苻堅就是“事之而畢力”。378年,前秦帝國進攻東晉帝國的軍事重鎮南陽,慕容垂圓滿完成使命;第二年,前秦帝國又進攻襄陽,慕容垂依然不負所托。

勝利讓苻堅迅速地膨脹,早就把王猛死前“不要伐晉”的勸告拋諸腦後了。382年,苻堅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商議南下事宜,王公大臣幾乎一致反對,慕容垂卻挺身而出,堅決支持南征,苻堅大喜,南征之議就此敲定。

383年,慕容垂57歲。從44歲入秦,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4年,這也是他在前秦帝國的最後一年。這一年5月,東晉為了奪回襄陽而北伐,再一次被他擊敗,聽聞捷報的苻堅大帝自然是信心大增。同年8月,苻堅大帝出兵南下,命令慕容垂與苻融率領25萬人為前鋒先行一步。

出發之前,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再一次與慕容垂說到了復國大計。“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慕容垂說——然!

居秦這麼多年,這是他第一次坦承復國意圖。對此,《通鑑》一語點破,說他之所以此時坦陳心跡,是因為確信苻堅必敗。

383年11月,苻堅大帝終於在淝水岸邊邁出了踏向萬丈深淵的那一腳。慘敗!不過朝夕之間,投鞭斷流的雄心就變成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狼狽。

而慕容垂終於用他的引而不發完成了他在前秦長達14年的潛伏和準備,他即將結束他壓抑得有點恐懼的生活。

05、欲蓋彌彰的感恩和絕地反擊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淝水之戰背後的下棋者有慕容垂

慕容垂沒有參與淝水之戰,大戰期間,他率領一支3萬人的軍隊駐紮在湖北鄖縣(當時叫鄖城)。所以,參與淝水之戰的前秦各路軍隊都潰不成軍,唯有“慕容垂一軍獨全”

驚魂未定的苻堅脫離戰場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容垂,迅速帶著1000多人來到了鄖縣。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說他趁機除掉苻堅,慕容宗族的其他人也有此意。慕容垂拒絕了這個提議,認為這裡並非前燕故地,不具備起事的條件,另一方面,居秦這麼多年,承蒙苻堅大帝另眼相看,他對苻堅大帝多多少少也有些感情,不忍心落井下石。

雖然眼睜睜看著苻堅大帝往火坑裡跳很不地道,但是離開苻堅大帝之前,慕容垂做的最後一件事還是挺漂亮。他把手下的3萬人(畢竟這3萬人不是他的親信)都移交給了苻堅大帝,還親自護送他趕往長安。走到河南澠池,他請求回鄴城祭拜祖先,苻堅大帝認為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慕容垂都沒有背棄他,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他的請求,還派給他3000人隨行。但是,苻堅大帝沒有想到的是,這將是他此生最後一次見到慕容垂。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苻堅總以為他可以感化慕容垂

當時,駐紮在鄴城的是苻堅大帝的兒子苻丕。苻丕對慕容垂懷有戒心,讓他駐紮在鄴城西側,並且抱著隔山觀虎鬥的心理,命令他率領2000老弱殘兵去討伐趁著前秦戰敗而起兵作亂的丁零敕勒,並派遣苻飛龍監軍,授予他見機行事的權力。然而,苻丕與苻飛龍口風不嚴,這很快就在鄴城裡成了公開的秘密。

得知消息的慕容垂怒不可遏,但沒有馬上發作,而是以兵少為藉口,就地紮營,招兵買馬,然後趁夜突襲,消滅了苻飛龍及其部下,之後率軍奔赴洛陽。

不久,丁零敕勒派來使者,希望推舉為慕容垂盟主,共同抗秦。在來訪的使者面前,慕容垂表現得很震驚,說苻堅大帝對我恩同再造,名為君臣,情同父子,我對他沒有二心,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們這是幹什麼!

當時,駐守洛陽的是苻堅之子苻暉。事實上,對於丁零敕勒的提議,慕容垂是很樂意接受的,但是他不知道丁零敕勒是不是真心,當面拒絕是為了試探其心。另外,他欺負苻暉是個小年輕,不願此時公然與前秦帝國決裂,想騙苻暉打開洛陽城門,然後兵不血刃地佔據洛陽。

苻暉不笨,知道慕容垂來意不善,緊閉城門,堅守不出。洛陽城高河深,急切間難以攻克,慕容垂認為洛陽是四戰之地,北面又有黃河天塹,即使攻克也難以控制前燕帝國故地,於是改變主意,放棄洛陽,率軍北上,進擊鄴城。丁零敕勒的使者這時候又到了,一副離開慕容垂就不能活的樣子,說你不接納我們是不是看不起我們?我們可是很有用的!此時已經和苻暉鬧翻了,兵不血刃而佔領洛陽的計劃也泡湯了,慕容垂於是順水推舟,接受了丁零敕勒的歸附之請。

一路北上,一路召集舊部以及前燕帝國的遺民,到達滎陽的時候,慕容垂的兵力已經達到了20萬人,部下推舉他為燕王,實力大增的他也就當仁不讓了。

接到斥候回報,苻丕派遣使者面見慕容垂。使者極為大膽,當面怒斥慕容垂是忘恩負義的奸賊,慕容垂默然無言,隨從讓他殺死使者,他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又說狗見了主人以外的人總是要吠叫的,放過了這個使者。之後,他率軍抵達鄴城,開始與苻丕激戰。

作戰期間,他給苻堅寫了一封信,說事情發展到今天,錯在苻丕誤信人言,先拒絕他入城祭拜祖先,又逼迫他率領老弱殘兵討伐丁零敕勒,還在他身邊安插苻飛龍圖謀行刺,若不是為了保全性命,絕不敢背叛恩主。此外,他還威脅苻堅,建議苻堅命令苻丕把鄴城拱手讓出,不然,刀劍無眼,苻丕或許有性命之危。信件的末尾,他又說天命輪流轉,運氣無恆常,“惟陛下察之”。

英雄末路也是英雄,苻堅雖然一敗塗地,但是豪氣並沒有減掉半分,在回信中,他一開始就承認自己慘敗,之後又褒獎他的護衛之功,緊接著話鋒一轉,說我原想依靠你扭轉乾坤,不曾想你居然反戈一擊,看了你的來信,我很為你惋惜,你讓也我在朝臣面前尊嚴掃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既然你已經反了,那你就放手去幹,何必來信告訴我?只是可惜你老而為賊,生為叛臣,死為逆鬼,中原兒女又要被你毒害!我的命運豈是你能管得了的!至於苻丕(以及苻暉),就各安天命吧!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慕容垂的動漫形象

鄴城曾經是前燕帝國的國都,堅固程度比洛陽有過之而無不及。苻丕咬牙堅守,慕容垂又是架雲梯,又是挖地道,居然久戰無功,無奈,他只好改變策略,打算引漳河淹城,結果因為丁零敕勒叛亂,這個計劃又以失敗告終。此時,慕容垂看出苻丕擺明了是寧死不降,於是對部下說,苻丕是肯定不會投降的,丁零敕勒才是心頭大患,鄴城之戰就到此為止吧,放苻丕一條生路,這樣我既可以報答苻堅對我的恩惠。

慕容垂走了,但是苻丕卻沒有放鬆警惕的打算,而是派人聯繫東晉,請求東晉帝國派兵共擊慕容垂。東晉帝國很給力,派來的是猛將劉牢之。慕容垂一看苻丕槓上了,只好又返回來打鄴城,但是他放開了通往關中的道路,想讓苻丕知難而退(圍三放一嘛)。可是苻丕不吃這一套,非得打到底。

不久,劉牢之到了,起初還打得有板有眼的,然而在關鍵性的一戰中,因為軍紀渙散,劉牢之敗退。苻丕看鄴城註定是守不住了,於是率領城中的六萬多人從慕容垂給他留好的退路上撤退。隨後,慕容垂進入鄴城。經過長年累月的攻城戰,鄴城早就成了一堆廢墟,慕容垂放棄了在這裡定都的想法,把後燕帝國的首都定到了中山(現在的河北定州)。

這一年(385年)的10月,苻堅大帝被叛將絞殺。次年正月,慕容垂正式稱帝。這一年,他已經60歲

故事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了!

06、複雜多變的人生


深度解讀┃從“參合陂之敗”回看慕容垂悲催的一生

王圖霸業終成空

慕容垂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傳奇人物。人生經歷一波三折,身份多變,先是皇族驕子,繼而成為被歧視者,轉而成為拯救故國於危亡的英雄,接著就變成投身敵國的叛國者,隨後又變成消滅故國的征服者,之後又變成離棄新國的叛亂者,然後又變成收復河山的復國者。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經歷像他這麼傳奇的人也是不多的。

但是,他的前半生起伏不定,半世浮沉;後半生(叛離苻堅大帝之後)收復故國河山,創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政權,然而因為傳位非人,他死後不到一年就一切煙消雲散,大業落空。簡單地說,他的一生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半世浮沉半世空。

縱觀慕容崔一生確實足夠蕩氣迴腸、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但是抽絲剝繭,我們終會發現,慕容垂從來沒有活出真正的自我。年幼時,雖然備受父寵,卻不容於兄弟,為了家國,忍辱負重,忍氣吞聲。年長後,雖有四哥賞識,卻備受排擠和打壓,為了大業,逆來順受,多方遷就。出逃後,雖然有苻堅深信不疑,卻為了性命,委曲求全,身不由己。反秦時,雖然有舊部響應,卻為了道義,瞻前顧後,有愧於心。稱帝后,雖然有江山襯托,卻為了霸業東征西戰,勞心勞力。彌留時,固然有功業傍身,卻為了傳承心生疲憊、後繼無人。

在我看來,慕容垂的一生是悲催的,也是不幸的。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狹隘的“道德觀念”裡沒有走出來,到最後卻不得不走到自己信仰的“道德”的對立面。一輩子都希望擁有千秋功業,卻不得不接受“無以為繼”的悲涼,一輩子都渴望做一個“跑馬的漢子”,卻始終無法“掙脫牢籠”。

歷史的篇章已經翻過去一千多年,很多人看到慕容垂的故事時,總會為這個“戰神”而肅然起敬,但是當我們真正走進他的人生時,卻會發現,他也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生在一個身不由己的家庭和時代,他身上也有太多現實的悲哀。

作者簡介:人稱“老易”——一個打鐵專業的畢業的閒散大學生。喜歡“亂說”,無論經濟、生活,不管歷史、文化。唯一不聊的就是打鐵。如果你不反感老易亂說,請關注《老易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