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陈寿仅为两个臣子单独立传,诸葛亮实属名归,为何陆逊也获资格?

周琦


从陈寿单独为诸葛亮、陆逊二人立传,就以为依据展开论述,说是因为诸葛亮陆逊都曾出将入相,陆逊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诸如此类的言论,其实完全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全凭自己的臆想在那里瞎侃。



从《三国志》的人物记载顺序,是否有单独的传记就来判断历史人物的强弱,是不是太想当然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去好好了解一下古代的纪传体史书的记载特点!

在刘知几的《史通》里是这样阐述的: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 《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



纪传体和编年体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纪传体以给人物列传的形式,编年体通过时间顺序,但归根结底都是对那一时代历史的记录。我们看《三国志》,要是把每一个传当成是一个或几个人的故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在传记的人物选择上,如果要单独列传,首先得保证这个人的经历能够展现朝代的发展脉络,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当时的真实历史。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和陆逊,都是在三国名人里活得比较久的。诸葛亮从隆中对到后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从三国鼎立还未成型到后来的六出祁山,诸葛亮见证了三国的形成、鼎盛和走下坡路的很长的一个过程。陆逊并非孙策的旧部,在公元203年入孙权幕府,当时他仅有20岁。他活到62岁,基本上后来孙权掌权后发生的事情他都经历过。

且不拿陆逊和蜀国魏国名将比较,单说吴国另外的三大都督周瑜、鲁肃和吕蒙,也许陆逊的才干比吕蒙、鲁肃要高些,还能比火烧赤壁的主角周瑜还要厉害吗?


在《三国志》里,周瑜鲁肃和吕蒙只是被记录在一个合传里。首先是因为他们三人的寿命都不长,活到三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他们的事迹也只能反映吴国发展史上的一小部分,并没有单独列传的必要。其次就是因为他们三人都是吴国的都督,地位经历相似的人往往被记在一起,这也是写史书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又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著作多方,有时而异。如二人行事,首尾相随,则有一传兼书,包括令尽。

三国志里的人物有相似之处,最好是发生的故事具有关联性,能够首尾相连的,往往被记在一起。由此可见,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思路是十分清晰的。



其实在《三国志》里的《陆逊传》名字虽只有陆逊一人,但其实还记录了陆逊之子陆抗。陆抗是吴国后期的名将,虽在三国演义里笔墨不多,但可是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对他的记载,实际上就是对吴国后期的记录。如果没有陆抗的存在,估计陆逊被单独列传的可能性就会小了很多。

当然这么做并非陈寿的原创,在之前的《汉书》里就有先例:

至于元王受封于楚,至孙戊而亡。案其行事,所载甚寡,而能独载一卷者,实由向、歆之助耳。

刘交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兄弟,被封为楚王,在《汉书》里被单列一传,而同为汉王的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和吴芮五个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却挤在《韩彭英卢吴》一传里。难道刘交的贡献能比韩信、彭越还厉害?只不过是因为在刘交的传记里还写到了他的子孙刘向、刘歆罢了,这三人一起写,大大丰富了内容,也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历史,所以才单独列传。


因此,陈寿唯独把诸葛亮、陆逊个人列传,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陆逊多么地厉害,只是因为陈寿为更好地展现三国历史的一种内容组织罢了。

判断一个武将厉不厉害,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事实进行分析,见到一点蛛丝马迹就乱弹琴,一知半解还要乱说一气,这种不负责任的回答,岂不是误导了大家吗?


译鉴


其实你仔细看篇幅的话,会发现不同于《诸葛亮传》中诸葛亮之子诸葛乔、诸葛瞻只有寥寥几段,《陆逊传》中其子陆抗的部分占了非常大的篇幅,超过三分之一。所以,《陆逊传》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算是陆逊、陆抗父子合传。当然陆逊本身也确实厉害,如果仅凭陆逊自己的功绩或许还不够,那他儿子陆抗实在是太出色了,足够让父亲陆逊增光添彩。


陆逊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之一陆家人。早年投奔孙权,历任州郡官员,征讨山越,是孙权重要谋臣,又娶了孙策之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决议攻取刘备所有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谎称吕蒙病重,以陆逊代替吕蒙为右部督,统摄孙权所有荆州三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军务。陆逊写信向关羽表现出谦逊,使之麻痹大意。正逢关羽攻打襄樊缺兵,于是抽走江陵守军,最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江陵,进而夺下刘备所属三郡,并擒杀关羽。之后,吕蒙病逝,刘备伐吴,孙权又以陆逊挂帅,最终在夷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旋即又阻止部将追击刘备败军,回师北上,成功防范企图乘吴蜀交兵偷袭江陵的曹魏军队,打赢江陵保卫战。

此后,陆逊为孙权最信任的大臣,负责修复与蜀汉的关系。又挂帅为大都督,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曹魏当时头号权臣)的大军,曹休战败不久后病死,陆逊更是威名大震。此后,陆逊接替顾雍为丞相,成为东吴头号大臣。但是,因卷入孙权晚年继承人之争,最终失去孙权信任,被诬告罪名,忧愤而死。


陆逊的次子陆抗(长子早逝)承袭了陆逊江陵侯爵位。如果只读《三国演义》或许了解不多,但在正史上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三国最后的名将。陆逊含冤而死,孙权余怒未消,年仅二十岁的陆抗为父亲对诬告内容逐一辩驳,使孙权后悔不已,痛哭认错,重新恢复对陆家的信任。陆抗治军严整,颇有其父遗风,在于曹魏交战的过程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孙皓继位后,陆逊权势更甚,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多次劝谏孙皓勤政爱民。

西陵守将步阐投降晋朝(当时晋已代魏),陆抗挥师攻西陵,晋朝却派名将羊祜攻打江陵,围魏救赵。陆抗面对敌军分进合击的战术,指挥若定,判断精准,以少部分兵力牵制敌军主力,最终不仅成功阻挡羊祜大军,还一举夺回西陵,声威大震。

从此以后,陆抗、羊祜更是成为莫逆之交。虽属两国,但从不偷袭。陆抗也坚决反对对晋朝无意义的侵扰,从此两国达到数年相安无事,百姓得享太平光景。陆抗生病,羊祜赠药,陆抗也绝不怀疑羊祜有歹意,欣然服下。二人之交成为一时美谈。陆抗身体不好,最后岁月依然不忘常常上书孙皓,请求孙皓勤政爱民、任用贤臣、远离奸佞,并陈说西陵防务要害,可惜孙皓刚愎自用,不予理睬。陆抗死后,东吴再无良将,很快晋军南下,东吴终被灭。


伊耆角木


  有读者在看《三国志》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陈寿仅为诸葛亮和陆逊两位臣子单独立传。给诸葛亮单独列传可以理解,毕竟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可陆逊似乎除了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外,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为何也能单独列传?

  要知道陈寿是把周瑜、鲁肃、吕蒙三人合传的,难道陆逊比周瑜还要厉害?准确来说,《陆逊传》是陆逊、陆抗父子的合传,但这点并不重要,《诸葛亮传》中也有诸葛瞻、诸葛乔。陆逊和诸葛亮能单独成传,是因为陆逊对于东吴作用,如同诸葛亮对于蜀汉。

  从两人生平来看,陆逊没有像诸葛亮的好机会,但他儿子陆抗却为陆逊长了面子,这为陈寿给他单独列传曾加了可能。仔细分析陈寿给人立传,会有一个特点:把人物地位、影响力、关系密切等,归结在一起,比如《周瑜鲁肃吕蒙传》、《关张马黄赵传》、《乌丸鲜卑东夷传》、《荀彧荀攸贾诩传》等。

  而陆逊、陆抗父子在东吴的地位和作用无人能够撼动。刘备死后,刘禅视诸葛亮如亚父一般,对其倚重可见一斑,孙权对陆逊也是如此。“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孙权每次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写好后都给陆逊审核一番,甚至把自己的印玺都复制一个,直接让陆逊修改信件后盖章敲定送出。鲁肃、吕蒙死后,陆逊几乎经历了所有事关东吴生死攸关的大事件,总结起来共有四次大战役:拓展东吴北方领土;山越之战让南方稳定;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石亭之战击退曹魏。

  夷陵之战后,陆逊再一次得到提拔,升辅国将军领荆州牧,至此成为孙权之下第一人。诸葛亮鞠躬尽瘁为蜀汉,他得到单独列传实属名归;陆逊多次临危受命,御敌于外,一同江南,力保东吴国祚延绵不绝,也足以单独列传。

  可以说,在三国乱世中,能位极人臣且影响一国国祚的人物,本身就寥寥无几。陆逊在,意味着东吴安定、续命、兴盛、稳固等等。然而,陆逊晚年还是没能躲过一劫,卷入了党争猜忌之中,受到孙权的猜忌,最终结局悲凉。


迷谷历史


陆逊的功劳超过周瑜,而且为人也低调,后代名人辈出,功绩不亚于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