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戚繼光領導下的戚家軍如若跨時空,是否能對付得了後金騎兵?

鵬友程


戚繼光年少的時候就跟著他父親戚景通學習兵法,1544年他父親去世,戚繼光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1553年戚繼光被任命為山東都指揮僉事,負責防範山東沿海的倭寇。戚繼光練兵特別注重軍紀、戰術、戰技巧,偵查,並培養士兵的戰鬥精神、到1567年,已將福建沿海倭寇肅清。而這時北方蒙古人多番的擾邊,明朝不得不重視,戚繼光被召到北京,負責到京城北部訓練軍隊。離開閩浙前,他把自己出色的舊部皆委以軍事重任。

1567年戚繼光到達北京後,獲任命為禁軍神機營副將,這是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職位。他自覺無用武之地,請求負責薊州、遼東、昌平和保定地區的防務。後來在譚綸的推薦下,戚繼光在1568年5月,受命總理薊州、昌平和保定三地防務,次年又兼任薊州總兵,期間戚繼光 把在浙江訓練的士兵調了兩萬到北方,實際戚繼光最終鎮守北方靠的還是這些南方的舊部。1573年蒙古土蠻和俺答侵犯邊境,戚繼光帶兵還擊,此後再也不敢進犯薊州。

戚家軍戰法奇特,以戚繼光手創之“鴛鴦陣”最為著名,不僅有江南所產之狼筅,更有多種長短武器的小組組合,包含倭刀腰刀火槍等等。戚家軍的最大特色是裝備了大量火器,除了火銃之外,大量火炮也裝備到部隊裝備序列中,明軍火器裝備數量從戚家軍開始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戚家軍組建騎兵之後,火槍騎兵隊成為戚家軍依託長城防線幾次打破蒙古鐵騎的法寶。

實際上明末的薩爾滸之戰中,戚繼光締造的浙軍曾在東路軍中,但可惜的是當時戚繼光已經去世了二十多年,這支軍隊徒有番號,沒有軍魂,戚家軍的厲害正是因為在戚繼光為中心下凝聚的這個軍魂,再加上優良的軍備,薩爾滸戰敗一個是沒有士氣、一個是沒有正確的戰術,再有就是對騎兵的牽制力量不足,而這些戚繼光都可以彌補,所以全盛時期的戚家軍加上戚繼光絕對可以對付後金的軍隊,明朝亡的原因不是沒有好的軍隊,而是敗給了文人,輸了士氣。


歷史風物誌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問,在戚繼光死後的32年之後,一支由戚繼光的侄子戚金按照當年戚繼光的方法訓練的軍隊以及其他援軍來到瀋陽地區,而他們面對的是漫山遍野的滿清八旗軍隊。

天啟元年(1621年)瀋陽被後金攻佔,一支由川浙兵組成的援遼大軍在總兵童仲揆、陳策等率領下,推進到渾河,欲與瀋陽城內的明兵對後金兵進行夾擊。

聽說城已被後金軍攻佔,陳策就下令還師。遊擊周敦吉等一再請戰,諸將激動地說:“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於是明兵分為兩營,周敦吉與副總兵四川石柱都司僉書秦邦屏先渡河,在橋北立營;童仲揆、陳策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統浙兵三千在橋南立營。在秦邦屏結營尚未完成時,後金騎兵四面攻擊。四川明軍無所畏懼地迎戰,先敗白旗,又敗黃旗,擊斬落馬兩三千人,擒後金一參將、二遊擊,川兵營甚堅,後金多次進攻無果。

八旗勁旅“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努爾哈赤急以“後軍往助”。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軍炮手,親自解開捆綁,人賞千金,用來攻擊川軍,發炮無不立碎者。經過激烈交鋒,川軍終於飢餓疲勞,難以支持,全部被殲滅。周敦吉、秦邦屏及參將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等皆力戰而死。

周世祿從西北逸出,鄧起龍、袁見龍奪橋西奔,帶領殘軍俱走入浙營,繼續堅持作戰。浙兵佈陣於渾河五里之外,列置戰車槍炮,掘壕安營,用秫秸為柵,外塗泥巴。後金兵消滅江北川兵,迅速渡河把浙兵包圍數匝。

此時明朝總兵朱萬良、姜弼率領三萬餘援兵,行至白塔鋪,觀望不戰。遣兵一千為哨探,遭遇到後金的將領雅松。雅松望風而逃,明兵放槍緊追,直追到後金左翼四旗兵營前。努爾哈赤得到報告,氣憤至極。在後金兵向浙兵營圍攻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明總兵李秉誠、朱萬良、姜弼始進前一戰,遇阻擊先後敗去。

朱萬良部明軍稍經交手即行潰退,沿途被皇太極一路追殺,傷亡三千多人。此時苦苦鏖戰多時的八旗軍與川浙兵仍然打得勝負難分,統帥陳策、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應泰叩首求援。袁應泰貪生怕死,竟以後金強大派兵也扭轉不了戰局為由拒不救援。

後金兵得以集中兵力攻浙兵營,明總兵陳策、童仲揆、張明世、戚金等將領沉著應戰,積極佈陣,誓後金兵決一死戰。明軍以火器射擊,殺傷相枕。火藥用盡,兩軍便開始短兵相接。戰鬥極為激烈,明軍的步兵沒有弓、撒袋,他們持三尺長的竹竿槍和腰刀,披甲冑,外套一層厚棉,刀、箭不入。

在夜幕降臨時與後金兵交戰,一度勝負未分。但後金增援部隊加入,明軍浙營潰敗,陳策戰死。清兵萬矢齊發,童仲揆與戚金、張名世及都司袁見龍、鄧起龍等並戰死。後金前後損失雅巴海、布哈、孫扎欽、巴彥、雅木布里、西爾泰、郎格、敦布達哈、木布、祿汪格等戰將。

渾河南北大戰,令輕取瀋陽的後金軍意外遭逢勁敵,連續多次惡戰,多次失利,險像環生,倍極艱苦。後來的清人魏源也感慨其為:

"是役,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眾,雖力屈而覆,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根據《滿文老檔》之太祖卷19裡的記錄:努爾哈赤對渾河北岸八旗步兵敗於川東土司兵之事極為憤恨,進行追查,革去了參將拜音達裡、遊擊伊郎阿之職。主要罪狀是與川兵相遇時“不戰而敗走”,批評雅松“率吾常勝之軍,望風而走,以失銳氣”

當時亡歸殘卒,有至遼陽以首功獻按臣張銓者,銓命照例給賞。卒痛哭階前,不願領賞,但願為主將報仇。

其實這一支軍隊中的浙兵只能是帶有部分血統戚家軍的軍隊,不過也是這支軍隊讓後金字起兵以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以前明軍與八旗軍打仗,基本上是後背朝著敵人的,這一次八旗軍雖然勝了,也是慘勝。


鄜延路節度使李


恕我直言,恐怕戚繼光跨越時空也打不過八旗軍,這並不是說戚家軍的戰鬥力不行,實在是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戚家軍是在什麼樣的形勢下成立的?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明朝中期,東南沿海倭寇肆虐,當地明軍面對飄忽不定的倭寇幾無還手之力。甚至曾經發生過四五十個倭寇一路橫行面對數萬明軍的阻擊,竟然殺到了南京城下的駭人戰例,在這種情況下,時任寧紹臺參軍的戚繼光建立了這支專門對付倭寇的軍隊——戚家軍。

戚家軍是專門用來對付倭寇的軍隊,這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戚家軍的作戰模式!首先,戚家軍以步兵為主,機動性相對較差。在這一點上,後金的八旗兵就不一樣了,八旗兵以騎兵為主,在熱兵器沒有大規模使用之前,騎兵要是打起步兵來,說句不好聽的,那就跟德國隊踢中國隊似的!這也是中國古代中原王朝老是幹不過北方遊牧民族的原因,硬件(騎兵)太差。

但凡中原王朝能打垮北方遊牧民族的,像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帝王都是擁有了強大的騎兵後才打垮對方的。像宋朝就不行了,出產良馬的燕雲十六州,定難五州全丟了,所以總被遼、西夏、金、元摁在地上狠揍。

所以我說,戚家軍打不過八旗兵不是因為戰鬥力不行,而是專業不對口!戚家軍生下來就是打倭寇步兵的,將領的戰術戰略都是為打敗倭寇而生的,您讓他們去突然調轉槍頭去打騎兵,太強人所難了!

還有一點就是戚家軍並不擅長打兵團級的大會戰,戚家軍總兵力也不過幾千人,他們在作戰中可以起到尖兵的作用!但是,兵團級的大規模會戰,像大明末年跟後金在關外的幾場大戰,動輒都是十萬大軍級別的戰役,這種情況下更重要的是統帥的統一調度和各軍之間的配合策應。那麼戚家軍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小隊的靈活戰術,將領的眼光戰略其實是體現不出來的,這也讓戚家軍最大的作戰優勢難以發揮出來!

更何況,明末遼東地區的統帥們合格的不多,往往會造成整場大戰的潰敗,這樣一來像戚家軍這樣人數不多的軍隊更難以挽狂瀾於既倒了,大明天啟二年的渾河之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千浙兵(戚家軍)和四千川兵(白桿兵)拼死抵抗數萬後金騎兵的進攻,面對後金軍的兇猛攻勢,步兵為主的川兵和浙兵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就地死守,擋住了八旗兵一輪又一輪的攻擊!可是,他們無法進行轉移,只能跟八旗兵消耗對峙,唯一的希望就是遼東巡撫派兵救援,可是袁應泰拒發援兵。結果七千明軍幾乎全部戰死,白杆軍和戚家軍的將領也大都殉國!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戚繼光跨越時空對陣後金騎兵其實勝算不大!但是呢,如果戚繼光不是跨越時空,他能從容的在遼東經營五年十年的,以戚繼光的練兵能力帶兵能力,我覺得他能夠把遼東地區的明軍也訓練成戚家軍那樣的精銳,有了足夠的儲能之後,戚繼光打敗後金也是大有希望的!


李老師歷史課


如果,是戚繼光領導戚家軍的話我想問題不大。

我國古代十大兵書,戚繼光 戚大帥一人就寫過倆本。

戚大帥不光以少勝多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還在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打的蒙古鐵騎不敢進犯,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由於太無敵沒有對手玩起軍事演習,自己把部隊分成倆隊,一隊攻一隊守,還要求他們必須用最真實的狀態攻守,還邀請蒙古貴族觀看,把蒙古貴族嚇得不輕。後來實在無聊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昌寶聯護欄


戚繼光如果在世並受到重用的話,戚家軍不但能對付努爾哈赤的八旗鐵騎,而且有可能對後金(滿清)發起滅國之戰。

這麼說,並沒有否認八旗騎兵的意思,相反,這支騎兵,是古代社會戰鬥力最強的騎兵部隊,原因有三:一是騎射功夫更精湛,騎兵可以用弓箭精確射擊明軍的眼睛和腋下,戰鬥力超過了巔峰時期的蒙古鐵騎;二是重甲騎兵更受重視,對一般步兵和常規騎兵,衝擊力、戰鬥力更強,具有碾壓性優勢。哪怕是己方的輕騎兵,也對重甲騎兵非常害怕,因為輕騎兵在前,重甲騎兵在後,其實後者就是督戰隊,一旦輕騎兵敢於潰退,就會被重甲騎兵所碾壓性摧毀;三是處在攻城最前線的戰車蒙著牛皮,可以抵擋對方的弓箭和槍彈。

之所以戚家軍能夠戰勝八旗鐵騎,就是因為戚繼光是五百年一遇的奇才,他特別擅長運用大炮、槍支和車營,可以分分鐘碾壓後金部隊。

簡單來說,戚家軍和八旗騎兵(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前期)相比,其武器,高出了整整一個時代。最可怕的是,戚繼光是那個時代最會使用這些具備劃時代優勢槍炮的人,這種戰鬥力,後金騎兵,簡直無法應付。

戚繼光以抗倭名將著稱,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戚繼光是集戰鬥經驗與戰鬥理論於一身的“戰神”級人物,他撰寫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都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實戰兵書,和西方同時期的名將相比,也毫不落後。

如果戚家軍和八旗鐵騎兩軍對壘,面對八旗重甲騎兵的衝擊,戚家軍會首先用弗朗機炮,對對手一陣猛轟,用猛烈的炮火,抑制對方洶湧澎湃的騎兵衝擊勢頭;八旗騎兵衝到戚家軍的營壘前,會遇到戚家軍的拒馬阻礙,而戰列三排的戚家軍,會分三排,用槍炮進行密集射擊,第一排一千人齊射完畢,第二排射擊,之後是第三排射擊,接著又是第一排射擊……這種分三列次第射擊的排槍戰術,是那個時代對付騎兵衝擊的最好陣型,戚繼光用天才思維,實現和西方排槍戰術的並駕齊驅。

如果你是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面對戚繼光的弗朗機大炮和排槍戰術,有什麼辦法?再精銳的重甲騎兵,面對用現代戰術精準使用的槍炮陣型,只能是炮灰。這種場景,和僧格林沁的騎兵在八里橋面對英法聯軍,甚至面對德國坦克部隊的波蘭騎兵一樣,簡直無法下嘴,只能被殲滅的命運。

可惜,自從張居正下臺、被清算後,戚繼光也遭到棄用,寂寞老死,而戚家軍的排槍戰術、車營戰術,也被完全棄用,躲在圖書館的故紙堆裡,看著被八旗騎兵碾壓的明軍,暗暗嘆氣。

當然,明軍的槍炮優勢,雖然沒有碰到戚繼光這樣特別會使用的名將,但代差就是代差,還是一度讓明軍嚐到了甜頭。寧遠之戰、寧錦大戰,面對八旗騎兵的衝擊,袁崇煥用“憑堅城,用大炮”的戰術,就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一度打的後金鐵騎根本抬不起頭。努爾哈赤是否被明軍的紅衣大炮打死的,暫且不論,但被紅衣大炮打出心理陰影,卻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讓後人扼腕嘆息的是,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戰術,距離戚繼光的車營排槍戰術,其實只差了那麼一點點。如果袁崇煥偶爾翻翻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或許真能組織一支用紅衣大炮和排槍戰術的精銳明軍,直接進軍瀋陽、遼陽和赫圖阿拉,殲滅了後金政權,真正實現“五年復遼”,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就連這個離戚繼光只有一步之差的袁崇煥,也被崇禎皇帝判以凌遲極刑。袁崇煥之後,邊事亦無人矣,八旗鐵騎勢不可擋的衝擊勢頭,再無明軍能夠抑止。

所以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沒有機會面對具有武器代差的戚家軍,是他們父子倆的大幸,卻是明代君臣的大不幸!

每每讀史至此,每次都替袁崇煥和崇禎他們乾著急,萬曆皇帝棄用戚繼光,讓戚家軍和戚繼光兵法淹沒在歷史灰塵中,導致亡國之運。

棄用一人,擱置一本兵書,導致了堂堂大明的滅亡,不但“亡國”,而且“亡天下”。滿清的剃髮令之下,百萬頭顱滾滾落地;康熙、乾隆製造的文字獄,讓中國讀書人,高昂了幾千年的頭顱,此時黯然低垂,只能爭做奴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當我們民族的脊樑——士人,在滿清鐵騎下被折斷,那麼中國的國運,只能江河日下,而道光之後的百年屈辱,也由此奠定!

讀史至此,你是為戚繼光扼腕嘆息呢,還是為民族脊樑脊樑折斷而惋惜呢?

是耶,非耶,一切是是非非,都已化為蝴蝶🦋。


夢雷程


無須穿越時空。

晚明有三支能打的部隊,分別是:關寧鐵騎、白桿兵、戚家軍。

明與後金渾河戰役時(瀋陽附近),明軍投入白杆軍與戚家軍,瀋陽被後金佔領,白杆軍和戚家軍前出解圍,為後金包圍,後續解圍部隊躊躇不前,致使白杆軍在後金火炮和騎兵衝擊下全軍覆沒。

戚家軍依對騎兵經驗,以車陣迎敵,被破後,以“鴛鴦陣”接戰,最後,戚金及部下戚家軍全部陣亡。

惜哉!英雄!亦是有志軍人的歸宿。


大衛思想


本題可以做如下 回答:

1、戚家軍如果整建制穿越到宋金戰場,是沒有辦法對付後金騎兵的;

2、如果戚繼光能夠有時間和補給,有足夠的授權,保持戚家軍的訓練和指揮權,是能夠建立一支打敗金兵的戚家軍,因為戚繼光是練兵的天才,戰術的專家。但是這個在宋朝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首先來看為什麼戚家軍打不過後金騎兵:

1、人數限制:戚家軍只有4000人左右,後金騎兵經常是過萬,甚至十幾萬人的規模,從人數來看戚家軍就很吃虧,沒有辦法抗衡後金騎兵;

2、軍種限制:戚家軍是步兵,而且是輕步兵,沒有足夠的辦法面對後金騎兵,打不過,追不上,跑不掉。除非戚家軍守城,還稍有些優勢。

3、戚家軍建立伊始就不是為了面對後金騎兵這樣的隊伍出現的,後期戚家軍駐守邊疆的時候,戚繼光面對蒙古騎兵而準備的車營,才是真正對付騎兵的利器,但是最終有沒有成軍,還不得而知。

【戚繼光鎮守薊門時期,根據北方遊牧民族擅長騎兵作戰的特點,建立了車營來剋制騎兵,每四人推一輛戰車,戰車裡放置拒馬器和火器。戰鬥時,將戰車結成方陣,馬步軍以戰車為掩護,先用火器進行遠距離攻擊,敵人的騎兵靠近後步兵使用拒馬器列於陣前,用長槍刺殺,敵人敗北後,派騎兵對其進行追擊。戚繼光又在陣後置輜重營,選南兵為先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門負責防守,戚繼光一軍節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薊門成為當時邊境第一軍。 】

再來看為什麼說只要有獨立的組建部隊、訓練部隊和指揮部隊的權力,戚繼光是有辦法對付後金騎兵的。

戚繼光是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術專家,練兵專家,指揮專家,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相信如果有條件,戚繼光是有辦法對付後金騎兵的,但是在宋朝那樣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奢望是無法想象的,空有一身本領,也只能望北而嘆!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所謂戚家軍就是譚綸要戚繼光嚴明軍紀後招收的浙東兵,明兵役制並不存在私兵。在譚綸傳中也明確的承認戚繼光,整明史稱有譚戚齊名共享。

整個明史也只有戚繼光自傳吹出有戚家軍存在,並且自傳中根本不承認譚綸存在,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至薊沒有提譚綸半個字,而從台州參將起的戚繼光完全是台州知府譚招募兵培植起來的,推薦做福建總兵,帶至薊遼修長城並調來將軍之冠馬芳北抗安答。

整個抗倭之戰沒有上規模海戰,沒有幾萬兵馬撕殺,都是幾倍至幾十倍圍扦,吹出鴛鴦陣都是幾個對一個。比起馬芳北抗安答將安答打殘的戰役差太多。

希望現代文化人不要瞎吹做大編寫不存在的故事,搗亂華夏曆史付出代價的是你們的後人。

戰爭是先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請參考四庫全書收錄的譚襄敏奏議十卷,所有戚繼光立功地方都清楚。前段有噴子吹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都清朝人寫的,那種文化的人就沒必要回復。


天皇太一


這個問題,太玄幻了。穿越時空的話,來清朝可以和八國聯軍打一場。畢竟戚家軍赫赫有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平時就寵你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支精銳的特種軍隊,比如漢代的虎賁軍、三國時魏國的虎豹騎、唐代的玄甲軍等等,其戰鬥力之強罕有匹敵,但縱觀古今,能名聞天下,有兩支以主帥姓氏命名的無敵軍隊只有兩支:一是南宋岳飛率領的岳家軍,一是明朝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從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比如白水洋之戰,1500戚家軍全殲2000倭寇,而戚家軍只犧牲了3人!用十多年時間,戚家軍掃平了多年恣虐沿海的倭患,又在北方抗擊遊牧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國家疆域的安全,立下了赫赫戰功。 為什麼“戚家軍”能屢戰屢勝呢?下面從四個方面分析一下:招兵在戚繼光看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具備如下素質:“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這就是被無數軍事家奉為經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達“六如”者,戰必克,攻必取,無往不勝!而在“六如”之中,最後兩如要靠將領,前面四如必須要靠士兵。戚繼光率領的三千新軍中,大部都是處州(浙江麗水)兵和紹興兵,這兩地士兵各有特點,處州兵作戰十分勇猛,聽命從不遲疑,衝鋒陷陣,非常積極,是戰鬥的主力。但他們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戚繼光談條件。作戰以前,他們要求必須知道作戰的對手和人數,然後自行內部商議,如果認為能打,就作戰,但要是他們認為不能打,即使費盡口舌,他們也絕不會賣力。相對而言,紹興兵更聽命令,無論打什麼仗,他們從來不會拒絕,完全服從,而且不怕辛苦,紮營修城之類的力氣活,安排他們幹,他們就會盡力去幹,且從無怨言。而在戰場上,如果敵人退卻,他們會主動追擊。但問題是,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當然,如果敵人再退,他們還是會追,但若敵人回軍,他們會再次撤退,據我統計,但凡與敵相接三十步內,即將肉搏之時,他們一般會全軍退走。總而言之,關鍵時刻實在靠不住。一般說來,生活在艱苦山區的人性格比較強硬,而且民風彪悍,不怕死,而在經濟發達地區,混碗飯吃實在不難,不到萬不得已,鬼才願意拼命。處州(麗水)地區多山,經濟條件差,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當地人向來信奉腦袋掉了碗大個疤的玩命理論,紹興山清水秀,讀書人多,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紹興師爺多),實在不行還可以搞點旅遊服務業,實在犯不著去拼死拼活。但逢作戰,戚繼光只能安排紹興兵守營,然後去跟處州兵做思想工作,勸說他們奮力殺敵。此來彼往,疲於奔命,每次打完仗,都累得半死不活。為了讓自己不至於在戰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繼光決定去尋找一群勇猛強悍的人,來代替現有的士兵,組建一支真正戰無不勝的戚家軍。正如他跟胡宗憲所說的那句話——堂堂全浙,豈無材勇?他相信自己終究是會找到的。一年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對象——因為一次偶遇。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繼光因事出公差,事情辦完後,他沒有原路返回,卻兜了個圈子,準備視察民情。然而當他偶然路過一個地方的時候,卻看到了一幕讓他觸目驚心的情景。他經過的地方,叫做義烏,他看到的場景,是打架鬥毆。作為一名見慣殺人放火、屍橫遍野的軍事將領,戚繼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當強的,但他依然被這次鬥毆震驚了,因為這並非一次尋常的街頭流氓打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鬥毆,是一次改變了抗倭歷史的鬥毆,是一次光榮、成功、團結的鬥毆。事情是這樣的,義烏原本屬於經濟不發達地區,老百姓都很窮,偏偏老天爺夠意思,該地陸續發現許多礦藏,於是當地的農民紛紛離開耕地,改行當了礦工。礦自然比糧食值錢,慢慢地義烏人發家致富了,這下子旁邊的窮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幹了,希望義烏能拉兄弟一把,有錢大家一起賺,有礦大家一起挖。但義烏人不答應,俺們捱了那麼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點盼頭,現在你來吃現成的,你算老幾?然而永康的窮兄弟們依然出發了,帶著農具、鐵鏟和管制刀具,向著夢想中的致富地點奮勇前進,反正窮命一條,當今世上誰怕誰,吃定你了!義烏方面得到消息,立刻組織數千人前往攔截,雙方在義烏城外的八寶山(偏偏是這名字)相遇,就此開始了這場慘烈無比的鬥毆。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3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結束,死傷共計二千五百餘人。無數平凡的義烏百姓在那一刻變得如此不平凡,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陣,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擊敵人,農民用鋤頭,礦工用钁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著兇光,狂叫著衝進敵陣,大砍大殺,生人勿近。他們不但砍人勇猛,還極具犧牲精神和優良的鬥爭傳統,父親傷了兒子替,哥哥殘了弟弟上,就連被人打到剩一口氣,抬到家就死的人,臨死前還要留下一句遺言:我死之後,你們接著打!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戚繼光由衷地發出了感嘆,後來戚繼光曾對俞大猷講過這樣一番話:“我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駐守薊門,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然而頓一口氣後,戚繼光終於說出了心中的恐懼:“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戚繼光急忙趕了回去,並連夜求見胡宗憲,說了這樣一句話:若準我在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胡宗憲同意了,戚繼光馬上行動,開始了招兵。那麼要想加入戚家軍,必須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在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所著的《江南經略》中,有著這樣一份詳細的招生簡章:凡選入軍中之人,以下幾等人不可用,在市井裡混過的人不能用,喜歡花拳繡腿的人不能用,年紀過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機關幹過的人不能用。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還在下面:喜歡吹牛、高談闊論的人不能用,膽子小的人不能用,長得白的人不能用,為保證隊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見執拗)的人也不能用。被錄取者,還必須具備如下特徵:臂膀強壯,肌肉結實,眼睛比較有神,看上去比較老實,手腳比較長,比較害怕官府。概括起來,戚繼光要找的是這樣一群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為人老實,遵紀守法服從政府,敢打硬仗,敢衝鋒不怕死,具備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事實證明,義烏確實人才輩出,雖然招聘要求如此之高,但經過海選,依然有四千多人光榮入選,可見當地群眾除了極具商業潛質外,還有著相當高的政治覺悟。所以戚繼光設置了重重規定,只吸收不投機取巧、不怕死的老實人當兵,因為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在戰場上是絕不能投機取巧的,怕死的會先死,而老實人終究不吃虧。練兵四千名新兵蛋子懷揣著混飯吃的夢想來到了軍營,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在前方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地獄般的生活。根據《紀效新書》記載,但凡新兵入伍,戚繼光總要訓一段話,鼓勵大家學武,此段話實為奇文,可供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參考,故摘錄如下:“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你武藝高,殺了賊,賊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當然,作為一名新兵,這些話你大可當是耳旁風,但戚指導員壓根也沒指望你能自覺執行,他已經預備了許多驚喜,以保證你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軍營生活。思想教育之後,接下來就是站隊列了,包括隊伍行進轉向等等,具體形式和今天差不多,但如果你轉錯了方向,走錯了隊列,就不僅僅是拉出去罰站了,那是要打板子的,打完了也不會讓你去醫務室,還得接著練。練完隊列後,戚教官將教大家學習號令,包括擂鼓是前進,鳴金是收兵、以及旗幟揮舞的各種意義,如果你不識字,不要緊,戚教官會教你,但如果教完了你又還給了戚老師,那就壞了,為保證你下次記住,戚教官會打你板子,直到你哭爹喊娘,發誓一定記住為止。在完成既定課程之後,下面該學習武藝了,教官都是從各地選來的武林高手,全部都是練實戰的,套路選手一般不在聘請之類。考慮到大家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智商的差異性,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戚教官把學習成績分成九等,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實戰。規則如下:雙方對打,你打贏了,就升級,升一級賞銀一分,如果你打輸了,就降級,降一級打五棍。該規則簡單概括為: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反正打不過戰友,就要被戚老師打,橫豎都是被打,還不如拼命打戰友,順便還能掙點零用錢。在這種幾近慘無人道的訓練方法下,新兵同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遍體鱗傷,然而正是在這個殘酷的環境下,他們練就了非凡的武藝,成就了非凡的事業。鴛鴦陣戚繼光從實際出發,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創制攻擊陣法,大膽革新技戰術,最著名的就是“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一個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他還改造、發明了多種火攻武器,設計建造了大小戰船、戰車,使以“戚家軍”為主力的明軍一轉頹勢,戰鬥力大大提升,多次重創、全殲敵軍,令倭寇聞風喪膽。在唐順之交給戚繼光的那本《武》裡,有一卷名為“秘戰”,其中有著這樣的記載:秘戰者,即新名鴛鴦陣之謂也。這種全新的陣型即因此得名——鴛鴦陣。 簡單說來,所謂鴛鴦陣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準目標,群起毆之,遠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後用西瓜刀砍,貼身後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帶白帶,劍道幾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是也。當然,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事實上,鴛鴦陣是古代軍事智慧的偉大傑作,作為一個近身格鬥陣法,在此後的百年之中,人們卻依然無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而這個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是因為它不但有著極為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這是一個盡乎完美的戰鬥隊列,因為它有著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 雖說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 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幹,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這是一個毫無弱點的陣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就算你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估計也沒戲唱。 明軍傳統的編制是一個兵種為一隊,例如100個長槍兵一隊,100個刀斧手和藤牌手為一隊。這種編隊適合北方作戰,但並不適合與倭寇作戰。而戚家軍從基層小隊開始就是多兵種混編。在鴛鴦陣中,狼筅手站在最前方,作為頭道屏障,利用狼筅長度長和枝杈多的優勢,和藤牌手一起阻擋倭寇的攻勢,穩住全隊陣腳。下面用戚家軍和倭寇的2次戰鬥來說明鴛鴦陣到底有多麼厲害?!寧海前哨戰寧海的倭寇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衝,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運氣好點的繼續衝,就會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如果鴻運高照,到現在你還沒死,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還有四支長矛等著你,就算你想反擊,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擋著,只能乾著急,眼睜睜地看對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氣死了。情況大致就是這樣,倭寇們沒衝多久,就被標槍、狼筅和長矛殺死大半,剩下的人雖然還不知道這套陣法的結構和奧妙,但有一點他們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寧海前哨戰就這樣結束了,倭寇死傷二百餘人,戚家軍除一人輕傷外,毫無損失。花街戰鬥在離城兩裡的花街,自以為得計的倭寇終於遇上了戚家軍,吃驚之餘,他們驚恐地發現,這群敵人的表情十分兇狠,眼睛冒綠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一邊要搶劫,一邊要吃飯,大家都很急,於是二話不說就開打。如之前一樣,戚繼光又擺出了鴛鴦陣,倭寇們則排出一字陣迎戰。所謂一字陣,就是一字排開,實在說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發生了,戚家軍雖然取得了優勢,砍殺了很多敵人,卻未能如以往一樣,迅速擊潰敵軍。在後方觀戰的戚繼光也很納悶,但片刻之間,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鴛鴦陣是一個威力強大的陣型,但畢竟有十一個人,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間,而花街地形狹窄,根本施展不開,戰局自然陷入僵持,於是戚繼光下達了第二個命令:“變陣!”瞬息之間,鴛鴦陣突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了第一次變陣。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佈陣,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開始獨立作戰。如果說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唐順之原創的話,那這個陣型應該算是戚繼光的獨立發明創造,主要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它的名字叫五行陣。畢竟人少好辦事,五個人比十一個人要靈活得多,倭寇們揮舞長刀,面對五行陣,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就會被長矛刺穿,雖然許多人持刀狂呼,死戰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幾個窟窿,實在沒有更多的收穫。於是他們決定逃跑,也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再次下達了指示。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追擊。這是鴛鴦陣的第二種變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陣。主要用於衝鋒進攻,或是敵軍敗退時的追擊。當然對於日本人而言,陣型變不變,實在已經不重要了,五行陣和三才陣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選擇。戚家軍追擊殘敵,再次大獲全勝。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鬥結束,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餘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狼筅倭寇使用的武器倭刀,能夠有效應對明軍普遍裝備的長槍。根據嘉靖年間的《倭變事略》記載,倭寇可以一刀砍斷明軍的十幾杆長槍。而長槍一旦被砍斷,就幾乎成為擺設。 鋒利的倭刀使得倭寇有了武器上的優勢,而倭寇具有優勢的不僅僅是精良的武器,還有嫻熟的格鬥技巧。其單兵格鬥能力顯著強於當時的明軍士兵。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表達了明軍武器不如倭寇的無奈。當時的明朝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北方遊牧民族。外地調去東南的士兵往往難以適應當地環境。例如北方的長槍手訓練的是在平原上,結鎮對抗騎兵,而到了南方的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帶和茂密的樹林中時,便用不上平時訓練的技巧。而反觀倭寇,不僅武器佔優,單兵素質更強,甚至還比北方來的明軍更加適應東南沿海的地形環境。於是戚繼光決定招募本地士兵,並裝備更加合適的武器。筅本來是一種茶道工具,狼筅的命名來自於其與筅相同的材質和類似的造型。 筅 《古兵器大揭秘》節目組根據古籍復原了狼筅,其製作簡單,材料常見。從下圖可以看出,狼筅由帶枝竹竿製成,頭裝槍尖,竹枝上幫上鐵質尖頭。 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狼筅在戚家軍之前已經有過裝備,但作戰效果並不好,而且逃兵如果把這種枝枝叉叉的武器扔在戰場上,反而會反感本方軍隊的進退。因此,直到戚繼光對此進行了合理的戰術編排,狼筅的真正威力才得以發揮。 狼筅的主要作用不是進攻,而是防守。在鴛鴦陣裡的作用就像一二戰的鐵絲網,阻攔倭寇衝陣,特別是掃一掃轉一轉,扎倭寇的腿(東南沿海只倭寇,大多光腿或無護具,想想你光著腿在荊棘叢中走路的感覺吧),足以使他們連揮刀開路都無心顧及,以此給使用長槍和鳥銃的隊友製造出殺敵的時間和空間。 另一方面,狼憲作為一個被動防守主動騷擾的兵器,有時也可以使出關門打狗這種主動配合進攻的戰術。即我軍優勢時,便可引誘單一二人倭寇衝入陣前,兩側狼憲手把狼憲V字交叉,封住倭寇退路,便可讓倭寇被陣中的刀牌手長槍手隨意宰割,以此擴大戰果。還要補充一點,狼憲的特性決定了鴛鴦陣多了很多選擇權,這對士兵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能讓民兵更加從容應敵。而心理往往是我們在考慮冷兵器戰爭時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在實際實驗中,倭刀必須要切斷側枝才能前進,就算劈斷主枝,鋒利的插口也能讓士兵再抵抗一陣子。而且狼筅非常長,狼筅手只需要將狼筅前伸即可。所以說,倭刀至少要進行幾組的劈砍動作,才能讓狼筅失去戰鬥力,而這個時間已經足夠兩翼的其他兵種隊友來解決問題。 倭刀手也表示,劍道是不提倡多次斬擊動作的,而狼筅讓武士被迫選擇一直不適合自己的方式。到了後期,戚家軍裝備了鐵狼筅之後,我看面對狼筅更加失利。 義烏戚家軍紀念館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還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還有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只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戚家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這樣每個士兵都會全力作戰,一直戰鬥到獲勝或是戰死。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上面從招兵、練兵、戰術、武器、軍法、軍紀六個方面分析了戚家軍為什麼無敵?這六個方面恰好對應現代企業的選人、育人、競爭策略、技術裝備、內部制度、社會關係。請認真思考一下,對你有哪些創新啟示呢,歡迎在下面留言。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明朝那些事兒》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