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戚继光领导下的戚家军如若跨时空,是否能对付得了后金骑兵?

鹏友程


戚继光年少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戚景通学习兵法,1544年他父亲去世,戚继光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1553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山东都指挥佥事,负责防范山东沿海的倭寇。戚继光练兵特别注重军纪、战术、战技巧,侦查,并培养士兵的战斗精神、到1567年,已将福建沿海倭寇肃清。而这时北方蒙古人多番的扰边,明朝不得不重视,戚继光被召到北京,负责到京城北部训练军队。离开闽浙前,他把自己出色的旧部皆委以军事重任。

1567年戚继光到达北京后,获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这是他父亲曾担任过的职位。他自觉无用武之地,请求负责蓟州、辽东、昌平和保定地区的防务。后来在谭纶的推荐下,戚继光在1568年5月,受命总理蓟州、昌平和保定三地防务,次年又兼任蓟州总兵,期间戚继光 把在浙江训练的士兵调了两万到北方,实际戚继光最终镇守北方靠的还是这些南方的旧部。1573年蒙古土蛮和俺答侵犯边境,戚继光带兵还击,此后再也不敢进犯蓟州。

戚家军战法奇特,以戚继光手创之“鸳鸯阵”最为著名,不仅有江南所产之狼筅,更有多种长短武器的小组组合,包含倭刀腰刀火枪等等。戚家军的最大特色是装备了大量火器,除了火铳之外,大量火炮也装备到部队装备序列中,明军火器装备数量从戚家军开始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戚家军组建骑兵之后,火枪骑兵队成为戚家军依托长城防线几次打破蒙古铁骑的法宝。

实际上明末的萨尔浒之战中,戚继光缔造的浙军曾在东路军中,但可惜的是当时戚继光已经去世了二十多年,这支军队徒有番号,没有军魂,戚家军的厉害正是因为在戚继光为中心下凝聚的这个军魂,再加上优良的军备,萨尔浒战败一个是没有士气、一个是没有正确的战术,再有就是对骑兵的牵制力量不足,而这些戚继光都可以弥补,所以全盛时期的戚家军加上戚继光绝对可以对付后金的军队,明朝亡的原因不是没有好的军队,而是败给了文人,输了士气。


历史风物志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问,在戚继光死后的32年之后,一支由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按照当年戚继光的方法训练的军队以及其他援军来到沈阳地区,而他们面对的是漫山遍野的满清八旗军队。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被后金攻占,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童仲揆、陈策等率领下,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

听说城已被后金军攻占,陈策就下令还师。游击周敦吉等一再请战,诸将激动地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于是明兵分为两营,周敦吉与副总兵四川石柱都司佥书秦邦屏先渡河,在桥北立营;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统浙兵三千在桥南立营。在秦邦屏结营尚未完成时,后金骑兵四面攻击。四川明军无所畏惧地迎战,先败白旗,又败黄旗,击斩落马两三千人,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川兵营甚坚,后金多次进攻无果。

八旗劲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军炮手,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用来攻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经过激烈交锋,川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全部被歼灭。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

周世禄从西北逸出,邓起龙、袁见龙夺桥西奔,带领残军俱走入浙营,继续坚持作战。浙兵布阵于浑河五里之外,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栅,外涂泥巴。后金兵消灭江北川兵,迅速渡河把浙兵包围数匝。

此时明朝总兵朱万良、姜弼率领三万余援兵,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遣兵一千为哨探,遭遇到后金的将领雅松。雅松望风而逃,明兵放枪紧追,直追到后金左翼四旗兵营前。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气愤至极。在后金兵向浙兵营围攻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明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始进前一战,遇阻击先后败去。

朱万良部明军稍经交手即行溃退,沿途被皇太极一路追杀,伤亡三千多人。此时苦苦鏖战多时的八旗军与川浙兵仍然打得胜负难分,统帅陈策、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应泰叩首求援。袁应泰贪生怕死,竟以后金强大派兵也扭转不了战局为由拒不救援。

后金兵得以集中兵力攻浙兵营,明总兵陈策、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积极布阵,誓后金兵决一死战。明军以火器射击,杀伤相枕。火药用尽,两军便开始短兵相接。战斗极为激烈,明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

在夜幕降临时与后金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但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明军浙营溃败,陈策战死。清兵万矢齐发,童仲揆与戚金、张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战死。后金前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战将。

浑河南北大战,令轻取沈阳的后金军意外遭逢劲敌,连续多次恶战,多次失利,险像环生,倍极艰苦。后来的清人魏源也感慨其为:

"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根据《满文老档》之太祖卷19里的记录:努尔哈赤对浑河北岸八旗步兵败于川东土司兵之事极为愤恨,进行追查,革去了参将拜音达里、游击伊郎阿之职。主要罪状是与川兵相遇时“不战而败走”,批评雅松“率吾常胜之军,望风而走,以失锐气”

当时亡归残卒,有至辽阳以首功献按臣张铨者,铨命照例给赏。卒痛哭阶前,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

其实这一支军队中的浙兵只能是带有部分血统戚家军的军队,不过也是这支军队让后金字起兵以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以前明军与八旗军打仗,基本上是后背朝着敌人的,这一次八旗军虽然胜了,也是惨胜。


鄜延路节度使李


恕我直言,恐怕戚继光跨越时空也打不过八旗军,这并不是说戚家军的战斗力不行,实在是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戚家军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成立的?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肆虐,当地明军面对飘忽不定的倭寇几无还手之力。甚至曾经发生过四五十个倭寇一路横行面对数万明军的阻击,竟然杀到了南京城下的骇人战例,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宁绍台参军的戚继光建立了这支专门对付倭寇的军队——戚家军。

戚家军是专门用来对付倭寇的军队,这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戚家军的作战模式!首先,戚家军以步兵为主,机动性相对较差。在这一点上,后金的八旗兵就不一样了,八旗兵以骑兵为主,在热兵器没有大规模使用之前,骑兵要是打起步兵来,说句不好听的,那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这也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老是干不过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因,硬件(骑兵)太差。

但凡中原王朝能打垮北方游牧民族的,像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帝王都是拥有了强大的骑兵后才打垮对方的。像宋朝就不行了,出产良马的燕云十六州,定难五州全丢了,所以总被辽、西夏、金、元摁在地上狠揍。

所以我说,戚家军打不过八旗兵不是因为战斗力不行,而是专业不对口!戚家军生下来就是打倭寇步兵的,将领的战术战略都是为打败倭寇而生的,您让他们去突然调转枪头去打骑兵,太强人所难了!

还有一点就是戚家军并不擅长打兵团级的大会战,戚家军总兵力也不过几千人,他们在作战中可以起到尖兵的作用!但是,兵团级的大规模会战,像大明末年跟后金在关外的几场大战,动辄都是十万大军级别的战役,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统帅的统一调度和各军之间的配合策应。那么戚家军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小队的灵活战术,将领的眼光战略其实是体现不出来的,这也让戚家军最大的作战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更何况,明末辽东地区的统帅们合格的不多,往往会造成整场大战的溃败,这样一来像戚家军这样人数不多的军队更难以挽狂澜于既倒了,大明天启二年的浑河之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千浙兵(戚家军)和四千川兵(白杆兵)拼死抵抗数万后金骑兵的进攻,面对后金军的凶猛攻势,步兵为主的川兵和浙兵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就地死守,挡住了八旗兵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可是,他们无法进行转移,只能跟八旗兵消耗对峙,唯一的希望就是辽东巡抚派兵救援,可是袁应泰拒发援兵。结果七千明军几乎全部战死,白杆军和戚家军的将领也大都殉国!

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戚继光跨越时空对阵后金骑兵其实胜算不大!但是呢,如果戚继光不是跨越时空,他能从容的在辽东经营五年十年的,以戚继光的练兵能力带兵能力,我觉得他能够把辽东地区的明军也训练成戚家军那样的精锐,有了足够的储能之后,戚继光打败后金也是大有希望的!


李老师历史课


如果,是戚继光领导戚家军的话我想问题不大。

我国古代十大兵书,戚继光 戚大帅一人就写过俩本。

戚大帅不光以少胜多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还在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打的蒙古铁骑不敢进犯,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由于太无敌没有对手玩起军事演习,自己把部队分成俩队,一队攻一队守,还要求他们必须用最真实的状态攻守,还邀请蒙古贵族观看,把蒙古贵族吓得不轻。后来实在无聊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昌宝联护栏


戚继光如果在世并受到重用的话,戚家军不但能对付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而且有可能对后金(满清)发起灭国之战。

这么说,并没有否认八旗骑兵的意思,相反,这支骑兵,是古代社会战斗力最强的骑兵部队,原因有三:一是骑射功夫更精湛,骑兵可以用弓箭精确射击明军的眼睛和腋下,战斗力超过了巅峰时期的蒙古铁骑;二是重甲骑兵更受重视,对一般步兵和常规骑兵,冲击力、战斗力更强,具有碾压性优势。哪怕是己方的轻骑兵,也对重甲骑兵非常害怕,因为轻骑兵在前,重甲骑兵在后,其实后者就是督战队,一旦轻骑兵敢于溃退,就会被重甲骑兵所碾压性摧毁;三是处在攻城最前线的战车蒙着牛皮,可以抵挡对方的弓箭和枪弹。

之所以戚家军能够战胜八旗铁骑,就是因为戚继光是五百年一遇的奇才,他特别擅长运用大炮、枪支和车营,可以分分钟碾压后金部队。

简单来说,戚家军和八旗骑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前期)相比,其武器,高出了整整一个时代。最可怕的是,戚继光是那个时代最会使用这些具备划时代优势枪炮的人,这种战斗力,后金骑兵,简直无法应付。

戚继光以抗倭名将著称,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戚继光是集战斗经验与战斗理论于一身的“战神”级人物,他撰写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都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实战兵书,和西方同时期的名将相比,也毫不落后。

如果戚家军和八旗铁骑两军对垒,面对八旗重甲骑兵的冲击,戚家军会首先用弗朗机炮,对对手一阵猛轰,用猛烈的炮火,抑制对方汹涌澎湃的骑兵冲击势头;八旗骑兵冲到戚家军的营垒前,会遇到戚家军的拒马阻碍,而战列三排的戚家军,会分三排,用枪炮进行密集射击,第一排一千人齐射完毕,第二排射击,之后是第三排射击,接着又是第一排射击……这种分三列次第射击的排枪战术,是那个时代对付骑兵冲击的最好阵型,戚继光用天才思维,实现和西方排枪战术的并驾齐驱。

如果你是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面对戚继光的弗朗机大炮和排枪战术,有什么办法?再精锐的重甲骑兵,面对用现代战术精准使用的枪炮阵型,只能是炮灰。这种场景,和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八里桥面对英法联军,甚至面对德国坦克部队的波兰骑兵一样,简直无法下嘴,只能被歼灭的命运。

可惜,自从张居正下台、被清算后,戚继光也遭到弃用,寂寞老死,而戚家军的排枪战术、车营战术,也被完全弃用,躲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看着被八旗骑兵碾压的明军,暗暗叹气。

当然,明军的枪炮优势,虽然没有碰到戚继光这样特别会使用的名将,但代差就是代差,还是一度让明军尝到了甜头。宁远之战、宁锦大战,面对八旗骑兵的冲击,袁崇焕用“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就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一度打的后金铁骑根本抬不起头。努尔哈赤是否被明军的红衣大炮打死的,暂且不论,但被红衣大炮打出心理阴影,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让后人扼腕叹息的是,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战术,距离戚继光的车营排枪战术,其实只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袁崇焕偶尔翻翻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或许真能组织一支用红衣大炮和排枪战术的精锐明军,直接进军沈阳、辽阳和赫图阿拉,歼灭了后金政权,真正实现“五年复辽”,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就连这个离戚继光只有一步之差的袁崇焕,也被崇祯皇帝判以凌迟极刑。袁崇焕之后,边事亦无人矣,八旗铁骑势不可挡的冲击势头,再无明军能够抑止。

所以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没有机会面对具有武器代差的戚家军,是他们父子俩的大幸,却是明代君臣的大不幸!

每每读史至此,每次都替袁崇焕和崇祯他们干着急,万历皇帝弃用戚继光,让戚家军和戚继光兵法淹没在历史灰尘中,导致亡国之运。

弃用一人,搁置一本兵书,导致了堂堂大明的灭亡,不但“亡国”,而且“亡天下”。满清的剃发令之下,百万头颅滚滚落地;康熙、乾隆制造的文字狱,让中国读书人,高昂了几千年的头颅,此时黯然低垂,只能争做奴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当我们民族的脊梁——士人,在满清铁骑下被折断,那么中国的国运,只能江河日下,而道光之后的百年屈辱,也由此奠定!

读史至此,你是为戚继光扼腕叹息呢,还是为民族脊梁脊梁折断而惋惜呢?

是耶,非耶,一切是是非非,都已化为蝴蝶🦋。


梦雷程


无须穿越时空。

晚明有三支能打的部队,分别是:关宁铁骑、白杆兵、戚家军。

明与后金浑河战役时(沈阳附近),明军投入白杆军与戚家军,沈阳被后金占领,白杆军和戚家军前出解围,为后金包围,后续解围部队踌躇不前,致使白杆军在后金火炮和骑兵冲击下全军覆没。

戚家军依对骑兵经验,以车阵迎敌,被破后,以“鸳鸯阵”接战,最后,戚金及部下戚家军全部阵亡。

惜哉!英雄!亦是有志军人的归宿。


大卫思想


本题可以做如下 回答:

1、戚家军如果整建制穿越到宋金战场,是没有办法对付后金骑兵的;

2、如果戚继光能够有时间和补给,有足够的授权,保持戚家军的训练和指挥权,是能够建立一支打败金兵的戚家军,因为戚继光是练兵的天才,战术的专家。但是这个在宋朝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首先来看为什么戚家军打不过后金骑兵:

1、人数限制:戚家军只有4000人左右,后金骑兵经常是过万,甚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从人数来看戚家军就很吃亏,没有办法抗衡后金骑兵;

2、军种限制:戚家军是步兵,而且是轻步兵,没有足够的办法面对后金骑兵,打不过,追不上,跑不掉。除非戚家军守城,还稍有些优势。

3、戚家军建立伊始就不是为了面对后金骑兵这样的队伍出现的,后期戚家军驻守边疆的时候,戚继光面对蒙古骑兵而准备的车营,才是真正对付骑兵的利器,但是最终有没有成军,还不得而知。

【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根据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建立了车营来克制骑兵,每四人推一辆战车,战车里放置拒马器和火器。战斗时,将战车结成方阵,马步军以战车为掩护,先用火器进行远距离攻击,敌人的骑兵靠近后步兵使用拒马器列于阵前,用长枪刺杀,敌人败北后,派骑兵对其进行追击。戚继光又在阵后置辎重营,选南兵为先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门负责防守,戚继光一军节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蓟门成为当时边境第一军。 】

再来看为什么说只要有独立的组建部队、训练部队和指挥部队的权力,戚继光是有办法对付后金骑兵的。

戚继光是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术专家,练兵专家,指挥专家,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相信如果有条件,戚继光是有办法对付后金骑兵的,但是在宋朝那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奢望是无法想象的,空有一身本领,也只能望北而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所谓戚家军就是谭纶要戚继光严明军纪后招收的浙东兵,明兵役制并不存在私兵。在谭纶传中也明确的承认戚继光,整明史称有谭戚齐名共享。

整个明史也只有戚继光自传吹出有戚家军存在,并且自传中根本不承认谭纶存在,台州之战,福建之战至蓟没有提谭纶半个字,而从台州参将起的戚继光完全是台州知府谭招募兵培植起来的,推荐做福建总兵,带至蓟辽修长城并调来将军之冠马芳北抗安答。

整个抗倭之战没有上规模海战,没有几万兵马撕杀,都是几倍至几十倍围扦,吹出鸳鸯阵都是几个对一个。比起马芳北抗安答将安答打残的战役差太多。

希望现代文化人不要瞎吹做大编写不存在的故事,捣乱华夏历史付出代价的是你们的后人。

战争是先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请参考四库全书收录的谭襄敏奏议十卷,所有戚继光立功地方都清楚。前段有喷子吹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都清朝人写的,那种文化的人就没必要回复。


天皇太一


这个问题,太玄幻了。穿越时空的话,来清朝可以和八国联军打一场。毕竟戚家军赫赫有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平时就宠你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支精锐的特种军队,比如汉代的虎贲军、三国时魏国的虎豹骑、唐代的玄甲军等等,其战斗力之强罕有匹敌,但纵观古今,能名闻天下,有两支以主帅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只有两支:一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是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从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战斗数百次,无一败绩。比如白水洋之战,1500戚家军全歼2000倭寇,而戚家军只牺牲了3人!用十多年时间,戚家军扫平了多年恣虐沿海的倭患,又在北方抗击游牧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国家疆域的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什么“戚家军”能屡战屡胜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招兵在戚继光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如下素质:“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这就是被无数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达“六如”者,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胜!而在“六如”之中,最后两如要靠将领,前面四如必须要靠士兵。戚继光率领的三千新军中,大部都是处州(浙江丽水)兵和绍兴兵,这两地士兵各有特点,处州兵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是战斗的主力。但他们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作战以前,他们要求必须知道作战的对手和人数,然后自行内部商议,如果认为能打,就作战,但要是他们认为不能打,即使费尽口舌,他们也绝不会卖力。相对而言,绍兴兵更听命令,无论打什么仗,他们从来不会拒绝,完全服从,而且不怕辛苦,扎营修城之类的力气活,安排他们干,他们就会尽力去干,且从无怨言。而在战场上,如果敌人退却,他们会主动追击。但问题是,如果敌人进攻,他们就会主动撤退。当然,如果敌人再退,他们还是会追,但若敌人回军,他们会再次撤退,据我统计,但凡与敌相接三十步内,即将肉搏之时,他们一般会全军退走。总而言之,关键时刻实在靠不住。一般说来,生活在艰苦山区的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处州(丽水)地区多山,经济条件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人向来信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的玩命理论,绍兴山清水秀,读书人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绍兴师爷多),实在不行还可以搞点旅游服务业,实在犯不着去拼死拼活。但逢作战,戚继光只能安排绍兴兵守营,然后去跟处州兵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奋力杀敌。此来彼往,疲于奔命,每次打完仗,都累得半死不活。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战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继光决定去寻找一群勇猛强悍的人,来代替现有的士兵,组建一支真正战无不胜的戚家军。正如他跟胡宗宪所说的那句话——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相信自己终究是会找到的。一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因为一次偶遇。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事情办完后,他没有原路返回,却兜了个圈子,准备视察民情。然而当他偶然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他经过的地方,叫做义乌,他看到的场景,是打架斗殴。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事情是这样的,义乌原本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老百姓都很穷,偏偏老天爷够意思,该地陆续发现许多矿藏,于是当地的农民纷纷离开耕地,改行当了矿工。矿自然比粮食值钱,慢慢地义乌人发家致富了,这下子旁边的穷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干了,希望义乌能拉兄弟一把,有钱大家一起赚,有矿大家一起挖。但义乌人不答应,俺们挨了那么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点盼头,现在你来吃现成的,你算老几?然而永康的穷兄弟们依然出发了,带着农具、铁铲和管制刀具,向着梦想中的致富地点奋勇前进,反正穷命一条,当今世上谁怕谁,吃定你了!义乌方面得到消息,立刻组织数千人前往拦截,双方在义乌城外的八宝山(偏偏是这名字)相遇,就此开始了这场惨烈无比的斗殴。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义乌矿工、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械斗,双方参与殴斗人数累计达3万人左右,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二千五百余人。无数平凡的义乌百姓在那一刻变得如此不平凡,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阵,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击敌人,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着凶光,狂叫着冲进敌阵,大砍大杀,生人勿近。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一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戚继光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后来戚继光曾对俞大猷讲过这样一番话:“我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驻守蓟门,曾亲眼目睹鞑靼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浙,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然而顿一口气后,戚继光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恐惧:“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戚继光急忙赶了回去,并连夜求见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胡宗宪同意了,戚继光马上行动,开始了招兵。那么要想加入戚家军,必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在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有着这样一份详细的招生简章: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被录取者,还必须具备如下特征:臂膀强壮,肌肉结实,眼睛比较有神,看上去比较老实,手脚比较长,比较害怕官府。概括起来,戚继光要找的是这样一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事实证明,义乌确实人才辈出,虽然招聘要求如此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千多人光荣入选,可见当地群众除了极具商业潜质外,还有着相当高的政治觉悟。所以戚继光设置了重重规定,只吸收不投机取巧、不怕死的老实人当兵,因为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在战场上是绝不能投机取巧的,怕死的会先死,而老实人终究不吃亏。练兵四千名新兵蛋子怀揣着混饭吃的梦想来到了军营,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地狱般的生活。根据《纪效新书》记载,但凡新兵入伍,戚继光总要训一段话,鼓励大家学武,此段话实为奇文,可供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考,故摘录如下:“诸位都听了,练武不是你答应官家的公事,是你来当兵,杀贼救命的勾当,你武艺高,杀了贼,贼杀不了你,你武艺不如他,他便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当然,作为一名新兵,这些话你大可当是耳旁风,但戚指导员压根也没指望你能自觉执行,他已经预备了许多惊喜,以保证你充实地度过这段难忘的军营生活。思想教育之后,接下来就是站队列了,包括队伍行进转向等等,具体形式和今天差不多,但如果你转错了方向,走错了队列,就不仅仅是拉出去罚站了,那是要打板子的,打完了也不会让你去医务室,还得接着练。练完队列后,戚教官将教大家学习号令,包括擂鼓是前进,鸣金是收兵、以及旗帜挥舞的各种意义,如果你不识字,不要紧,戚教官会教你,但如果教完了你又还给了戚老师,那就坏了,为保证你下次记住,戚教官会打你板子,直到你哭爹喊娘,发誓一定记住为止。在完成既定课程之后,下面该学习武艺了,教官都是从各地选来的武林高手,全部都是练实战的,套路选手一般不在聘请之类。考虑到大家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智商的差异性,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戚教官把学习成绩分成九等,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实战。规则如下:双方对打,你打赢了,就升级,升一级赏银一分,如果你打输了,就降级,降一级打五棍。该规则简单概括为: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反正打不过战友,就要被戚老师打,横竖都是被打,还不如拼命打战友,顺便还能挣点零用钱。在这种几近惨无人道的训练方法下,新兵同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遍体鳞伤,然而正是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他们练就了非凡的武艺,成就了非凡的事业。鸳鸯阵戚继光从实际出发,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创制攻击阵法,大胆革新技战术,最著名的就是“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个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他还改造、发明了多种火攻武器,设计建造了大小战船、战车,使以“戚家军”为主力的明军一转颓势,战斗力大大提升,多次重创、全歼敌军,令倭寇闻风丧胆。在唐顺之交给戚继光的那本《武》里,有一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这种全新的阵型即因此得名——鸳鸯阵。 简单说来,所谓鸳鸯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几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却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而这个由十一人组成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远播,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这是一个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阵型,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就算你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估计也没戏唱。 明军传统的编制是一个兵种为一队,例如100个长枪兵一队,100个刀斧手和藤牌手为一队。这种编队适合北方作战,但并不适合与倭寇作战。而戚家军从基层小队开始就是多兵种混编。在鸳鸯阵中,狼筅手站在最前方,作为头道屏障,利用狼筅长度长和枝杈多的优势,和藤牌手一起阻挡倭寇的攻势,稳住全队阵脚。下面用戚家军和倭寇的2次战斗来说明鸳鸯阵到底有多么厉害?!宁海前哨战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如果鸿运高照,到现在你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对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气死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们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花街战斗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计的倭寇终于遇上了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绿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一边要抢劫,一边要吃饭,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话不说就开打。如之前一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一字阵迎战。所谓一字阵,就是一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一样,迅速击溃敌军。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鸳鸯阵是一个威力强大的阵型,但毕竟有十一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变阵!”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一次变阵。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型应该算是戚继光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一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型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军败退时的追击。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型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狼筅倭寇使用的武器倭刀,能够有效应对明军普遍装备的长枪。根据嘉靖年间的《倭变事略》记载,倭寇可以一刀砍断明军的十几杆长枪。而长枪一旦被砍断,就几乎成为摆设。 锋利的倭刀使得倭寇有了武器上的优势,而倭寇具有优势的不仅仅是精良的武器,还有娴熟的格斗技巧。其单兵格斗能力显著强于当时的明军士兵。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表达了明军武器不如倭寇的无奈。当时的明朝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北方游牧民族。外地调去东南的士兵往往难以适应当地环境。例如北方的长枪手训练的是在平原上,结镇对抗骑兵,而到了南方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和茂密的树林中时,便用不上平时训练的技巧。而反观倭寇,不仅武器占优,单兵素质更强,甚至还比北方来的明军更加适应东南沿海的地形环境。于是戚继光决定招募本地士兵,并装备更加合适的武器。筅本来是一种茶道工具,狼筅的命名来自于其与筅相同的材质和类似的造型。 筅 《古兵器大揭秘》节目组根据古籍复原了狼筅,其制作简单,材料常见。从下图可以看出,狼筅由带枝竹竿制成,头装枪尖,竹枝上帮上铁质尖头。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狼筅在戚家军之前已经有过装备,但作战效果并不好,而且逃兵如果把这种枝枝叉叉的武器扔在战场上,反而会反感本方军队的进退。因此,直到戚继光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战术编排,狼筅的真正威力才得以发挥。 狼筅的主要作用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在鸳鸯阵里的作用就像一二战的铁丝网,阻拦倭寇冲阵,特别是扫一扫转一转,扎倭寇的腿(东南沿海只倭寇,大多光腿或无护具,想想你光着腿在荆棘丛中走路的感觉吧),足以使他们连挥刀开路都无心顾及,以此给使用长枪和鸟铳的队友制造出杀敌的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狼宪作为一个被动防守主动骚扰的兵器,有时也可以使出关门打狗这种主动配合进攻的战术。即我军优势时,便可引诱单一二人倭寇冲入阵前,两侧狼宪手把狼宪V字交叉,封住倭寇退路,便可让倭寇被阵中的刀牌手长枪手随意宰割,以此扩大战果。还要补充一点,狼宪的特性决定了鸳鸯阵多了很多选择权,这对士兵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能让民兵更加从容应敌。而心理往往是我们在考虑冷兵器战争时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在实际实验中,倭刀必须要切断侧枝才能前进,就算劈断主枝,锋利的插口也能让士兵再抵抗一阵子。而且狼筅非常长,狼筅手只需要将狼筅前伸即可。所以说,倭刀至少要进行几组的劈砍动作,才能让狼筅失去战斗力,而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两翼的其他兵种队友来解决问题。 倭刀手也表示,剑道是不提倡多次斩击动作的,而狼筅让武士被迫选择一直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到了后期,戚家军装备了铁狼筅之后,我看面对狼筅更加失利。 义乌戚家军纪念馆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还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上面从招兵、练兵、战术、武器、军法、军纪六个方面分析了戚家军为什么无敌?这六个方面恰好对应现代企业的选人、育人、竞争策略、技术装备、内部制度、社会关系。请认真思考一下,对你有哪些创新启示呢,欢迎在下面留言。本文部分内容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