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霍光架空了劉弗陵,權傾朝野,如果漢武帝沒死,霍光敢嗎?

電影谷


歷史上無論哪朝哪代,皇帝和權臣之間的博弈是永遠存在的。對於皇帝而言,權臣的存在有助於控制朝政,鞏固皇權;對於權臣而言,皇帝的信任可以讓權臣得到更多的權力和利益。\r

所以,自古以來,皇帝需要權臣的支持,又必須對其進行制衡的。但是,一旦皇帝失勢,勢必會造成皇帝被架空,形同傀儡。\r

那麼,如果漢武帝沒死,霍光敢不敢架空漢武帝呢?很顯然,霍光不敢,至於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都有哪些皇帝會被架空。\r

所謂架空皇帝,其實架空的是皇帝的權力。那麼架空皇帝有哪幾種可能呢?第一種就是皇帝沒有實權的,比如說漢成帝劉驁。漢成帝劉驁登基的時候已經20歲,但是由於他差點被父親廢掉,是母親王政君聯合家族勢力才保住了他。所以,當他登基後,對王政君家族大肆封賞,以至於大權旁落,被架空。\r

第二種是皇帝登基的時候,年紀幼小,沒有能力控制朝政,結果導致大權被奪,從而被架空。就像歷史上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的康熙,他登基的時候年僅八歲,根本無法親政,結果大權旁落,被顧命大臣鰲拜控制。\r

但好在康熙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康熙八年,16歲的康熙設計幹掉了鰲拜,收回權力。他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被架空後完美收回權力的皇帝之一。\r

第三種就是皇帝根本就不能治理朝政,就像弱智一樣,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這位皇帝的腦子不是很好,結果權力被皇后賈南風控制。\r

第四種就是皇帝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把權力交給了寵信的大臣或太監,結果被架空。比如明熹宗朱由校,這位老兄就是太愛好藝術創作了,寵信魏忠賢,結果被架空。\r

歷史上,霍光能夠架空劉弗陵,是因為劉弗陵登基的時候年紀太小,而他又是漢武帝選擇的顧命大臣,霍光才有這個機會架空劉弗陵。事實上,霍光的權力是漢武帝給的,否則他沒這個機會。\r

而事實上,漢武帝劉徹其實也是屬於第二種情況,他十六歲登基的時候,朝政大權是掌握在竇太后的手中的。直到六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他才得以親政。\r

年少時的經歷,讓漢武帝深知權力的重要性。所以,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權力一直牢牢的把控在手上。再加上劉徹知人善用,手下的軍事將領一直都忠心耿耿,只要劉徹一句話,就能把霍光從地球上抹掉,霍光哪來的機會架空漢武帝呢?\r

我們剛才說了,架空一個皇帝其實就是奪取皇帝的權力,控制朝政。那麼,霍光有機會把控朝政嗎?我看沒有,漢武帝如果活著,霍光會被漢武帝牢牢的控制著。\r

這從劉徹這一生對官員的任用,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劉徹是深知權衡之術的,他對各個大臣和勢力之間的權衡做的非常好。\r

首先,劉徹想當皇帝,所以他把陳阿嬌騙到手。等陳阿嬌幫他獲得了皇位,失去了利用價值之後,陳阿嬌就去了長門宮。劉徹剛當皇帝的時候,竇太后的家族勢力非常大,這時候衛子夫的哥哥衛青,就像開了掛一樣。\r

衛青固然有超越常人的地方,但是如果沒有人提攜,我不相信他會發展的這麼快,為什麼?很顯然,劉徹需要衛家勢力崛起,以此來對抗竇家外戚勢力。\r

衛青的勢力做大了,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霍去病出現了。又一個開了掛的少年將軍,沒人扶持,霍去病能上升的這麼快?很顯然,劉徹為了防止衛青的勢力過於龐大,需要另外一股軍事力量來平衡。所以,霍去病出現並飛快的成長起來。\r

霍光為什麼會出現?那是因為霍去病在攻打匈奴的時候,被生化武器感染,死了。然後,劉徹開始扶持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霍光才因此走上政治舞臺。\r

說起來漢武帝劉徹的識人能力是真厲害,他發掘出來的都是一等一的人物,這個霍光也是厲害角色,能夠執政幾十年很少失誤。但霍光也是在劉徹死後,成為顧命大臣,才開始逐漸開始壯大的。\r

如果漢武帝沒死,就按照衛青、霍去病等人的發展模式,等到霍光的勢力大了,漢武帝一定會培植出另外一股勢力來制衡他,不會讓他有一家獨大的機會。\r

霍光雖然很厲害,但是竇太后的家族勢力不厲害嗎?陳阿嬌的老媽大長公主劉嫖不厲害嗎?結果怎麼樣,不還是被劉徹掃進了歷史的故紙堆嗎?\r

再說了,漢武帝的性格那麼強悍,他可是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的主,誰敢架空他?那不是找死的節奏嗎?巫蠱之禍中,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未能倖免。\r

皇后衛子夫的家族勢力不大嗎?衛青不厲害嗎?太子劉據的勢力不大嗎?霍光憑什麼能夠倖免呢?可以肯定的說,如果霍光敢在漢武帝面前搞事,他的九族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更別提什麼架空漢武帝了。\r

所以,漢武帝如果沒死,霍光根本不敢架空漢武帝,他甚至連機會都沒有。等他的勢力增長到一定地步了,漢武帝一定會用另一股勢力來平衡他,根本就不可能給他機會想糊塗心思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662465877660004"} --}

歷史的視界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霍光是怎麼權傾朝野的?

漢武帝駕崩之後留下遺言:要霍光、車千秋、金日單、上官桀、桑弘羊等五位大臣輔佐少主劉弗陵。

霍光首先採取政治聯姻的辦法,與上官桀和金日單達成了利益同盟。後來金日單因為去世,霍光在政治上就少了一個勁敵。剛開始上官桀礙於和霍光是親家的面子,不敢和霍光為敵,但是後來因為霍光的“專制朝事”時間,他就公開與霍光為敵,並想要發動政變。不料,被霍光先發制人,因為桑弘羊也參與到了上官桀發動政變的事件中,於是上官桀和桑弘羊被霍光一同剷除。那麼霍光的政敵只有車千秋一人了。

霍光以車千秋的女婿徐仁突破口,到處說車千秋的壞話,後來車千秋的威信掃地、顏面盡失。從此以後,霍光成了漢昭帝執政時期一手遮天的權臣。

那麼霍光權傾朝野幾十年為什麼不篡權呢?

一、霍光不忘初心

當年霍光是在霍去病的提攜下,才有機會為漢朝效力,漢武帝20年,而且霍光深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在去世後,將年僅八歲的漢昭帝託付於他,也就相當於將大漢的江山託付於他。後來,為了穩固漢帝國的江山,將陰謀反叛的奸臣上官桀等人一併剷除。

二、如果篡奪帝位要背上罵名

雖然他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根本沒有必要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因為他的權力已經達到了巔峰,所以他沒有必要篡權,留下罵名。

三、篡奪得來的皇帝一般不能善終

霍光作為三朝元老,如果他想篡權不是沒有機會。但是霍光卻不為所動,他並沒有反叛之心。主要因為他知道民心所向,如果篡權,肯定會引發叛亂,到那時是的不止是霍光一人,還有他的家人。失道者寡助,這樣的道理霍光並不是不懂。

總結
霍光權傾朝野,主要是為了保住漢帝國的江山,如果漢武帝或者那麼霍光也不至於權傾朝野。


公元前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引語:歷史上有“挾天子令諸候”的曹操;也有那篡漢篡魏的王莽與司馬家族。在感嘆這些人對朝廷的不忠之外,也反映出朝廷的懦弱與無能。先不說這些人做出的貢獻有多大,但留下得確是“罵名”。反過來說,天下又豈是一姓之人永坐殿堂,自古能者居之。漢朝時期的霍光也是個有能力的力,至始至終都是盡心輔佐皇帝,雖權傾朝野,可並不專政亂國。雖說死後家族造反,但這與他本人確無干系。霍光是難得的忠臣良臣。



說霍光架空劉弗陵,這是貶低人物,扭曲形象的用詞。

他的權力並不是陰謀詭詐來的,憑的是自己的功勞及二十多年侍奉武帝的苦勞來的。在武帝託孤前,霍光就與金日嬋,上官桀平息了莽通與莽何兄弟倆的反叛。而這幾人在武帝死後,均成了輔國大臣。

武帝病重時,專門把這幾人叫到床前,吩咐後事!同時也策封這幾人為列候。與霍光二十幾年的相處,明白此人穩重忠厚,特封為大將軍。而武帝這一任命,也算是知人識人,霍光為臣時,輔幼主,保社稷,整頓歪風邪氣,整肅朝綱紀律。



昭帝時,同是輔國大臣的桑弘羊,因有功於朝廷,漸生驕傲自滿情緒,舉薦朝廷之人,自帶私人感情,缺失公允。霍光為了朝廷能招些有用之才,予以拒絕。從此二人心生怨恨。而他的親家上官桀也是如此,總想安排一些關係親近的人任職。霍光也是予以反對。而鄂蓋公主呢,是個沒品行,沒德行之人。也想給自己的情人謀個一官半職,也被霍光拒絕。至此這幾人恨他入骨。

於是幾人商議,想陷害霍光。十四歲的昭帝卻深明大義,慧眼識人,把彈劾的奏本按下不發。霍光聽說此事,摘帽講罪。昭帝言道:朕知道愛卿是冤枉的,把理由說了一遍,群臣皆吃了一驚。而這一次的陷害也就不了了之。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這幾人又合謀誆騙霍光到長公主家吃酒,也想廢了昭帝另立新人。結果事情敗露,這些人被霍光全部誅滅。

漢宣帝時期,霍光也是一心為朝廷出力。曾徑他也歸還權力給宣帝,宣帝不肯。信的過霍光,直到他死後,宣帝才自己執政。

這說明,霍光並不是個貪戀權勢的人,只因為武帝的信任,所以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主持著大局。也因他大公無私,群臣拜服,昭帝宣帝也放心讓他主理朝政。他死後,宣帝曾說,愛卿的功勞可與蕭何相比。

所以說架空,這簡直就是誣衊!就好比孔明與劉禪,你不能說孔明架空了他吧!只是說能者多勞,又是幼帝。需要有人扶持輔助!昭帝登基時,才八歲。一個孩子,根本就指望不了他能主持朝政。



霍光屬於既有能力且又忠誠可靠的大臣,如果說,他想反叛,機會大把的是。最大的機會莫過於昭帝死後無子嗣,這時候的他,權勢熏天,只需一呼百應,皇袍就加身了!可他沒這麼做,還是和皇太后,群臣們商議立劉氏子孫為帝。

好不容易找到個劉賀,卻是個貪圖享受的主,對國家大事全然不睬,於是又一同商議。這樣宣帝才得以登基。

所以霍光有太多的機會稱帝,可他沒這麼做,只為對武帝的承諾,也不想留下那千古罵名。一生為國為民,無怨無悔!

本篇結束!


銘豪談史


如果放在漢武帝晚年,也許霍光也敢這樣做,理由有三:

首先漢武帝晚年,漢帝國中央內部大量官員是被霍光提拔起來的,因此,漢武帝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特別是在軍隊方面,霍光的兒子霍禹以及哥哥霍去病的孫子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霍山為奉車都尉侍中。中郎將和都尉相當於什麼樣的官呢?放在今天就是中校、大校之類的。是能夠直接統領基層部隊的,而且是皇家衛隊。霍光本人就是大司馬大將軍,因此想發動政變不是難事。

其次,漢武帝死後,留下了三位大臣輔政,分別是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可見三人在漢武帝時期在朝廷中的話語權是相當大的。這三人中,上官姐桀和霍家是有聯姻關係的。所以可以算作是霍光一派,雖然後來被霍光殺了。不過這也證明了霍光實力強大。金日磾是匈奴降將。在朝廷中沒有什麼根基,況且當時年事已高,因此不可能對霍光構成實質性威脅。

最後說說皇家內部,按照漢武帝的想法來看,他是要堅決防止外戚專權的,所以冊封劉弗陵為太子後他就賜死了其母鉤弋夫人。所以作為朝臣,霍光沒有外戚的制約。再說漢武帝的兒子中,最有實力的太子劉局據已經被漢武帝親手剿滅了。其餘兒子實力也很難和霍光抗衡。

因此,漢武帝晚年,霍光實際已掌握實權,尾大不掉。對於霍光而言,漢武帝死不死已經不重要,老皇帝新皇帝已經都不能左右他。這麼精明的漢武帝不可能不知道,那為什麼不出除掉霍光。

筆者想可能有兩個考慮,一是漢武帝晚年國力衰退確實要一個人來主持大局,輔佐未來繼承人;二來霍光做事非常沉穩,而且滴水不漏,連上朝時步數都計算的絲毫不差。這種人,自己壯年時候也許可以左右,但晚年也來不及了。

不過從後來的漢宣帝劉詢在霍光死後能夠迅速扳倒霍家勢力來看,霍氏的主要威脅還是霍光本人,只要能夠穩定住他,那麼只要霍光一死,霍家的威脅就能迅速解除,也許漢武帝晚年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採用拖的辦法處理。


歷史講談社


如果漢武帝還在世的話,霍光當然不敢架空著昭帝劉弗陵,漢武帝執政多年,在朝中有相當大的威望,即使不掌權了,隨便一句話也會讓霍光人頭落地。


  • 霍光之所以權傾朝野,大權獨攬,是基於著漢昭帝對他的信任。如果當年上官桀父子、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等眾人聯合誣陷霍光謀反時,昭帝要不是出於對霍光的信任和支持,站在霍光這邊,那麼霍光早就死了。

  • 但如果那天昭帝意識到霍光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性命,即使此時漢武帝已經不在世了。昭帝也會分分鐘地滅了權臣霍光。因為他的手裡握著一件霍光沒有的當時天下最強大的東西:皇權,皇權至高無上,有左右人生死的威力,如果皇帝對某人失去信任真心想置其於死地,用皇權瞬間就會使其灰飛煙滅,一切的榮華富貴都會成為過眼雲煙。

  • 比如說明武宗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就是因為仗著武宗的寵信權傾天下。凡是來京城覲見皇上的官員,必先要給他送禮,否則就有苦頭吃。對那些不識相的官員,百般刁難竭盡全力使陷害之能,使眾官員只知道有劉謹而不知道有皇上。對於這個飛揚跋扈,驕縱不可一世的權監。明武宗在對他失去信任後,也就一句話,就讓他落得個凌遲處死的可悲下場。

  • 再比如說唐高宗時期的武則天,為什麼能架空皇帝參與政事?一是高宗李冶患有風疾不便理政,二是出於對妻子的信任和疼愛。如果高宗李冶要想收回自己的權利,也就是一道聖旨的問題,武則天就會一無所有了。事實上,高宗有一次都想這麼做了,因不滿武后的專權,令宰相上官儀起草廢黜武后的聖旨。多虧武后得到消息及時趕來向高宗哭訴,使高宗的心軟了,最終撤銷了這份廢后的聖旨。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權臣霍光權傾朝野是因為漢昭帝劉弗陵背後的支持和信任,而不在於漢武帝在不在世,當然漢武帝要是在世的話,霍光更是不敢輕舉妄動了,小皇帝都能搞定你,老皇帝對付你不更是易如反掌嗎?所以說不要許逆皇帝的意志。皇帝要想收拾你,誰也攔不住,無論你是身居高位還是權傾朝野。


輕吟古風


引言:

徵和二年,京城長安清冷的甘泉宮內,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正靜靜的躺在床上,時不時的雙眼微微睜開,好像在等待著什麼。“陛下,他來了。”內侍悄悄在老人耳邊耳語。“讓他進來,把朕準備的那副畫給他!”老人的聲音不算大卻透著威嚴。一會兒,一箇中年人跪倒在老人床前,手裡捧著那副剛剛收到的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何意?”老人雙目如炬,直直得盯著他:“圖上畫的是周公輔成王啊,這還不明白嗎?立小兒子劉弗陵做太子,你來做周公!”說罷,老人彷彿沒了力氣,再度躺在了床上,揮了揮手示意退下,中年人深深的叩了幾個頭,緩緩退下……

那位老人,就是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此時的他正在託孤,準備把兒子劉弗陵託付給那中年人,他就是後來的大將軍——霍光!

大將軍霍光劇照

不久,漢武帝去世,劉弗陵成為新一任帝王,是為漢昭帝,而霍光成為秉政的大將軍,權傾朝野。昭帝對霍光也是非常的信任,“事無鉅細,皆委於霍光。”人們經常把漢昭帝與霍光的關係與更久遠的周成王與周公相比較,從而留下了“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的美談。但實際上,漢武帝為劉弗陵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可到最後,只有霍光權傾朝野,四巨頭變成了一家獨大。如果漢武帝在的話,霍光還敢如此嗎?

漢武帝為何會選擇霍光做輔政大臣?

首先,我們先要看待這個問題。武帝一朝,人才濟濟,最後,卻是在武帝一朝並不起眼的霍光成為託孤重臣,是什麼原因讓漢武帝選擇霍光呢?

一.霍去病的囑託

要說起霍光,就要先說他同父異母的哥哥霍去病,由於衛青的引薦,霍去病成為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尖刀,備受漢武帝信任。而霍去病出擊匈奴路過河東郡時,把當時只有幾歲的霍光帶在了身邊。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彌留之際,他一再拜託漢武帝照顧他的幼弟霍光,從而使霍光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

冠軍侯霍去病劇照

二.小心謹慎好印象

隨後的霍光在宮中任職,漢武帝因為霍去病的關係讓霍光做了奉車都尉(即皇帝的司機)。由於經常陪在皇帝的身邊,霍光行事小心謹慎,二十多年時間裡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甚至連每天上朝走的路線和步數都分毫不差。

正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小心謹慎,兢兢業業讓漢武帝認為霍光是個忠實可靠的人,選擇他成為繼承人。

三.巫蠱之禍無人可用

雖然武帝一朝人才濟濟,但漢武帝一生在位五十四年,很多文臣武將都先於他去世。但漢武帝依然不放心,在生涯末年發動了“巫蠱之禍”,用莫須有的罪名先後殺死了公孫敖,公孫賀等一大批功臣,連培養了幾十年的太子劉據也因此自殺身亡。

等到漢武帝醒悟過來發現自己身邊已經沒有什麼老臣可以用了。巫蠱之禍的發生讓很多資歷位置比霍光高的人下臺,為霍光後來上臺埋下了伏筆。

漢武帝被霍光老實人的外表所欺騙了!

一.剪除異己獨掌權

漢武帝雖然相信了霍光,但自己的執政經歷告訴他絕不可以讓權力只集中在一個人手裡,於是,除了讓霍光做首席輔政大臣外,漢武帝還安排了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三人一同輔政。一方面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另一方面也為了限制霍光的權力。

漢武帝託孤四大臣圖


只是漢武帝還是失算了!金日磾在昭帝即位不久便因病去世。上官桀因為替鄂邑長公主的情人丁外人求官被拒,桑弘羊則因為政見不同紛紛站在了霍光的對立面上。最終他們發動了政變,卻被霍光粉碎掉,霍光趁機大權獨攬,成為當時最有權力的大臣!

二.昭帝假親政,霍光真“皇帝”

劉弗陵作為皇帝,但是他當時年齡還太小,雖然看不慣霍光的獨斷專權,但也無可奈何,只能選擇支持霍光。即使後來漢昭帝親政了,但“朝中大事,一決於霍光”,漢昭帝只是一個象徵性作用。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不過霍光在執政方面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執行武帝末年與民休息的政策,國家實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為“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如果還在,輪得到霍光如此行徑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漢武帝是一個個性非常張揚的皇帝。越是這樣的皇帝,眼睛裡越揉不得沙子,也無法忍受一個大臣的權力可以越過皇帝。

不過,即使是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在面對霍光這樣如此優秀的“演員”所表現的“演技”時也依然被矇騙了!霍光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他太瞭解漢武帝的為人了,一旦自己在武帝在位時表現出對權力的渴求,那麼,自己就是下一個田蚡或者主父偃。但是,霍光開始嶄露頭角時,漢武帝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霍光清楚,只要忍過武帝在位這幾年,未來漢朝的天下就是他霍光說了算的!


漢武帝劉徹劇照

果然,在漢昭帝在位期間,霍光成功排除異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的權力,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選擇(參考昌邑王劉賀),即使是後來的漢宣帝,雖然看不慣霍光的飛揚跋扈,卻也只能隱忍不發,一直等到霍光去世才剷除霍氏家族!

結語:

霍光的一生是一個人從無到有的一生。武帝在位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郎官,即使後來做到奉車都尉,也並不算高官。但霍光的外表卻騙過了漢武帝,如果不是宣帝賢明,也許霍光就是王莽第二了。也許,霍光曾經也想兢兢業業做一個高官吧,但權力終究會改變一個人的內心,霍光也不例外。正是他對權力的貪婪,最終導致霍氏家族的衰敗。


相城歷史小學生


如果漢武帝活著,霍光也有可能還政劉弗陵,也可能不還政劉弗陵。霍光在什麼時候架空的劉弗陵,是在漢武帝安排的輔佐團,金日磾、上官桀不在的情況下,自己獨攬朝政大權的時候。



第一,霍光輔佐少主劉弗陵是漢武帝授於的,如果漢武帝活著,迫於武帝的威力,霍光很可能在劉弗陵加冠進冕後,順利的把朝政權力交與劉弗陵,這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霍光覺得自己權震朝野,就不顧忌退休無實權的漢武帝,繼續把持朝政架空劉弗陵。不過這是步險棋,弄不好霍光會落個夷滅三族,為什麼這麼說呢?漢武帝雖然退休不掌管朝政了,但是他的大臣還在朝,看到自己兒子這麼受氣,肯定他不能坐視不理,他會聯合在朝的以前官員壓制霍光。

綜上所述,霍光架空漢昭帝劉弗陵,是因為漢武帝安排的三人輔佐少主團霍光,金日磾,上官桀,金日磾早逝,上官桀在與霍光爭權時,讓霍光鬥倒。如果漢武帝在,霍光和上官桀爭權就不會發生,霍光架空漢昭帝劉弗陵就不存在。


趣談漢史


漢武帝活著,霍光也敢,因為晚年的漢武帝以喜好做事,並不是年輕時候的英明瞭,值的欣慰的是霍光專權,並沒有亂政,也沒有把漢帝國帶向衰弱,更沒有篡位自立,這點可以說是忠臣,以己之力運營著漢帝國的正常運轉,值得讚美,雖然政見不同,讓漢宣帝給收拾了,那也是霍光死後才做的。

說好聽點,漢宣帝給霍光留著面子,說難聽點就是霍光活著,漢宣帝動他沒準朝堂會崩塌,也或許漢宣帝步入了劉賀的後塵!


農民看笑話


大家好,帥帥讀史為你解答。

霍光架空劉弗陵,權傾朝野,如果漢武帝沒死,霍光敢嗎?答案顯而易見,霍光權傾朝野,是盡心盡力輔佐漢昭帝劉弗陵,效仿周公輔成王的故事。所以不是架空,更不存在漢武帝被霍光架空的假設。

武帝后期,霍光被拜大將軍,大司馬,漢武帝讓人繪製“周公輔成王”的圖畫給霍光,意欲讓他輔佐年僅8歲的太子劉弗陵,同時,為防止呂后干政的事情重演,殺害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

可見漢武帝對於聰明好學的霍光非常信任,將託孤大事交付於他,霍光不負所托,武帝死後,忠心事主。

延續武帝晚期的政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由於幾十年的戰爭和封禪大典,武帝后期國庫匱乏,民不聊生。漢武帝晚年意識到這一點,採取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

這一政策在漢昭帝時期,霍光繼續延續這一政策,使大漢王朝的經濟和國力逐步恢復,為昭宣中興打下良好基礎。

我認為只要是與民為善,為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起積極作用的官員和君王,我都要給他們點贊。

識破陰謀,及時平叛燕王劉旦的篡位叛亂

因與輔政大臣之一的上官桀政見不和,燕王劉旦聯合上官桀和桑弘羊起兵,企圖推翻劉弗陵的皇位,自立為王。

計劃洩露,霍光先下手為強,一舉剿滅他們的叛亂,將上官桀和桑弘羊滅族。

霍光被封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霍光死後,他的家族謀反,被漢宣帝劉病已誅殺,但這絲毫不能磨滅霍光的功績,他的陵墓被保護,依舊陪伴漢武帝的茂陵。

南匈奴歸順後,漢宣帝劉病已建麒麟閣,將功勞巨大的十一位功臣畫像懸掛於內。霍光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一直得到後期漢朝皇帝的供奉祭祀。

由此可見,霍光不可能是董卓之流的奸臣,而是像伊尹周公之類的忠臣。

所以,不是霍光架空劉弗陵,而是得到劉弗陵的重託,一直兢兢業業的為朝廷服務,更沒有架空漢武帝的無稽之談。


帥帥讀史


題主這個問題真是奇葩,什麼叫霍光架空了劉弗陵?漢昭帝劉弗陵幼年繼位,他的爸爸漢武帝生前安排了5位託孤大臣輔政,以霍光為首,霍光的權力名正言順不容置疑。一個娃娃皇帝缺乏理國家的能力,只能靠大臣,這也叫架空?況且霍光能權侵朝野,既有漢武帝的託孤也有漢昭帝的堅定支持,同為託孤大臣也是霍光兒女親家的上官桀勾結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構陷霍光,霍光嚇得不敢見漢昭帝躲在偏殿裡,陰謀被十幾歲的漢昭帝識破,漢昭帝龍顏大怒,明確表示霍光是忠臣,對有關於霍光的讒言更是根本不相信。霍光權侵朝野又怎麼樣?在現代有個名詞叫“委託式管理”,古代的君權可以任命相權,同時君權和相權又相互依賴相互制衡,漢初呂后再專權可是丞相人選卻是漢高祖劉邦生前就已經確定了的,呂后照章執行,呂后沒被架空吧?霍光不是丞相卻是當時實際掌握執行最高權力的人,霍光的歷史成就在此不多說了,他是西漢中期漢武帝之後又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