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潞安集团余吾煤业:厚培成长土壤 拓宽成才之路

2019年三季度余吾煤业公司捷报频传:综采一队李秀金获得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方向一等奖、机运二队张永浩获得长治市“太行技术状元”、综掘二队王平被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太行技术能手”。

如果说个人的成才离不开自身的勤奋与努力,那么一大批人才的成长必然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培养的环境。余吾煤业公司是如何厚培人才成长的土壤?

榜样引领造“空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余吾煤业公司坚持用职工身边的先锋模范培养职工、先进事迹引导职工、发挥榜样的裂变效应,营造自上而下全员奋力成才的气息氛围。

姚宏斌是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李秀金时常念叨的一个名字:不会忘记,2012年首次入职培训是姚宏斌师傅慧眼独具将他收做徒弟;不会忘记,采煤机牵引故障,自己找不到故障点,姚宏斌师傅在处理完故障后,凌晨两点仍要对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总结讲解。而“师傅”则是技术能手王平在叙述中最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语:当他第一次进行冒顶补救时,是师傅手把手传授;当他第一次进行巷道贯通时,是师傅给予赞许的眼光;当他坚守岗位不能照顾生病的父亲时,是师傅一次次宽慰。技术状元张永浩佩服的则是刘佳的技术与管理:“永浩,这个元件的名称是什么?”自以为科班出身的他对所有设备了如指掌,可刘佳的提问让他哑口无言,满脸通红。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从那天起,永浩变了。翻阅图纸,现场一一进行对应标号,工作室,一次次进行现场模拟实操,不到两年时间,成长为机电维修的一名得力干将。

搭建平台引“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宽眼界,交流学习是职工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余吾煤业公司不断完善人才交流体系,从技能大师工作室到常青树创新工作室、从高精尖小组到瓦斯治理中心、从自主培训到邀请专家,不论是专业技术部门还是人力资源与工会组织,从上至下各部门群策群力为各类人才搭建开眼界、长见识、增才干的平台。

如常青树创新工作室的70名成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主要将学到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应用在矿压管理、机电设备与瓦斯治理方面进行创新。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则为各专业岗位的生产骨干,主要通过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点进行技术创新。两个工作室一个侧重实践总结,一个侧重理论研究,为将两者有机融合,每个月创新工作室都要邀请技能大师进行讲座、交流,互通有无。“姚宏斌、宋文礼两位师傅对真空励磁启动器从原理、结构、故障分析判断与处理的全方位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对本次的比赛以及日常工作帮助很大。”创新工作室的张永浩对此深有感悟。

2019年创新工作室扩容,形成了包括安全监管、生产组织、机电设备、技术体系、瓦斯防治、经营管理、基础建设、党群文化八个小组的创新联盟大体系。工作室定期将各种创新想法、建议、难点全面评价、整合,进行跨专业,多工种联合攻关,同时也在实施过程中,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

赛马机制洒“阳光”

只要你是千里马,余吾煤业就是你驰骋的疆场。余吾煤业公司“大人才”管理体系,畅通每一名“千里马”成长成才的通道。每月从工作效率、创新项目等方面对每个人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考核、排名,全面推行“上岗靠竞争、保岗靠业绩”的赛马机制。将优秀的人才纳入“大人才数据库”,在各专业平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成长为专业技术能手,并充实到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

“董事长在公司调度会上要求宣传部门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获奖事例,并将我们纳入机电人才体系,李秀金调入检修队组。”李秀金与张永浩对组织给予的认可备受鼓舞。余吾煤业公司立足人才的成长,坚持正向激励,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洒满关爱的暖阳。

“王歧林大师工作室”在余吾煤业公司人人皆知,这是对一个普通工人的最高赞誉与最好激励。“大师工作室摆放的一张张荣誉证书,享受省政府甚至国务院津贴,让我心潮彭拜。努力成长为大师级别的工匠,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最大的职业梦想。”九零后的工人李秀金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成长为大师级别的工匠。

而成才精神的激励更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做保障。翻阅“余吾煤业创新管理工作奖励制度”,不仅有科学严谨的分值计算,更有大手笔的绩效奖励。而且技术能手还有优先享受年度疗养、年底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等权利。这种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正是以积极正向激励的制度规范形式,成为习惯与遵循,融入每一个余吾人的血脉。

项实用型专利, 项国家级、省级管理创新成果。余吾煤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机制,搭建形式多样的成长成才舞台,厚培创新精神土壤,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将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冯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