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坤鵬論:當你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藉口時,最好的選擇是停止

​一旦你發現自己開始為自己行動找藉口時,這個行動往往並不正確,你最好選擇趕緊停止!

——坤鵬論

坤鵬論:當你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藉口時,最好的選擇是停止

一、如何應對很難戰勝的驗證性偏見?

芒格非常喜歡一個經典的農諺:

“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不會去那兒了。”

這無疑是逆向思維最最經典的定義。

正是堅持逆向思維,芒格號稱手握了最全面的人類著名失敗案例,他一生都在不斷收集這些悲慘案例,從各行各業,到政府管理、學術研究,應有盡有。

然後他仔細研究了該如何避免這些下場,從而應用在自己的投資生涯,進行規避。

芒格告誡世人,少犯傻,就這麼簡單地堅持一輩子,你就會超越許多在你之上的人,無論他們有多聰明。

坤鵬論正好以此為開端,講講最近感悟的投資中最頑固的一個心理缺陷,對待它,同樣也要像避開死地一樣。

因為就是它造成了人類的執迷不悔,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可以這樣說,大部分人都會頑固地死守自己的觀點,並一條道走到黑,不管正確還是錯誤。

也許,沒有哪一種人類的天性比捍衛自己的觀點,以及拒不承認判斷錯誤的天性來得更頑固了。

而且,就連公認最客觀的科學家也不能免俗,他們同樣也會避免收集和認可對自己結論不利的證據。

這種天性被心理學家稱為:驗證性偏見。

通俗的名字叫:自我欺騙或是自欺欺人。

我們的老話總結得也挺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它的意思就是,想要自己相信某件事,就會不自覺地喜歡聽那些可以驗證我們所做事情的消息,而下意識地躲避那些不利的消息,並且還會從記憶中,從外部信息中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

其典型表現為:

想當然地看事物,選自己喜歡聽的,拒絕那些與我們內心信仰不符的;

拒絕聽到糟糕的消息,青睞於能夠給現實帶來慰藉的東西;

愛聽甜言蜜語;

壞消息來臨時,不惜自己編故事給自己聽,弱化悲劇色彩。

在股市泡沫時,人們總愛說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驗證性偏見表現。

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警告學生:“首要原則就是不要欺騙自己——因為自己是最容易愚弄的傻瓜。”

但是,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則表示:“能做到不自我欺騙,比什麼都難。”

為什麼避免比什麼都難?

為什麼它是最頑固的天性?

因為驗證性偏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還有其他幾位強大的心理幫兇:

懼怕損失:失去100元的痛苦比得到100元強烈一倍,所以投資者可能會賣出正在上漲的股票,卻不願意拋棄下跌的股票,因為他們總會自欺欺人認為,只要不買就不是真損失,未來還可能漲回來。

沉沒成本:人們在放棄時,總會難捨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在股市中,這個心理使得投資者難以割捨那些已經無愛,不值得愛的股票。

稟賦效應:強烈期望守住已擁有的東西,同樣是損失25%,轉換投資所造成的25%絕對比守著以前投資的25%,造成的痛苦更多。

既然,連最客觀、最理性的牛人都無法避免包括驗證性偏見在內的心理缺陷,我們也就別逞強挑戰不可能了。

應用到股票投資,就是在你還沒有出手掏錢投資前,還能保持一定的客觀精神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將股票分析透徹,也就是像巴菲特那樣,積極管理風險,把確定性掌握到極致。

並且,坤鵬論再次強烈提醒各位朋友,出手的唯一標準一定是當前股價確實達到了你設定的價格指標。

這應該是個鐵律,需要嚴格再嚴格地遵守。

價值投資就是“好公司,便宜買”,但是,再好的公司,如果買的不便宜,你的投資價值也將大大打折。

其實,當你對一隻股票的品質充滿信心,即使沒有買入,驗證性偏見也會漸漸開始影響你。

比如:當一隻心儀的股票的價格一直高於自己設置的買點,很多投資者會隨著時間漸漸開始動搖,他們會在記憶中搜索支持他們出手的言論:

對於好股票而言,現在的貴都是未來的便宜;

“以合理的價格,購買非常優秀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以超低的價格,購買平庸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話)”;

……

於是,這些投資者終於在不斷的思想鬥爭中被自己說服,在超過自己設置的價位出手投資。

同時,不管出手不出手,對於你希望擁有的股票,都要提前設置好賣出的規則,特別是止損點,那是必須要有的。

因為,不這樣做的話,一旦買入股票,你或多或少會被驗證性偏見和它的幫兇們控制,本就不可能100%的理性也會漸漸喪失,變得越來越感性,越來越被情緒影響,甚至控制。

所以,投資前儘量保證自己選擇的股票是正確的,是優質的,並設立好虧到多少時必須賣,可能是抵抗它們的最好辦法。

儘管這樣做了也無法確保你後面不會犯錯,但聊勝於無,沒準在關鍵時刻真能幫到自己。

這也是從人性和心理學的角度,印證了投資前對股票盡最大努力研究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總的來說,一旦你發現自己開始為自己行動找藉口時,這個行動往往並不正確,你最好選擇趕緊停止!

因為,如果真是你能100%確信對的行動,根本就不需要藉口,更不用自己來說服自己。

說白了,這不就是自欺欺人嗎!

最後,坤鵬論再次建議你,找一個比你更冷靜客觀、投資理念相似的合作伙伴,在出手前,問問他的意見和建議。

可能他經常會給你澆冷水,但是,就算當頭一棒,總好過虧了你的真金白銀吧!

另外,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清單革命嗎?

坤鵬論發現,就像目標寫下來會在很大程度上利於其完成,同樣,將自己的投資標準寫下來,在出手前一一對照,也會讓自己更遵守投資紀律。

坤鵬論:當你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藉口時,最好的選擇是停止

二、換位思考也是一種逆向思維

不管是情商高者,還是成功者,往往都很善於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跳出自己,換到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坤鵬論曾講過一種非常棒的思維訓練,就是挑選一個新聞報道中尚未完結的事件,假設換成自己去處理,會怎麼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然後持續跟蹤該事件,對照自己的假設,通過這種換位思考訓練,能夠有效提升思考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我們還可以挑選已經完結的事,或是某些規定、政策,逆向進行倒推練習。

首先,確定事情的結果,或是規定與政策所針對的主要問題;

接著,打開思維導圖軟件(手繪也可以),以這個結果和問題為中心點,思考並寫下:

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問題的後果是什麼?

如果是你,你會用哪些辦法來解決?

這些辦法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會制訂什麼樣的規則?

已經發生的辦法或規則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最後,用你想出來的最佳辦法和規則,與已經發生的辦法和規定、政策比較。

如果有所不同,思考為什麼不同?到底誰的更好?

這樣的逆向思維訓練每週可以做一次,還可以叫上朋友一起,效果更佳。

根據坤鵬論的經驗,基本上有過兩三次,你就能體驗到成果。

更重要的是,你看待世界會越來越客觀。

明白到許多事情的解決辦法以及政策的推出,看似不甚合理,其實那是平衡後的最佳選擇。

另外,一邊閱讀一邊推敲也是很好的逆向思維訓練方法。

愛因斯坦有句話特別好:“一定年齡以後,閱讀很容易使頭腦由主動創新狀態變為被動接收狀態。任何一個閱讀太多而動腦太少的人都會養成懶於思考的習慣。”

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了傻傻的被動接收器。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總是將外部傳來的信息傻傻地認為是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這就是所謂的洗腦!

坤鵬論:當你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藉口時,最好的選擇是停止

三、逆向思維能讓我們樂觀向上

人們總有一種受虐似的身心抑鬱症,或者說是找毛病的習慣。

不論提出什麼問題,幾乎總是先能聽到“這樣行不通”、“那樣成不了”之類的大合唱。

這種現象在經濟方面出現頻繁。

只要有個風吹草動的經濟問題,所有人都會問:“什麼地方錯了?”“現在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股市也一樣,投資者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地念叨——“市場怎麼了?”

這也為大批財經專家、分析師、評論家提供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鐵飯碗——因為永遠不需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這個時候,我們為什麼不和別人背道而馳地問一問:“市場哪兒是對頭的?”

如果我們在考慮經濟和股市問題時,問一問什麼地方是對的,常常能獲得一個全新的視野,思路將拓展到不同的方向。

這是一個值得你不斷實踐的逆向思維習慣。

就像第一輛汽車出現時,大批人在嘲笑這個又慢又愛壞的機器。

但是,有個投資者在乘坐一輛早期雙缸汽車,經歷了一場時速達24公里的“疾馳”後,馬上買下了一大捆洛克菲勒的認股權證。

因為他沒擔心汽車“哪兒不對勁”,而是問自己汽車“哪兒是對頭的”,從而預料石油公司的產品會有很好的銷路。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生活幸福,就去貶低那些現在的麻煩之處,褒揚未來的幸福之處吧!

人類的短視同樣也是個頑固天性,它的一大表現就是總是憑藉現在推斷未來。

比如:今天陽光明媚,就會簡單地認為明天也會風和日麗,根本不考慮晚上可能發生什麼意外。

如今,互聯網讓信息的傳播效率提升百倍、千倍,從而大大促使天性短視的人類更加偏重短線思維,也就是越來越多的決策被越來越多的短期偶然事件所左右。

而這些決策常常屬於顧頭不顧腚的應急性需求,從而放棄或是影響了長遠規劃。

所以,在你的逆向思維中應該加入這樣一條,當某些重要的預言發表後,問一問,“從長遠的眼光看,結果會怎麼樣?”

也就是除了從事件的角度上持相反的看法,還可以從時間框架上持相反意見。

同樣道理,如果有些觀點從長遠角度看是正確的,你則可以用逆向思維想想,如果換到近期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對錯。

四、不必神化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並不是萬能的,它其實就是培養正確思維習慣的方法。

我們每本教科書都寫著這樣的學習建議,也就是對所有問題都要同時看到它的兩個方面。

或者如培根所說:“在你相信以前,懷疑一切……”

只是隨著社會越來越像個機器,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多,群體無處不在。

於是,烏合之眾的群體思維模式越來越流行。

願意費心勞神地同時推敲問題兩個方面的人越來越鳳毛麟角。

恰恰如此,逆向思維才顯得難能可貴。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大多數人甚至連花功夫把問題的一個方面搞清楚都不樂意。

他們總喜歡通過二手渠道,比如:被別人廣泛轉發的文章、聊天中等獲得信息、形成看法(其實大部分是被植入看法)。

曾有專家批駁,我們的教育把人類智慧中輕信盲從的成分強化到鉛印的言語上,使得受教育者服從權威的天性或盲目崇拜的心理更加鞏固。

正如我們學校的教育,讓我們相信從課本上讀到的一切,接受老師告訴我們的一切,我們漸漸養成了“不假思索地接受”的習慣,而不是凡事都要運用自己的智慧。

同時,這也使得人們染上了絕對、明確、武斷這些最有害的思維習慣。

這樣的思維習慣阻礙人們考慮另一方面,以及從相反的角度反覆思考。

這就使有智慧的人類成為“易於塑造的模型”,不論怎麼有害的謬論,只要經過權威的包裝,就能灌輸給他。

坤鵬論:當你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藉口時,最好的選擇是停止

五、偶然獨處和思想反芻

客觀講,人類的群體性和蜜蜂、螞蟻、羊群、牛群、馬群……的群體性沒有任何區別。

比如:不能忍受孤獨、恐懼孤獨,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再比如:都對群體聲音的敏感度遠超過任何其他東西的影響。

所以,逆向思維迸發的最佳環境就是獨處。

因為,當我們獨處時,往往能夠養成用大腦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不是把他人的話當成自己的想法。

正如有人所說:“假如你不能把問題想透,問題就會漏過你的思想。”

所以,《深度工作》的作者推薦在心智空閒期,比如:走路、慢跑、開車、淋浴等,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進行有成果的冥想。

“有能力讓自己沉浸於思考的世界中——就是讓自己受教育。”這是漢密爾頓在91歲高齡時寫下的名言。

坤鵬論發現,有個特別好的有助逆向思維的方法,那就是先聽取當前最有影響力的主張,然後讓自己的頭腦隨意地遊歷其他各種能想到的與之相反的和不同的觀點。

這個方法被稱為反覆思考或是思想反芻。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