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還原論曾讓人類充滿信心,認為只要時間和科技,就能解開萬物謎團。

——坤鵬論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最近,坤鵬論一直在研究經濟學的預測之術,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我眼前豁然又開朗了全新的知識領域。

再次真真地體會到了,山外有山,當自認為已經窺見奧秘時,欣喜地層層揭開後,卻發現後面還有更廣闊的未知天地。

前兩天坤鵬論寫了一篇《99%以上的預測都是胡扯 看看偽預言家的慣用伎倆》,結果引起老鐵們的不小爭論,有頂者,也有踩者,有的認為99%都算客氣了,有的則直斥滿篇胡謅。

現實就是這樣,任何觀點永遠都會有支持者和反對者,就像經濟學第一定理:任何一個經濟學家都有一個對立者。

今天,坤鵬論就從根源說起,為什麼近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會跑偏,為什麼經濟學家測不準是必然的。

一、統治人類科學幾百年的還原論

提到當代的經濟學研究,就不能不提統治人類科學領域數百年之久的還原論。

如果以百年為時間尺度、以全球為空間尺度,找出全人類使用最多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此頂桂冠非“還原論”莫屬。

按還原論者的觀點,羊群由羊只組成,鐘錶由全部零件裝配而成,國民收入等於一國國民的個人收入相加……

總之,事物整體一定等於部分之和,不多也不會少。

1.還原論的萌芽

還原論的萌芽很早很早。

古代一些最有智慧的人試圖將世間萬物還原為某一種事物或幾種事物的簡單組合,將物質在質上的不同還原為量的不同,比如:

被亞里士多德奉為“哲學創始人”的“希臘七賢”之一——泰勒斯,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水。

對了,就是坤鵬論之前在《比期貨還刺激的期權 但90%的人根本玩不轉!》提到的那個泰勒斯,當年就搞了一次期權,他預測來年橄欖會豐收,於是便買斷了全部榨橄欖油的機器,後來靠漫天要價轉租機器,賺得盆滿缽滿。

阿那克西曼德堅持萬物的本原是無限。

阿那克西米尼則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空氣。

因為性格開朗而被稱為“歡笑哲學家”的德謨克利特,他將被分割到無法再進一步分割的粒子稱為原子,認為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包括一切物質,甚至是人的靈魂。從其原子論開始,人們得以以唯物主義的角度進行思考。

而中國古代則早就有了“氣”、“陰陽”、“五行”等學說。

對於人類來說,萬物的本質是水,還是空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脫離了神話的桎梏,開始以自我的大腦思考,在自然中找尋萬物的本原,這就是自然哲學的肇始。

2.還原論科學範式的形成

自17世紀開始,在伽利略、培根、笛卡爾和牛頓等人所創建理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還原論為主導的科學範式。

作為一種方法論,還原論在近現代科學中獲得了普遍應用,並取得了輝煌成功。

近代科學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弗朗西斯·培根是近代科學的倡導者,他提出的實驗方法和歸納邏輯成了近代科學方法論的重要一支,另一支是由勒內·笛卡爾倡導的唯理論方法。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政治家,出生於英國高級官員家庭,從其經歷看,可謂神童。

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之後學習法律並取得律師資格,二十三歲時成為國會議員,四十五歲時與十四歲少女再婚,之後成為大法官,但因受賄罪入獄。

1626年,他在驗證“雪能有效保存雞肉”的說法時,患肺炎去世,將“實驗是科學的基礎”,這一主張貫徹到人生最後一刻。

培根認為,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要憑藉教義,還要通過經驗和實驗來了解自然的構造,並征服自然。

他用一句“知識就是力量”來概括自己的觀點。

他為英國帶來的這種重視經驗的思維,和中世紀“先有真理,再試圖以真理解釋世界”的哲學與神學完全相反。

培根引領了英國經驗主義,認為所有知識都源於經驗,知識應該通過歸納法獲得。

所謂歸納法,就是依據經驗(實驗)儘可能地收集大量樣本,進而推導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

笛卡爾生於1596年,比培根小35歲,是法國哲學家、自然科學家,有“近代哲學之父”之稱。

他先是在歐洲最有名的貴族學校學習,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稜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只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

畢業後,他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法律與醫學,對各種知識特別是數學深感興趣。

大學畢業後,他投筆從戎,加入了荷蘭拿騷的毛裡茨的軍隊。

1619年11月10日,他在冬日的德國營地裡“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學問的基礎”。

退伍後,他遍遊歐洲,最後定居荷蘭,晚年應瑞典女王的邀請前往該國,翌年病逝。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笛卡爾否定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目的論自然觀,提倡機械論自然觀,認為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只是物質,遵循數學法則而動。

“我思故我在”是他的“哲學第一原理”,近代哲學的大幕自此拉開。

笛卡爾是大陸理性主義的代表,他認為人生來就有“神”、“善惡”這樣的觀念,承認天賦觀念的存在,這和柏拉圖的“人生而知理型”的觀念一脈相承。

他認為,人應該依靠天賦觀念,使用演繹法來獲得正確的知識。

所謂演繹法,就是從一般性原理出發,通過理性的推理,探明個體的真理的方法,在演繹法下,只要前提是真理,則結論也是真理。不過,如果開始的前提是錯誤的,那麼得到的結論也無法成為真理。

比如:大家所共同適用的真理是,人類總有一死,那麼個體的真理,只要某個人是人類,所以他總有一死。

由於這種思維主要在歐洲大陸流行,所以稱大陸理性主義,它與否認天賦觀念的英國經驗主義對立。

大陸理性主義認為,人常常會看錯,實驗結果也會出現,因此通過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得到的經驗(體驗)是不可靠的。

笛卡爾認為,世界由精神和物體兩種實體構成,這是世界兩分的二元論。

而他的“我思故我在”可以這樣理解:

“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因為我在思考的時候,肯定有一個執行“思考”的“思考者”,這個作為主體的“我”是不容懷疑的,這個我並非廣延的肉體的“我”,而是思維者的我。

所以,否認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笛卡爾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還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他創立了著名的平面直角座標系。

還原論則主要吸取了他的數學成就。

笛卡爾的主要數學成果集中在他的“幾何學”中。

在笛卡爾之前,幾何與代數是數學中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

笛卡爾站在方法論的自然哲學的高度,認為希臘人的幾何學過於依賴於圖形,束縛了人的想象力。

對於當時流行的代數學,他覺得它完全從屬於法則和公式,不能成為一門改進智力的科學。

因此他提出必須把幾何與代數的優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真正的數學”。

笛卡爾的思想核心是:把幾何學的問題歸結成代數形式的問題,用代數學的方法進行計算、證明,從而達到最終解決幾何問題的目的。

依照這種思想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1637年,笛卡爾發表了《幾何學》,創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

他用平面上的一點到兩條固定直線的距離來確定點的位置,用座標來描述空間上的點。

他進而又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解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自古希臘以來代數和幾何分離的趨向,把相互對立著的“數” 與“形”統一了起來,使幾何曲線與代數方程相結合。

笛卡爾的這一天才創見,更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從而開拓了變量數學的廣闊領域。

最為可貴的是,笛卡爾用運動的觀點,把曲線看成點的運動的軌跡,不僅建立了點與實數的對應關係,而且把形(包括點、線、面)和“數”兩個對立的對象統一起來,建立了曲線和方程的對應關係。

這種對應關係的建立,不僅標誌著函數概念的萌芽,而且標明變數進入了數學,使數學在思想方法上發生了偉大的轉折——由常量數學進入變量數學的時期。

辨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了。

笛卡爾的這些成就,為後來牛頓、萊布尼茲發現微積分,為一大批數學家的新發現開闢了道路。

培根的方法和笛卡爾的方法結合起來,構成了近代科學的完整方法論體系——還原論。

在這個體系中,培根提供了物理學方法或者說經驗方法,笛卡爾提供了數學方法,近代科學就是經驗和數學相結合的產物。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後來,牛頓引入了微分思想,在他著名的運動定律中,把變化率和各種力聯繫起來。

科學家們很快學會了使用線性微分方程,無論多麼不同的現象,如炮彈飛行、植物生長、煤炭燃燒以及機器運轉,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描述。

牛頓的天體力學定律+培根的物理學方法+笛卡爾的數學方法,使得科學家能夠將任何事物用數學和力學加以描述。

可以說,牛頓的加入直接推動了近代機械還原論的形成。

19世紀,還原論物理主義的領袖亥姆霍茲曾提出“自然科學的最終目的是自然界是一切過程還原成作為這些過程基礎的運動並探索它們的推動力,也就是說,把它們還原為力學。”

在還原論者看來,事物就像一個鐘錶,你要弄清楚鐘錶的構造和運行規律,那就可以且必須把它拆卸、分解開來,還原到它的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才能把想知道的問題弄清楚,也就是“欲知森林,先剖樹木”。

所以,對人們所要認識的任何一種客觀實體,如果把它拆卸得越小,其認識就越詳盡、越深刻。

於是,我們看到物質世界早已被一層層分解,直到分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被分解到夸克,物理學家還在鍥而不捨,繼續分解。

而”還原“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把客觀實體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然後還可以把它裝配起來,再還原成完整事物,即“從樹木出發可以認識森林。”

還原論最初產生於自然科學研究,後來擴展到幾乎所有領域,到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達到了頂峰。

不得不說,還原論很有用,因為整體事物確實是由部分構成的,就像生活就是由瑣碎的小事構成的一樣。

從還原論者的眼睛看出去,世界的萬事萬物表面上很散亂,千頭萬緒,錯綜複雜,實際上卻很有秩序,無非是一堆安安靜靜等著拆卸和組裝的零件。

現代還原論依然主宰著人類,它根源於現代科學的斐然成就,興盛於流行的科學哲學思想。

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科學哲學中盛行邏輯經驗主義,它的使命就是把哲學的任務歸結為對科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通過可實證的意義標準把理論還原為經驗,通過把心理命題翻譯成物理命題統一全部經驗科學。

簡單一句話,物理學統治世界!

既然能用物理學解釋一切,那麼科學家用還原論研究世界、看世界的結論是:世界是簡單的。

邏輯經驗主義者深信,“物理學不僅是其他科學的典範,而且所有科學,包括心理學和社會科學,有朝一日會統一起來並化歸為共同的、基本的物理術語。“

而且歐內斯特·內格爾還給出了第一個邏輯上最清晰的還原模型,許多科學哲學家就在此基礎上將理論還原推廣到所有學科領域的所有理論之中。

可以說,所有近現代科學分支都以牛頓的力學理論為基石,用還原論方法研究各自的對象,再把獲得的知識納入公理化演繹體系加以表達,這已經成為自然科學研究的標準操作,甚至被某些社會科學奉為“圭臬”,比如:經濟學。

3.還原論的優點

當然,作為科學研究的方法論規範,還原論具有兩大優點:

第一,使用這種方法論建立起來的科學理論,不僅精確嚴密,而 且具有強大的預言能力。無論是哈雷彗星與海王星的發現,還是大爆炸學說的檢驗,直至遺傳工程等,無不是還原論的成功應用。

第二,每當預言失敗或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發生重大偏差時,人們能夠根據邏輯和理論便利地調整理論,從而做出新的預言。電磁理論、量子力學、相對論理論以及分子生物學、大爆炸宇宙學與超弦理論等理論的創立就是明證。

二、經濟學成為一個技術性的,還挺神秘的行業

18世紀和19世紀,在社會科學領域傑出的知識分子都被稱為經濟學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比如:亞當·斯密、約翰·斯圖爾特·穆勒等。

正如牛頓發現了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並提出了探究現代科學的原則一樣,這些經濟學家也企圖弄清經濟、政府和社會運行的原則及自然法則,他們希望利用還原論的範式計算出經濟行為,從而預測人民和國家的未來。

在越來越強大的還原論的籠罩下,今天的經濟學家幾乎只關注商業和貨幣問題,經濟學家兼歷史學家羅伯特·海爾布倫說:“經濟學已成為一個技術性的,通常還挺神秘的行業。”

它具有高度理論性和數學性,和其他社會科學幾乎沒有聯繫,然而經濟學本質上卻是有關人類間相互作用的,以貨幣為標誌的社會科學。

經濟學更多地被當作純科學對待,如同一門“軟物理學”,它甚至還有自己的諾貝爾獎,1969年第一次頒發。

經濟學引入數學方程式的熱潮開始於1970年代末。

那時候,凱恩斯主義舊有的確定性失靈時,於是新一代經濟學家們將這門學科變成了一堆超級抽象的數學方程式。

他們假設,經濟系統將趨於均衡態,只有來自系統外部的不可預測的衝擊能干擾這種均衡。

由於衝擊起於外部,經濟學家們為了讓數學模型看起來合理,不得不發揮想象,猜測這些衝擊到底是什麼。

而羅默在其論文《宏觀經濟學的困境》中嘲諷了這些想象中的破壞力。

他將由此產生的宏觀經濟理論,比作只有當“巨魔、小鬼和以太(物理學家假想的物質)”存在才解釋得通的物理學。

倫敦金斯頓大學經濟學家斯蒂夫·基恩就一直聲稱,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所以規模巨大,正是由於人們過於依賴有缺陷的經濟模型——這讓決策者們低估了風險,最終讓世界陷入危境。

因“投入產出理論”獲得197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季耶夫這樣評價道:“年復一年,經濟學家不斷提出新的數學模型,並深入探索其特徵;計量經濟學家試圖用所有可能的代數函數擬合同樣的數據。但這些努力卻幾乎絲毫沒有促進我們對真實經濟系統結構和運行方式的理解。”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三、經濟學已被證明測不準

那麼有偉大還原論加持的經濟預測家的成績如何?

美國有專門的學者對經濟學家們幾十年的預測數據進行了研究,總結出以下九個特點:

1.經濟學專家基本都無法預測到經濟的重要轉折點。

2.經濟預測的準確性隨時間而下降。

3.經濟學家的預測技巧平均來說和猜沒區別。

4.沒有哪個經濟預測者能在預測準確性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沒有哪派經濟思想能持續得出準確的經濟預測。

6.沒有哪個經濟預測者在預測某個經濟指標上表現出持續過人的能力。

7.更復雜的運算不會提高經濟預測的準確性。

8.經濟學預測可能受心理偏見的影響。

9.沒有證據表明經濟預測技巧比以前更高明。

1985年,《經濟學家》進行了一項比賽,其意圖是發現各種行業中誰能最準確地預測出未來10年英國的經濟狀況。

10年過去了,揭曉的結果很搞笑,環衛工人和4位跨國公司總裁組成的小組共同名列第一。

《經濟學家》在公佈結果的同時寫道:“垃圾箱裡的東西也同樣可以成為有用的領先經濟預測指標。”

所以,經濟學家圈流傳著一則笑話:“經濟學家所受的專業訓練就是通過對經濟的錯誤預測而領取薪酬。”

另一則笑話稱:“經濟學家已經成功預測了過去5次經濟衰退中的9次。”

國外有位專家曾為政府機構提供關於通貨膨脹的預測,他分析了用各種預測方法得到的關於通貨膨脹的推斷,下至最簡單的明天的通貨膨脹率將和今天差不多,經濟學家對這種方法嗤之以鼻為幼稚預測,上至還有號稱世界領先的預測公司發佈的一些經濟預測,據說它們不僅有名校畢業的博士,還使用了由上千等式組成的計算預測模型。

結果令專家相當震驚,因為幼稚預測事實上是最精確的預測方法,甚至其精確性超過了那些著名的經濟預測公司及專家的結果。

199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分析了1987~1992年美、日、德、法、意、加各國政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自己做過的預測,結果驗證了,各機構的預測不僅錯得離譜,而且幼稚預測再次被證明,它是最準確的。

一位著名金融分析師在分析了過去一個世紀的預測,然後總結道:“只要是有關錢的預測,經濟學家、投資大亨及引用他們觀點的記者絕不是偶爾出錯,而是從沒有正確過。”

坤鵬論通過查閱資料發現,人們對於預測的熱衷起源於凱恩斯經濟學,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各領域的著名人物涉足未來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而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我們需要承認,凱恩斯當時有個預測相當具有洞察力。

1919年,在作為官方代表參加了制定一戰停戰條款的巴黎和會後,凱恩斯對這些條款的報復性和短視性感到震驚。

在他《和平的經濟後果》一書中,凱恩斯提出警告:”條約不包括歐洲經濟重建的任何條款,也絲毫沒講到如何使戰敗的軸心國變為好鄰居。“

他準確地預見到德國將會遭受飢餓和高通貨膨脹的雙重摺磨,它與原來的盟國最終會引起整個歐洲的動盪不安:”人們不會總是毫無抵抗地死去……在悲憤中(他們)會顛覆殘存的組織,並毀滅全部文明。“

儘管他預見到在如此絕望的情形下,必定會出現一名獨裁者,但他沒有像現在的未來主義者那樣,不容置疑地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相反,他提出疑問:”誰又能知道……人們最後會選擇怎樣的方式來擺脫不幸呢?“

但是,凱恩斯經濟學中確實存在一個基本錯誤,該理論認為在客觀的經濟學數據和社會成員的決策之前存的因果關係是機械式的,這就是機械還原論的陰影,但是人就是人,不是自動化的機器。


坤鵬論:還原論統治人類所有科學 經濟學搞成了物理學


四、還原論成就西方主流經濟學

正是還原論成就了亞當·斯密以來的西方主流經濟學,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

主流經濟學的發展從亞當·斯密算起,已歷經200多年,其間雖然有李嘉圖、馬歇爾、凱恩斯等數次革命,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們都是機械還原論思想在經濟學上的移植和應用。

他們對於經濟現象都習慣地從單一的因果角度對複雜的世界做還原論和確定論的思考,以為經濟本質上一個以線性關係為基本特徵的、經濟的對象世界是一個滿足線性疊加的世界。

那裡沒有間斷、混沌,更沒有突變和分叉。

他們用最優化、均衡、理性、穩定等概念來解釋、分析、預測經濟領域的各種現象。

其相應的經濟模型是線性方程式加上隨機項。

而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一方面經濟活動要素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經濟現象常常表現出隨機性 、不確定性。

而另一方面,經濟問題處理的是人的問題,進一步是人的集合,不是單個人的問題。

作為市場主體的人,是有血有肉的“現實人”、 “社會的人” ,是有思想、有慾望、有情感、有意志的。

與自然的發生不同,人的活動更多的不是“發生” ,而是“行為” ,也就是人的意識的外在表現。

因此,經濟的真實過程和現象往往是非線性、不可逆、遠離均衡等,比如:宏觀經濟變量的不規則漲落、股價的大幅波動以及某些經濟時間序列的高度自相關性等。

經濟中有著大量非理性存在,消費者並不根據理性方程式行事,因為它假設錢是消費者行為和唯一推動力,實際上,許多其他強有力動機在人們的消費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包括:權利、名譽、威望、影響力、報復心、順從、希望、愛情和友誼等。

公司的行為也少有理性,高級主管的目標是使股東財富最大化,通常,管理層的唯一最大化行為是個人財富最大化和維持權力地位。

事實上,公司經營和決策中的理性成分如此之少。

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迪·霍爾丹表示,現實比基於數學的經濟學想象得更復雜,而且是非理性的。

從上班路上買的咖啡和麵包,到我們存放養老金的基金,我們每天做出的買賣決策絕不像主流經濟學者們設想的那樣,受理性驅使。

不管是用電腦模型還是主觀判斷,經濟家都受到他們各自的經濟“宗教”的嚴重影響。

而經濟“宗教”指的是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如何運行的一組假設和信念。

凱恩斯學派相信經濟是由政府支出的多少來驅動的;貨幣學派認為貨幣供應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新古典學派信仰放任自由的交易和最低程度的政府幹預。

這些信仰如此的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以至於人們戲稱經濟學是唯一持有截然對立觀點的兩個人都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一門學科。

由於我們可以得出經濟學第一原理:任何一個經濟學家都有一個對立者。

令人驚訝的是,經濟學家不太喜歡接受其他社會學科的見解,比如: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儘管事實上這些領域的信息能對人們的集體和個人行為提供更深入的洞見,但經濟學家認為它們太不堅實,或者與經濟學毫不相關。

明天,坤鵬論繼續帶大家進入複雜的非線性世界,瞭解複雜性系統、混沌理論、複雜性科學、複雜性經濟學。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6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1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