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深圳南山:砥砺奋进三十年 先行示范再扬帆

<table> 深圳南山:砥砺奋进三十年 先行示范再扬帆

迈入而立之年的南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特区“加速度”。

/<table>

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

2020年1月13日上午,南海之滨、深圳湾畔,中共深圳市南山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砥砺奋进30年,先行示范再扬帆。刚刚度过自己30岁生日的“90后”南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继续砥砺奋进、扬帆远航,为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回望2019▶▷ 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2019这一年在南山的发展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南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畏风雨、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经济运行保持健康平稳。2019年,南山辖区税收1665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1590亿元,增长1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7亿元,增长15.1%。在工信部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榜单中,南山蝉联中国百强区之首。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来源于科创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过去一年,南山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70家,总数超过4000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1/8;辖区两位科学家包揽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新增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等6家高水平实验室,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达到9家;新认定南山“领航人才”377人,全职院士达34名。

创新南山,更有“幸福味道”。2019年,南山区获评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第十三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中,荣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级)”和“创新包容强区”两项大奖。

在民生事业发展方面,一年来,南山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800个;南山医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蛇口医院增名“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九大类民生支出达227.2亿元;高质量办理民生实事20项、民生微实事3200多件;提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5000余套,发放住房补租4.95亿元,惠及2.5万余人。

南山的城区环境品质全面跃升。一年来,新建8个花漾街区和16个街心花园,公园总数达154个,平均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地铁5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开通试运营,12、13号线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南头直升机场搬迁补偿协议正式签订,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下沉改造工程开工,深圳湾口岸人行天桥正式开放。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完成600个住宅小区“楼层撤桶”。城区PM2.5平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南山蓝”成为靓丽名片。

致敬30年▶▷ 成就南山精彩蝶变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1990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南头管理区和蛇口管理局合并成立南山区。

从此,南山这块有着近两千年城市文明史的土地,秉承光荣与梦想,承载使命与希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一段新征程。

30年来,南山区GDP增长超过70倍,年均增长超过15%;人均GDP从4万元增加到36万元;辖区税收从1.8亿元增加到1665亿元,增长924倍。而立之年的南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特区加速度。

回首30年历程,南山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先手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造就了一座“活力南山”;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压舱石”,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造就了一座“富强南山”;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造就了一座“创新南山”;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试金石”,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造就了一座“幸福南山”;始终坚持把城区品质提升作为发展的“助推器”,营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造就了一座“魅力南山”。

回望来时路,一路高歌一路精彩;砥砺再出发,一路追梦一路前行。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南山将坚持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先行探索、率先示范,奋力书写南山发展新篇章。

展望2020年,南山区委综合考虑,按照本地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安排全年经济工作,并在五个方面先行探索、率先示范,打造样板城区: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区。

——坚持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抓手,全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城市样板城区。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大力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打造城市文明样板城区。

——坚持以“七个有”为目标导向,加快建设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区。

——坚持以宜居宜业为价值追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板城区。

奋进2020▶▷ 一廊一城一大道打造大湾区耀眼明珠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去年,南山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旗帜鲜明地推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CBD三大战略工程。

一年来,三大战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部省市”共建平台,确定了“一心两轴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成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西丽高铁新城“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开发思路获国家铁总认可,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正式获批,西丽高铁站纳入全市三大客运主站,规划13台25线;深圳湾CBD建设高起点推进,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超级十字”设计方案惊艳亮相,深圳湾文化广场等“城市新客厅”破土动工,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城市天际线”魅力初显。

当前,面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南山需要有布局至少十年的开阔眼界和远大抱负。

南山区委书记王强介绍,2020年,聚焦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城区意象塑造和“一轴一带”产业布局,深度优化城区生产力格局,南山将重点谋划三大示范工程——“一廊一城一大道”。

一廊即深圳湾文化走廊。东起红树林、西至前海湾,串联华侨城、后海、蛇口、前海等片区,赋予南山总部经济带文化内涵,编织一条集创意设计、传统文化、先锋艺术、前沿时尚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化飘带”。

一城即蛇口国际海洋城。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以赤湾片区、太子湾片区、蛇口片区为主要承载区,瞄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港口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方向,打造12平方公里左右的蛇口国际海洋城。

一大道即南山硅谷大道。南起深圳湾、北至西丽湖,串联深圳湾口岸、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高新区、西丽高铁新城、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地铁13号线建设为基础先导,统筹地上地下空间、链接创新产业资源,打造全长12公里、多元立体复合的“城市创新脊梁”,构筑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动力轴、深圳创新意象展示的地标轴,成为彰显深圳全球创新创意之都风采的“科技星光大道”。

扬帆远航风正劲,扶摇直上九万里。王强表示,南山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摄影: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