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友,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下)

接上篇。

然而,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改變了區域的版圖。戰爭之興起雖緣於薩達姆為拯救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造成的經濟損傷,藉以併吞科威特的石油經濟,但這場戰爭其實也有歷史問題。簡單來說,科威特原應屬於伊拉克的一部分,但早期英國在波斯灣還擁有優勢時,就與科威特地區的酋長維持友好關係,之後讓科威特自治、到60年代時獨立。對歷屆伊拉克政府而言,科威特是他們應該要收回的土地。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除了取回土地之外,也具有消滅帝國主義的意涵。對薩達姆政府而言,這是處理歷史問題。但是,薩達姆此舉嚴重挑釁了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一個主權國家以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為目的開啟戰爭,自然為國際社會所不忍。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下令出兵伊拉克,前幾年還是重要夥伴的薩達姆,頓時搖身一變成了恐怖份子。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友,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下)

老布什要求薩達姆停止對科威特的攻擊,薩達姆則是反犟:「如果要我撤軍,那以色列就該退出在巴勒斯坦的佔領地。」右打科威特、左打以色列,薩達姆展現出復興黨要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宏圖。以色列就這樣被捲入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戰爭中,這並非無妄之災。薩達姆往後成為美國敵對的對象,但並不意味著美國一定會對伊拉克動武,在老布什之後,再次攻打伊拉克的沒有別人,正是他兒子小布什,看來小布什是為了實現老爸未竟的願望、又或者這已經成為家族「志業」……,2003年,小布什不費吹灰之力便打垮薩達姆政府。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友,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下)

幾年之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成立,持反美立場,貌似將與伊朗這個什葉派最大的國家靠攏,但在之前一段戰爭與動亂的摧殘下,今日的伊拉克政府可能誰當權都解決不了問題,再加上有消息指出伊朗政府對伊拉克政府下了許多指導棋,也導致伊拉克境內產生反伊朗的氣氛。近期伊拉克的暴動,便是這些歷史因素所累積下來的惡劣情況,例如伊拉克政府聲稱這其中有以色列的陰謀,也透露出以色列很有可能在運作顛覆敵對者的行動。同時間,還釀出卡爾巴拉的伊朗領事館遭到民眾襲擊,兩伊之間的邊界也因此封鎖了一些時間。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友,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下)

無獨有偶,伊朗國內也正面臨因調漲油價而引發的抗爭與暴動問題,支持政府與反政府的力量各自集結,而精神領導人哈梅內伊指責這些問題都是外來勢力的煽動,言下之意這是美國、以色列的陰謀。政府支持者高喊「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從輿論來看,伊朗總是麻煩製造者,伊朗被美國製裁多年,其經濟問題不盡然是政府無能導致,外在的敵對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友,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下)

80年代之後,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可說是中東地區致命的組合。兩伊當然不會與以色列友好,但也不代表兩伊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就會和平相處,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在這裡並不適用。捋清歷史脈絡,你就會發現今後兩伊與以色列肯定仍是致命組合,這一難題,目前看來還是無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