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來了!來了!終於來了!


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這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上海市長應勇為其揭牌。


1月15日中米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正式簽署,第二天外資就來上海了,信號意義極強!


對金融機構來說,這是巨大挑戰。但是對上海來說,這是重大利好!


先看看協議裡面有啥內容?擴大對外貿易、擴大金融開放、保護知識產權等等,這完全契合上海“五個中心”的城市定位。


根據規劃,2020年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是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


國際經濟、貿易和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地位相當穩固。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世界第三,旅客吞吐量世界第四,郵輪母港旅客發送量世界第四。


最關鍵的是,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上海的時機剛剛好!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天降大禮包 中心地位加強!


2019年初,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和建設路徑,明確了戰略重點和推進舉措。


政策出臺的很晚,但是沒有人否認,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有了政策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進一步強化。


英國智庫Z/Yen集團報告顯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排名全球第五,僅次於紐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但是高於東京、多倫多、蘇黎世、北京、法蘭克福。


這是上海連續第二次在排名中位居全球金融中心的前五位。2017年,上海首次進入全球前10,2018年又從第六名上升至第五位,此次排名保持在第五位。


雖然排名沒變,但連續兩個“前五”,已經肯定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何況上海的評分與“前四位”差距繼續縮小。


1月15日,上海市長應勇在總作報告中透露,過去一年上海推出“滬倫通”、滬深300股指期權等金融創新產品,野村東方證券、安聯保險、摩根大通等對外開放項目落地,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933萬億元、增長17.5%。


未來,上海金融行業發展的發力方向在哪呢?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根據應勇市長的報告可以總結出來兩點:1、加快建設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2、集聚各類重要金融機構,加快建設全球資管中心,大力發展金融科技。


另外,應勇還特別強調了,配合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推動更多金融業開放項目落地。


因為在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裡面,我們要擴大金融服務領域市場準入。


具體來說就是,2020年4月1日,中國取消證券、保險、基金管理和期貨服務的外資股比上限和歧視性審批許可。同時,對於電子支付、銀行、信用評級和不良債務服務,中國承諾做出相應開放政策以允許外資機構順利進入中國市場並開展業務。


也就是說,最後剩74天,美國的證券、基金、保險、期貨、評級公司將無限制的全面進入中國。


這一次,外資真的要來了!來哪裡?必須是上海。


看看上海金融中心支持政策出臺時間,以及貿易協定簽署時間,上海就是為金融開放做準備的。


這對金融機構而言,是個巨大挑戰。


但是對上海來說,這就是從天而降的大禮包,上海的金融中心功能將進一步加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破解金融發展之謎 必須得靠科技!


金融發展有一個謎,破解這個謎必須得靠科技。


過去130年間,美國金融資產產生的平均成本是2%,雖然不斷創新,但始終沒有把2%變成1.9%或者1.5%、1%,這被北大劉俏稱之為“金融發展之謎”。


為什麼會這樣?還是金融行業中科技創新和應用還不夠。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大爆發,整個金融行業將首當其衝。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經頗具規模,“量”的層面進展顯著,但“內核”層面還可進一步提升,這個內核就是科技。


去年,應勇在上海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上海要加強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


今年9月,李強書記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就有不止一位國內科技和金融“巨頭”企業代表直言,未來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


都知道上海金融實力雄厚,不知道近些年上海為科技做出了多大努力,很多人也輕視了上海的科技實力。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2016年初,上海發佈《上海市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頒發“文創50條”;2018年,上海發佈最新人工智能產業規劃政策,從產業鏈建設、資本支持、人才聚集、創新平臺搭建等多個角度支持人工智能發展。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可總有人不懂。一系列產業政策打下去,特斯拉投資500億在上海建廠了,華為投資100億在上海打造研發中心了。


特斯拉龐大的產業鏈,以及華為強大的技術溢出能力,讓上海科技實力突飛猛進。


看看最具代表性的軟件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的情況:


2019年前10個月,上海規模以上信息軟件服務業利潤總額僅為325.73億,較2018年同期飆升了91.2%!


2019年前10個月,上海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利潤總額為175.03億,同比暴增93.9%!


2019年前10個月,上海互聯網行業收入同比增長37.1%,超越浙江、北京、江蘇、廣東,居東部地區第一位!


互聯網巨頭數量,也顛覆大家固有偏見。2018年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上海有19家,僅次於北京,但是遠高於深圳和廣州,排名全國第二!


其它吹噓自己科創實力很強的城市,跟上海比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未來,上海在科創方面還有哪些大動作?勇市長的報告中也已經提到:


2020年,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並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


全面實施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上海方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功能型研發轉化平臺。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升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區域創新發展能級。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連續堅持三年 這才是上海的核心競爭力!


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成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是幾個產業政策就能實現的,靠的是軟實力!


應勇市長工作報告中,最讓人感動的不是那些成績,而是明確表示,2020年上海市“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2020年,上海各部門一般性財政支出一律壓減10%以上,部門預備經費全部取消!


目的是什麼?確保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支出只增不減。


這是本質上體現的是,上海對營商環境的重視。營商環境排名已經是全國前兩名,但是上海還在不斷優化。


2019年,上海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108項措施,企業辦事環節和時間進一步壓減,助力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從46位進一步提升到31位。


“一網通辦”總門戶接入事項達到2261個,線上辦事651萬件。“雙減半”“雙一百”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審批事項提交材料和辦理時限分別平均減少52.9%和59.8%,全市通辦事項和業務流程再造事項分別新增177個和105個。


上海多重視營商環境?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排除一切事項,專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暨投資促進大會”。


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連續第3年在開年就重點抓營商環境了。

2020年,上海專門研究制定了上海營商環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強投資促進32條舉措。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以前上海崛起,靠的就是營商環境;以後上海建設五個中心,也是靠營商環境。


凡是經濟差的地方,絕對不是產業政策不優惠,都是營商環境出了問題。


技術會進步,產業會更替,但是優秀的營商環境,能讓城市跨越週期,跨越時間!


葉檀財經主頁,點擊《女俠的投資圈》即可進入葉檀財經的圈子。


終於來了!信號意義極強 最後74天 萬眾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