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1月16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这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上海市长应勇为其揭牌。


1月15日中米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第二天外资就来上海了,信号意义极强!


对金融机构来说,这是巨大挑战。但是对上海来说,这是重大利好!


先看看协议里面有啥内容?扩大对外贸易、扩大金融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等,这完全契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城市定位。


根据规划,2020年是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


国际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地位相当稳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世界第三,旅客吞吐量世界第四,邮轮母港旅客发送量世界第四。


最关键的是,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上海的时机刚刚好!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天降大礼包 中心地位加强!


2019年初,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明确了战略重点和推进举措。


政策出台的很晚,但是没有人否认,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有了政策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


英国智库Z/Yen集团报告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排名全球第五,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但是高于东京、多伦多、苏黎世、北京、法兰克福。


这是上海连续第二次在排名中位居全球金融中心的前五位。2017年,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10,2018年又从第六名上升至第五位,此次排名保持在第五位。


虽然排名没变,但连续两个“前五”,已经肯定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何况上海的评分与“前四位”差距继续缩小。


1月15日,上海市长应勇在总作报告中透露,过去一年上海推出“沪伦通”、沪深300股指期权等金融创新产品,野村东方证券、安联保险、摩根大通等对外开放项目落地,持牌金融机构新增54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933万亿元、增长17.5%。


未来,上海金融行业发展的发力方向在哪呢?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根据应勇市长的报告可以总结出来两点:1、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2、集聚各类重要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另外,应勇还特别强调了,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更多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


因为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里面,我们要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市场准入。


具体来说就是,2020年4月1日,中国取消证券、保险、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的外资股比上限和歧视性审批许可。同时,对于电子支付、银行、信用评级和不良债务服务,中国承诺做出相应开放政策以允许外资机构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展业务。


也就是说,最后剩74天,美国的证券、基金、保险、期货、评级公司将无限制的全面进入中国。


这一次,外资真的要来了!来哪里?必须是上海。


看看上海金融中心支持政策出台时间,以及贸易协定签署时间,上海就是为金融开放做准备的。


这对金融机构而言,是个巨大挑战。


但是对上海来说,这就是从天而降的大礼包,上海的金融中心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破解金融发展之谜 必须得靠科技!


金融发展有一个谜,破解这个谜必须得靠科技。


过去130年间,美国金融资产产生的平均成本是2%,虽然不断创新,但始终没有把2%变成1.9%或者1.5%、1%,这被北大刘俏称之为“金融发展之谜”。


为什么会这样?还是金融行业中科技创新和应用还不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大爆发,整个金融行业将首当其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颇具规模,“量”的层面进展显著,但“内核”层面还可进一步提升,这个内核就是科技。


去年,应勇在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上海要加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今年9月,李强书记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就有不止一位国内科技和金融“巨头”企业代表直言,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


都知道上海金融实力雄厚,不知道近些年上海为科技做出了多大努力,很多人也轻视了上海的科技实力。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2016年初,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颁发“文创50条”;2018年,上海发布最新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政策,从产业链建设、资本支持、人才聚集、创新平台搭建等多个角度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可总有人不懂。一系列产业政策打下去,特斯拉投资500亿在上海建厂了,华为投资100亿在上海打造研发中心了。


特斯拉庞大的产业链,以及华为强大的技术溢出能力,让上海科技实力突飞猛进。


看看最具代表性的软件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的情况:


2019年前10个月,上海规模以上信息软件服务业利润总额仅为325.73亿,较2018年同期飙升了91.2%!


2019年前10个月,上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为175.03亿,同比暴增93.9%!


2019年前10个月,上海互联网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7.1%,超越浙江、北京、江苏、广东,居东部地区第一位!


互联网巨头数量,也颠覆大家固有偏见。2018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上海有19家,仅次于北京,但是远高于深圳和广州,排名全国第二!


其它吹嘘自己科创实力很强的城市,跟上海比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未来,上海在科创方面还有哪些大动作?勇市长的报告中也已经提到:


2020年,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建成并开放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全面启动张江科学城第二轮82个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


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松江G60科创走廊等区域创新发展能级。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连续坚持三年 这才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五个中心”, 建设成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是几个产业政策就能实现的,靠的是软实力!


应勇市长工作报告中,最让人感动的不是那些成绩,而是明确表示,2020年上海市“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2020年,上海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


目的是什么?确保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


这是本质上体现的是,上海对营商环境的重视。营商环境排名已经是全国前两名,但是上海还在不断优化。


2019年,上海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8项措施,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进一步压减,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46位进一步提升到31位。


“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事项达到2261个,线上办事651万件。“双减半”“双一百”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平均减少52.9%和59.8%,全市通办事项和业务流程再造事项分别新增177个和105个。


上海多重视营商环境?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排除一切事项,专门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连续第3年在开年就重点抓营商环境了。

2020年,上海专门研究制定了上海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强投资促进32条举措。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以前上海崛起,靠的就是营商环境;以后上海建设五个中心,也是靠营商环境。


凡是经济差的地方,绝对不是产业政策不优惠,都是营商环境出了问题。


技术会进步,产业会更替,但是优秀的营商环境,能让城市跨越周期,跨越时间!


叶檀财经主页,点击《女侠的投资圈》即可进入叶檀财经的圈子。


终于来了!信号意义极强 最后74天 万众瞩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