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健康管理師vs執業醫師,有哪些區別?

隨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理念不斷推進,“健康管理師”這個職業受到了越來越多人關注。有人會問,健康問題找醫生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問健康管理師?醫生和健康管理師有什麼區別呢?本文就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醫生

醫生,鑽研學習醫學科學技術,挽救生命以治病為業的人,一般指臨床醫生。按照衛健委及有關司局的工作要求,遵照有關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管理條例,主持醫患溝通,學術討論,新技術推廣、預後分析、公眾教育、護理示教、康復培訓、出院教育、執行衛生防疫、計生、大病早期識別干預等法律政治責任、承擔部分課題研究等工作,預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治病救人,履行病情如實告知、合理檢查、合理開藥、正確診斷、積極治療的責任。

健康管理師

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心理、運動等多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諮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主要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採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評估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和疾病危險性;進行個人或群體的健康諮詢與指導;制定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促進計劃;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維護;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教育和推廣;進行健康管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行健康管理技術應用的成效評估。

從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內容可以看出,健康管理師是新生的一支國民健康管理的主力軍。他與醫生目標一致,協同作戰,互補長短。

但醫生與健康管理師也有一定區別,具體有如下9個方面:

1、服務對象有區別:醫生服務的對象是病人,健康管理師服務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包括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

2、服務週期有區別:醫生一般只負責病人來醫院期間的檢查、治療和保健,只應侷限於求醫和提供醫療幫助的過程,服務週期一般不長。而嚴格意義上的健康管理師要負責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和疾病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維護和健康促進,服務週期少則一二年,多則長期或終生服務。

3、專業技能有區別:醫生需要有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博而專的臨床醫學知識,是非常專業的技能人才。健康管理師側重於健康管理,需要掌握80%的管理知識和技能,20%的醫學基礎專業知識。健康管理師不一定熟悉疾病的機理,但基礎知識要全面,要對營養、運動、心理、環境、慢性病等方面都有所瞭解。

4、工作中心有區別:醫生要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健康管理師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全面健康為中心。

5、業務分工有區別:醫生讓人們如何去掉已經有的病,消除的主要是疾病本身,治療的是“已病”。健康管理師讓人們如何才能夠不得病,消除的是生病的根源。治的是未病,使人們不得病、少得病或不得大病。

6、工作方式有區別:醫生主要靠藥物和手術治療,醫生親自採取措施為患者治療疾病。健康管理師主要指導人們,靠健康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情緒、心理和合理的飲食調理人的身心,預防疾病。

7、工作過程有區別:醫生的工作是生病之後的處理過程,主要用後處理的方法治療。健康管理師用前控制的措施治療,是生病之前的過程控制。

8、研究範圍有區別:醫生主要研究疾病,健康管理師主要研究健康。

9、證書性質有區別:執業醫師上崗需要的《醫師資格證》屬於行業准入類證書,需要有醫學專業基礎才能考。而《健康管理師》證屬於水平評價類證書,沒有醫學基礎也可以考。

更多關於健康管理師和執業醫師的問題,都可以留言詢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