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抑郁了有什么表现?

果果爱分享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孩子不像成年人需要为工作和生活所奔波,孩子的生活简单不会产生抑郁情绪。


但事实上,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抑郁的表现,尤其是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当成是一时的闹情绪或者成长的过程,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孩子调皮、矫情、脆弱,从而被忽视。


这些抑郁症状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在家里表现。

一些常见的儿童抑郁表现包括:

  • 焦躁不安或突然生气

  • 持续感觉伤心或无助感

  • 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接触

  • 会对拒绝非常敏感

  • 胃口有变化,食欲增加或减少

  • 睡眠有变化,睡眠减少或嗜睡

  • 突然大哭大叫

  • 无法集中注意力

  • 疲乏或精力低下

  • 会常常抱怨身体不舒服(例如肚子痛、头痛等),但身体无法检查出疾病

  • 无法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包括在家里、学校等场所和朋友、同学游玩、参加学校活动等,及时是自己喜欢的活动也不会参与到其中

  • 感到无能并且抱有愧疚感


  • 思考能力受损,无法正常思考或集中注意

  • 有自杀的想法


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大多数孩子会在不同的场所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表现。


有抑郁倾向的孩子通常能从他们的表现中观察到有异样,例如不想去学校、学习成绩下降、看起来很没精神等。12岁以上的孩子还有偷偷饮用酒精的危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他们有可能是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的短暂的抑郁情绪,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调节情绪的小技巧帮助孩子进行排解。


但如果孩子长时间出现以上症状,并且调整并没有有效的改善孩子的抑郁情绪,请及时向专业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早日进行干预,症状也会更有效的缓解症状。


泊恩小新


儿童抑郁症的外在表现不同于成年人,不会主动用语言表示“情绪低落”,而是表现为其他形式:

1、情绪上的改变:表现为相较于以往更爱哭闹、发脾气,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变得孤僻、自卑,甚至有一些自伤的想法;

2、行为上的改变:变得更为冲动、暴躁,如不上学、逃学、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等;或者变得退缩,表现为变得更为孤独、内敛。

3、躯体上的改变:抑郁儿童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肚子疼等。

儿童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一、望子成龙,过分施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尤其是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时会指责和过度批评,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本就弱,这样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甚至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二、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不和谐,缺少温暖,如父母离异,吵架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弱小心灵构成伤害,引发抑郁情绪。

三、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存在情绪问题。而且,现在除了真正的留守儿童外,还有更多的隐性留守儿童,也就是父母工作忙,孩子完全交给老人的情况。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如何辨认抑郁症孩子的求救信号

许多人心里会认为,抑郁症是大人的专利,与小孩子的世界无缘,其实不然,小孩同样可以得抑郁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哪怕是尚未承担起全部生活责任的未成年人,同样可以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目前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度较低,往往很难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抑郁症,要么是过度“诊断”,要么是太过掉以轻心,又或者是把其它的表现误以为是抑郁症。

1、抑郁情绪VS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正常情绪,当一件悲伤的事情发生,孩子又把它归咎为自己的责任时,抑郁情绪便会发生。抑郁情绪区别于抑郁症的三个特点是:持续时间不那么长、社会功能损害不严重、并发症相对较少。准确判断孩子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需要父母拥有良好的心态,避免判断得过重或过轻。

2、内向羞涩VS抑郁症。我的孩子都不和人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玩,整天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他是不是得抑郁症了?不一定。一部分孩子天生胆小,呈现出社交回避的特征,这种性格往往在5岁之前就观察得出,如妈妈离开时会嚎啕大哭,遇到亲戚和大人不敢打招呼,第一次送去幼儿园时一整天都在喊妈妈,在小伙伴里经常是不入群的那个等。抑郁症是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就患上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而内向羞涩性格却是一个从小开始、连续变化的过程。

3、对立违抗行为VS抑郁症。儿童的抑郁症具有两极性,一部分儿童的抑郁情绪会通过易激惹、情绪爆发等形式表现出来,称为破坏性心境障碍。这种特殊的抑郁表现是与他人具有对立性的,同时,抑郁症的一些表现也可能被敏感的父母捕捉为对父母的反抗,如下课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父母说话、学习成绩下降、不配合父母的要求等,这需要父母仔细地鉴别。

当孩子出现一些抑郁症的表现时,需要父母及时拉响警钟,同时又需要结合以上的一些情况进行鉴别,以免错误判断。

那么当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呢?

1、社交回避。放学后就把自己反锁在门里,小伙伴叫他出去玩儿也不去,父母问他情况也不搭理,不玩电脑也不玩玩具,有时能在床上躺一整天。

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抑郁情绪会影响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会令孩子难以完成一些原本能够完成的任务,尤其是那些需要专注力和耐心的任务。因此,当孩子持续地抑郁,学习成绩会收到大幅度的影响。

3、躯体化症状。抑郁症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并发症,如头晕、食欲不振、乏力、嗜睡、入睡困难、体重下降等。这些情况不一定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其它躯体疾病的一些特征性症状,如发热、咳嗽、红疹等,同时也要留心孩子有没有抑郁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表现。

4、悲观消极。经常感到自卑,觉得自己这也办不好,那也办不好,或者感到前途无望,成绩不会变好的、小伙伴不会对我好的,老师也不会表扬自己的,就连父母也说不定差不多放弃自己了。当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这些消极面上时,就需要父母们多多注意啦。

5、自残自杀。当长期处于痛苦的情绪中无法摆脱时,可能会采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经常采取的方式是掐自己或者割腕,当发现孩子手上有伤疤时,父母需要想到,孩子被人虐待的伤痕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手腕上的,可能是孩子在暗中伤害自己。另外,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是抑郁症患者摆脱漫无止境的痛苦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有轻生的念头,请务必拉响警钟。

抑郁症并不可怕,他是可以被发现,并且是可以治疗的,这需要父母平时多与孩子互动、关注孩子的动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另外,需要父母了解抑郁症相关的知识,以便准确地辨识抑郁症,并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和心理支持。


多点心理


其实很多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处在抑郁的情绪中,同时我们在学咨询的时候,很多老师有时候会说,很多孩子或者说儿童,儿童出现危机干预的概率也是比较低的。不过这是题外话,我们继续来看孩子如果抑郁的话有什么样的表现。

1)情绪状态: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变化,不同性格的孩子的情绪表现有时候会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的表现可能会是发脾气或者烦躁不安为主的。也有的孩子会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变得沉默寡言。

2)行为问题:

很多孩子在有焦虑或者抑郁的状态下,一般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你会发现孩子早上变得起床比较难了,或者做事情拖拖拉拉。有一些更加直接的行为上,比如你发现她没有办法很好得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以及你发现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般情况下父母会认为孩子很懒,不努力,但是没有想到孩子现在正在被情绪所困扰。

3)其他的一些变化

比如你发现孩子变得反应有点迟钝了。胃口不好,变得不爱吃饭了。晚上睡得也不好,很晚你发现孩子还没有睡着。孩子本来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但是现在好像对什么东西都有点郁郁寡欢,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

这是我知道的关于孩子的抑郁的一些可能的表现,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抑郁或者焦虑很多时候都会很直接得表现在他的行为上,父母很多时候不要直接得去归因说是孩子的品行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到情绪的困扰。


希朴羊


躯体症状

儿常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或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胸闷、气促、胸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可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h,醒后不能再入睡;有的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上醒不来;少数睡眠过多。一些患儿出现遗尿,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心理上的表现

情感低落,心境恶劣患者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不愉快,悲伤,经常哭泣,患者自述感到心里压抑,高兴不起来,心里难受,很不快乐,失去往日的兴趣和欢乐,言语活动减少,常感觉“无意思”、“没劲”、“精力不足”。

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及无助感强认为自己脑子笨,自卑感强,白责自残,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希望、元助感。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丧失兴趣,不愿上学,另外,抑郁症息儿常表现为抗挫能力差。

逐渐产生自杀观念,轻者感到生活没意思,不值得留恋,“想到自杀”。随抑郁加重,自杀观念日趋强烈,寻找或准备一些自杀方法,最后实施自杀。国外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可导致自杀的发生。


行为上的表现

情绪激动、易怒研究表明,儿童抑郁情绪不一定通过言语表现出来,有时可能突发的表现为发脾气、易激怒。

经常哭泣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限制,他们的抑郁表现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些患儿表现为经常哭泣,并且不易接受安抚旧。

思维、言语迟缓思维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语速明显减慢,主动言语减少。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开不动了”。感到脑子不能用了,学习能力下降。

运动迟滞,冲动攻击行为行为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少数患儿的行为表现为不听从管教、对抗父母、冲动行为、攻击行为或违纪行为。


儿科医生鲍秀兰


首先,小孩是有患抑郁症的可能的,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中,也是有对应标准的。但是孩子的发病率较低,需要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持续两个月以上,破坏性心境等持续时间需要1年(成年人两周),发病率一般在2%-5%。抑郁症的症状有很多,核心的症状是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情绪低落,睡眠问题等。但是抑郁症状谁都有,但是不是谁都有抑郁症。因为抑郁症状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消极体验,而抑郁症是这个表现程度更重,时间更长。对于孩子,可能还有其他表现,比如持续的心境低落,易激惹等等。

精神障碍很复杂,不是只有抑郁症这一种,相似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精神障碍。要予以重视,但是也不要过于焦虑和主观。孩子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精神障碍原因不明,但是遗传,神经递质改变,应激事件等等,都是可能的诱因。

对于障碍的确定,一定是医生的诊断是最主要的。孩子的精神障碍比较少见,建议带孩子去精神障碍专科医院,比如北大六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等。医疗资源更好,医生的经验更丰富,更有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既不要过于担心,同时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切都是以专业医生的判断为主,其他任何的知识,都是作为科普和对于疾病的了解。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或私信留言,我们帮你解忧,让我们一起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青音约


儿童的抑郁主要表现为一些比较过激的情绪,或者是对一些爱好的强烈需求,同时还伴随着不稳定的情绪与时而悲伤的心情,儿童抑郁是非常影响孩子长大之后对身心健康的。

过激的情绪表现为孩子的叛逆,有些时候他们自己明明知道别人说的才是对的,但是为了一些偏执的自尊心,他们会非常强烈的否定对方,并且将这一否定发展成为言语或者肢体上的冲突。

由于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情感需求,一部分孩子会将自己的需求转移到外界的一些事物,比如说喜欢捏橡皮泥的孩子,他们会花很长的时间来捏橡皮泥,并且不愿意听父母的劝诫,只有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才能获得片刻而且短暂的兴奋,对这部分孩子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生命意义的全部。

大部分有抑郁的孩子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病态,但是如果说他真的有病又是不对的,因为医生也无法确定他是否有病,医生可以开一些抗抑郁以及其他的药物给孩子服用,并且进行一些所谓的心理辅导,然而能够起到的作用与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

可能是由于生活中在某些地方遭受了苦难,所以这部分孩子会给自己下达一些负面的潜意识,比如说他在自己的班级里遭受了同学欺负或者是其他事情,他就会下意识的对班级进行反感,没有上学的时候她一切都好,来到学校之后瞬间整个人就会变得病殃殃的。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孩子因为心理生理各方面尚未成熟,自身保护能力弱小,当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思想变化时,很多生活事件的发生,让他们无法及时消化,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初中留守女孩被老师性侵,在农村没有有效的帮助渠道,使她心理情绪得到及时的纾解,导致她开始自我封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走不出来。还好后来事件爆发,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总算是走出来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作为旁观者都是心酸的。我知道,这也是暂时的,要走出这段阴影,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所以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我感觉真的比读书成绩要重要多了。

孩子的抑郁是一种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不过有反复发生的倾向。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行为障碍、躯体症状等。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快、悲伤、压抑、自我评价过低。对游戏和日常活动丧失兴趣,认为自己笨、愚蠢,显得有些孤独、退缩,甚至有的还会有自残或者自杀行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情绪低落时,先要关注他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是不是开始丧失兴趣。这是一个最显性的特征了。在行为障碍上主要是动作迟缓、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不过也常有表现为多动、不听话、不守纪律、逃学、打架等等。在躯体障碍上有头痛、头昏、胸闷、失眠、食欲减退等。

要明确孩子是不是有抑郁,除了结合上述三个方面去观察,还要结合孩子过往的表现来看,找出里面的差异性,看看是暂时性的情绪状态不稳定,还是真的有心理问题。如果确实有这方面担心,还是去求助专业人士比较放心一点。


鹈鹕心理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许多人将抑郁与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联系在一起,但据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disease)的数据,估计有2%的学龄儿童也患有这种疾病。能发现问题并及早寻求治疗对孩子来说才是好的。

儿童抑郁的危险因素

虽然有些孩子可能有更高的风险,但重要的是要记住,任何孩子都会经历抑郁。我们认为做一个孩子很容易,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生活是充满挑战和痛苦的。那些因为长相或兴趣而感到“与众不同”的孩子,以及患有学习障碍或学业失败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儿童抑郁症,那些面临严重健康问题、长时间住院、家庭问题(如离婚、家庭暴力或药物滥用)的孩子也是如此。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一级生物学亲属患有抑郁症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没有一级生物学亲属患有抑郁症的儿童的两到四倍。

通常抑郁症没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它是由不同因素的组合造成的。寻找‘确凿的证据’或推卸责任是没有帮助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适得其反。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会因为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而变得抑郁,比如严重的疾病,或者心爱的亲戚、同伴或宠物的去世,尤其是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或社交方面没有取得成功,或者家里有冲突,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或者即将离婚,他们也会变得抑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这些事件产生抑郁的反应,但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抑郁症状,就应该寻找他们的症状和体征。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症状开始后的3个月到1年内就会得到缓解。

儿童抑郁症状

那么,怎么知道孩子是抑郁还是有点忧郁呢?孩子们没有真正的抑郁测试,所以很难判断。父母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觉。任何情绪或行为的变化——睡眠时间变长、饮食习惯变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很悲伤等,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一周或更长都需要引起注意。

了解孩子的抑郁症状很重要,这样父母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有任何抑郁症状的孩子实际上可能并不抑郁。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写故事或诗歌,或画画,以洞察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治疗,应该鼓励。但如果父母关心孩子写了什么或画了什么,那就寻求专业建议。

家长们还应该注意儿童的这些抑郁症状,这些症状是由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和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汇编的。

  • 睡眠困难或不安;难以集中精力或精力不足;
  • 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和胃痛;
  • 持续的无聊或退缩/对朋友和喜爱的活动兴趣减退;
  • 成绩变差、在学校惹麻烦、或者拒绝上学;
  • 饮食习惯改变;
  • 愤怒、易怒、悲伤、哭泣或情绪波动大;
  •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卑;
  • 谈论死亡或自杀;
  • 努力离家出走;

如何处理儿童抑郁症

如果担心孩子可能情绪低落,那就试着温柔地接近他。找个时间,让你们俩都能心无旁骛地交谈——身边没有电子设备或兄弟姐妹,而且不是在飞奔上学或上床睡觉前的两分钟。

  • 提问开放式的、非指责性的问题。

比如“我注意到你对足球不那么感兴趣,这是怎么回事?”或“你在学校时感觉如何?”孩子可能会回答:“我只是不再喜欢足球了。我想试试足篮球。”但如果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不喜欢足球。”家长最好试着让他放心,慢慢想,随时都可以跟自己说话。

  • 问孩子是否愿意和心理医生谈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谈论他们的情感。留意孩子的表现,继续说:“我想听听你的感受。需要我怎么做呢?”如果孩子的行为或情绪限制了生活或(影响)家庭活动,如果他不能表现出正常的快乐,不能入睡,那么是时候寻求帮助了。

当世界发生糟糕的事情时——自然灾害、名人死亡、恐怖袭击——孩子们会感受到影响,尤其是焦虑的孩子。与其假设他会忘记这件事,不如谈谈这件事。告诉他基本事实,并准备好应对任何额外的担忧。如果他已经在学校或操场上听说过这件事,问问他:“到目前为止,你对XXX了解多少?你有什么问题吗?”家长需要冷静,并解释说讨论这件事是可以的。如果家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告诉他。让孩子放心,这个事件已经被解决,有相关部门采取了安全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治疗儿童抑郁症有两种主要方式:心理疗法和药理学。心理疗法,或谈话疗法,依靠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或社会工作者)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

药理学依靠药物治疗抑郁症。和所有药物一样,抗抑郁药物也会有副作用,如果孩子的医生推荐使用药物,家长们应该警惕地询问这些药物的益处和潜在风险。

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着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特点是行为问题比较突出。



常表现为多种行为异常,如好发脾气,好与人发生冲突,不守纪律,逃学,好哭闹,多见于纠缠父母。

如有的小学生,患有抑郁症后,整日缠绕着父母哭闹,如缠绕母亲不让其上班,并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如其父母答应了他(她)的要求才善罢甘休,待病情好转后,上述症状才完全消失。


青少年抑郁障碍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躯体症状多。 患儿表现的症状多是躯体不适,如头痛、腹痛、睡眠不好,无食欲、尿多、乏力。

有时症状多变,不固定,但情绪低落的表现不突出。

有些孩子无明显的主诉,但表情肯定没有别的小孩那样的灿烂,也不如别的小孩那样活跃。

自我评价低,不像一般孩子那样炫耀和逞能,而是认为自己笨,丑陋,不愿意与小朋友玩耍,孤独、退缩,甚至自责内疚。

对于抑郁障碍患孩子来说,孩子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强,主要是对母亲的依赖。

学习成绩下降也是学龄儿童常见的症状,患儿主要是反应脑子笨,学了东西记不住,也不愿意去上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