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一座火山島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三年,美國陸海軍是打得越來越順,勝利接連不斷。但後來以建立美國空軍功勳而聞名於世的五星上將阿諾德卻特別頭疼,因為他曾經在國會面前誇下這樣的海口:

“長官,把那個島給我,我的轟炸機就能讓日本人滅亡。”

“那個島”指的就是東京以南2000公里的北马里亞納群島。依託著這個群島,阿諾德麾下的數百架B-29戰略轟炸機得以直飛日本本土,投下致命炸彈。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圖為B29轟炸機

但阿諾德將軍很快發現,對日戰略轟炸的效果不盡人意。1944年6月到1945年1月,半年時間裡,美國陸航轟炸機部隊日復一日的執行轟炸任務,卻只在日本本土丟下了一萬噸炸彈。敵人依舊不痛不癢,在自詡為“絕對國防圈”裡固守頑抗,甚至開始想法子對付美國人引以為傲的“超級空中堡壘”B-29,新型防空炮和戰鬥機都開始投入試製。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圖為五式十五糎高射砲

怎麼辦?阿諾德將軍反覆權衡之後,提出了兩條解決方案:第一,把守成的老將漢塞爾換下,由綽號“老鐵褲”的年輕智將柯蒂斯·李梅接任對日轟炸指揮任務;第二,發動美國海軍和陸戰隊,奪下一個重要島嶼。

這個島嶼,就是橫在北马里亞納群島和日本本土之間,尚未被美國人拿下的硫磺島。

計劃初定

早在1944年9月,身為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的尼米茲就建議攻佔硫磺島,但美國海軍認為,硫磺島缺乏港口設施,對尼米茲提出的計劃毫無興趣。而此時,阿諾德的提議讓尼米茲找到了執行硫磺島戰役的理由。

硫磺島位於小笠原群島南部,地理位置非常微妙。一方面,日本在島上構築了機場和監測站,因此日軍可以提前得知美國B-29的動向,起飛戰鬥機攔截騷擾,這也是美國轟炸機這半年來徒勞無功的重要原因。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圖為硫磺島地圖

另一方面,硫磺島和廣島、神戶、名古屋、東京等日本主要城市的距離都只有1200公里上下,是阿諾德眼中夢寐以求的美軍空襲支點:如果B-29從這裡,載彈量至少可以翻一倍,就連陸航的P-51戰鬥機都能從硫磺島起飛,全程護送B-29,把炸彈安全迅速地丟到日本人頭上。

在阿諾德和尼米茲的堅持下,1944年10月硫磺島作戰計劃制定完成,美軍擬出動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但由於種種原因,尼米茲將戰役日期推遲到了1945年2月中旬。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亨利·哈里·阿諾德

但戰前準備並未停止,自取得北马里亞納群島以來,美軍陸航偵察機就在持續更新硫磺島的航空照片;同樣駐紮在北马里亞納群島的B-24轟炸機還連續74天在硫磺島投下炸彈,壓制當地守軍;在登陸作戰開始之前,美國海軍更另外派出高速航母機動部隊,對日本本土靜岡縣展開了“大露營作戰”,通過襲擊日本中島飛機制造廠,以及獵殺攔截的日本飛機的方式,分散日本軍部大本營對硫磺島的注意力。

情報失誤

時間到了1945年1月,美軍情報部門堅信,駐守硫磺島的日軍僅有13000多人,島上有39個碉堡,13個隱蔽火力點和4個地下攻勢,種種跡象表明,美軍攻下硫磺島輕而易舉。

日軍負責守島的是慄林忠道中將,慄林忠道:1891年7月7日,生於日本長野縣。1914年,他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成為一名騎兵軍官,隨後進入陸軍騎兵學校進修。到了1923年由於成績優異,獲頒天皇御賜軍刀。隨後的幾年,他兩次出使美洲,還曾到哈佛學習美國軍事,是日軍中少有的美國通。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慄林忠道

1944年,馬里亞納群島失守,慄林中將臨危受命接手硫磺島守備任務,出於對美軍的瞭解,他深知硫磺島之戰日軍必敗,他能做到的只能是讓美軍在硫磺島遭受最沉重的傷亡,以換取日本本土防禦的時間。


這座小島,日本人將其打造成“要塞”,就等美軍來進攻

圖為慄林忠道視察島上工事建造

慄林中將抵達硫磺島後,主張以島上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實施縱深防禦。他減少了灘頭戰地的防禦,轉而開挖大量工事,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坑道九層之多,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他還在海灘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了嚴密火力網,每一個設計都為了最大限度殺傷美軍。此時的硫磺島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死亡要塞。(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