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寶寶“抓週”,拿了東西后爺爺沒了笑容,媽媽也一臉的“嫌棄”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為豐富的,而對於週歲的孩子來說也有著許多的儀式,不同的地區對於孩子的這些儀式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項叫“抓周”。

抓周就是指大人實現把準備好的代表特殊“意義”的物品放在孩子周圍,讓孩子去選擇,憑藉孩子的天性驅使孩子會選擇出自己想要拿取的東西,這時候,再由老人根據孩子拿的“物品”來判斷孩子將來可能選擇的行業,和推測將來可能取得的成就。這就叫週歲“抓周”。這些儀式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是不在乎的,但是對於老人來說卻有特殊的意義。

寶寶“抓周”,拿了東西后爺爺沒了笑容,媽媽也一臉的“嫌棄”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火了一把,內容就是爺爺還有媽媽在孩子“抓周”,過程是,寶媽把寶寶放在他們早已準備好的要抓的物品中間,寶寶對於眼前的東西十分的驚訝,不過一直猶豫不決,好像眼前的東西沒有一樣是自己喜歡的,眼睛一直在尋找什麼東西,最後寶寶把眼睛停留在了一個算盤的方向,直接就爬了過去,這邊的爺爺以為孫子要抓“算盤”;可是孩子接下來的動作讓寶媽和爺爺都意外了,孩子伸手拿到了一個饅頭,“算盤”意為今後可能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寶寶抓了一個饅頭,讓媽媽和爺爺都哭笑不得,媽媽對著孩子的爸爸說:“養了一個小饞貓啊”。

寶寶“抓周”,拿了東西后爺爺沒了笑容,媽媽也一臉的“嫌棄”

爸爸卻說道:其實饅頭是我放的,孩子的天性是要孩子自己去選擇,你們準備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也不能左右孩子的。其實抓周作為家庭的娛樂是可取的,但是從這裡面預測孩子的未來幾乎是不現實的。孩子今後的生活應該是孩子自己說了算。

在孩子的未來方面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力,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01注意觀察孩子的舉止

週歲的孩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很強,他們對視線之內的東西都存在好奇,並且對於手能觸及到的都想去抓一下;有時候也會迷戀於受眾的五顏六色的圖畫,有時候也會對自己的玩具愛不釋手。小孩子也有自己“認真”的一面,孩子願意接觸的東西可能就是孩子的興趣點,並且需要媽媽及時的察覺到孩子的這一面。但是很多時候媽媽和爸爸這個階段都在忙於工作和事業,沒有陪伴孩子的身邊,這就很容易讓孩子錯過最佳的興趣培養時間,家長在孩子的這個時期需要多陪伴孩子。

寶寶“抓周”,拿了東西后爺爺沒了笑容,媽媽也一臉的“嫌棄”

02適當地給孩子鼓勵

孩子在學齡之前都需要鼓勵讓他敢去嘗試任何東西,學齡之前不適合去進行過多的說教,同時有些時候孩子雖然感興趣一項東西但是因為過程比較艱難,孩子很可能就不願意去嘗試,這時媽媽或者爸爸就需給與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作法的中肯和支持。給寶寶足夠的鼓勵可以讓寶寶保持繼續“興趣點”的熱情。

03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

學齡前的孩子不應該有太多來自媽媽或者爸爸的設限,設限太多反而會使他們不甘於釋放自己的天性,孩子的活動空間不應該只是爸爸媽媽的“懷抱”;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更有利於寶媽寶爸看見孩子的興趣點,並且更有利於寶媽寶爸近距離接觸孩子的天性,這種方式對孩子的興趣和潛力的挖掘更有效。另外週歲左右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模仿能力特別強,雖然給孩子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同時也要包括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全家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避免孩子錯誤模仿。

寶寶“抓周”,拿了東西后爺爺沒了笑容,媽媽也一臉的“嫌棄”

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更加的傾向於讓孩子自由選擇,讓孩子對自己的世界更加的無拘束,加上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相信孩子的未來不會差。

(手打不易,喜歡的寶媽寶爸點個關注再走唄,謝謝,給您拜個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