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居家學習”開始了。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學教師吳曉超與六(1)、六(2)兩個班的學生隔空互動,踏上了一場新的數學探究之旅。

互動中,學生們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每天的疫情變化,用數學的思維分析數據,用數學的語言表達著自己的發現,自主探究,做心懷家國的“德人”。

一、整理數據,合理選用統計圖

面對每天變化的大數據,如何才能夠把零散的數據結構化,獲得有效信息呢?學生們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嘗試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等方式表達數據。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們深切地體會到各種統計圖的優勢及作用:

想看數據的多少用條形統計圖,想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用折線統計圖,想看區域佔比就用扇形統計圖……要根據所表示的數據,以及要反映數據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二、分析數據,體會生活化的數學

各種數據統計圖,客觀清晰地呈現了疫情的發展變化。與此同時,學生們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不斷追問:哪些因素引起了數據的波動?今後疫情將如何發展?國家還會相繼推出哪些決策?我們的生活會因此出現哪些改變?

回看疫情發展過程,學生髮現由於“潛伏期”、“確診方式”和“治療流程”等原因,疫情初期確診人數增長緩慢;隨著返程人數增加,人流流動加大,感染人數會迅速增加,可喜的是隨著“延期開學”“居家辦公”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數增長減緩。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疫情未來將如何發展?有的學生參考了“非典”的相關資料,對比兩次疫情,發現了“治癒率”“重點感染地區等”的區別,並大膽地做出了預測。

在觀察疫情數據統計圖時,一些“轉折點”也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學生們查閱相關資料,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如:關注到西藏地區的治癒率為100%,進而分析西藏地區以及疫情感染治療的特殊性;發現了2月14日確診病例的猛增,結合相關新聞發現了診斷標準發生了改變……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通過深入分析,學生將數據與自己身邊的生活相結合,從不同角度挖掘了數據的用途,更加體會到數據統計的好處,真正的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知行合一,做心懷家國的“德人”

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學生們“看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心中充滿喜悅,深感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性,更加懂得了每個社區、每個家庭做好居家防護的重要性。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二中附小:“數”說疫情 心懷家國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豐臺二中附小六年級的師生一起心懷家國,在一場場探究活動中感受著數學的魅力和知識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