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河北張北縣:脫貧致富點子多

河北張北縣:脫貧致富點子多

圖為張北縣德勝村歌舞隊活動現場。本報記者 陳晨 攝

雪沃縱橫、霜天寥廓。零下17攝氏度的河北省張北縣,並未因嚴寒而空閒下來。在公會鎮落花營村的“道德銀行+扶貧愛心超市”裡,村民還在接收、清點、兌換物品,清算積分,填寫臺賬。

目前,落花營村“道德銀行”總積分已達6590分,輻射85%的貧困戶。村民可以用“道德銀行”存儲的美德積分到“愛心超市”裡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我們在想方設法為群眾‘增收入、富口袋’的同時,還要解決好‘健精神、富腦袋’的問題。”河北港口集團駐落花營村第一書記李向民說,“‘道德銀行’存進去的是美德,取出來的是榮譽,養成習慣後,可以激活群眾自我提升和發展生產的內生動力,轉變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想。”

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村裡的一些貧困戶丟棄了“蹲在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觀念,萌生了“脫貧致富比著幹”的動力。在藜麥、大棚蔬菜種植等產業中,他們紛紛擼起袖子加油幹,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截至2019年底,落花營村累計脫貧151戶281人,貧困發生率0.31%,全村脫貧出列。

走進公會鎮幸福港灣養老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兩棟3層框架結構、圍合式庭院佈局的建築。64歲的吳萬雲樂呵呵地和舍友聊天:“從來沒想過不花錢還能住這麼好的房子,吃飯有統一的食堂,活動室裡可以打牌、看書、鍛鍊身體,日子過得比以前舒坦多了。”

過上這種幸福生活的老人還有95位。據該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位於易地搬遷安置區內,由“五包一”單位河北港口集團捐助建設,主要接納全鎮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目前有84名五保老人入住,其中6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化解精準扶貧中養老難題的同時,還為當地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

夜幕降臨,公會鎮服裝加工微工廠的車間裡,機器還在嗡嗡地響著,大家還在趕製訂單產品。

“我們主要生產、加工職工服裝和全縣中小學生校服,從2019年11月到現在,我們已接到2萬多件訂單。”張文軍以前在外打工,如今回鄉在廠裡負責殘疾人技術培訓,“微工廠持續帶動性強,扶貧效果顯著,實現了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只要熟練掌握了技術,一個月掙3000元是沒問題的,在家門口上班,可要比在外面漂著好多了。”

張文軍說,對於一些腿腳不方便的村民,他們可以在家裡工作,做好了,再派人到家裡取,群眾對此紛紛點贊。

把旅遊產業打造成脫貧的“朝陽產業”,是張北縣近年來的主打項目。縣裡通過實施“景區帶動、農旅互通、節慶拉動、招商推動”4種模式,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年遊客人數達690萬人次,輻射14個鄉鎮,70個行政村,涉及貧困村35個,直接受益1.1萬人。

小二臺鎮德勝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就是這次“產業革命”的“前幾仗”之一,村裡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民居改造,拆除了徐家村、馬鞍架兩個舊村,採取企業代建、政府補貼土地出讓金的辦法,集中建設風格獨特、舒適宜居的德勝新村。如今,集休閒度假、生態觀光於一體的民俗旅遊在這裡生根發芽,村民們把自家的民宿掛上網,旅遊旺季時,一天住宿收入能達1000元左右。

德勝村的文化廣場上,一場篝火晚會正在上演。人們圍著篝火,興高采烈地舞蹈起來。“砰砰砰”,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照亮了張北的夜空,也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祈盼照得亮堂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