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公元1080年,北宋文學家蘇軾,因為文字獄“烏臺詩案”而謫貶到黃州。他從豫北一路南下,走過800裡黃淮平原。正當路途勞頓的時候,突然看見前方一座山,似拔地而起。蘇軾頓時感到心胸開闊,揮筆為此山寫下:“東南第一峰。”這座山就是蘇軾留下墨寶的山峰,名為濮公山,當地人又叫它浮光山。宋朝《太平寰宇記》記載,這座山俯映長淮,每每有光華閃耀,又有史籍描述它,山中有光,彷彿藏有美玉,如今的信陽光山縣,正是由此得名。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光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北鄰淮河,南依大別山,有千山壁峙一水環流之稱。美麗的山水,不僅滋養了光山人靈秀的氣質,也留住了當年蘇軾的腳步。這座位於光山縣城西南約20公里處的寺院,名為淨居寺。它由北齊名僧慧思結庵,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和祖庭,蘇軾在這裡居住期間,寫下了《遊淨居寺》:“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在暮鼓晨鐘的梵聲裡,蘇軾漸漸尋找到了內心的寧靜。離開後,蘇軾對這裡仍念念不忘,又曾幾次回到這裡結廬讀書,現在的淨居寺,還留有東坡讀書堂,人雖不見,書墨尤香。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除了蘇軾,光山還居住過另一位大文豪,這裡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司馬府,而他也曾是蘇軾的盟友和師長,他就是司馬光。作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歷仕四朝,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然而,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對司馬光最生動的記憶,莫過於他童年時砸缸救友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光山。公元1019年的一天,光山縣令司馬池的官舍裡,一個男孩呱呱墜地。由於光山山水有浮光熠彩的美名,司馬池欲借靈秀之氣薰陶孩子,於是依照光山的洗三風俗,在第三天取井水為兒子沐浴,並取名為光。如今的光山人敬佩司馬光的成就,常有百姓來這裡取水給嬰兒洗三,希望孩子可以成為棟樑,這口井也因此成為司馬井。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夜幕降臨,縣城的司馬光廣場開始熱鬧起來,就是光山人晚上最主要的活動場所, 為紀念司馬光而建。歷史學者袁宗文老師告訴我們,光山出現司馬光這樣的人物,離不開悠久的文化底蘊和重視教育的民間傳統。

歷史學者袁宗文說:“商代中期,山東的東夷南遷,與淮上的淮夷相融合,創造了燦爛的淮上文化,這裡就是周封弦子國的地方。”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這個公元前11世紀中葉,弦國在光山地區建立,因而,光山縣又有弦城之稱,一個弦字,從此使這片土地和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史記》中寫到,絃歌之音不絕,不正是受過聖人教化,熱愛禮樂的國家。這裡的絃歌,特指配絃樂而歌唱,是古代學校授業的一種形式,而弦字泛指詩禮教化和學校教育。站在光山縣楊帆老橋上,彷彿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就連千年歷史也會入其中。戰國時期,弦國被楚國所滅,西漢置西陽縣。南朝置光城縣,直到隋文帝時期置光山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弦國興學育才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光山人無論身處盛世,亦或亂世飄零,始終堅持耕讀傳家。農家孩子往往朝耕于田,夜讀於窗。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歷史學者袁宗文說:“明清以來走出了111名進士,350多名舉人。光山學宮是信陽學宮之首,光山書院同樣在信陽地區書院是最先建立的。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千年以來,光山如同一位淡泊的學者,不求聞達於事,不貪鮮衣怒馬,只是默默的栽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如今的光山縣,歷史與現實交錯而行。明代永濟橋跨越潑陂河,橋下流水,悠悠東流。縣城的紫水塔簷角長滿枝葉,在歲月中愈加蒼翠,而光山,始終在時間的洪流裡,在寧靜致遠中,散發著縷縷書香。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光山地名故事】地名篇——光山縣的來歷

監製/蔡大恩 裴仁和 方明利 策劃:周國順 楊青 責編/梅曙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