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出名要趁早”,一如張愛玲這句名言,她自身就是最切實的實踐者。1943年張愛玲以《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聲名鵲起,同年她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張式經典作品,可謂叫好又叫座。這一年,張愛玲只有23歲。很難想象一個這般年輕的女人,是如何將人性和欲愛寫到如此鞭辟入裡、觸目驚心的深刻。

《金鎖記》是張愛玲備受推崇的一箇中篇。私以為著名翻譯家傅雷對張愛玲作品的評價最為中肯 ,有批評的部分,也有讚譽的部分。傅雷對《金鎖記》的評價頗高,其中有一句總結非常凝練精要:“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這無疑就是《金鎖記》中曹七巧的一生寫照。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金鎖記》插圖

環境塑造了性格 性格左右了人生

曹七巧的出場,是通過丫鬟們私下的議論烘托著出來的:麻油鋪的市坊出生,因模樣兒出挑被兄嫂賣入大戶姜家,嫁給了姜家患有骨癆的二兒子。雖說下人們明面上稱呼七巧一句“二少奶奶”,背地裡卻瞧不起她“低三下四”的出身,言語間多有輕蔑:“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慣了櫃檯”、”龍生龍,鳳生鳳“、”她也配“,下人們內心對七巧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姜家老太太和兄弟妯娌們。

曹七巧偏生得一個潑辣精明,她對自己的處境心知肚明,她的應對方式是把自己的不滿一股勁地撒潑出來,看到誰都會不遺餘力地大聲抱怨,滿腹牢騷委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教我的窗戶衝著後院子呢?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 ……不欺負我們,欺負誰?”丈夫的病是她心口的刺,扎得她活潑潑的青春疼得無外安放,她像一個鬥雞似的炸開了毛,帶著凌厲的攻擊性,看誰都虧欠著她。

七巧的丈夫成天癱瘓在床上,坐起來沒個四五歲孩子高。儘管如此,七巧卻同他生育了一女一兒。兒子出生後,七巧徹底地反感丈夫那冰涼的、了無生氣的身子。精明如七巧,深知孩子對於她地位的重要性,那兩個先天不足的孩子生得蒼白平板,紙糊的人兒似的。她開口閉口孤兒寡母,那可憐下邊是理直氣壯的威脅——她是為姜家立了功的,伺候著那一具沒有人氣兒的身體,她為姜家還留了後。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曹七巧劇照

七巧的兄嫂將她賣給姜家,依七巧的性子,哪會得那麼馴服?“喜歡她的有肉店裡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哪一個不是她可以選擇的人生?可是唯有嫁給了姜家二少爺,她才是徹底改變了人生,不會在以後的人生裡拖兒帶女一身油膩地在世俗裡掙扎打滾!

七巧那玲瓏心肝裡早就撥好了一把算盤,二少爺總是活不長的,可是在“不長”的時日裡,那些纏纏繞繞的情慾,那滾滾燙燙的渴望,在意料之外的煎熬著她,牙都快咬碎了,才能吞下那十年裡一個個冰冷到駭人的日子。

所以七巧將她那找不到出口的慾念,全都放到了三少爺姜季澤身上。季澤是個荒唐的紈絝子弟,流連風月賭場,玩世不恭的輕佻。七巧正是愛他這份輕佻,她明裡暗裡地試探著他,渴望得到一個季澤對任何女人都輕佻的回饋 ,像是往湖裡邊投進一塊石頭,也蕩起了一圈圈不盡的漣漪,卻始終聽不到“咚”的那一聲聲響。七巧在這份遲遲沒有回饋的等待裡氣惱不已,

那日子真的是沒有出路地熬著她,不甘的目光在季澤身上燙出一個一個的怨恨。這些年的付出更加重了籌碼,她用青春澆鑄出的籌碼,姜家只能用更多的金錢去平衡她的失去。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姜季澤劇照

求而不得的愛情 其實開始就無關愛情

丈夫和姜家老太太的死亡,對曹七巧來說是等待已久的解脫。她擺出一副早已在心裡預演過多少回的姿態,要用孤兒寡母的弱勢和她這些年來的付出,張牙舞爪地去爭一份符合她預期的財產。她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所有的幻想都集中到這被她撫摸了千遍的這一天。她哭、她鬧、她算計,她爭取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自由”。

七巧獨立了門戶,現在這個家是她的王國,一切都回到了她的掌控之下,這種掌控給了她一種安全感,每一分銅鈿都是她的,都在她如花似玉的青春裡浸泡過的,帶著來之不易的滿足。當姜季澤突然登門對她一番表白時,七巧起先也是高興的,十多年來她不曾體會過這種情感,她低著頭“沐浴在光輝裡,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那一瞬間的幸福感,是七巧人生裡唯一一次怦然心動的高光,在那一刻,她像極了一個在愛情裡的女人。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曹七巧、姜季澤劇照

可那些泡在冷水裡無望的日月是真的,好容易她把那些日子都仔細煎熬了過來,換來這摸得著的銀錢、房子、田產,只有她自己心疼自己平白消耗的青春,知道現在所擁有的一點一滴的來之不易。她看著季澤顯然籌之已熟地盤算著她的田地銀錢,憤怒即刻便覆滅了心頭騰起的細微的快樂,將手裡的扇子兜頭朝季澤擲了下去,她大罵、叱喝、歇斯底里,在盛怒中她絕望地驚覺:她出醜了。在她曾經最愛的人面前,“醜態”盡現,她丟失了她所能得到的最接受於愛情的東西。

七巧最打動我的一瞬間,就是她在季澤離開後,跌跌撞撞地跑到樓上的窗口,只為巴巴地看一眼季澤的背影。那背影裡有她從前的愛,那愛給過她無盡的痛苦,卻也是那痛苦,讓她在蒼白的日子裡咂麼出一點點情愛的滋味。那一刻七巧的眼淚,是真摯的,也是懊悔的,就這點點情愛的滋味,她也再不能擁有了,七巧心底的最後一絲溫情也隨之抽離,徹底成為一個狹隘的、冷酷的、靈魂乾癟的婦人。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金鎖記》插畫

金錢扭曲了人性 受害者成為“吃人”的迫害者

七巧人生的後半段看來是非常悚然的。她人生太多的不完滿變本加厲地化為對他人的掌控和憤怒。兒女成為她洩憤的對象,如果說兒子長白是七巧唯一相信的男人,那女兒長安就是她妒忌和防範的對象。她所死守的一切家產,將來都是要留給長白的。也只有跟長白相處,七巧才不會擔心他別有居心地圖謀她的財產。長安則不同,她要為長安備下嫁妝,還要擔心長安相處的對象是不是覬覦她的財產。七巧為自己生造出一副黃金的枷索,甘心情願將人性的美好慾望和良善禁錮在內。

為了讓成日風流在外的兒子收心,七巧替長白娶下了媳婦芝壽。她嫉妒也惶恐媳婦會將兒子的情感奪走,整夜地讓兒子留在她房間裡幫她燒煙,甚至不惜讓長白也染上大煙,只想把兒子留在身邊。她向兒子探問芝壽的閨中隱私,然後再渲染一番當眾講給芝壽的媽媽聽,就這樣一步步在精神上壓垮了芝壽,年紀輕輕病死了。她又將身邊的丫環送給長白做姨太太,如出一轍地又逼死了這丫環。​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話劇《金鎖記》

七巧對長安的所作所為更為令人髮指。看到12歲的長安未經裹過的腳她突生出莫名的火氣,愣是強迫長安裹了一年腳,後來別人相勸再加上自己一時興致過才放了腳,長安的腳卻不能完全恢復了。看長安就好像在看沒有嫁人的七巧,有少女的溫柔和美好。即是這份美好也無端刺痛了七巧,長安在中學住校丟失了一條褥單,七巧便罵她是敗家精,並要去學校鬧著找校長,長安為了少女的面子和自尊,主動從學校退了學,至此那個單純的長安變了,她挑是非、使小壞、四處抱怨,活脫脫一個七巧。

七巧樂得長安在家,在長安生病時唆使她抽大煙止痛,這樣一個討嫌的長安,一直到快30歲都沒能嫁出去。表妹看不去給長安介紹了留洋回國的童世舫。在長安的這段愛情裡,可以看到長安像一顆沾染汙濁的玻璃珠子,在戀愛的溫柔裡慢慢滌淨,露出原本通透的光華。

長安這種被愛情浸染的甜蜜羞怯,卻深深地扎痛七巧的心,女兒的幸福像是提醒她的從未擁有,她用嫉妒淬出最惡毒的話去唾罵長安,並特意安排童世舫來家裡吃飯,故意說出長安抽大煙的事,徹底攪黃了女兒的戀情。長安的痛苦成了七巧勝利的勳章,她可以如此輕鬆地玩弄兒女們的幸福,一切都為她所掌控,好似她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那十年的青春終是值得的。

《金鎖記》: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虐者,改變她的不止是金錢

《金鎖記》插圖

結語

七巧這一生,看似是時代背景和父權壓迫下的犧牲品,其中也有她個人的性格因素。在那個階級對立、涇渭分明的時代,出生底層的女性要擺脫出身的桎梏,基本只有嫁人這一條出路。

麻油店的出生是阻礙七巧走向理想生活的難以逾越的障礙,長兄如父決定了七巧的婚姻很難葆有個人意志。但在七巧的回憶裡,她潑辣而獨立的性格,完全可以選擇那些愛慕自己的同階層的人,過上一般小夫妻充滿煙火氣息的小日子。

這裡不是支持階級的固化,任何跳出故事設定背景的理想主義都是不切實際。七巧作為麻油店家的女兒,有著和她的出生以及接受的教育不相匹配的理想,當然這份理想也沒能跳脫出她格局的囿限,她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過上優越的生活。嫁給姜家殘疾的二少爺成了她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雖然是哥哥答應了姜家的提親,但七巧的內心是默許的,是對比了賣肉的朝祿、哥哥的朋友、裁縫家的兒子後,她權衡利弊的選擇。

三十年後,當七巧即將走完她這一生時回首相看,想到的是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那豐潤飽滿的胳膊,那些喜歡過她叫她“大姑娘”的人,“如果挑中了他們中的一個,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終其一生,她才明白,自己所心心念唸的,不過是人世間最普通不過的情愛。她那副黃金的枷鎖,華麗卻扼殺了她一生的溫情,就像臨終前那一滴混濁的眼淚,只能任自風乾,無人替她拭去,她不愛別人,也沒有人去愛她。枯瘦手腕上的翠玉鐲子冷冷地泛著光,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人生。

正如張愛玲所說,三十年前的月亮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但七巧的故事不會完,長安會代她這般繼續活下去,這才是最冷冽的地方……

END.


愛讀書,好電影。人生百態,書中見天地;世間炎涼,影中觀日月。歡迎關注我的賬號:耳目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